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音同文

音同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音同文




概念的来源


书同文音同文的概念,是由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应利先生,在进行语言文字学比较研究中,在对书同文、车同轨的理论基础上,于2011年4月,在陕西省白水县召开的“第十四届书同文学术讨论会”上发言中,在“语言文化”基础上,正式提出的一个对语言文字实践和探索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语言”的本质


由于语言在特定环境下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声音交流(如相互对话、演讲朗诵、呐喊、歌唱等口头方式),或借助身势表情(如哑语手势、舞蹈动作、微笑问候等本体方法)、器具媒介(如灯语、旗语、无线电波信号等客体工具),向接受方发出的、能使对方理解,或意会其内容的直接表达方法和手段;它是在复制或模仿后,不能完全体现其原本环境、意图和效果的;也是难以在历史考古中具体见证,且在不断变化中传承的现象。因此,语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语言文化”的属性


语言文化,是在其语言本身的基础上,对其传承学习、使用完善和规范发展的具体现象。它在具体形成和发展中,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将要所表述的事物,以简单记事符号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符号、标识和图案等;另一种是将要表述的场景和事物,以简单或复杂的图案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绘图、绘画和雕塑等;还有一种是将所要表述的事物和内容,以尽可能完整的简单符号和简单图案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文字。正因为记事符号、记事图案和记事文字,是在历史考古中,能够证实且记录当时历史及文化的可见传承物证,所以这种语言文化现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在其自身完善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现象;而语言文化现象,是同所在民族使用人口、生存环境、交往范围、技能水平,有着成正比例发展的趋势。语言文化中文字的出现,又是所在民族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千年前汉字的出现,就标志着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中华民族走向了文明并延续至今。

“书同文”的概念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记录符号,记录符号又是不同的书写形式,而规范的书写符号,又能反映出语言的基本读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书写符号的统一和规范模式,就是“书同文”。

“书同文”的形式,是在各种文字的书写上均能得到体现的,它在本民族文字中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否则它的文字就难以流传下来;对于未生活在该民族范围的人来说,抽象符号则是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的,而像形符号能够被人们所理解。关于这一点,在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中都能得到体现;如原始象形文字的拉丁文、罗马文、希伯莱文等的字母,而更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中国的方块汉字,一个字则把其中的意思表达得非常完整清晰。但书同文是意会的,一个字母、单词或文字,虽然意思是固定不变的,但读音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音变或异变现象。因此书同文的概念侧重的是文字的“型码”符号系统。也就是说书同文是:知意不知音的符号系统。

“音同文”的概念


音同文的形式,是在各种语言的读音基础上,创制的一种记录语言原本发音的语言记录符号系统,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等系统,它注重的是读音符号记录,只要能标准地按其标注的音来读,就能读得原本的读音;但音同文是“模音”的形式,不能使所读的人,充分理解其发音的精确原本意思,只是模仿出其近似读音。因此“音同文”的概念侧重于文字的“音码”系统。也就是说音同文是:知音不知意的符号系统。

偿试和应用


对于“顺序码”(先后次序码)、“叠加码”(累加码)、“阴阳码”(变形分离码)、“线条码”(线条分位码)等等的文字表现形式,由于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既然“书同文”能够解决形码的文字书写规范问题,而“音同文”能够解决音码的读音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将二者合一来解决语言和文字的统一问题呢?

从目前各种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是站在各自国家和民族语言文字的利益基础上,进行小范围偿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需要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因此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前提下,国际“书同文”和“音同文”的结合方案施行的条件还不成熟,只有在具体民族语言文字范围内的偿试是可行的;其研究工作早已开始进行实验。

民族语言文字“书同文”和“音同文”的研究,必将为国际“书同文”和“音同文”共同语方案共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探索和实践


人类对于共同语方案的设想,在“圣经”上,早已有人们用一种语言,能够直接交流并建造“巴比塔”(通天塔)的记载。

传说在700年前,就有人首先试图创造一种人类共同使用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近三百年来,全世界先后出现过五百多种国际共同语方案,但大都由于达不到书同文、音同文的密切结合,加之没有固定的使用人群而夭折了。只有世界语(ESPERANTO)、伊多语(IDO)和沃拉普克语(VOLAPUK)这三种人造的语言,至今还在试用和推广着;其中以世界语(ESPERANTO)的流传更为广泛。

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在吸收印欧语系、日尔曼语系多种语言基础上,站在无民族歧视立场上,公布的一种人造语方案。其最大优点在于:采用的28个拉丁字母形式(5个元音、23个辅音、2个半元音)的读音固定不变,单词怎么写就怎么读,多音节单词的重音永远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实现了读写一致;词汇类型除四十五个相关词和几十个介词外,其它都由固定的词缀和词尾变换来表现,大大缩小了词汇范围并使其表达更加细腻;实现了“书同文、音同文”的理想规范要求。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偿试使用。该语言及其活动已经得到联合国及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目前该语言的使用者达一千二百余万人,已经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行各业国际交流与事务中,被语言学界誉为“通用的国际辅助语”。该语言自清朝未年传入我国后,在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吴玉章、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胡愈之等的倡导与支持下,在新文化运动、新文字运动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试行和制定中,为我国的汉字改革与国际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省、市和大部分地、县都有宣传、推广、运用世界语的学术团体与人员。

由于人造语是建立在反对民族霸权主义,实现无民族性直接交流的思想理论之上的国际共同语理想;所以它超越了国家、民族的势力范围思想基础;脱离了本国家和本民族利益的根本现实,虽然它的方案具有非常强大的合理性,但它在具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小范围交往中,还是显得不是更加直接;因而无民族性的国际人造语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人们还对国际书同文、音同文的大同思想意识,没有达成共识,而受了到民族本位主义思想的冷遇。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们开始由国家民族主义思想逐步向国际主义思想过渡。

研究的方向


如果五千年前轩辕时期的“仓颉造字”传说,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到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思想,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格局,不像欧洲一样,没有统一的规范,而造成四分五裂的局面;再到五十多年前“汉语拼音方案”的公布,从根本上实现了汉语在国际交流、检字、教学等方面的接轨,也使汉语在书同文的基础上,向音同文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语言和文字的探索和改革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语言和文字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更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国际共同语方案的推行和实施,是人类社会相互间进行直接交流的最终理想。在已经取得的各种语言文字成果的基础上,实践和探索更适合的民族“书同文、音同文”语言文字改革方案,向国际“书同文、音同文”语言文字迈进,是语言文字研究者的方向和责任。

相关分词: 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