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亚伯拉德

亚伯拉德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亚伯拉德




人物简介


亚伯拉德(Abelard)是唯名论者,是若瑟林的学生。公元一O七九年,他出生于巴拉斯。他是一个法国武士的儿子。他曾在巴黎讲学,教授以西结书。他有高洁的人格,超人的智力,博学。因此他赢得了青年们普遍的爱戴。他与厄络依斯小姐(Heloise)恋爱之后,便进入圣得尼斯修道院修道。在修道院里,他写了一篇论文,专论「关于神之单一与三位一体」之问题。这篇论文遭受到伯尔拿强烈的反对。伯尔拿认为亚伯拉德为一个唯理主义者,主张邪恶的原则。在主后一一四一年的先斯大会,伯尔拿曾指出亚伯拉德的某些错误。因此教会便革除并放逐了亚伯拉德。不过,克吕尼彼得同情亚氏,让亚氏避难在他的修道院里。主后一一四二年亚氏终于死在该修道院。

学说


亚伯拉德虽有唯理主义的趋向,但他却不是像十八世纪的神学界所讲的那种唯理主义。亚氏从不怀疑圣经的权威,他所采取的是一种中庸的神学。在唯名论与实名论互相争执下,他亦采取两者之间的中庸看法。因此,他在这一方面的主张,可称为概念论。他应用纯粹辩证学作为研讨神学的科学工具。依他看来,一个有学者风度的神学家应循着这种程序追求真理,即「从怀疑到查询,由查询到真理。」他又说:「我理解为要相信。」

亚伯拉德是第一位应用辩证法处理神学的人。他先提出一联串单独的教理问题。然后再将这些问题与圣经及诸教父著作、教会谕令、正典书籍等加以比较。并逐一列出他们的共通点与差异点。总之,亚氏还是支持圣经之权威。

比较亚伯拉德与安瑟伦,安瑟伦先接受教理体系,然后才加以讨论,但亚伯拉德却要运用理性证明教理体系,以谋求全盘的理解。安瑟伦有许多的著作,并全然体验到教理的真谛。亚伯拉德聪明,但安瑟伦却有兼人之才。依安瑟伦看来,人的理智可从教理上获得一种新的理性。依亚伯拉德看法,乃是我们若能指出个别教理之合理性,就当称心如意了。亚氏一直确信基督教为至高的哲学。

作品《平安彼岸歌》


蒙福的灵,能看见永平安,

大家一定甚荣耀,甚喜欢;

勇士加冠,劳倦如得息肩;

主为一切,一切中,受颂赞。

耶路撒冷,是彼岸好名称,

平安远象,常带来真欢欣;

愿望成功,永不会相离分,

凡有所求,都照样蒙赐恩。

是何君王,何宝座,何朝廷?

他们所有,何平安?何欢欣?

你们蒙福,既有份,好说明,

心里确知,口必能作见证。

长受飘泊,在巴比仑之礁,

我们昼夜叹息想念祷告,

耶路撒冷才是向往目标,

高举虔心,归向宗邦怀抱。

在那地方,无烦恼,无忧伤;

我将安然,颂圣歌,常高唱;

因主慈恩,广无边,深无量,

属主的人,都高声永赞扬。

在那地方,安息连绵继续,

奉守安息的人,无穷喜乐,

无穷喜乐歌声永扬不绝,

众天使和我们齐唱此曲。

我们恭敬,同俯伏颂扬主;

我们属主,在主中,藉着主,

都属圣父,圣子中,藉圣灵,

三位一体,大哉神,永统治。

此歌为亚伯拉德作圣歌集中之一,系供星期六晚礼拜颂赞之用。

关于《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

“纯洁无暇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呀

遗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遗忘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每一个祈求都被接受,每一个愿望都得以实现”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个名字出自英国18世纪大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的一首诗《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Eloisa to Abelard)。而蒲柏的这首诗又是根据法国12世纪时的一个爱情悲剧创作的

蒲柏这首诗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艾洛伊斯和亚伯拉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皮埃尔亚伯拉德(Pierre Abelard)出生于1079年,是那个时代法国重要的哲学大师。他的哲学贡献主要是首先将逻辑学运用神学理论,可以看作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1118年,他担任巴黎圣母院下属天主教学校的负责人期间,爱上他的学生艾洛伊斯(Heloise)。当时他将近40岁,而艾洛伊斯只有18岁。艾洛伊斯的叔叔是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士(Canon),她就居住在叔叔家。为了方便见面,亚伯拉德也寄宿到那里。

亚伯拉德以辅导功课为名,与艾洛伊斯约会。很快,她就怀孕了。亚伯拉德害怕事情败露,带着艾洛伊斯逃到了乡下,在那里艾洛伊斯生下了一个男婴。亚伯拉德决定结婚,但是这件事传出去,会影响他的事业发展,所以只能秘密结婚,艾洛伊斯违心的同意了。

艾洛伊斯的叔叔对亚伯拉德勾引他侄女非常生气,得知他不愿公开结婚以后,更是怒不可遏。于是,他雇佣了两个流氓,进行报复。一天晚上,趁亚伯拉德熟睡的时候,他们袭击了他,将他阉割了。

遭受了这样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创伤,亚伯拉德不得不在1119年出家当了僧侣,艾洛伊斯也按照他的安排当了修女。就这样,两人有将近十年没有联系。

大约在1130年左右,亚伯拉德给他的朋友写了一封著名的长信,叙述了自己的一生,劝慰他的朋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遭遇,和他比起来,后者还是幸运的。这封信极长,实际上是一个中等篇幅的自传,让人联想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信的题目就叫《我的灾难人生》(Historia Calamitatum)。信中这样叙述他与艾洛伊斯的相爱过程:

我们假装在学习,可是所有时间都用来谈情说爱,我们不放过这渴望已久且来之不易的分分秒秒。我们更多的谈论爱情,而不是谈论摊开在面前的书;我们接吻的时间远远多于我们学习的时间。我们的双手很少抚摸书,更多的是在抚摸彼此的胸口。将我们的双眼拉在一起的是爱情,而不是书里的课文。为了避免引起怀疑,我们有时会有一些争执,但是那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不满;它们不代表愤怒,而是代表了一种最甜蜜的温柔。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探索了爱情世界中的角角落落,如果爱情本身还存在未知的部分的话,那么我们就去发现它。我们对这些快乐的无知使我们更乐意去追求它们,以至我们对彼此的饥渴从来没有停息过。

这样的文字出自一个年过半百的中世纪学者之手,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直到今天,读到这样的文字,依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激情。

1132年,艾洛伊斯看到了这封信的一个抄本。她不禁心潮起伏,拿起笔给亚伯拉德写了一封信。信里表达了她现在对亚伯拉德、对她们的爱情的一些想法。她写道:

亲爱的,就像全世界都知道一样,你一定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知道(如果你不再爱我)这对我不啻是一种最深的背叛和最残忍的打击,我失去了你,就好像失去了我自己一样;你也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失去你更让我难过了。悲伤越大,就越需要安慰,只要你才能给我安慰;你是我悲伤的唯一原因,只有你才有安慰我的力量。悲伤、欢笑和安慰,这些你都可以带给我;你对我有巨大的亏欠,尤其是一直以来我无条件的服从了你的所有要求,以至我没有力量在任何事情上反对你,我在你的命令中只找到了摧毁我自己的力量。说来奇怪,我甚至使我的爱变成了一种疯狂,我已经丧失了复原的希望了,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只要你一有要求,我立刻就改变自己的服装和思想,只为了证明你既是我身体、也是我意识的拥有者。

上帝知道,除了你这个人以外,我并不寻求从你身上得到其他东西;我只要你这个人,其他都不要。我不要婚姻,不要财产,你知道它们不会带给我快乐和满足,我只要你。妻子的称谓也许更庄重或者更有价值,但是我更喜欢的词永远是爱人,要是你同意的话,情妇和娼妓也可以。我相信为了你,我越使自己显得卑微,我就越能使你高兴,对你声名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小。在那封你写给朋友的信中,你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过去;你复述了一些我劝阻你不要进行一场不明智的婚姻的理由。但是,你没有说我的其他想法,我宁愿爱情不愿婚姻,宁愿自由不愿束缚。上帝作证,如果国王愿意娶我,并且让我永久拥有天下的一切,那么对我来说,更珍贵更荣耀的不是成为他的皇后,而是成为你的情妇。

亚伯拉德收到信以后,写了一封克制的回信。他表示之所以没有和她联系,并不是对她漠不关心,而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对他们两人都好。

由此,他们一共通了七封信。这些信叙述的不仅仅是个人关系,而是一系列内容广泛的文学读物。总的来说,它们是关于爱情、婚姻、精神世界的哲学对话。自从被传抄出去之后,将近900年来,对它们的阅读兴趣从来没有消失过。

尽管有着这些坦率和剖析内心的通信,但是艾洛伊斯和亚伯拉德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最后都死在了修道院里。亚伯拉德死于1142年,艾洛伊斯死于1164年。

艾洛伊斯和亚伯拉德的通信是用拉丁文写成的,1616年正式出版。1697年被译成了法语,1713年又从法文被译成了英文。蒲柏读到了英译以后,被艾洛伊斯的信打动了。于是,他模仿艾洛伊斯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首书信体的诗歌《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

在诗中,蒲柏把艾洛伊斯想象成在对上帝的爱和对爱人的爱、在“庄严与天性、美德与激情”之间挣扎。蒲柏同时还插入对艾洛伊斯所处的阴冷、简陋的环境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首诗中有大量艾洛伊斯对过去爱情的回忆,但是并不是一首叙事诗,蒲柏假设读者对这个故事已经相当熟悉了。他只想通过一个女性的观点来抒发感情,诗歌的重点是艾洛伊斯述说心中的痛苦。

作为一个修女,艾洛伊斯是不允许有个人感情的,但是她对亚伯拉德的爱并没有熄灭。所以,当她沉浸对爱情的渴求中时,总是无法摆脱负罪感。她知道作为修先,对上帝的爱是第一位,她不能爱一个男人胜于爱上帝,但是她无法压制自己的内心。

这首诗中著名的诗句:

纯洁的维斯塔处女是多么快乐!

遗忘了世人,又被世人遗忘,

美丽的心灵闪烁着永恒的阳光!

每次祈祷都被接受,每个愿望皆可放弃。

相关分词: 亚伯 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