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信德胜

信德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信德胜




个人履历


信德胜(盛),号壶中天,生于1958年4月,淄博市博山区人,1978年就职于淄博市博山美术琉璃厂,从事内画、刻瓷、篆刻、陶瓷设计等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广庆、孙即杰、陈贻谟,学习和从事琉璃内画艺术。1989年毕业于淄博市函授大学美术专业,1992年创办“壶中天陶艺有限公司”,任职经理,从事陶瓷艺术的研究、创作和管理。

2004年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7年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淄博分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聘研究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事秘书长、淄博市工商联合会执委。60多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展评中获奖。擅长艺术陶瓷专业中的刻瓷艺术,具备美术设计、玻璃内画、书画、篆刻等艺术专长。自2000年起,历时15个月,完成了创记录的直径1.6米巨形刻瓷大盘,从泥料制作、坯体成型、产品烧成到刻瓷盘画面设计、刻瓷制作,各道工序均由信德胜一人完成。2002年7月,中央电视台1台《新闻》报道淄博市博山区壶中天陶艺有限公司信德胜研制中国最大的刻瓷盘“1.6米”。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9台,报道信德胜于全国最大的刻瓷盘“水浒英雄谱”一百零九将,并多次在省、市、区新闻媒体报道。2002年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公园广场陶瓷琉璃三维立体亮塔,三个斜面中心分别镶嵌着直径1.6米巨型刻盘“颜山孝水”、“泉河风光”、“樵岭洞天”,这是博山景点的形象工程。

成就及荣誉


2002年8月作品1.6米刻瓷巨盘“水浒英雄谱”荣获第一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2002年8月作品刻瓷巨盘“颜山孝水”荣获第一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2002年10月作品1.6米刻瓷巨盘“水浒英雄谱”荣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

2003年10月作品1.6米刻瓷盘“兰亭序”获山东省陶瓷大奖赛一等奖。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风“烟江叠嶂图”获第二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风“瑞雪迎春图”获第二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风“烟江叠嶂图”获山东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

2005年9月合成骨瓷釉下青花盘“观音三十二宝相图”荣获山东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

2006年9月合成骨瓷釉下彩简笔画一组十二件荣获山东陶瓷设计创新一等奖。2007年8月刻瓷鼓瓶“百鹤图”荣获“泰山杯”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一等奖。2008年8月刻瓷瓶“临河叙”荣获第四届全国刻瓷艺术大赛金奖。

2009年9月刻瓷瓶“孔子七十二弟子”荣获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大赛金奖。

2010年8月釉上彩“观沧海”荣获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金奖。

2010年8月刻瓷瓶“四季平安”荣获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银奖。

2010年9月刻瓷盘“大学”荣获中国陶协举办的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

在琉璃上创作微雕的人


——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信德胜

摘自《中国陶瓷画刊》2011年8月10日第15期

壶中天主人信德胜先生是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叔、中国陶瓷工艺协会刻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信德胜先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广庆、孙即杰学习内画,功底深厚。八十年代末下海经商后主要研习刻瓷艺术,并先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张明文等诸先生。2000年设计生产中国最大盘(直径1.6米)在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获得三等奖、在2002—2010年山东省陶瓷艺术创新作品评比中,连续八年获得12金4银的佳绩,可以说信德胜大师是陶瓷、琉璃双栖的大师,在山东省陶瓷界和琉璃界均有较高的名望。1989年离开博山美术琉璃厂的信德胜开始研究刻瓷技艺,由于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组师从孙即杰、张广庆先生学习内画十几年,因此绘画功底十分深厚,他对《芥子园画谱》曾经数十次临摹,而后又借鉴元四家的传统技法,特别是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尤为推崇,在此期间先后创作出《瑞雪迎春》、《古人诗意》、《烟江叠嶂图》、《兰亭序》和《颜山孝水》等作品,其中《颜山孝水》等大型刻瓷盘用来装点博山区中心路花园。信德胜的人物画取法八大山人和近代的蒋兆和、范曾、戴敦邦等人,创作的人物简笔画独树一帜,从独钓寒江雪的钓者到醉酒的诗仙李白,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特别是用24块长1.5米,宽0.8米的瓷板绘制的《历代书画家》更是有独到的特色,瓷板下方绘制人物,上方临摹其代表作,如王羲之,下方刻制其像,上方则是其代表作《兰亭序》。此种创作理念尚无人采用。

从1990年6月起,受陶瓷刻瓷的启发,信大师开始在琉璃瓶等器皿上进行刻制实验,在孙即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利用琉璃瓶的器型、色彩的不同,先后创作出《三教合一》、《竹林七贤》、《山水》、《螳螂捕蝉》、花、鸟、草、虫等一大批作品,受到收藏界的一致好评,藏家踊跃购藏,特别是他的《山水》瓶,吸收了孙即杰先生的建议,充分利用琉璃瓶色彩的变化,衬以特殊的手法,用琉璃瓶的本色作为蓝天的底色,再衬以白云和深浅,远近不同的刻制手法而形成山、水、树的层次感,从而塑造出一片天高云淡,灵山秀水之感;《 蝈蝈 》瓶充分利用琉璃瓶的空灵感把两只跃跃预斗的草虫表现的活灵活现,琉璃瓶采用的造型又恰恰是葫芦瓶,葫芦本来是装蝈蝈的,在此之上绘蝈蝈真是匠心独运,这件作品减一笔缺少神韵,多一笔充满呆板,真乃神来之笔。2010年,受陶瓷微雕的启发,信大师开始在琉璃瓶上尝试微雕,然陶瓷和琉璃的材质不同,据信大师介绍,琉璃的材质偏滑软,在上面刻字比陶瓷更不容易掌握,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信大师冥思苦想,先后十几次使用不同的刻刀进行创作,均不得要领,最终在一位著名的刻刀制作者的帮助下,信大师改良了传统的刻刀,并用秘制的材料制成刀头,才得以创作出了精美的琉璃微雕作品。一年多以来,信大师先后用琉璃瓶创作出孔子的《大学》、《论语》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多件微雕作品。近日又在集中精力创作老子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

笔者在创作现场看到,信大师正在创作的老子《道德经》,采用的是蓝色的琉璃瓶,在十几倍放大镜下借助灯光一笔一划地创作,刻出来的字只有米粒大小,不放在放大镜下很难看出来,倘若用十几倍的放大镜欣赏字字笔画清晰,结构井然有序。信大师说,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只能进行两个小时,时间长了眼睛和脖子都受不了。记得有位著名书法家曾说过:“书法讲究大字宜密,小字宜疏。”信大师的书法师出二王一路,又多临习米芾的《苕溪帖》和《蜀素帖》及黄庭坚的《松风阁》,既清新雅致又有米苏之个性,体现在微雕作品中疏朗之风跃然瓶上,字虽只有米粒大小但笔画交代清楚,运笔流畅,笔笔到位,颇有大家风范,这也是信大师曾经在内画瓶反写小字多年练就的基本功。笔者多方查阅资料,尚未发现国内外有在琉璃瓶上进行微雕创作的先例,信大师可以说是一个首创,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时,他谦虚地说,只是受陶瓷微刻的启发,才会在琉璃上进行微雕创作。不敢妄称首创,只求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老师,回报社会。虚怀若谷,从艺严谨,相信信大师的琉璃微雕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刻琉璃心得


信德胜

虽然刻瓷在陶镇越来越普及,然而在时下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很少有人再沉下心来慢慢感悟那种纯手工刻瓷带来的创作感受,大量的机械化充斥其中,少了许多灵气,多了许多铜臭。在和孙即杰老师多次沟通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许多琉璃瓶的造型的设想,孙老师帮助我润色并亲自指导工人现场制作,通过我们师徒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十几款琉璃瓶。看着这些瓶子我产生了创作欲望。张明文先生在陶瓷瓶上创作微刻,我也想试着在琉璃瓶上创作微刻,经过多次尝试,也算成功了。然而,硕大一个琉璃瓶只刻一面微刻会令人感觉太单调,因此我又发挥了当年国内画的专长再搞创作,我在葫芦瓶上画蝈蝈、螳螂、蝗虫等昆虫;在梅瓶上画梅兰竹菊;在球瓶上画鹌鹑、鹭鸶、白鹤等鸟禽。瓶型不同,刻制的图案也不同,一面是图案,一面是微刻的《道德经》、《金刚经》和历代美文,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说刻瓷是中国画种的泼墨山水有淋漓之感,那么刻琉璃则是工笔画法,需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如蝉的刻制,其头部、身躯要重锤刻制,刻痕要深;蝉翅的处理则需要轻描淡写,突出“薄如蝉翼”的感觉。

另外,还要多留心观察生活。每逢天气还的时候我有上山的习惯,清晨走进大山既锻炼了身体同时又近距离的观察了山中的昆虫、鸟禽。有时看一只螳螂的觅食会看上半个小时,昆虫的一举一动我都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回去后再反复琢磨。在接近大自然的同时我也很注意临摹历代花鸟大师的作品,无论是宋徽宗还是齐白石,我都细心临摹,还对搞创作很有帮助。

以上几点只是从事琉璃刻制前后的一点心得,一管之见。

小小方寸 胜似大千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已有微雕艺术品传世,被誉为“神工鬼斧,绝世之技”。然而,在流光溢彩的琉璃上进行微雕创作,信德胜可谓“第一人”。琉璃之美,存于光影游戏之间,微雕之精,流于人物灵犀之颠。影有影意,却令光愈加曼妙;人有人情,却使物更具灵性。细细体味,竟别有一番细腻的韵味,方寸空间却含藏万千世界。

相关分词: 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