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象州大乐泥盆系剖面

象州大乐泥盆系剖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象州大乐泥盆系剖面


象州大乐泥盆系剖面(DevonianSectioninDale,Xiangzhou)是中国发育最好的重要地质剖面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大乐一带。包括下泥盆统顶部的四排阶、中泥盆统的应堂阶和东岗岭阶三个建阶层型剖面及相关地层。下泥盆统四排阶层型剖面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白云岩和泥岩。其底界尚未确定,含4个腕足类—珊瑚组合带,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上埃姆斯阶。中泥盆统应堂阶层型剖面岩性下部为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岩、泥灰岩夹泥岩。其底界尚未确定,含两个腕足动物组合带,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艾费尔阶。东岗岭阶层型剖面岩性下部为碎屑岩夹灰岩,上部为灰岩和泥灰岩。其底界以腕足动物Stringocephalus首现为标志,含5个牙形石带,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吉维特阶。

远古时期,象州是一片江洋大海。古生代末期(距今4.08亿年前后),这一地区的海底地槽发生广泛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壳升起成为陆地。经长期侵蚀、剥蚀,复又下沉,再度沦为海洋。经过泥盆纪(距今3.6-4.08亿年)、石炭纪(距今2.8-3.6亿年)、第三纪(距今200万年-2.3亿年)数亿年的海底沉积,县境地壳一直处于上升剥蚀阶段。新生代第四纪(从200万年前至近代),县境地壳继续上升,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山川地貌。 象州县地域处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所指的"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内侧,大瑶山腹背西部,境内泥盆系地层广泛出露,并有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分布。岩石浆活动微弱,仅见少量煌斑岩脉;地壳经历多次构造变动,至今仍有活动并导致热泉涌流,断裂发育,特别是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众多,北西向断裂亦常见。在亿万所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中,县境内泥盆纪地层分布很广,各门类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其中,大乐镇一带露出的"大乐剖面"以其地层连续完整,交通方便,成为地层和古生物科学考察、研究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从而引起国际地质学界的关注。

1938年,地质学家徐瑞麟首次报导"大乐剖面"1958年,广西石油普查大队对"大乐剖面"进 行测量和划分地层,并采集各种岩石、化石标本。本世纪70-80年代,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分会为了制定全世界统一年代地层表,在全球范围开展了制订或重新建立泥盆纪系、统、阶界线的工作。1973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侯鸿飞研究员将"大乐剖面"地层部分节要在国际泥盆纪地层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散发,受到国外地质学者的重视,1974年在柳州召开的"华南泥盆系会议"上将"大乐剖面"定为代表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近岸浅海类型的地层,简称"象州型地层"。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大乐镇河良村南、马鞍山东南面的山脊上、石朋村背勒石立碑,将"大乐剖面"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相关分词: 象州 大乐 泥盆 盆系 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