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吴琦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他们对历届官吏作了态度鲜明的不同评价,作者认为这样做对后世的官吏颇有警戒作用。同时表彰了吴琦的为人和政绩。

作品名称: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品出处:《华泉集》卷十四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边贡



作品原文


武乡吴侯令阳信[1],以最称。收令与丞与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2],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3]。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4],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5],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6]。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歔焉[7],啜啜焉[8],泣焉。咄而思焉[9],爪其姓名弗忍移焉[10],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曰:“是某也,三老役焉[11],某也者廷掾役焉[12],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瞋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13]。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瞋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14],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15]。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作品注释


[1]武乡:今山西武乡县。阳信:今山东阳信县。

[2]若:及,与。

[3]正德辛巳: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望:农历十五日。

[4]筇(qióng)杖:竹杖。筇,筇竹,可为杖,故杖也可称筇。

[5]瞿(jù)焉:惊视的样子。

[6]休休:安闲的样子。

[7]歔(xū)焉:叹气的样子。

[8]啜啜焉:哭泣抽噎的样子。

[9]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10]爪:这里谓用手指指。

[11]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秦置乡三老,汉并置县三老、郡三老,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

[12]廷掾:县的佐吏。

[13]野史氏:这里作者自谓。

[14]顾瞻:观看。惩创:惩戒、警惕。

[15]丁丑: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

作品赏析


此文选自《华泉集》卷十四。吴琦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他们对历届官吏作了态度鲜明的不同评价,从赞许到怒骂都有。作者对此甚为感慨,认为这样做对后世的官吏颇有警戒作用。同时表彰了吴琦的为人和政绩,肯定他将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怀念。文章对村父老对历届官吏态度的描写,情态逼真,生动有致。文中大量运用“焉”、“也”等虚词,表达了说话者的神态与情绪,也是很突出的。

作者简介


边贡(1476~1532)字庭实,自号华泉子。明代济南历城人。出生于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儒学教育。1496年(弘治九年)中进士,初授太常博士,又升兵科给事中。公暇之余浪迹于山水间,写下大量吟咏南京一带山水的诗歌。1531年(嘉靖十年)罢官归故里。在济南大明湖畔筑“万卷楼”,将一生收藏的金石书籍纳于其中。不幸第二年“万卷楼”遭火灾,几十年心血化为灰烬。边贡仰面大哭:“甚于伤我也!”由此大病不起,郁郁而终。

边贡以诗着称于弘治(1488年-1505年)、正德年间(1506年 - 1521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边贡仕兵科给事中期间,李、何等人先后中进士,在各部供职。他们结为诗友,力图改变当时颓唐的“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这次运动,对改变“台阁体”萎弱文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胡应麟《诗薮》谓其诗“兴象飘逸而语尤清圆”,陈子龙《明诗选》则云其“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清丽”。嘉靖年间,济南刘天民将其诗文编为《边华泉全集》14卷。

相关分词: 县令 丞簿 簿史 题名 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