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小沥村

小沥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小沥村




乡村概况


小沥下辖18个经济社,位于石岐西北21.8公里,镇政府1公里处。聚落在中心排河西南侧、沙口大桥东北面,呈线、点状分布,最西面是四埒涌与伯公沙分界,北面是万西丫水闸中心河与民乐分界,东面横沥河东闸与和平、西罟分界,南面是小榄水道与小榄分界,东阜公路和中心排河经村东,广珠公路过村西,小榄水道经村西南。人口统计,总户数1518户,其中农业户1367户,非农业户151户;总人口数5833人,男2902人,女2931人;农业人口5630人,非农业人口203人;外来人口9000人。

2010年,我村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5.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9568亿元,增长12%;农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14010元,增长12.5%。

教育

沥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005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26600平方米,共投资1100万元。

医疗卫生

卫生服务站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内设全科医生诊室、药房、注射室、治疗室、观察室、计划服务室、健康教育室、康复室、妇幼保健室,共有卫生工作人员5人,24小时值班应诊服务,随到随诊。

自然环境


小沥村距石岐西北21.8公里,在东凤镇政府南偏西2公里处,总面积3600亩(约2.4平方公里),聚落在东凤中心排河西南侧、沙口大桥东北面,呈线、点状分布。东阜公路和中心排河经村东,广珠公路过村西,小榄水道经村西南,交通便利。小沥村是镇规划的商住中心,辖区内有兴华中路商业街,各种基础设施完善、政通人和、治安稳定,地理位置优越,是广大客商理想的投资热土。

建置沿革


村驻地为元末淤成的小沥沙。明中至清初,先后有顺德、南海九江和小榄等人筑成广龙、益龙、胜龙、九江、泗和、穗伦等围,后合并称广益围。民国时期,沿用沙名,称小沥尾,属三区管辖。建国后,属三区东海乡管辖。1953年称小沥乡,属第七区管辖。1957年称东凤乡小沥村。1958年,改称小榄大公社东凤耕作区小沥生产营。1961年称南头区东凤公社小沥生产大队,辖22个生产队。1974年称东凤公社小沥生产大队,辖16个生产队。1983年,改称东凤区小沥乡。1986年12月改称东凤镇小沥村民委员会。1990年,称小沥管理区。1998年复称小沥村民委员会,辖1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胜龙街,2001年新办公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村委会驻东海四路。

人口民情


1979年有总户数669户,其中农业户659户;户籍人口3809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人。2005年总户数1480户,其中农业户1355户;户籍人口5754人,其中农业人口5601人;1979~2005年,户籍人口累计增加1945人。共计68个姓氏,其中陈姓89户,90周岁以上(含90周岁)老人10人。20世纪80年代末,外来人口落户东凤,小沥村是最早有外来人口进入的村之一,且人数较多。1989年有外来人口493人,占全镇外来人口总数的35%。1997年有外来人口5630人。2005年有9000人,占全镇外来人口总数的21%。全村有侨胞71户461人,其中香港55户405人、澳门13户38人、加拿大2户14人、台湾1户4人。1998年,港胞温锡洪捐款100万元兴建小沥小学新教学大楼。2005年,港胞温锡洪捐资10万元,成立温锡洪资金,作为村的敬老基金,掀起全村敬老活动的热潮。村民沿袭小榄习俗,方言以白话为主。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70年代前,小沥村属经济作物地区,主产甘蔗、蚕桑和塘鱼,次为水稻和香大蕉。1979年,有鱼塘1413亩、蚕桑597亩、甘蔗498亩、稻田397亩。该年,甘蔗、水稻年亩产位居全社第三名、第一名。1987年,农业生产总值344.62万元。1994年,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积极稳妥推行土地分包改投包政策,朝着“三高”农业目标迈进。农业总产值达660万元,比1986年增加288万元。2000年后,随社会经济发展,公共设施及工业硬件投入也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发生新变化。本地农业种养植户开始大面积转向外出承包经营,外出承包经营地主要集中在阜沙、港口等镇,承包经营项目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村农业以水产养殖和种植为主,2001~2005年农业总产值分别是1050万元、835万元、1271万元、863万元、345万元。

70年代前,村办有瓦厂、砖厂、水磨砖厂等企业。1986年工业总产值为54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9.3%。1990年,实行调整、整顿、提高的方针,发展多层次经济,通过技术改革、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外资合资等渠道充分发挥个体工商企业的发展。当年工业总产值1494.5万元,是1986年的2.76倍。1995年,在“三个有利”标准指导下,工业经济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外资企业、个体企业、工商企业的发展较快。企业间数发展到44间,企业职工1690人,工业总产值5588万元,是1990年的3.7倍。2000年,全村有企业200家,企业职工人数2052人,主要企业有电器厂、金属制品厂、铁农具厂、钢窗厂、轴承厂、电路板厂、印花厂、阀门厂、仪表厂、皮具厂、麻雀厂、涂料厂、包装厂、木厂、服装厂等,工业总产值2.49亿元。2005年有企业252家,从业人员6412人,工业总产值9.97亿元。

房地产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大型楼盘逸湖半岛落户小沥。

本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 2000年村工农业总收入2.2亿元,人均收入4709元;2001年村工农业总收入2.6亿元,人均收入5759元;2002年村工农业总收入4.9亿元,人均收入5961元;2003年村工农业总收入6.5亿元,人均收入6200元,村民可分配总额9456741元;2004年村工农业总收入9.7亿元,人均收入7125元,村民可分配总额16798490元;2005年村工农业总收入10.1亿元,人均收入7500元,村民可分配总额7793282元。 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土地、鱼塘投包,厂房及商铺租。

乡村建设方面

1.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逐年对村道进行整治,整治的资金达1585万元。2005年村内有主要道路13条,交通便利。

2.村委会办公大楼2001年建成,占地12亩,投入400万元。

3.创建卫生村的经过.如2001 ~2004年,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投入了300万元进行河涌整治、除四害、植树绿化等等。小沥村是镇内河涌较多的村之一,有大小河涌14条长10公里;桥梁16座。2004~2005年,小沥村获广东省卫生村、中山市文明村。

教育事业居全镇前茅

创办于1952年的小沥小学是镇内第一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小学,是省“十五”课题规划“优质教学”实验基地。教学教研出色,涌现一批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党员以及南粤优秀校长。村民体育活动以篮球和兵乓球为主,村内有大型篮球场2个。1958年底,建成村卫生站。1999年,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2005年村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45人。

本村特色方面

敬老活动是村内一年一度的盛事,1999年,该村举办第一届敬老活动,至2005年底,已成功举办6届。每年均得到企业主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捐助。

2003年,建成村老人活动中心,取名为“星光之家”。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总投入40万元,配备了桌球、象棋、兵乓球、健身器械等设施。

人民生活

1964年,村民年人均分配仅59元、劳动力分配140元。1964~1973年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全村年人均分配113元。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到农村,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均年纯收入217.1元。1985年人均年纯收入847元。1989年,普及自来水。199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年纯收入1434元。2000年人均年收入4711元。2005年人均年纯收入增至8728元,人均居住面积180平方米。

集体或个人荣誉方面

1990年,村委会获中山市“文明单位”表彰;

1992年,村妇代会获中山市“先进妇代会 ”表彰;

1993年 ,村计生办获中山市“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1993年 ,村委会获中山市“文明单位”表彰;

1996年,村妇代会获中山市“先进妇代会”表彰;

1998年,村妇代会获中山市“先进妇代会”表彰;

2000年,村党支部获中山市“先进党支部”表彰;

2000年,村委会获中山市“农村交通安全教育文明村”表彰;

2003年至2004年,村委会获中山市“文明村”表彰;

2004年,村委会获“广东省卫生村”表彰;

2005年,村委会获中山市“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先进小区”表彰;

2005年,村治保会获中山市“先进治安联防队”表彰;

古建筑或者古树方面

村内有树龄105年的龙眼树5棵,树均高12米,平均腰围5.8米,覆盖面积达500平方米。

相关分词: 小沥村 小沥 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