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咬合桩

咬合桩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咬合桩


咬合桩是指采用机械磨孔、套管下压、套管内抓斗取土,在桩与桩之间相互咬合排列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桩的排列方式一般为一个a桩(素混凝土桩)和一个b桩(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a桩混凝土采用超缓凝混凝土,要求必须在a桩混凝土初凝前完成b桩。

施工要点如下:

(1)作混凝土导墙,保证咬合桩准确定位,确保钻机平稳,承受施工荷载。

(2)开钻,吊放第1节套管,控制套管的垂直度,采用测斜仪附贴在套管外壁进行垂直度检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成孔后套管随混凝土灌注逐段拔起。

(3)混凝土灌注,在B桩施工中由于必须切割A桩,在A桩混凝土未达到某种强度的状态下,套管钻机的磨动和下切对A桩混凝土会产生损害。为此,采用延缓A桩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A桩混凝土处于末初凝的状态下施作B桩的施工方案。据试验,掺SP型缓凝减水剂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延缓到60h左右(根据施工设备情况及施工速度确定),从而确保了施工方案可操作性的实施。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若孔底渗水多,涌水量超过l立方米/小时,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

控制要点

⑴ 控制孔口定位误差

在钻孔咬合桩桩顶以上设置施工导墙(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导墙,也可循环使用的钢模导墙),导墙上设置定位孔,其直径宜比桩径大20~40mm。钻机就位后,检查第1节套管插入定位孔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使套管周围与定位孔之间的空隙保持均匀。

⑵ 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桩的垂直度

根据设计要求,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厚度的咬合量,除对其孔口定位误差严格控制外,还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成孔过程中要控制好桩的垂直度,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① 套管的顺直度检查和校正

钻孔咬合桩施工前在平整地面上进行套管顺直度的检查和校正,首先检查和校正单节套管的顺直度,然后将按照桩长配置的套管全部连接起来进行整根套管(15~25m)的顺直度偏差宜小于10mm。检测方法:于地面上测放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将套管置于两条直线之间,然后用线锤和直尺进行检测。

② 成孔过程中桩的垂直度监测和检查

a 地面监测:在地面选择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采用线锤监测地面以上部分的套管的垂直度,发现偏差随时纠正。这项检测在每根桩的成孔过程中应自始自终坚持,不能中断。

b检查:每节套管压完后安装下一节套管之前,都要停下来用 “测环”进行孔内垂直度检查,不合格时需进行纠偏,直至合格才能进行下一节套管施工。

③ 纠偏

成孔过程中如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纠偏调整,纠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a用钻机油缸进行纠偏:如果偏差不大于或套管入土不深(5m以下),可直接利用钻机的两个顶升油缸和两个推拉油缸调节套管的垂直度,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

b 桩纠偏:如果A桩在入土5m以下发生较大偏移,可先利用钻机油缸直接纠偏,如达不到要求,可向套管内填砂或粘土,一边填土一边拔起套管,直至将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检查合格的地方,然后调直套管,检查其垂直度合格后再重新下压。

c 纠偏:B桩的纠偏方法与A桩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不能向套管内填土而应填入与A桩相同的砼,否则有可能在桩间留下土夹层,从而影响排桩的防水效果。

⑶ 超缓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应根据单桩成桩时间来确定,单桩成桩时间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桩长、桩径和钻机能力等因素相关。根据咬合桩施工工艺,A桩初凝时间为 T=3t+K+Q;

式中: T——A桩砼的缓凝时间 t——单桩成桩所需时间

K——储备时间,一般为1.0t Q——夜间停工时间

一般初步控制A桩初凝时间为60h,在以后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⑷ 咬合厚度的确定

相邻桩之间的咬合厚度d根据桩长来选取,桩越短咬合厚度越小、桩越长咬合厚度越大,按下式进行计算:

2(kl+q)≤d - 50mm(即保证桩底的最小咬合厚度不小于50mm)

式中:l——桩长 d——钻孔咬合桩的设计咬合厚度

k——桩的垂直度 q——孔口定位误差容许值

五、常见工程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⑴ “管涌”处理

“管涌”是指在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A桩混凝土未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A桩混凝土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B桩孔内。克服“管涌”有以下几个方法:

①A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相对小一些,不宜超过18cm,以便于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②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颈”,阻止混凝土的流动,如果钻机能力许可,这个距离越大越好,但至少不应小于2.5m;

③ 必要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套管底无法超前时)可向套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水压力来平衡A桩混凝土的压力,阻止“管涌”的发生;

④ A桩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相邻两侧B桩混凝土顶面,如发现B桩混凝土下陷,应立即停止A桩开挖,并一边将套管尽量下压,一边向A桩内填土或注水,直到完全止住“管涌”。

⑵ 钢筋笼上浮处理

由于套管内壁与钢筋笼外缘之间的空隙较小,在上拔套管的时候,钢筋笼有可能被套管带着一起上浮。预防措施主要有:

① A桩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应小一些,不宜大于20mm;

② 在钢筋笼底部焊上一块比钢筋笼直径略小的薄钢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③ 安装钢筋笼导正器;

④ 混凝土灌注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

⑶ 钻进遇到块石的处理方法

如果场地内有比较多的有规则的块石带,对此我们将采用“二阶段成孔法”进行处理:第一阶段,不论A桩还是B桩,先钻进取土至块石面,然后卸下抓斗改换冲击锤,从套管内用冲击锤冲钻至桩底设计标高,成孔后向套管内填土,一边填土一边拔出套管,即第一阶段所成的孔用土填满;第二阶段,按钻孔咬合桩正常施工方法施工。

⑷ 分段施工接头的处理方法

往往一台钻机施工无法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多台钻机分段施工,这就存在在先施工段的接头问题。采用砂桩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施工段与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灌上砼即可。

⑸ 事故桩的处理

在钻孔咬合桩施工过程中,因B桩超缓凝混凝土出现早凝现象或机械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未能按正常要求进行而形成事故桩。事故桩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平移桩位单侧咬合

A桩成孔施工时,其一侧B1桩的混凝土已经凝固,使套管钻机不能按正常要求切割咬合B1、B2桩。处理方法为向B2桩方向平移A桩桩位,使套管钻机单侧切割B2桩,施工A桩(凿除原桩位导墙,并严格控制桩位),并在B1桩和A桩外侧另增加1根旋喷桩作为防水处理。

b 背桩补强

A1桩成孔施工时,其两侧B1桩、B2桩的混凝土均已凝固,处理方法为放弃A1桩的施工,调整桩序,继续后面咬合桩的施工,以后在A1桩外侧增加3根咬合桩及两根旋喷桩作为补强。

c 预留咬合企口

如图五所示,在B1桩成孔施工中发现A1桩砼已有早凝倾向但还未完全凝固时,此时为避免继续按正常顺序施工造成事故桩,可及时在A1桩右侧施工一砂桩以预留咬合企口,待调整完成后再继续后面桩的施工。

相关分词: 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