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学宫

学宫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学宫




“学宫”历史


总的来讲是学习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学校。“学宫”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如《静》铭文:“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众氒仆学射。”《公羊传隐公五年》“僭天子,不可言也”。汉何休注:“乐……用之朝廷足以序群臣,立之学宫足以协万民。”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复徙舍学宫之旁。”

但是孔庙建制后,“学宫”意思的使用发生了转变,开始泛指官学,即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办学校,尤其指明清之际府、州、县的地方官办学校,并且官学与地方孔庙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群类型——庙学建筑,孔庙成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学校成为孔庙的存在依据,这种二合为一的庙学亦称“文庙”。

地方学宫的基本制度有:明伦堂居中,前部左右设东厢和西厢房,堂后为尊经阁或藏书楼,堂前设儒学门和仪门两道。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官学中都有斋舍、儒学署、教谕廨、教授厅、敬一亭、洒扫公所、会馔堂、库房、射圃亭或观德亭等建筑,还有一些地方将文昌祠、忠义孝悌祠、节孝祠等建于学宫中。

庙学建筑布局类型


学宫与孔庙形成的庙学建筑群平面布局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左庙右学 这种布局是明清地方庙学定型以后的正规布局,其源于周礼中尚左之制,根据“左祖”原则,先圣先师之庙应建在学宫之左,此种布局较早出现在唐代,当时都城长安的孔庙与国子监的布局为左庙右学,元代以后各朝代的都城孔庙都位于国子监左侧,明代中期以后,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庙学都是这种布局,例如四川江津县于明嘉靖十六年,四川德阳县在乾隆元年,均改前庙后学为左庙右学。

二、左学右庙 这种布局出现于南宋时期,可能是受曲阜孔庙、孔林中尚右的影响,孔子为殷人后,他从殷制尚右,其后代在墓葬和立庙时都遵循这一原则,孔府和四氏学都建在孔庙东,孔庙中西路建筑中供祀的是孔子的祖先,而东路供祀的孔子的后代。南宋时的都城孔庙与国子监的布局也是左学右庙,这种布局对南方的庙学布局有一定影响,例如泉州府庙学和台南县庙学,北方地区也有这种布局,例如天津府、县庙学。

三、前庙后学 这种布局是宋元时期孔庙与学宫分离时期的一种布局方式,后来这种布局的庙学有许多改为左庙右学,而有些地方仍沿袭下来,特别是西北和西南地区,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庙学绝大多数是这种布局。

四、中庙旁学 中庙旁学是指孔庙居中,其东西两侧均建学宫的平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非常少见,它是前庙后学向左庙右学过渡时期的产物,例如山西平遥县庙学的孔庙居中,左右为东学和西学。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稷”是指齐国国都临淄的城门——稷门,因学宫位于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附近而得名“稷下学宫”。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战国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鲁国不但弱小,而且很快就灭亡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就是稷下学宫。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稷下学宫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予、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南京学宫


南京学宫位于南京秦淮风光带、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全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也“孔庙”、“文庙”、“夫子庙”“红学”,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距今已有867年的历史。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

揭阳学宫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

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等,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最大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广东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景大、具清代建筑风格、保存最完好者。作为封建社会揭阳的唯一官学,学宫肩负着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

文物保护

大革命时期,揭阳学宫是革命活动的场所。1925年5月和10月,周恩来在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此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官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被命名为广东唯一的“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学宫所在地正建设揭阳学宫广场,以更好保护其历史风貌。

龙川佗城学宫


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 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 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元年(公元1790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殿门上。清末民初,庙宇曾一度被县行政机关占用,后划给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作校舍。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尚存,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勒石标志。学宫文化研究专著《学宫时代》称,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

涿州学宫


涿州学宫,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内文昌祠街。唐大历初年始建,元、明、清、民国均有不同程度修葺。建国后,因城市改建,学宫这一处古建筑群大部分被拆毁,原建筑只存大成殿、戟门、泮池桥及元至正二年(1342年)“涿州重修孔子庙碑”一通。

大成殿,单檐庑殿顶大式建筑,面阔三间14.66米,进深三间9.14米,檐柱高5.5米。檐部施斗拱,雅伍墨旋子彩绘。殿前设月台宽17.96米,进深12.44米,高0.85米。大殿曾因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后于1997年10月至11月得到全面修缮。历时两月工期,经整修补配木构架、翻新墙体、重固台基、规整屋脊、彩绘油饰、增补装修,至此大殿焕然一新,并树碑为记。

戟门,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9.4米,进深两间7.5米。檐部饰雅伍墨旋子彩绘。1994年曾对此门进行修缮,同时发现“元至正重修孔子庙碑”,遵照文物就地保护的原则,将此碑立于大成殿月台前右侧。此碑为螭首、龟座,碑身高2.15米、宽1.04米、厚0.3米,碑首高1.1米、宽1.16米、厚0.3米。碑阳刻楷书重修经过,碑阴刻楷书捐资人名。碑额篆书“涿州重修孔子庙碑”,该碑保存完好无损。

泮池桥是学宫规制中代表性建筑,为石制单孔拱桥,两侧有石栏杆。原桥位于戟门外,1997年修缮大成殿时平移至戟门内并加以修葺,使之得以妥善保护。

涿州学宫现为河北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茂名学宫


学宫即孔庙。旧时,孔庙往往就是地方上供子弟读书的场所,故又名学宫。镇隆的学宫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现仍保留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另外棂星门外的墙上,目前尚存一碑,碑上依稀可辨有"官员在此下马"之类的字样,这当是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学宫在大洪国统治期间,作过南兴王陈金的王府。陈选这里作王府,大约是看中了字宫的飞檐斗拱颇有王者之气,然而事易时移,仅两年后,陈金便死在了元帅郑金的手上,轰轰烈烈的广东天地会起义和太平天国随后变灰飞烟灭。

如今,学宫只剩下主体建筑和屋脊上的两条飞龙。大成殿内空空如也,除了墙上张贴的一张现代人写的说明大洪国历史的挂满灰尘的纸及墙上行字迹模糊的文革年代的标语,便再无一物。

相关分词: 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