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

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6月1日)

平装: 50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开

ISBN: 9787533637774

条形码: 9787533637774

尺寸: 20.6 x 14.6 x 3.4 cm

重量: 522 g

内容简介


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生命力,要比作为女人的张爱玲健旺。作为女人,张爱玲已香消玉殒,“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然而作为小说家,张爱玲依然风姿绰约地活在一代代读者的想像世界。这倒应验了一句俗话: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活着。张爱玲属于后者。

由此可引出一条“规则”,用来检验作家的优秀与否,这就是:看他(她)笔下的那叠文稿一俟成书,是否真有人读,读得爱不释手,甚至像祖上宝物似的传世.让历代读者动心、动情。何谓名著?一部作品,若它在民族乃至世界文学传播史上所享有的时间长度,明显超出了作者的生年长度,也就离“名著”不远了。

媒体评论


序言

夏中义

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生命力,要比作为女人的张爱玲健旺。作为女人,张爱玲已香消玉殒,“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然而作为小说家,张爱玲依然风姿绰约地活在一代代读者的想像世界。这倒应验了一句俗话: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活着。张爱玲属于后者。

由此可引出一条“规则”,用来检验作家的优秀与否。这就是:看他(她)笔下的那叠文稿一俟成书,是否真有人读,读得爱不释手。甚至像祖上宝物似的传世,让历代读者动心、动情。何谓名著?一部作品,若它在民族乃至世界文学传播史上所享有的时间长度,明显超出了作者的生年长度,也就离“名著”不远了。

一部名著或一代名家的文学生命史,其实。也就是它持久地经受住历代读者的审阅暨历代论者的评判的历史。于是,也就有了本书的阅读故事:即为了张爱玲小说这“一个”对象,半个多世纪来,海内外竟不乏著名文人、才子与学者,从傅雷、胡兰成、夏志清、唐文标、柯灵,到陈思和、孟悦,先后七子,接踵追逐,舞文弄墨,歧见迭出,各表心曲。诚然,若着意于学术公正,这份旨在“想像张爱玲”的名人录,还应添上——刘锋杰。

锋杰“金榜题名”,居第八,这是很累的位置。这就像小组会专题发言,切忌挨到末尾,因为容易脱口的词,出彩的话,往往被人家悉数道尽,轮到你开口,恐很难别出心裁,倘不鹦鹉学舌的话。更无须说锋杰此书实为“张爱玲研究小史稿”,是对已在“张学”一案留下痕迹的诸家研究之研究,这就更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之境:若不下苦功“照着说”,不踏踏实实地将先哲时贤的见解、门径、思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足以在整体上给对象以逻辑还原,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就无权对“张学”诸家说三道四;进而,你若仅仅“照着说”,而无力“接着说”。不能雄辩地说出诸家不曾说过,或虽曾涉及却浅尝辄止、有待深化的创意,则“张学”史也就无需你再多嘴,因为没有信息量的文字近乎聒噪,不说反倒清静。这对锋杰来说.与其说是智商的挑战,毋宁说是学风的砥砺——因为在当下本土学界,为了留下数千字的书评,而愿将十几万言的原著啃几遍的书呆子,已属珍稀。

这就不禁让笔者想起熊十力,熊十力生前是颇讲究朴学文风的。所谓朴学,重在实证。熊先生曾言“根柢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这诚然是后学应铭刻在心的。然细读这对短句,彼此间似不无微妙有待揭示——“裁断必出于己”固然属独立思考,是“接着说”,但你“接着说”可靠与否,又是有前提的,将取决于“根柢无易其固”,即取决于你能否看清研究象的本相,原汁原味地“照着说”。“根柢无易其固”属事实判断。它回答“对象是什么”;“裁断必出于己”属价值判断,它显示“你怎么看”。将“根柢无易其固”置于“裁断必出于己”之前,是合平科学实证规则的,这是让“实事”来制衡“求是”,而不是倒过来,又沦于“意图伦理”思维,让主观意念来曲解客体存在。故熊十力又说治学须“踏实”与“凌空”相济:所谓踏实,乃“必将论主之经验与思路,在自家脑盖演过一番,始能——得其实解。若只随文生解,不曾切实理合其来历,是则浮泛不实,为学大忌”;所谓凌空,乃“掷下书无佛说,无世间种种说,亦无己意可说,其唯于一切相,都无取著,脱尔神解,机应自然,心无所得,

而真理昭然现前”。

不难确认熊氏学风与乾嘉学派之间有传承,我是把乾嘉学派所恪守的朴学文风,奉为现代学统赖以孕育的重大因素的。我欣喜地发现,锋杰此书,实是以其学术行为来认同此理念的。

末了,我还想说,此书在锋杰全部著述中所以颇显突出。以致我屡屡联想起锋杰所酷爱的徽州砖刻:既有汉赋式的气势重拙,满幅铺陈,几乎不留空白;同时又不乏宋画式的细部真实,纤柔笔触,气韵精微——这是与锋杰文风有关的:当他“照着说”时,他是豪放的写实派,凛凛然,似承汉赋之风;当他“接着说”时,他又转为婉约地写意,幽幽然,似用宋画之笔。

2003年深秋于沪上天忧草庵

目录


序言 夏中义

第壹章 创作个性与,又学转型的误读 ——读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

第贰章 毕竟是『半个』知青 ——读胡兰成《评张爱玲》

第叁章 创立张学的阐释模式 ——读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

第肆章 无光的地方有没有生命,——读唐文标《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第伍章 意识形态的迷雾 ——读柯灵《遥寄张爱玲》

第陆章 民间概念也是遮蔽 ——读陈思和《民间和现代都市文化—兼论张爱玲现象》

第柒章 何谓张爱玲的现代性, ——读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

附 录 拆解『倾域』的神话 ——张爱玲《倾域之恋》创作意图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