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辛集镇

辛集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辛集镇


1 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

一共有五个辛集镇,本文主要介绍山东沂南县,它位于沂南中部,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人口5.7万。该镇地处沂河冲积平原,是优质蔬菜、水稻之乡。还有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



^简介


辛集镇位于沂南县中东部,沂河东岸。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人口5.7万。该镇地处沂河冲积平原,是优质蔬菜、水稻之乡。全镇蔬菜面积20000亩,年产优质水稻10000吨,生猪出栏17000头,家禽150万只。其中,苗家曲村的苗蛋(优质鸭蛋)古为朝廷贡品远近闻名,李店子村注册的"蒙山灵芝"畅销国内外。镇内建有年成交量1.54亿公斤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1处,贮藏量为1000吨的蔬菜水果恒温保鲜库一座,大型竹木批发市场一处。

^由来


辛集镇历史悠久。元明清时期属莒州。民国二年(1913年)属莒县,1958年10月成立辛集公社,1984年6月撤社设区,1985年9月撤区设乡,1994年11月撤乡设辛集镇至今。

^历史古迹


^信量桥

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苗家曲村中,横跨潮沟河,东西走向,为块石垒砌11孔拱形桥。总跨度60米,东引桥50米,西引桥30米,宽4.6米,高6米,桥面坡度平缓。桥南北两侧分别刻有11个龙头和龙尾。另在西引桥南侧刻有一龙头,北面无尾,为当地传说中“秃尾巴老李”的雕像。原东西桥头石柱上各有石狮1对,桥中间南北两侧石柱上各有一只石猴。36根石柱形状各异,有鼓形、球形、香炉形、宝石形等。54块栏板中有46块浮雕,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如“八仙过海”“仙人指路”“寿星赴会”“南极仙翁”“王祥卧鱼”“麒麟祥云”“龙虎相斗”“文武学堂”“松鹤延年”“梅鹿迎春”“葡萄丰架”等,均为深剔平地浮雕阴线刻,细部层次起伏较大,有较强的立体感。从所刻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及雕刻技法看,似经多次重修。其中“八仙过海”“王祥卧鱼”“南极仙翁”等造型拙朴、神态自若,以云、水纹相连,似为唐宋时期所刻。“文武学堂”“麒麟祥云”“龙虎相斗”等已趋成熟,稍具装饰色彩,似是清末所补。“葡萄丰架”“松鹤延年”“梅鹿迎春”等雕刻技法成熟,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当为民国年间重修时所添。该桥始建年代失考,但据当地碑文所载,明朝正统、嘉靖、万历年间,清朝雍正年间以及民国时期曾经多次重修。

由于潮沟河水自东绕过苗家曲村前,在村西由南向北注入沂河,沂河水自北向西南流,在汛期潮沟河水受沂河水的顶撞,形成“潮信”。村子三面沿河一带有11个紧密相连、深达丈余的水渊。而“量”字,有“坑,受水之处”意。疑此为“信量桥”之名的由来。

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信量桥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苗家曲村南有个李姓木匠,手艺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苗家曲村前有棵老柳树,相传是大禹治水路过时所栽,树身七八人难以合抱。一年闹饥荒,老柳树上的叶芽被村民吃光,树差点枯死。木匠老李和村民千方百计救活了老柳树,但树身却烂了一个大洞。冬天,一伙孩童在洞内烤火取暖,把老柳树引着了。幸好此时大老李路过,经奋力扑救,保住了老柳树性命。老柳树为了报恩,便多次找到送生娘娘,求她给大老李送个儿子。后大老李的媳妇十月怀胎,竟生下来一条长蛇。大老李一看,挥锛就砍,将蛇尾斩去了半截,一道火光飞向东海。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秃尾巴老李”。

龙王指派秃尾巴老李镇守黄海,但他却一直惦记父母,便与老柳树商定,村民有难的时候,由老柳树变化成道,救助大家。

苗家曲村前有条大河,为官道必经之地。因无桥不能渡河,每年汛期,乡亲们诸多不便。一天,琅琊太守要经过苗家曲大河赴京进贡。秃尾巴老李得知此事,便计上心来。当进贡车队行至大河,深陷乱石淤沙中时,恰遇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袭来滚滚洪水,把贡品冲个净光。朝廷得知此事后,诏令限一年即把苗家曲大桥修好。村民们从老道处知道秃尾巴老李设计让太守修桥之事后,感动万分。遂将桥命名为“龙桥”,并在桥上雕刻了秃尾巴老李像。

今信量桥仍在使用,但由于管理和保护措施不力,损坏严重。10条龙尾只剩下三、四,石狮、石猴业已无存,石柱、桥栏亦残缺不全。

^特产


“苗蛋”产自苗家曲村,是“沂蒙四味”(即丘陵花生、蒙山蝎、苗家曲的鸭蛋、沂河的鳖)之一。苗家曲村位于镇驻地北1公里沂河东岸,距沂南县城5公里,处于沂河和潮沟河交汇处,三面环水。潮沟河上有老湾、老龙潭等11个紧密相连、深达丈余的渊子,水域宽广,鱼虾等水生资源丰富,极其适宜鸭的养殖,在这片水域上自然放养后所产的鸭蛋个儿大。本地特有的蛋鸭品种“绿冠”,平均蛋重67克,双黄多,蛋皮淡绿细滑,蛋白清透,蛋黄色深,味道清香纯正。腌制后的“苗蛋”更佳。

“苗蛋”分为两种。用老龙潭淤泥加食盐腌制的叫“香蛋”;用老龙潭水加食盐腌制的叫“咸蛋”。“香蛋”腌制时间短,蛋白透亮,蛋黄红黄色,吃时黄油外溢,醇香微咸;“咸蛋”腌制时间较长,蛋白微黑,蛋黄灰色,闻有臭味,吃时香咸可口。两种“苗蛋”,煮熟切开后均不落苍蝇,为蛋中佳品。在民间流传着“章丘大葱苍山蒜,苗家曲的咸鸭蛋”及“汤螃苗蛋金不换”之说。传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出巡路过此处,品尝了“苗蛋”后赞不绝口。清朝乾隆皇帝南巡第一次路过莒县时,为吃到“苗蛋”专程到苗家曲。要求苗家曲村每年进贡“苗蛋”一千个。2002年,苗蛋被评为世界蓝天杯十大驰名精品,成为国际风联指定专用产品。

刘家汪(刘家八角汪)村有2株古槐,树龄约500年。一株胸围2.6米,树高9米,冠幅东西11.1米、南北12.7米;另一株胸围1.9米,树高7米,冠幅东西6.2米、南北8.4米。

^资源优势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镇耕地面积7.6万亩,种植蔬菜面积3万亩,其中有机蔬菜1万亩,年总产量30万吨,是鲁南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有标准化养殖场20余处,年出栏肉鸡肉鸭3000万只,加工肉鸡肉鸭2000万只。园区经济日新月异。建有50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和200万平方米的商贸园区,全镇工商业户已发展到1000余家,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实现利税8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20余家。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鞋帽玩具柳编轻工业和现代物流配送业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交通区位得天独厚。镇驻地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227省道穿境而过,建有胶新铁路客货站,距日东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临沂机场40公里、石臼港80公里,海、陆、空四通八达。镇驻地距县城5公里,“030”省道穿境而过,胶新铁路沂南站设在辛集,国家一级公路“澳柯玛”大道横贯全境,南距日东高速公路5公里,距临沂机场40公里,东距石臼港80公里,海、陆、空四通八达。

全镇蔬菜面积20000亩,年产优质水稻10000吨,生猪出栏17000头,家禽150万只。其中,苗家曲村的苗蛋(优质鸭蛋)古为朝廷贡品远近闻名,李店子村注册的“蒙山灵芝”畅销国内外。镇内建有年成交量1.54亿公斤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1处,贮藏量为1000吨的蔬菜水果恒温保鲜库一座,大型竹木批发市场一处。

^行政区划


双汪庄村、高家屯村、李家屯村、北左泉后村、前埠后村、辛集村、何家村、北左泉前村、榆林子村、叶家村、刘家庄子村、小庄子村、蔡家村、白石泉子村、小沟村、李家林村、赵家八角汪村、荣民村、刘家八角汪村、郑家营村、满家店子村、涌泉村、张家八角汪东村、蔡家洼村、程家村、东南庄村、李家店子村、世和庄村、艾家村、城子庄村、宋家官庄村、黄疃村、永成村、郭家埠村、咸家八角汪村、王家村、秦家村、谢家村、张家八角汪西村、庙岭村、息讼庄村、房家庄子村、彭家庄村、东埠后村、库沟村、黄山沟村、常胜庄村、山子村、西望仙村、王家屯村、东望仙村、张家屯村、苗家曲庄村、茂盛村、后埠后村、于家村、永太庄村

^产业发展


农业经济迅猛发展。辛集镇地貌以平原为主,局部丘陵,是沂蒙山区的优质蔬菜、稻米、花生之乡。农业以蔬菜、粮油、林果、桑蚕、养殖业为主,大棚蔬菜生产是支柱产业。到目前,全镇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6万亩,40余个品种。其中冬暖式大棚菜1.8万亩,蔬菜年总产量12万吨,是沂南县最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2万亩,花生0.9万亩,林果1.8万亩,桑园0.25万亩。年生猪栏1.7万头,牛1.2万头,家禽150万只。苗家曲村“苗蛋”远近闻名,古代为朝廷贡品,现以着手开发,畅销全国各大超市;古迹信量桥为重点保护文物。素有“人间仙草”之称的名贵中药材--灵芝现已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产量居全省首位,注册的“蒙山”灵芝已畅销国内外。辛集镇是黄瓜生产重镇,黄瓜种植面积18000亩,年产各类蔬菜1亿公斤,大棚蔬菜12000亩,露地蔬菜6000亩。镇内建有年成交量1.5亿斤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2处。该镇位于县城以东8公里处,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5.7万,投资1380余万元的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于该镇,苗家曲村的“苗蛋”远近闻名,古为朝廷贡品,李店子村注册的“蒙山灵芝”畅销国内外。该镇地处沂河东岸冲积平原。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以小城镇建设和工贸园区为载体,狠抓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全镇工商业户已发展到800余处,年完成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320万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60余家。其中,塑料颗粒加工、建筑材料预制、皮革加工、肉类食品加工、蔬菜批发配送、竹木材批发、农副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集“农、工、贸”、“产、销、加”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体。沂南县辛集镇在发展民营企业工作中,喜新不厌旧,在积极抓好新上企业的同时,不忘对老企业的嫁接改造,使新老企业携手并进,使镇里的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镇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营机制,加大对畜禽产品加工的招商力度,使一大批蔬菜脱水、食品加工、肉鸡加工等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镇里在抓好众诚鸭业、宏福食品、子正玩具、鑫源鞋厂等10余个新上项目的同时,对原有停产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改变企业运行机制,先后对镇内的绿源食品、东方食品等三处老企业进行嫁接和升级改造,引导老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在产品深加工和二次开发等环节上下工夫,使老企业实现了质与量的同步扩张,企业效益同比增长了30%以上,使这些老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全镇4处重新启动的老企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特色产业


“有机蔬菜第一乡”誉满全国 现代农业看沂南,有机蔬菜看辛集。

辛集镇以“建基地、创品牌、树特色、壮规模”为总体思路,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品牌。

该镇注重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把蔬菜种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作为转变产业水平的主要举措,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有机蔬菜之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滨河优质蔬菜基地长廊”建设的契机,将滨河大道沿线9公里范围内的房庄子、榆林子等9个村,科学规划布局高标准日光温室及有机蔬菜基地,构建“三园一线一片加一塔”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截至目前,该镇投入50余万元,完善两个园区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示范园建起2万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中心;生态园实现发展300亩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儒林精品园新建高效日光温室30个,规划开发集水上娱乐、冷水鱼养殖、垂钓、农家乐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区。

全国肉鸭生产第一镇名副其实

近年来,辛集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力打造生态环保养殖强镇。

针对传统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辛集镇确定了“省时、省工、生态环保、经济效益高”的养殖方式,拿出50万元专款,对改造生态环保养殖圈的养殖户进行补贴,加快新型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推广步伐。目前,共改建生态环保养殖猪圈4万平方米,改造肉鸡、肉鸭生态环保圈186个,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优良的养殖环境和丰富的肉鸭资源,吸引了各大肉鸭加工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该镇因势利导,以打造肉鸭产业集群为目标,先后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畜牧加工龙头企业6家,大型孵化厂1家,种鸭场2处,实现年加工肉鸭1亿只以上,鸭业总产值10亿元的规模,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带动养鸭户40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

^招商引资


辛集镇招商引资一天“花”开七朵,是全县招商引资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临沂龙海禽业有限公司是该镇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已于6月中旬试投产,年可实现产值4200万元,利税350万元,同时可带动200余家养殖户的发展,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沂南永鑫食品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沂南嘉兴贸易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沂南七彩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的韩资企业太熊玩具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双丰食品有限公司当天同时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日,沂南华宇纸业有限公司也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镇充分依托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工作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今年1至10月份,全镇完成工业产值4.16亿元,实现利税2360万元,同比增长36.8%、45.1%。

2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


^镇情概况


辛集镇是河北省辛集市府所在地,中国著名皮毛集散地。曾为“河北省第一大镇”。位于河北平原中部,石德铁路线上。面积51.79平方千米,人口60656人。 辖顺城街、市政街、商场街、安定街、牌坊街、裕民街、育才街、佃士营、锚营、复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家庄、西范庄、抬头、六郎、撒马营、西良马、东良马、支家方碑、温家方碑、赵庄、杨家方碑、冯家方碑、孤马营、西石庄、东石庄、裴辛庄、陈马庄、林子里、胡合营、留双营、月耳营、都大营、旧垒头。

^历史沿革


古镇辛集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际就享有盛名。据《束鹿县志》记载,明时此地已名新集,后与彭家庄、李家庄、廉官店、王家庄合并,改“新”为“辛”。

同治二年五月(公历1862年)修筑寨墙时,又将邻村高卜营圈入寨内,同治末年与辛集合并。抗日战争初期,属束鹿县。1942年属深束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镇改称为辛集市,属石家庄地区行政专署。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由旧城迁到辛集,后改市后改市为镇,录属未变。1954年辛集镇划为束鹿县。这里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辛集先锋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该管理区与月耳营管理区9个村,安古城管理区一个村,东良马管理区2个村,子日庄管理区一个村划为城关公社,辛集镇独立成一个公社。1981年1月,改为辛集镇,并成立镇人民政府。1982年改称管理委员会,1986年3月改为兴华街道办事处。1996年12月城东、城北街道办事处并入,称辛集镇。

^行政区划


辖顺城街、市政街、商场街、定安街、牌坊街、裕民街、育才街、复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旧垒头、徐家庄、锚营、抬头、西良马、东良马、六良马、六朗营、支家方碑、温家方碑、赵庄、杨家方碑、冯家方碑、西石庄、东石庄、裴辛庄、陈马庄、林子里、胡合营、留双营、月耳营、佃士营、撒马营、孤马营、都大营村委会;气缸盖厂、辛集化工厂、辛集中学、铁路宿舍、皮毛制革厂、粮食局、柴油五厂、建设局、建设集团、铁路三局、龙泉街、体育场、市府西大街、新开西街、新开东街、方北东大街、方北西大街、西华南路、西华北路、朝阳南路、康乐小区、康泰小区、康建小区、金城小区、西苑小区、铁路宿舍、建设东大街、车站街、棉麻街、路南街、束鹿东大街社区居委会

^资源优势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交通方便,明初即为大镇,原名“新集”,后与彭家店等村合并,改名辛集。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称辛集市,1949年9月改镇。历史上以全国皮毛集散地和加工中心著称。所产皮毛不仅畅销东北、新疆、西南各地区,且有出口。至19世纪40年代末,收集加工的皮货竟占全国皮货总量的70%。此外,辛集天平、水胶和线毯的生产也著名。有“直隶一集”之称。50年代以来建立化学、电力、纺织、石油加工、机械、建材、食品、服装、皮革、造币和工艺美术等工业部门,所产硫化碱、硫磺、硫酸钡、硝酸钡、碳酸钡及重革、轻革和白皮等畅销省内外。辛集镇有全国重点中学一—辛集中学。群众性文艺创作活跃,所作诗画曾参加莱比锡书画展览。

^工业发展


辛集镇地处河北辛集市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人,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根据河北省委办公厅冀办发[2001]13号文件《关于鼓励和支持重点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省定重点镇要“认真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严格控制分散建厂。镇域内新建乡镇企业原则上要在镇内工业小区兴建,镇区外现有乡镇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工业小区集中”。因此,为鼓励和规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振兴辛集经济,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辛集镇工业小区”。

辛集镇工业小区位于辛集市安定大街东段路南,距皮革商业城东侧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土地潜在升值机率较高,为创业发家的黄金宝地。小区规划占地3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0亩,该项目已列入二OO二年辛集市办重点项目。工业小区实行“集中职能的封闭式管理”,水、电、暖、道路、通讯配置齐全,进区企业可享受到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经济建设


历史上以全国皮毛集散地和加工中心著称。所产皮毛不仅畅销东北、新疆、西南各地区,且有出口。至19世纪40年代末,收集加工的皮货竟占全国皮货总量的70%。此外,辛集天平、水胶和线毯的生产也著名。有“直隶一集”之称。50年代以来建立化学、电力、纺织、石油加工、机械、建材、食品、服装、皮革、造币和工艺美术等工业部门,所产硫化碱、硫磺、硫酸钡、硝酸钡、碳酸钡及重革、轻革和白皮等畅销省内外。

工业发展上,以辛集镇工业区和府东工业区为主要平台,民营企业摊点达到3000多家,形成了以皮毛、化工、仪表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农业生产构建了以畜禽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市场、奶牛养殖场为龙头,基地建设为延伸的龙型经济格局。城镇建设着眼向中等城市迈进的需要,累计投资8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亨盛小区等8个高标准居民住宅小区;投资2亿多元,相继建成了金皇冠大酒店等11个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

3 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


^概况


辛集镇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老子故里鹿邑县的最西部地区,与四通镇交界,311国道穿越全境,北邻唐集乡,南邻任集乡,东与试量镇、高集乡二乡镇接壤,西与淮阳县境毗邻。春秋时属陈,为“鸣鹿”故地。南北朝称虎乡城,明、清两代称护厢集,民众叫大辛集。1946年10月至1947年元月为鹿淮太民主县政府驻地。永安古寺坐落在村西南部,现扩建为辛集小学,并建有电影院、医院、粮管所、供销社及邮电所等。每日逢集,每月逢5、逢9的日期为物资交流会,为该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县西部主要贸易集镇之一。

辛集镇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为5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503′一09′,北纬3351′--54′。 该镇有九沟十八洼,易遭旱涝。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叶等。

^行政区划


辖5个居委会:辛达居委会、辛兴居委会、辛旺居委会、辛发居委会、东吴居委会;21个村委会:夏庄村、黄楼村、大丁村、朱楼村、大陈村、大尚村、董楼村、苗庄村、杨寨村、李寨村、赵桥村、毛庄村、许楼村、田集村、孟寨村、杨楼村、八姓营村、许瓦村、邹楼村、李堂村、蒋楼村5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共87个自然村,41917人。

^代码


411628106:~001辛达居委会 ~002辛兴居委会 ~003辛旺居委会 ~004辛发居委会 ~005东吴居委会 ~200夏庄村 ~201黄楼村 ~202大丁村 ~203朱楼村 ~204大陈村 ~205大尚村 ~206董楼村 ~207苗庄村 ~208杨寨村 ~209李寨村 ~210赵桥村 ~211毛庄村 ~212许楼村 ~213田集村 ~214孟寨村 ~215杨楼村 ~216八姓营村 ~217许瓦村 ~218邹楼村 ~219李堂村 ~220蒋楼村

^沿革


1946年10月解放。1949年建政为辛集区(鹿邑县第六区),1956年改辛集乡,1958年成立辛集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辛集区,1965年恢复公社,1983年废公社为辛集乡,1990年撤乡设镇。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夏庄、皇楼、大丁、东吴、朱楼、大陈、大尚、董楼、苗庄、杨寨、辛集、孔集、许楼、田集、孟寨、杨楼、许瓦、八性营、李寨、邹楼、蒋楼、李堂23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6日,孔集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管辖。

^名吃


孔集卤鸡

原孔集特产“孔集卤鸡”味道鲜美,肉嫩不腻,鲜香可口,畅销省内外。

辛集麻花

地方传统名吃,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创始人张志彬,至今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辛集 麻花代代单传,做工业精细,工艺考究,用小磨香油和精制高强粉(传统石磨加工而成),产于辛集、唐集和柘城县的安平(原属鹿邑)。以辛集为好。其形如鸡抓,故又称“鸡抓麻花”。用小磨油掺和“三遍面”(精粉)做成鸡爪形,入油锅焦炸而成。颜色桔红,入品酥焦,清香舒口,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董事长张海燕是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优质原料,生产麻花,以优良的品质,远销国内十几省市。被海省,地,市评为历届名优传统小吃。

^老子与辛集麻花


一个白胡子老头,从孔集往东走,来到辛集。看见有一家炸麻花的,生意也不太好,他到了炸麻花的锅边,用手在油锅上罩了一下说:“你这油还没滚到劲,晚下一会儿,炸出来的麻花比这好吃,不信你试试看。”炸麻花的年轻人翻翻眼皮看看这个白胡子老头,说:“就按你说的办,错了,我可找你的麻烦。”

年轻人按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办了,等油滚到劲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胡子老头说:“现在下麻花吧!”

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头说:“用笊篱捞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尝尝。”

年轻人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胡子老头面前,让他品尝,老头尝罢对年轻人说:“你再尝尝”。

年轻人也尝了尝,咦!奇怪,咋变味啦,又香又脆,后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

一会儿,来了好多人,年轻人拿出刚炸出来的麻花免费让大家品尝,众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极了。

白胡子老头又说:“你这个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着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笔墨纸来,我给你写四句话。”年轻人赶忙去拿出笔墨纸来,放在白胡子老头面前,他毫不客气,挥笔而就,写了四句话:

碧油炸出嫩黄深,

凡人吃了能成神。

延年益寿似灵丹,

孝子买回敬老人。

下面写上:石八子,白胡子老头说:“我姓石,名八子,因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起名叫八子。”

白胡子老头说罢不见了。有的能人猜这白胡子老头不是别人,就是咱们天天天敬的李老君(老子,民间称老君爷和太上老君),“石”和“十”是同音,“十字”下面添上八子,不是李字是什么?

这个炸麻花的年轻人雇了几十个人给他帮忙,也供不上卖,各州县都来买,远的用车拉。他发了大财,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庙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谢李老君给他带来的财富。他又盖了一所学校,让后人念书,这个学校的名字叫“老聃学馆”。

辛集的麻花咋恁好吃?就因为老子用手在油锅上罩一下,仙气钻到油里,炸出来的麻花能不好吃吗?

4 河北省海兴县辛集镇

辛集镇位于沧州市海兴县东南部,辖1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655公顷,总人口19494人。

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枣、牧草业为主。该镇国有及民营企经济发展起步早、基础差,地毯、鱼子鱼粉、鱼网生产成为全镇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鱼子鱼粉专业市场是全国三大鱼子鱼粉市场之一,年销售收主4.5亿,鱼网加工遍布全镇,地毯加工业以雪梅地毯厂为龙头,加工网点160余家,是该镇的传统优势产业。

理想的投资场所,良好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投资的最佳地。

5 山东省菏泽市辛集镇

山东省菏泽市辛集镇于327国道菏泽东12公里处,有一个“万人村——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辛集村,该村横跨327国道,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公里,100多个姓氏的1万余名居民聚居于此。由于人口众多,辛集村被分成四个行政村,根据角落的不同,分为东北隅行政村、东南隅行政村、西南隅行政村和西北隅行政村。2001年前,辛集村是原牡丹区辛集镇人民政府驻地,现隶属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

相关分词: 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