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定义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研究发现,即时满足与人脑中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满足则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延迟满足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构成成分。

经典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分析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都是参加者说的,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难免有些出入。”米歇尔解释说。

去年,现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米歇尔教授继续深化这项研究。他挑选出一些当年实验的参加者,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为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希望通过对比扫描图,找出大脑对“延迟满足”能力起作用的特定区域。此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不同的基因测试,以研究是否存在控制“延迟满足”能力的遗传因素。

如果米歇尔和他的研究团队获得成功,那么就可以确定自我控制能力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米歇尔则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棉花糖实验测试的实际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说,“这项实验迫使孩子们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米歇尔说,“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此外,米歇尔和同事们还发现,甚至在1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结果,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当等到这些婴儿5岁大时,研究人员给他们做了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实验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

不难得出,“延迟满足”能力有基因因素的影响。但是米歇尔不愿轻易下这样的结论。他认为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他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米歇尔说,“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然而,米歇尔找到了一个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捷径。或许可以通过教孩子用不同方式看待棉花糖来培养着这种自制力,比如把棉花糖看成一幅画。他说:“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就能实现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大步。

现在,米歇尔正在准备一项大规模实验,对象是费城、西雅图和纽约的4-8岁在校学生,旨在证明这种“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成功培养。尽管在之前的实验中,米歇尔通过让孩子把棉花糖想象成云朵而延长了他们等待的时间,但是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有待证明。换句话说,米歇尔想知道是不是这些小把戏只在实验时起作用,孩子们能否学会这些方法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如选择看电视还是做家庭作业。

研究人员在课堂上进行了初步实验,找出了从心理学角度教授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即通过演示具有示范作用的录影带,让孩子们从录影带中的同龄人身上学习怎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管这种方式的教授很有效果,但米歇尔依然有顾虑。因为当学生们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个相对不受控制的环境,很可能这项实验会失败。米歇尔知道最重要是让学生们把自我控制的方法变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作用很重要”,他说,“父母是否每天要求孩子‘延迟满足’?是否鼓励孩子去等待?是否能够证明等待是值得的?这些都很重要。”米歇尔指出一些日常的小规定,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省下来等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但米歇尔认为这些非正式的练习还很不够,实验仍在继续。(来源:网易探索,没想到这个实验又跟踪研究了这么久,感谢研究者和译者哦)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作用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研究现状


近30年来,再现这种生活原型的实验室延迟满足研究引起了个性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在个性特征、理论探讨、心理机制及测量研究手段等方面展开了大量探讨和实证研究。国内心理学研究者近年也开始关注这一特别的心理现象,黄蕴智撰文指出,延迟满足是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并抛砖引玉地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期望此项研究能够在中国土壤上取得丰硕果实。与此同时,自我延迟满足的跨文化研究实践也开始落地中国。气质研究的新进展,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国内研究者对幼小儿童在陌生情境和压力情境下情绪调节的气质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程度上研究者大胆采用了延迟实验任务,从而使延迟满足研究在国内初露端倪。7Db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正因为国内延迟满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延迟满足的概念界定、结构分析、理论探讨、研究手段及其心理机制和相关个性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本土化研究实践,多数此类研究是国外进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或验证性研究,对延迟满足的概念界定及其本质的理解因受合作研究者研究范式的的限制,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研究范式。

典型范式


礼物延迟范式(Gift Delay)

礼物延迟式主要是由Funder,Block及其同事设计并使用的一种延迟实验任务。具体实验程度如下----

实验者给学前儿童出示一个包裹起来的礼物,并惊喜地说:“看,我在这发现了什么!这是给你的一个礼物!我在猜想它是什么东西呢?我把经放在这儿(放在儿童的右侧,且儿童刚好够不到的地方),当你完成了这个拼图你就可以拿到礼物了。”接着实验者开始描述这个“马戏团的拼图”,并帮助儿童完成拼图任务(4分钟内结束)。在儿童做拼图游戏时,礼物仍在儿童的视线范围内。当拼图完成后,实验者忙于整理自己的文件纸(90秒)。如果在完成拼图任务后的这90秒的延迟期限内,儿童没有自发地去拿礼物的话,实验者就放下手中的文件纸,告诉儿童:“好了,你现在可以拿礼物了。”在整个拼图的4分钟时间以及在完成拼图后的90秒延迟时间里,实验者要记录被试所有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和身体行为。延迟分数包括4个标准化的行为指标:延迟时间,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指向礼物的身体行为;打开礼物时的延迟行为(立即打开,或回幼儿园的路上打开,或把礼物放到柜子里带回家)。

对礼物延迟满足行为的测量反映是儿童抵制不去拿礼物以及打开礼物的冲动控制程度。在此研究范式中,延迟行为的个体差异应该是个体相对真实的过度自我控制倾向的反映。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范式是由社会认知心理学家及其同事设计并使用的另一种典型的延迟满足实验研究范式,也称“选择”延迟范式,或Mischel范式。Mischel等人经过大量地实证研究逐渐奠定了延迟满足两段结构的实验范式。

该研究范式的一般程度是:首先,实验者与被试在实验室内做一些热身游戏。随后,实验者给被试出示两种奖励物,如:一块软糖和两块软糖;或是一块2英寸长的椒盐饼干和两块椒盐饼干,让被试在数量不等的两个奖励物之间做出偏好选择(第一阶段—延迟选择),然后实验者告诉被试他现在有事要做,需要离开房间一会儿,并接着说:“要是你能够等到我回来,你就可以吃这个——(指到被试选择的奖励物),只能吃这个——(指向被试没有选择的奖励物)”。确信被试理解了这种列联关系后,实验者离开房间,并通过单向玻璃记录儿童的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第二阶段——延迟维持)。实验者15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或违规后回来。

相比之下,SID情境中的儿童面对的是令人难过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被试要想获得自己偏爱的奖励,就不得不面对诱惑、干扰而执行艰难的等待任务;另一方面,被试面前无需等待即刻可得的即时奖励偏偏又不是自己的最爱。延迟任务包含这种复杂的、相互冲突的列联结构可谓是SID实验范式的主要特点。此外,整个延迟行为以目标为导向,从目标选择开始,经历有效的延迟维持过程,并以获得延迟奖励目标告终。SID测量的延迟行为反映的是个体在相互竞争的压力情境下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

训练方法


ABCD法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吃葡萄的文字,“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其实,后一种人往往不能忍受延迟满足,他们必须即刻体验满足和快乐,即使这样做会透支未来。生活中,有人喜欢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放到最后。这正如吃葡萄一样,先拣好的吃,但是甜美的葡萄总是消失得那么快,面对剩下酸涩的果实,先前的美好转眼间不知去向,面对必须解决问题也没了勇气和动力。不仅因为前面的“甜美”让眼前的这堆更加无法下咽,而且再也没有任何诱惑和奖励值得期待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让我们从快乐开始以痛苦结束,还会造成无尽的逃避和拖延。今天的甜葡萄吃完了,我们会找甜苹果、甜菠萝,甚至预支明天的或者讨借别人的,总之不要去面对残局就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延迟满足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能力,我们有可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会在先吃好葡萄还是坏葡萄中找到平衡。

ABCD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为,B代表现在,C代表未来,D代表改变的策略。比如,你现在的行为表现是“做事拖延”,好处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未来等待你的都是让你头痛的难题和麻烦。那么改变的策略有哪些呢?让我们先看看在“棉花糖”试验中那坚持到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吧。他们中有的人闭上眼睛或是头枕双臂做睡觉状,努力与眼前的棉花糖“隔离”。所以,培养延迟满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与让我们分心的奖赏保持距离,比如在做计划的时候就把困难的工作或者会谈约在前面,或者优先与别人确定这些事务的最后期限,或者把不喜欢的工作都摆在桌面上而把喜欢的工作锁在抽屉里。“棉花糖试验”中,还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让我们不那么被即刻的诱惑所吸引,比如做自己头痛的工作时专注于工作本身就可以减少负面情绪产生的阻抗,或者听一点儿舒缓的音乐。还有,把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或者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具体化也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比如把自己解决一个困难后能得到的奖励贴在电脑旁。

其实,上述策略还可以用于很多其他需要培养延迟满足的方面,比如把信用卡放在家里,兜里只带一些零钱,或者在专心写报告的时候切断网络,不再在八卦上寻找满足;下次想不顾体重地大嚼薯片的时候起身做一下家务或者下次想吸烟的时候和周围的人说说话;在墙上贴上被香烟熏黑的牙齿照片或者PS一张自己非常苗条的照片摆在桌前。

延迟满足不是对快乐说“不”,而是帮助我们达成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的平衡,让生活越来越甜。

(作者汪冰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现任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代币法

代币法适用对象为儿童。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买新玩具,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爸爸妈妈每次给予奖励的标准一定要统一,不能失去原则性。

如何对宝宝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对宝宝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呢?所谓延迟,就是要让宝宝学会等待,有耐心地等待。为此,您应从对宝宝需要的短时“不回应”做起,以后再根据宝宝的接受能力逐渐推迟回应的时间。否则,如果一开始就让宝宝等10分钟,他肯定一点儿自我控制的愿望都不会有,哭、闹等“示威”行为也就无可避免了。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宝宝不免要采取些“示威”行为,这时您千万不能因为心疼就马上“无条件投降”了。狠心坚持一下,从即时满足到延迟满足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要宝宝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而且在等待的时间里不哭也不闹,这样就是在自我控制了。想一想,您的坚持将换来宝宝的耐心,值得吧?

从道德意义上讲,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宝宝还很小,他们的行为培养往往需要通过“他律”(也就是别人的要求和监督)才能做到延迟满足。这时,您要尽可能地把宝宝的注意力从他的需要上转移开。比如,他已经吃了很多葡萄了,可还是想吃,您就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2~3岁的宝宝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很快,您就会发现,他玩得很开心,破涕为笑了。那么,这种转移的办法是不是总是奏效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可能他就“不吃这一套”了。那时,我们也需要对他的自律能力(也就是通过自我控制达到延迟满足目的的能力)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监督了。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技巧,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做到不再“有求必应”。只有这样“狠下心来”,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宝宝。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延迟满足即是指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著名的“糖果实验” 也表明: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当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在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的《布奇乐乐园》2-3岁版7月号成长故事书《好想好想吃了它》中,布奇控制住了自己想吃一颗樱桃的欲望,成功地得到了满树的樱桃,他的事例鼓励着孩子们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抑制及时的欲望从而获得更长远或更大的收获。

培养孩子 “延迟满足”的能力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当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自己的纪录时,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另外,如果孩子坚持要获得及时满足,父母也不要勉强孩子刻意坚持,因为对于年幼的宝宝,让他们自觉地自我控制欲望是一件很难的事。

爱孩子,就要培养让孩子幸福的品质。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延迟满足实验的运作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意志力的表现。它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在生活中,一些人常要在周末或晚上放弃休闲活动,专心工作,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消遣吗?这其实就是延迟满足的表现。为了保障退休后的生活,现在就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或者用于再投资,这也是延迟满足的表现。为了有健康的身体,不抽烟、不酗酒、不暴食,这也需要延迟满足的能力。

人有各种不同的目标,有些目标比较遥远。要完成遥远的目标,需要刻苦辛勤的工作。当完成目标时,所得的回报也很大。但要完成目标,便要付出代价,譬如要放弃即时的享乐,以及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为了达到目标,先要完成一些比较单调的工作。为了成为一位律师,就得先强记法律。人在从事这些单调的工作时容易疲倦,甚至面对着沉闷的工作而感到厌恶。这时候,一些可以令人获得即时快感的活动便成了一种很大的诱惑。如果在沉闷的工作中找一点消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如果缺乏意志力,每遇上外界的诱惑,便放下学习或工作,追求即时享乐,这便很难完成自己的目标了。

相关分词: 延迟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