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易经

易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流传、文本与学派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

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帛易略说》;帛书《易传》释文,最初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六辑,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

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

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八卦符号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二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悦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 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yáo),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八卦有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一)八卦歌诀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离九,坤二,兑七,五为中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八)八卦分割

(九)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巽四、离九、坤二。

震三、宫五、兑七;

艮八、坎一、乾六;

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填写九宫格的口诀:

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以上后天八卦九宫排列数,横竖相加、对角相加之和,均等于15。即:

8+1+6=15;3+5+7=15;4+9+2=15。

8+3+4=15;1+5+9=15;6+7+2=15。

8+5+2=15;4+5+6=15。

卦相


文本符号表

乾 —— 祈使语态,字音延长。

坤 …… 联想

巽 , 复回

震 ? 问质

坎 ! 赞叹

离 。 释义

艮 、 顿停

兑 “” 谕义

卦相

乾 横 谈 查 提琴

坤 钩 喊 望 钢琴

巽 捺 吟 观 木管

震 提 讲 看 三角铁

坎 折 呻 瞧 铜管

离 竖 叫 见 弹拨琴

艮 点 呼 睽 鼓

兑 撇 说 瞥 钹

六十四卦


由来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卦序规律

4.3.六十四卦详解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乾[乾上.乾下]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得普施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详见词条“易经六十四卦”)

其他详解可参见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著《易经杂说》等著作。

易经六十四卦立体结构:在《乾坤谱》中,六十四卦立体结构如图:

易经传承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唐、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非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元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亦步亦趋,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起来另辟蹊径,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解说《易经》。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易经十翼


孔子精通易经《十翼》孔子所作,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学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

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

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他独辟蹊径的研究出:“由乾、坤两卦开始,错综重叠,旁通漫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专长坤复睽家人归妹渐姤?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十六次。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8卦64卦384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四合院就是阴阳平衡、和谐观念建筑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9梁18柱]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灵感,故宫角楼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

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当国际象棋大师被电脑击败的今天,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甚至无法达到初学者的水平。此外,《易经》在园林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易经》编码独特的实时定位系统论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科学可以“重复”的神话,强调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深远意义将日益被证明。

《易经》强调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是和谐文化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

《易经》编码的序结构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结构的典范,比现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样的卦符,由于序结构不同而有《连山》、《归藏》、《周易》、《邵氏易》之别。

《易经》实时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对环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的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编码所依据的四论对中国文字造字、用字的“六书”有着直接影响,直联[象形]复联[会意]谕义[指事]意声[形声]复合[转注]错用[假借]都可以在《易经》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中找到依据。

《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易经》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咥]仍是陕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词,[与时俱进]典化于《易经》的爻辞,[和谐社会]典化于《易经》的[和谐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尔企业文化[日清/日新]CL的合金文化等都来自《易大传》。21世纪中国的崛起,正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学、道学、络医[中医]、行政、军策、文艺、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详细解析

《易经》名字的释解:

《易经》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连山易》最早,《周易》最晚。《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所著。另据某些专家论证,水族中的水书有可能就是失传已久的连山易。<二>.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因为日月轮转,寒暑交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世界景象。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定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定理]里,都可以用这个[定理]来释解。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三>.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

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意见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乐》、《礼》、《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感悟、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易经》的撰写:

1、《易经》撰写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撰写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推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撰写:

而关于《易经》的撰写,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李斯使《易经》免遭焚烧,从而流转至今。)

《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组成。爻的名称叫做爻题,爻题组成了爻辞,共64×6=384爻题。对应也有384条爻辞,其中乾坤两卦的[用九][用六]不是说明爻的,故不算爻辞。

爻辞就是说明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和判断吉凶的文辞,如坤卦第一爻[初六]的文辞:[履霜,坚冰至]。就是一条爻辞。

爻题就是说明爻在卦中的位置和阴阳性质的。如坤卦中的[初六][六二]等都是爻题,其中“初”表示爻的位置是六爻中的第一爻,其位置在六个爻的最下方。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辞的注释。卦辞原来称彖辞。相传彖是一种长着利牙的怪兽,能咬断铁。故引伸其意为断、判断等意。唐代以后改称卦辞,这样就比较通俗易懂和合乎文意。卦辞就是说明每一卦的要义和判断吉凶的断语,如乾卦中的元亨利贞,就是卦辞。[解释卦辞的《彖传》仍延袭原称使用至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大象传》对卦象的解释,是从经卦的取象入手的。六十四别卦由八经卦重合而成,其中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自身重合为八纯卦,其余五十六卦为不同的八经卦的重合。

《大象传》对八纯卦解释是立足于经卦的取象,如以“天行”、“地势”解释乾、坤,乾取象为天,坤取象为地。对其余五十六卦的解释亦是立足于上下两经卦的取象,如[屯]卦由上坎下震组成,坎取象为水,为云,震取象为雷,故说[云雷屯]。后一句则以[君子以]开头(少数用[先王以][后以]开头,要求从卦象中得到行政道德行为规范的启发,后者是从卦象中合理引申出来的,因此也可看成是对卦名卦象的补充和发挥。

《大象传》的前句往往讲天道,后句往往讲人道。人道从天道而来,天道与人道有同一性,这种由天道而明人道的思维方式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大象传》针对全卦而言,与《彖传》相同,但《大象传》绝不涉及卦辞内容,是与《彖传》不同之处。

《小象传》共有三百八十六条。与《大象传》在解释方法上并不相同。《大象传》主要采用取象法,而《小象传》则主要采用爻位法和取义法,以解释爻象。如《小象传》对乾卦六爻的解释,从下爻到上爻依次为:

[阳在下也][德施普也][反复道也][进无咎也][大人造也][盈不可久也],对用九爻的解释为:[天德不可为首也。]其中[阳在下也],是从爻位上解说,初九爻居最下位,故谓[潜龙勿用];其他则从义理入手进行解释。

对六爻之位,《小象传》总体看法是:初爻为始下卑穷,三四爻为犹豫疑惑反复,二五爻居中,得中,中道,上爻为终上亢盈。与《彖传》一样,《小象传》亦用中、正应乘承等术语进行解释,只是《彖传》用以解释卦辞,《小象传》用以解释爻辞。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又称《系辞》,分为上下篇。是对《易经》的通论。不仅总论占筮大义,而且诠释卦爻辞的观念,阐发《易经》的基本原理。将《易经》由一部占筮著作提升为哲学著作,是《易传》哲理思想的代表。

⑸.《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卦》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卦》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最初《经》和《传》是分开的。东汉郑玄将《彖》和《象》分附到相关各卦下;魏王弼又将《文言》分附到乾、坤二卦下;南宋朱熹《周易本义》恢复郑玄以前的经、传分开的原始排序;明代官方刊行时再次采用用郑玄和王弼的方法,只将《系辞》、《说卦》、《杂卦》和《序卦》四篇单列。

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随顺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1.从自然现象来看:[阳:天、日、暑、昼、明;阴:地、月、寒、夜、暗……]。

2.从社会现象来看:[阳:男、君、君子;阴:女、民、小人……]。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例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形式。

[易]就是[生][因],而[生生][因缘]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阳][阴],再由阳阴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 《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X]地[Y]人[Z][解析形量][几何]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掌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庸俗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性格。

易经术数

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术,指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

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划分。一般地说,狭义的术数,是专指预测吉凶的方术;广义的术数就包括天文、历法等了。

狭义的术数学,特指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六种最常见的预测吉凶的方术。《术藏》一书所采用的[术数]概念,就是指狭义的术数学。广义的术数学,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一般说来,诸如天文、历法、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养生术、

……

易经与计算机的渊源

易经也是近代计算机起源的开端,由于德国人从易经中得到了二进制,而二进制又是计算机的基础,所以这又是易经的另一大贡献。

易经与企业管理


用易经管理企业,就要符合易经的精神,易经的精神就是阴阳、就是乾卦和坤卦。企业的管理法则分为阳性管理法则和阴性管理法则。《知行合一》中详细解释了《易经》与企业管理的方法。

管理法则

乾卦的阳性管理法则

乾卦的元亨利贞四德和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伟大精神。把它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就叫做企业的阳性管理法则。我们把它归纳为五点: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经常沟通、凝聚人心、坚持正道。

1、自强不息,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更是办好企业的精神支柱。自强不息这四个字的关键字有两个。一个是“强”字。这个强是指内在的强;另一个是“自”字。这个自就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所以,其意思是要自己内在强起来。自己强,才能强。自己不强,别人让(要)你强,那是强不起来的。

2、不断创新,始终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元”可以理解为创新的能力。《周易》就是讲创新的。这个“元”是指“原始”,那么,原始是永远的原始,还是会过时呢?当然是会过时的。“一元复始”这四个字就足以说明问题。要有年年为“元”,月月为“元”,天天为“元”的思想,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元”。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3、经常沟通,促使企业和谐发展

亨,就是亨通。通畅;亨就是礼。有了礼,你才有亨通,才能通畅。把它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整个企业上下人人以礼相待。在“礼”字上没有上下级之分、贵贱之分。老总要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与员工谈心交朋友,了解基层情况。员工有事及时向老总反映。一上一下,上下沟通。这样就可以消除隔阂,避免误会。从而达到整个企业的团结、和谐。

4、凝聚人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

利者,义之和也;利,义的集合。是把各种义,仁义的义汇集在一起,那才有利。做生意要有义,要做得正当、有正义、有道义。要符合道义来做才行。

5、坚持正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贞者,事之干也。做事要有主线并且不能随便改。贞是什么意思呢?事之干也。是做任何事情的主干要贞。《易传》把贞解释为“正”,或“固”、“正固”。正,就是要符合正道,固,就是要坚固。把它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走正道,做符合天道的事,产品要是“正品”。并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法展。

坤卦的阴性管理法则

坤卦的特性是柔顺,坤卦的精神就是厚德载物。把坤卦的智慧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就叫做企业的阴性管理法则。我们总结出阴性管理的五条法则:包容、柔顺、忍让、顺势、谨慎。

1、厚德载物,是企业的又一精神支柱

厚德载物,“厚”字是个动词,就是要加厚自己的德性、品德,才能承载着万物。我们再看厚德和载物是什么关系?是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或假设关系。因为厚德所以载物;只有厚德才能载物;如果厚德就能载物。也就是说只有增加德的分量,才能承载着万事万物,承载着财物。

2、以柔克刚,出奇制胜

柔顺是坤卦最大的德性。我们做管理的缺乏的就是柔、就是水性思维、就是坤德、就是以柔克刚。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出奇制胜,是《孙子兵法》说的。它把一些大事作了归纳。发现一个规律,真

3,该让则让,欲擒故纵

学习水的“不争”精神,只顾往低处走,不要争强好胜。该让的地方就是要让、要退。我们都是只知道进不知道退。例如,一条虫子,它要进,就得退缩,一进一退,一退一进,退是为了进,不退就无法前进。忍让是为了前进,这就叫欲擒故纵。大家都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这句话。

4、审时度势,自然无为

做企业不能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易经》讲的就是时位。也就是说“时位”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这就是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时势,即顺应时位。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你就急着要去做,那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要像水一样顺着山势流动。这就是自然无为法则。要顺势,顺应自然。

5,谨慎从事,经常反思

“含章、括蘘”就是谨慎的表现。我们做企业要谨慎、要隐含,不要夸张,更不要莽撞。曾国藩的作为就是谨慎含蓄的法则。他的座右铭是:“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管理法则

第一、不能随便改动法律法规。这就是说,治国、治厂(企业)不要经常去改动《宪法》、法律、规章制度。这些东西都要相对的稳定。否则,就会失去诚信。

第二、要潜移默化,不能求之过急。就是治国、治厂(企业)时应该用潜移默化的教化方式,去影响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有太大的动作。千万不要急。

第三、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搞人为的东西。目标定位、规章制度的订立、各项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天道地道的大规律。这就是自然无为。不能把外在的、人为的,这样那样的东西强加进去。

第四、要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就是时间要快,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抢抓机遇。因为机遇是稍纵即逝。稍微慢了一下就没有啦。一个国家(企业),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就是要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易经企业管理方法

用太极思维管理企业

《易经》的管理,就是太极的管理。它是个系统,而不是抽出一两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它是一个非常严密的,有着有机关联的这么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二、三、五、八、零。实际上六个字都多了。只要用两个字就够了,那就是“一和零”。因为,我们从伏羲氏作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浓缩到最后,就剩下了一个阳爻、一个阴爻,阳为一阴为零。所以,太极的管理系统,实际就是一个从零到一,再由一到零的一个过程。

由普通管理走向哲学管理

企业管理由下往上看,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普通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文化的管理(最高层面的)。这恰好就是《周易》的易字的三个意思。易分为变易、简易和不易,那普通管理是在变易这个阶段,科学管理是在简易这个阶段,文化管理在不易阶段。

相关分词: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