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宪政的价值之维

宪政的价值之维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宪政的价值之维




图书信息


作 者: 陈俊 著

丛 书 名:当代学术文丛出 版 社: 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39853 出版时间:2008-12-01 版 次:1 页 数:224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国家法、宪法

内容简介


当代学术文丛。宪政、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然是当前政治话语中的热点,但是,正是因为它是热点话语,所以更需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事实上,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和追求。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家就对理想社会进行过思考,不管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太平盛世,还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初民社会,都是我国思想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思考,对世界文化思想界的贡献。在西方,对此的思考远至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在柏拉图看来,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独裁制,但是它的独裁者必须是个年轻、记忆力强、聪明、勇敢而又运气好的人。但是,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这种人仅仅是理想的化身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找到的。因此,他认为第二好的是立宪君主制,第三是民主制,最后是寡头制。恰恰相反,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却充分地肯定了“共和”的重要性。他强调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体应由议事、行政、审判三要素构成,从而开了现代宪政的先河。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宪政价值问题的凸显

一、政治文明与宪政价值研究

(一)中国近年来的宪政研究

(二)社会转型与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宪政

(三)对我国近年来宪政研究的简要评析

二、宪政研究的价值学视野

(一)目前的宪政研究缺什么

(二)自由与民主:宪政价值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宪政价值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价值学方法

(二)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宪政的本质与特征

一、宪政要义

(一)宪政及其思想来源

(二)宪政与共和

(三)宪政与民主

二、宪政的本质与特征

(一)关于宪政本质的一般认识

(二)宪政平衡论

(三)宪政平衡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宪政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宪政思想与实践的简单回顾

(一)西方宪政发展历程简述

(二)战后西方宪政的发展和变革的基本趋势

(三)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对我国宪政制度改革的启示

二、中国的宪政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

(二)20世纪中国宪政思想的特点

(三)20世纪中国宪政发展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 宪政的目的性价值

一、民主与自由

(一)自由:宪政的终极价值

(二)民主:宪政的形式价值

(三)自由民主的宪政意义及其思辨

二、正义与秩序

(一)宪政正义的价值分析

(二)宪政秩序的概念及其内涵

三、人权的保障

(一)保障人权:宪政的首要价值

(二)人权保障:宪政价值的最高追求

(三)人权的宪政意义

第五章 宪政的工具性价值

一、权威与责任

(一)公共管理与宪政的相关性

(二)在宪政平台上重建公共管理的权威

(三)建构以宪政规制和导引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规范与程序

(一)目前宪法学者对程序问题的研究概况

(二)程序在宪政建设中的地位

(三)宪法程序的价值及其独立性

(四)宪法程序的建构模式

三、稳定与适应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宪政价值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对宪政建设的指导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宪政发展的科学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政建设的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对宪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宪政要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权利至上: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宪政要更加尊重公民的宪法权利

(三)权力制约:宪政视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四)宪政实施要更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七章 中国宪政的科学发展

一、关于宪政发展的一般思考

(一)宪政发展与政治发展

(二)关于中国宪政发展理论的初步探索

二、中国宪政发展的内核分析

三、中国宪政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我国宪政发展的科学之路

(一)进一步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政模式

(三)培育宪政文化,转变宪法观念

(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订宪法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


宪政、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然是当前政治话语中的热点,但是,正是因为它是热点话语,所以更需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事实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和追求。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家就对理想社会进行过思考,不管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太平盛世,还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初民社会,都是我国思想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思考,对世界文化思想界的贡献。在西方,对此的思考远至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在柏拉图看来,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独裁制,但是它的独裁者必须是个年轻、记忆力强、聪明、勇敢而又运气好的人。但是,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这种人仅仅是理想的化身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找到的。因此,他认为第二好的是立宪君主制,第三是民主制,最后是寡头制。恰恰相反,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却充分地肯定了“共和”的重要性。他强调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体应由议事、行政、审判三要素构成,从而开了现代宪政的先河。

中国人虽然很早就创造了“宪法”“行宪”等词语,但是,了解现代宪法、追求民主共和却始于清末。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一词的是郑观应,他在《盛世危言》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具有现代内涵的“宪法”一词,从而也引导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追求民主共和而努力。

查看全部>>

相关分词: 宪政 价值 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