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小黄狗的窝

小黄狗的窝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小黄狗的窝


本片的编剧是琵亚芭苏伦戴娃,导演边巴索朗达瓦。《小黄狗的窝》(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是曾经荣获奥斯卡提名的 《骆驼骆驼不要哭》( 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蒙古女导演琵亚芭苏伦戴娃( Byambasuren Davaa ) 的最新力作,同时也是她的第一部剧情电影。这部由德国、外蒙古两国联合作的影片,去年在戛纳电影节放映时,顺利击败了其它六部「竞赛片」,打动了不少观众和评审的心,光荣摘下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狗狗奖」( Palm Dog Awards)最佳影片,成为狗狗电影的新盟主。



主演


父亲:旺钦多吉巴图朝鲁

母亲:边朵拉姆达巴图朝鲁

姐姐:巴图朝鲁娜莎勒

弟弟:巴图朝鲁巴特巴雅尔

剧情简介


娜莎和她的父母一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到了上学的年龄后,娜莎被送进城里上学。暑假来临,娜莎兴奋地回到草原上的家过暑假。家里的小狗刚刚去世,爸爸埋葬了小狗,并对伤心不已的娜莎解释说,人和狗之间有种特殊的轮回关系。为了安抚娜莎,父亲还给她买了一只会跑会叫的粉红色玩具狗。这只粉红色的玩具狗在暗色的蒙古包中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扎眼。而对于娜莎来说,它简直难以接受。

不久后的一天,娜莎在家附近的山洞里捡到了一只流浪的小花狗,对小花狗喜爱有加的娜莎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带回家饲养。但爸爸担心来路不明的小花狗曾跟狼群生活,这样会引来狼群,伤害他们养的羊,因此坚持要娜莎把小花狗送走。

伤心的娜莎想找妈妈说情,谁知妈妈让她咬自己的手心,娜莎试了试,但怎么都咬不到。妈妈告诉她,近在眼前的东西都这样得不到,所以你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得到。尽管如此,娜莎实在是太喜爱小花狗了,于是决心偷偷收留它,并试图把它藏起来。最终父亲还是发现了。为了留下小花狗,娜莎几乎迷失在了大草原中,幸亏得到精通卜卦的独居婆婆的帮助。

快要下雨的时候,婆婆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吟唱着歌谣,那样的清冽直唱到人的心里。娜莎问婆婆,下辈子还可以当人吗?婆婆让她把一把米对着针尖洒下去,看能不能有一颗站在针尖上,娜莎自己试了半天,发现根本不行。婆婆告诉她,下辈子要当人就是那么困难,所以人的生命很宝贵。

夏天转眼间就要过去了,娜莎一家正忙着准备迁徙到另一个牧场,父亲无暇顾及小花狗的事,决定暂时把它留下。在匆忙的搬家过程中,谁也不知道娜莎只有两岁的弟弟什么时候爬下了马车,当父母发现的时候,马车已经走了相当远的一段路程。父亲急忙骑马回头寻找,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草原上空的秃鹰对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严重的威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在原住地发现了儿子,原来小花狗充当了小孩的保护神,驱赶走了虎视眈眈的秃鹰,才让小生命得以保存。至此父亲终于接受了小花狗成为家庭的一员。

精彩视点


这是一个向你娓娓道来的故事,绝美绽放的画面还有悠扬的音乐迷住的电影。电影本身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眩目的桥段,质朴的和一块白布一样。但是想来,越是这样纯净的东西才越是可以直接穿透繁琐的花边,触摸到你的心底。

蒙古女导演戴娃不仅要 带领观众奔向风光绮丽的蒙古高原,在「风吹草低见牛羊」里,感受游牧家庭和狗狗浓得化不开的亲密情感。同时,她也将透过她幽雅又幽默的镜头,展现正徘徊在传统与文明之间的游牧生活……故事不复杂,感人的地方却很多。有意思的是演员们就是出于同一个家庭。他们演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象一部纪录片那样,几乎没有表演的痕迹。人们能想象的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活也就是这样的。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

《小黄狗的窝》——游牧的挽歌


蒙古人爱狗,因为狗会帮助人们看好羊群。他们相信,人和狗之间有种特殊的轮回互替关系,这辈子当狗儿,下辈子就会做人,因此,人们总把忠实的狗儿当作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希望生生世世大家都能永远在一起。但随着乡村城市化的现象,许多游牧家庭陆续迁徙到都市去谋生,许多狗儿就被丢在草原上。草原上的狗儿常会跟狼群混在一起,狼群便会趁机尾随它回蒙古包去掠夺羊群。如此一来,没有家的狗儿,反而更没有人会收留了……《小黄狗的窝》(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的故事,就在这样的冲击下诞生了。

《小黄狗的窝》是曾经荣获奥斯卡提名的 《骆驼骆驼不要哭》( 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的蒙古女导演琵亚芭苏伦戴娃( Byambasuren Davaa ) 的又一力作,同时也是她的第一部剧情电影,依然展示了一种热爱乡土、尊重大自然的创作态度,以一个极简单的故事划出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手法清新脱俗,全片有如一首由映像构成的散文诗。。

这部由德国、外蒙古两国联合作的影片,2006年在坎城影展放映时,顺利击败了其他6部竞赛片,打动了不少观众和评审的心,光荣摘下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狗狗奖”( Palm Dog Awards)最佳影片,成为狗狗电影的新盟主。继戛纳电影节荣获“金棕榈狗狗奖”最佳影片后,

《小黄狗的窝》势如破竹、获奖连连,它先是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影展”( Munic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摘下“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随后又在纽约“汉普敦国际影展”(Hampto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勇夺“金海星奖”最佳影片等3项大奖。《小黄狗的窝》同时也继 《骆驼骆驼不要哭》后,再度代表外蒙古披挂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

剧情温馨感人的《小黄狗的窝》,叙述了一个游牧家庭的小女孩娜莎捡到了一只小狗,爸妈却因小狗的来路不明,怕引来狼群攻击他们所畜牧的羊群,而不愿意让她养。没想到这只小狗后来却意外成为了他们的恩人…… 此次,蒙古女导演戴娃不仅带领观众奔向风光绮丽的蒙古高原,在“风吹草低见牛羊”里,感受游牧家庭和狗狗浓得化不开的亲密情感。同时,她也将透过她幽雅又幽默的镜头,展现了正徘徊在传统与文明之间的游牧生活……

一段值得提及的片段


用饱含深情来形容导演的每个镜头都是不为过的,影片中有着许多静谧安详的远景来展现美丽的草原,可爱的羊群,湛蓝的天以及洁白的云,比如娜莎去放羊时的镜头,娜莎和妹妹看云朵的镜头,等等。但影片中导演表现最多的却是母亲的一些寻常家务,如煮牛奶,做奶酪,熏肉,缝袍子……导演差不多都使用了固定机位、长镜头来拍摄这些,而这些被镜头默默注视的场景里最值的提及的便是影片的最后巴禄察一家准备转场的那段。

影片里一个仰拍的特写镜头,炉子的烟筒被抽了进去,镜头跟随,我们看到母亲将烟筒搬出帐篷。接着父亲从画面左边开始绕着帐篷慢慢的掀起帆布,悠扬婉转的马头琴响起,父亲和母亲都绕到帐篷后,镜头里只看到帐篷,然后俯拍,毛毡从帐篷的顶上被依次掀掉,跟着特写的镜头,椽子被一个个抽出……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几分钟里只有零星三两句的对白。

直到终于收拾妥当,父亲将装满家当的几架牛车呈半圆围着先前帐篷留下的印记,然后端坐印记的中间,点着了烟,母亲端来一勺水浇在父亲前的石块上,并唱起歌来,父亲俯下身喃喃道,“美丽的杭盖大草原,感谢你的收留。”无比虔诚。导演说,拍这个时她很想哭。我不是蒙古人,亦没有去过蒙古,若说难过不免显得矫情,只是看到这个确有些低沉。而这场便很能表现了导演对于草原的眷恋。

二个多次出现的细节


常看电影的人大都知道导演若反复的提起一个细节的东西,那多是想要通过这个向观众传达些什么,这部影片便有这样的细节。

马勺

影片里马勺的第一次出场很早,开始的字幕刚结束,画面上一片的黑什么也看不到,只听到“哐哐”的声音和牧民们叫喊着赶狼,然后听到一个女声说,连勺子也敲破了。从头至尾,我们都没有看到马勺,只知道应该是个金属制的,如果没有以后的反复提及,我们或许是不会留意它的。之后看到马勺是父亲到城里卖羊皮后买回来的,一个绿色的塑料制品,母亲拿着马勺啧啧称赞,说如何的漂亮,如何的轻巧。只是,这个漂亮轻巧的马勺大概是应了“红颜薄命”的古训,没过多久便被放在滚热的锅里烫坏了。然后导演用了一个镜头,傍晚昏暗的画面,我们看到父亲的轮廓,是在修一把勺子,想来这个便是开始被敲坏的金属制的马勺了。而那个“薄命”的塑料马勺之后看到是被遗弃掉了。

选举

选举在影片里到没有马勺提到的那么多,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父亲从城里回来,母亲拿着裹手电筒的报纸问,“选举怎么样了”,“大概要重选”父亲答,“为什么要重选”,“我也不晓得”。第二次是影片结尾,巴禄察一家转场的路上,一辆吉普车路过,车上的喇叭喊道,“提醒您参与即将到来的大选,希望您作出正确的选择。”

马勺和选举的多次出现都是有着导演的用意,或许,漂亮轻巧的塑料勺子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旧有的生活方式不堪社会的进化难免被淘汰时我们都会选择一种新的或许更好的生活方式。可导演在肯定这个的同时却又让塑料勺子被烫坏,继而修理旧勺子继续使用旧的,这或许说明,导演对于不确定的以后的担忧,旧有的或许不行,但新的就一定好吗。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于旧有生活方式以及蕴涵于这种生活方式下的整个文化留恋。 选举亦是如此。

三次颇有哲理的对话


1、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的。

娜莎在父亲埋葬家里死去的狗时问,“为什么要把尾巴剪下来压在头下,”

“用头压着,就能转世成为绑马尾的人,而不是长尾巴的狗。”

“真的吗?”

“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的。”

2、 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娜莎在帮母亲割奶酪时问母亲,“你们为什么不要它。”

“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母亲让娜莎将手掌伸平用嘴巴咬掌心。

“咬不到。”

“咬不到吗?再试试看。”

娜莎努力咬,“还是咬不到。”

“近在眼前的东西都会咬不到,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3、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娜莎在听了老婆婆关于黄狗的故事后问,“那我下辈子转世还会当人吗?”

老婆婆把娜莎带到米缸前一手拿针,一手抓起米往针尖上撒。如是几遍,老婆婆将针递给娜莎,“有米粒站在针尖上就告诉我。”

娜莎学着老婆婆的样子将米撒向针尖,几遍后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啦。”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大都对这三段对话津津乐道,而这些对话里蕴涵的道理也恰体现了蒙古游牧民族的价值观,虽然朴素但却似真理一般,耐人寻味。同时从这些道理里我们亦可看出导演对于其本族文化的热爱。

相关分词: 小黄 狗的 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