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忆过姑苏

忆过姑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忆过姑苏




诗词原文


西风散发阖闾城,回首姑苏泪暗生①。

孤客不知他日恨,旅怀空怆昔人情②。

秋高叶落吴门冷,夜半潮生海月明③。

三十年来吟望处,江湖缭绕暮云平④。

注释译文


①西风句:谓乘着西风,散乱着头发,来到阖闾古城。传苏州城为春秋吴王阖闾所筑,吴都于此。

②他日恨:暗指明亡清立,对汉族人来说是亡国之恨。怆:悲怆,伤感。

③吴门:指苏州。潮:既指大海之海潮,亦指长江之江潮,兼指太湖之湖潮。

④吟望处:讴歌而向往的地方。缭绕:回环旋转。此处意谓交错连结。

诗词鉴赏


函是禅师是岭南人,世家于广州。他对江浙一带尤其是苏杭二地的风光美景向往了数十年,一直未能亲临观赏。出家以后,因游方参学之故,匆匆路过苏州,却又是明清鼎革,改朝换代,人事沧桑,风光不再。是公长驻雷峰后,仍时时回忆姑苏,回忆阖闾古城、吴门落叶、夜半海月、江湖暮云,心中依然是一片沧凉。老杜曾说过“国破山河在”。其实,沧海变桑田并不容易,决不是几年几十年间的事。其实,风光依旧,只是人的境况、心绪已然不同。这首诗写得十分沉重、悲凉,流露出一片亡国之痛感,这也正代表着当时大批知识分子的情绪。

作者简介


函是(1608-1686),明末清初广州雷峰寺僧。字丽中,一作麓中,号天然,又号瞎堂、丹霞老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俗姓曾,名起莘,号宅师,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公车北上,过庐山,诣归宗寺谒道独和尚,落发为曹洞宗三十四传。明亡,避居雷峰。历主华首、海幢、丹霞诸大刹。于诗文深有造诣,著有《瞎堂诗集》等。当时节烈之士如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梁朝钟、黎遂球等均与交游。明亡后,粤中不愿出仕的读书人,多隐遁空门,即至海幢寺,投于函是门下。晚年主雷峰寺。是公诗风沉雄悲壮,激烈慷慨,多寄亡国之痛,破家之哀,当时诗名甚高。

[说明] 是公出家之后,蛰居广州郊外。谨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家风,率徒躬耕,以求蔬米自给。为此,作了一组《春雨》诗以纪事。诗共六首,今选其之三。这首诗不仅记录了是公从事辛勤劳作的感想体会,而且表示了他将以此为乐,永远满足这种自食其力生活的心愿。诗写得很质朴,很精练,读来令人深感平易亲切。

[注释] ①一身句: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生事:生产与生活之事,生产与生活之需。②山泽句:谓田地庄园我们自己来开发经营。山泽本意为山林和川泽,此处泛指土地。③乐道:乐意学佛向道。匪:同非。干:关联,有关。④郑谷:指西汉郑子真。郑隐居于云阳谷口,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世称谷口子真。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老而耕乎岩石之下。”即指此。唐杜甫《郑驸马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则言郑驸马之富贵,非谷口子真之贫贱可比,虽然都是姓郑。矜贫:以安于贫贱而自豪。袁安(?-92),东汉廉吏。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人严谨,州里敬重。举孝廉,任楚郡太守,平反冤狱。为官清正廉洁,安于贫困,公正不阿,体恤民情。卒于官。《后汉书》有传。⑤苟:随便,随意。支:支撑,对付。泉石:溪泉岩石,指山水。⑥生意:犹言生机。逐:追随,随同。⑦暖:天气转暖。布谷:播撒谷种。⑧野羹:简单的饮食,犹言粗菜淡饭。⑨岂但句:谓岂只是耕田种地是这样的道理。

相关分词: 忆过 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