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叙事学导论

叙事学导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叙事学导论




图书信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丛书名: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生教学用书

平装:262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7040252446

条形码:9787040252446

内容简介


《叙事学导论》致力于对叙事学基本理论作系统的探讨,力图较为完整地描述出这一理论的基本框架,对涉及叙事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叙事框架的构建、叙述交流过程、叙述声音、叙述聚焦、叙述时间、人物结构模式与人物描绘等,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力图作出合理的阐述,以提供切入叙事学的基本途径,并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实践分析。同时,《叙事学导论》从理论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叙事学的发展作动态的描述,在以经典叙事学的探讨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对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拓展以及后经典叙事学语境下的研究均作了必要的说明,而且在关注文本与语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不同作品的具体分析,对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

编辑推荐


《叙事学导论》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叙事学理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以来,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迄今仍受到国内外学界、高校与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十分活跃的理论之一。

作者简介


谭君强,先后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比较文学系,获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以来,先后从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十人,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科学研究中,先后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江西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50篇,其中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的主要著、译有:《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专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005年,“叙事学”研究生课程被列为“云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向全国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叙事学

第二节 叙事学与相关的理论关联

第三节 叙事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章 叙事框架

第一节 叙事与事件

第二节 故事与事件

第三节 叙事功能与序列

第四节 事件的结合原则

第三章 叙述交流

第一节 叙述交流过程

第二节 叙述交流层次

第三节 故事层次

第四章 叙述声音

第一节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

第二节 叙述者的类别

第三节 叙述者的功能

第四节 叙述者干预

第五章 叙述聚焦

第一节 聚焦与聚焦者、聚焦对象

第二节 叙述聚焦类型

第三节 叙述聚焦类型分析

第四节 聚焦者与聚焦对象间的动态关系

第五节 叙述聚焦变化

第六章 叙述时间

第一节 关于叙事文本的时间

第二节 时序

第三节 时长

第四节 不同时长间的动态关系

第五节 频率

第七章 人物结构模式与人物描绘

第一节 人物与行动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人物(行为者)结构分类模式

第三节 人物描绘

第八章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渊源与叙事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叙事理论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学研究

第九章 文本与语境:叙事分析

第一节 叙事作品中的“视点”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叙事作品中的讲述与展示

第四节 叙述者的可靠与不可靠性及其可逆性

第五节 叙述者与作品叙事结构分析

第六节 叙事作品中的作者自我虚构

第七节 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叙事学导论》一书得以入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是十分令我感到欣慰的。首先我要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专家与本书的通讯评议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辛勤而又认真的工作成为我进一步做好相关领域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动力。

同时,我要向出版本书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向曾经负责本书出版的李海风女士与本书的现任策划编辑胡彦博先生、责任编辑李青女士致以由衷的谢意。李海风女士一丝不苟的精神与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胡彦博先生与李青女士的辛勤工作为本书的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人先后在中文系的文艺学、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等研究生专业中从事“叙事学”这一课程的教学。与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接触,不仅能使我有机会扩大研究的范围,提高研究的兴趣,同时,来自研究生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与建议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常常促使我去进行认真思考。这一相互交流与思考的过程往往会进发出新的研究与探讨的火花。在这里,我要向听过我“叙事学”课程的研究生表达深切的谢意。

近些年来,对叙事学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相关课程也在许多高等学校开设着。本书虽经不断努力,但依然会存在不少问题,如能听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意见,可以使本书在今后不断得以修改与完善,本人将不胜感激。

相关分词: 叙事学 叙事 事学 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