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杨彭年紫砂胎梅式锡壶

杨彭年紫砂胎梅式锡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杨彭年紫砂胎梅式锡壶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生卒年不详,大抵是清嘉庆年间人,当时的制壶名家。他制壶“创为捏嘴而不用模子”,有天然之致,显得气韵温雅,玉色莹光,富大家风范。

杨彭年的成就,实际上同著名书画家、诗人陈鸿寿密不可分。在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紫砂器因为经济回落、出口骤减的原因造成产量下降,而乾隆时期过于追求表面华丽的装饰也使紫砂器失去了原先的特殊美感。不管从哪个方面说,紫砂艺术需要调整艺术气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现在回眸这段转变期,可以看到,是文人陈鸿寿为紫砂器的重新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这便是将紫砂壶艺术同书画艺术相结合,呼吁一群文人雅士共同参与壶艺评鉴,鼓励、支持制壶高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及吴月亭、朱石梅、瞿应绍等一批名士探索、制作新壶式,因此,人赞陈鸿寿“挽狂澜于既倒”。陈氏号曼生,因而他与杨彭年等人合作所制的壶称曼生壶,享有很高声誉。

陈鸿寿的设计风格独特,壶上且刻有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及精彩的书法。但传世的曼生壶中有不少赝品,而出土真品却又极少。上海金山清嘉庆王玷山墓曾出土一件陈曼生自铭紫砂竹节壶,确实妙若天成。

此梅式锡壶系以锡包紫砂胎,以白玉做柄、流及盖钮,非常别致。据说这是朱石梅的拿手好戏,曾风行一时。底款“杨彭年造”,知此壶式可能是陈鸿寿设计,锡与紫砂工艺结合又出自朱石梅的主意,由杨彭年及弟子们具体操作制成。

但见锡壶的冷灰在白玉的衬托下令冬雪中的梅花枝条更显凄冷,令人如闻寒空中泛逸着的淡淡的花香。林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似乎正适合此壶体现的清远境界。

当然,锡壶并非主流,只是有特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