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显通寺

显通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显通寺


1 山西五台显通寺

中文名称:五台显通寺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地理位置:中国山西五台

面积:120亩



^基本介绍


显通寺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分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尤其最为突出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所以又称三大主殿。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大文殊殿,是显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历史


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规模较大,历史最古。寺周山峦起伏,寺内殿客巍峨,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一派佛教胜地风光。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又重修,形成今日规模。寺字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殿宇七座,无一协同。两厢配殿严整齐备,斋堂禅院完好无损,其中铜殿三间,铸造精巧。柱额花纹,格扇棂花,全以铜铸钩勒而成。铜塔两座,高8米,形制秀美。门前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击声可及全山。砖构无量殿,宽七间深四间,重檐檐山顶,规模宏伟,砖雕精致,内供无量寿佛,上部藻井,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均为有价值的历史遗物。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长期以来,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龙形和虎形,分别写着“龙”、“虎”两个大字。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甚为奇特。而这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弥足珍贵。在大文殊殿前有两座碑亭,亭内的石碑也比较特殊,一座是无字碑,一座是有字碑,有字碑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藏经楼内,收藏的各种文物那就更多了。在这里,有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有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有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有杨五郎使用过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铁棍……然而,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布局


显通寺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大白塔北侧、菩萨顶脚下,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因寺院所在山峰很象佛祖说法的灵驾山,故名大字灵鹫寺。

显通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称大孚灵鹫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据《清凉山志》载:"后元魏孝文帝再建大孚灵鹫寺,环匝鹫峰,置十二院,前有朵花园,故又名花园寺。"唐时因藏于寺中的新译《华严经》中有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记载,武则天改其称为大华严寺。到了明代重修时才由明太祖朱元璋赐额"大显通寺"。明万历中年改为永明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改名为大显通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重修后的形制。在五台山诸寺庙中,显通寺历来地位最高。宋代为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在寺设“僧纲司”,统辖全山僧寺;清代又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今天的五台山佛教协会也设于此。

显通寺占地120余亩,有殿堂楼房400余间,中轴线上,一连七进大殿,东西廊房对称配合,形成整肃严谨、阔畅宏大的布局结构,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平方米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中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入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恩,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祚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巳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形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特色


中国古代佛寺建筑群。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灵鹫峰麓。据《清凉山志》载,东汉永平十一年建寺,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期再建,唐太宗时重修,武则天时期更名大华严寺,寺容已达高峰。寺前有高塔耸峙,后有菩萨顶。明太祖时又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代中叶寺僧分裂,始成现状。万历年间(1573~1620)曾改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仍复显通旧额。寺宇规模宏大,为五台山祖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坐北向南,面积8万平方米,中轴线殿宇7座,自前至后有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无量殿、文殊殿、铜殿、藏经殿。配属建有铜塔、配殿、厢房、大钟楼、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粮仓等,现存建筑 400余间,均属明清重建。

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八椽,重檐九脊顶,凸字形平面,四周环廊。殿前檐廊下额枋、雀替雕龙。殿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等,背面为“三大士”像。

无量殿为纯砖结构,明万历三十四年至四十年(1606~1612)建,崇祯九年(1636)补修。面宽七间28.2米,进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顶。内部结构券拱与叠涩砌筑,藻井形似花盖。殿顶铺设筒坂布瓦,外檐砖刻斗栱铜殿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铸造,三间方形,重檐九脊顶。殿内四壁铸佛像万尊,故又名万佛殿。殿身比例和谐,制作工精,柱额、斗栱、梁架、屋顶及吻兽脊饰等完好无损。四周隔扇棂花图案和裙板上花鸟人物,工艺尤佳。

铜塔位于铜殿前两隅。原为五座,形制略同,象征着五个台顶,人们至此,犹如朝拜五台。现仅存两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造,完好无损。塔为八角形,十三级,高约 7米。须弥束腰基座,覆钵形塔身,上置密檐瓦珑,塔刹上露盘两层,宝珠设于极顶。塔内及周身雕佛、菩萨、力士、弟子、诸天、罗汉等像。覆钵四周雕密檐塔9座,分七级和九级两种。

大钟楼在寺东南隅,明天启四年(1624))建,面宽进深各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周置回廊,下层砖砌券洞,刻有“震悟大千”横匾一方。上层柱额承托梁架及楼顶,装隔扇6抹,钩栏围护。楼内大铁钟为天启间铸造,重及万斤,是五台山巨钟之一。

此外,寺内还保存有铜铸十一面千钵文殊、华严经字塔、小木作八角形楼阁式塔、北魏铜铸旃檀佛像、石雕菩萨等,也都是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

1954年修缮左右配殿, 1956~1957年翻修无量殿,1974~1977年翻修西禅院,1979年修缮藏经殿,1982年铺墁庭院,修缮东方丈院,1984年修缮梦楼粮仓。

^寺内大殿


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结构建筑。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此殿占地一亩二分,高大肃穆。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下面条幅横悬,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经案上佛灯高照,宝鼎焚香,摆着各色供果,敬有美丽鲜花。东面的经案头,还摆着鼓、磬、铛、木鱼等佛家乐器。不仅本寺僧人在这座殿内做早晚功课,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汇集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所以又称三大主殿。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结构建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文殊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宽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边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右边的碑上没有字,人称“无字碑”。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传说盖碑亭的地方,原是两个圆形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镜。有一年,康熙皇帝朝台,巡游显通寺,来到文殊殿前。他抬头一望,只见绚烂的菩萨顶端端正正坐落在灵鹫峰下,好像一条英武的龙,昂着头高卧在那里。一座牌楼正是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一百零八层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正是龙吐出了舌头。康熙越看越象,越看越怕:这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难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让别人夺去吗?于是,他想找些人言依据,来证实菩萨顶不是一条龙,或是一条死龙,那就放心了。显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驾,时刻不离左右。他听到皇帝在念叨菩萨顶便凑上去说:“启奉万岁,那灵鹫峰是一条龙,菩萨顶的牌楼,正好在龙头上。”康熙最怕说的话,终于被住持说了出来。不过,他还是不露神色,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仔仔细细看了菩萨顶一会儿,象是发现了什么奥秘,竟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掉转头来对住持说:“灵鹫峰是条龙,但不是条活龙,你看,它没有眼睛。”本来,康熙想让住持接住他的话茬,也说一句“这条龙没有眼睛。”可那住持有巴结皇上的心思,却没猜测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个心眼儿把他所知道的统统告诉皇上:“启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时分,太阳照到这两个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这一来,康熙再也忍不住,发了雷霆,“龙长了眼睛,不会飞走吗?龙飞走了,五台山的灵气还会有吗?这两个水池,你给我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不久,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来。住持请康熙写碑文,康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住持请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

^铜殿


铜殿是一座铜铸成的仿木建筑物,铸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中国现存四铜殿之一(其它三铜殿为北京颐和寺万寿山铜殿、湖北武当山铜殿和昆明鸣风山铜殿)。据《清凉山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五台高僧妙峰集全国十三省布施,计十万余斤,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峨眉山,一置五台山。均于湖北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前二者已失,显通寺这座为仅存。铜殿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上层四面,各有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有八块格扇。格扇内壁铸有佛像,重重叠叠,号称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铜铸大佛,故称“万佛朝如来”。格扇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共36幅。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丹风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玉兔拜月、牡丹出瓶、狮子滚绣球、老鼠盗葡萄等,十分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情趣。这座铜殿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造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殿前原有同期铸成的五座铜塔,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合五座台顶。从前香客因天寒路远等原因,无法——朝拜诸台顶,即礼拜此五塔,以为弥补。可惜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寇掠去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高13台,层各8面,高8米,直径2尺,塔身铸满佛像、图案和各种铭文。底座正方形,四角名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和头顶塔身。西塔下层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相传康熙见其特别小而感叹道:“好大的土地?”谁知话音刚落,土地连忙叩头,感谢皇上的赐封,从此便以山西大土地自居了。

铜殿两旁又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最高层的藏经殿,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辟为文物陈列室。其中手工艺品有北魏孝文帝时黄金镇风印和铜铸旃檀佛,南北朝的石雕观音和胁侍玛萨,清代烧制的济公和尚瓷像、苏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铜铸刘海戏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件等。书画有北宋开宝年问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音,明沈周绘的关云长,明丁云鹏在小小的菩提叶上面的十八罗汉等。最尊贵的要数原奉供五台碧山寺,现在显通寺文物陈列内展出的华严经字塔。字塔长l丈7尺,宽5尺,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上书《华严经》80卷,计600043字。绫上写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经文正好组成了一幅宝塔图案。远望象是绫上用工笔画的七级高塔,塔身嵌以楼阁佛像,飞檐吊以风钟,塔边饰以花卉,十分形象。近以细瞅,原来拼成高塔的每一根线条都是蝇头小字排列起来的。莲花的细茎,风钟的吊绳,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难察经文起首何处,不知经文落款何方,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华严经字塔系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心用十二年功夫书成。这帧经字塔,没有周密的设计,没有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完成的。

^旅游攻略


交通

台怀镇有许多招待所可提供住宿服务,价格中等,设施尚可。镇上还有许多农家旅舍,房屋一般为“一堂两卧”,即中间一间为堂屋,两侧的套间为卧室,每间设有床位四五张,房间内窗明几净,整洁清雅。许多家庭旅舍备有火炕,适宜于体弱畏寒的游客住宿,还有的家庭旅舍同时可为住客提供家常菜点,十分方便。一般只需几十元即可解决。

三日游

第1天

尊胜寺-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罗睺寺-菩萨顶

上午乘汽车北上参观尊胜寺、佛光寺,下午到台怀,集中参观显通寺、塔院寺、罗目侯寺和菩萨顶。

第2天

黛螺顶-碧山寺-南山寺-镇海寺

上午登黛螺顶并参观寺庙,下午游台怀中心区的碧山寺、南山寺和镇海寺等。

第3天

翠岩峰-南禅寺-龙泉寺

上午登临中台翠石峰,观赏山上的怪石及变幻的天景,下午游南禅寺和龙泉寺。

开放时间:

8:00-17:00,通常16:45就已经关门谢客。

门票:10元(截止2011.4)

2 安徽相山显通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山公园东北角,龙山、虎山两峰之峪,有一片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浮现于丛林浓绿之上,这就是公园主景——千年名刹显通寺(俗称相山庙)。始建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因宋代元丰年间御赐匾额“显通”而得名。辽金时又加封“显济王”,故又称“显济王庙”。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数度败落,几番重修,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至今已历尽人间1700多年的沧桑。现在的庙宇是依明清建筑风格修复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通寺坐北朝南,占地1万多平方米。依山而建,背负青山峭壁,下临深沟大涧,四周绿树环绕。

山门门楣上“神烈丕昭”四字由清代安徽巡抚高晋所题。山门之上的门楼为“魁星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楼高12米。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魁星是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汉晋时期古相城曾孕育出桓谭、嵇康、刘伶、戴逵等一批文人,建此楼意在希望相城未来名人辈出。 显通寺内部规模宏大,布局疏朗。原有四进大院。穿过由108块大石圈砌而成的拱形门洞,越过前院,可直接进入正殿庭院。院内按四个方位挺立着四株两人合抱有余的千年松柏(现存三棵,东北角一棵解放前遭雷击而死,后补种一颗泡桐,今已90余岁)。长久以来,当地百姓就有进庙闭目摸树的习俗。据说如果哪位能蒙上眼睛按方位依次摸到4株古树,即可健康长寿。正殿是古寺的主建筑。多次重修的殿廊上方至今仍保留着唐代的建筑物件——斗拱。殿堂原供奉着相山之神“显济王”及风、雨、雷、电四尊神像。现改塑为弥勒佛。殿前两边陈列着清代铁狮子2只,因年代较久,已被焚香拜佛之人摩挲得锃光发亮。阶下有香炉一尊,至今仍香火不断。大院东西两侧各有厢房6间,为僧人静室及接待之用。正殿后还有两进院落,建筑皆已古旧,近几年因扩建工程拆除,仅存东北角“赏月亭”一座。紧靠殿后有一株700年树龄的银杏及一株300多岁的木香花。春夏之交,雪白的木香花,覆盖数十平米,香气袭人。正殿殿廊东侧有小门可进入碑廊,碑廊陈列着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厢房内清乾隆帝亲书的“惠我南黎”碑刻,最为引人注目。对此御书的来历,相山地区流行一种传说:在乾隆年间,经由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滥成灾。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当他来到濉溪之后,又顺便到了相山的显通寺,看到庙宇由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破残不堪。于是,这个巡抚高晋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上书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佑百姓免于水灾。乾隆阅罢高晋的奏章,就命高晋除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遵旨建造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今徐州市),设行宫于云龙山下,忽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遮天蔽日的长廊来观赏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御驾亲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吓得魂不附体。他暗想,乾隆皇帝一旦前来,发现并没有遵旨建造长廊,这欺君之罪,定要杀头的,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生死关头,他谎奏道:“相山‘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高晋为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青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穷苦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是个胆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为了收买人心,安抚这里的百姓要安分守己,故御笔亲书了“惠我南黎”四个大字赐予相山庙。这是民间故事,不是历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黄河泛滥,山东河南安徽之间广大地区一片汪洋。是年乾隆南巡江浙,沿途亲睹这些地方灾情,回朝后,便命吏部侍郎裘曰修会同山东 河南安徽巡抚进行治理。裘侍郎会同安徽巡抚高晋同赴宿州、灵璧、虹县(泗县)进行实地勘察。他们在徐溪口看到该城“宛在水中”,便命同行的凤阳知府项樟环城筑堤以资保护。并查明“濉河自徐溪口至符离集七十余里,沙淤平岸,河形全失;自符离集至霸王城一百数十里,俱间段淤塞”,于是便提出治理方案,绘图上报朝廷,经允准后于当年秋季开工治理,经一冬春,于翌年夏初竣工。

冬春季施工时,天晴气暖,风雪不兴,民众情绪高昂,都感到这是相山神在暗助,于是纷纷提议愿意重修残破的相山庙,以答谢神灵。此议得到裘侍郎和高巡抚的支持,于是便向朝廷写奏折拨款,将残破的相山庙重修得焕然一新。这次重修奠定了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该庙的基本格局。

乾隆二十三年,裘侍郎“阅工经相山,备览舆情,为请于朝,蒙御书‘惠我南黎’,颁挂神庙,以昭崇敬之典。”当年除夕,高巡抚由凤阳知府项樟等陪同,冒雪亲临濉溪查看新修堤防(后人称此堤曰“项公堤”)。次日新年,于相山庙举行恭悬钦赐匾额典礼,高巡抚亲将匾额悬于大殿之上。后由宿州知州张开士将御书摹刻于石,陈设于大殿之东厢。原匾额现己不存,刻石则保留至今。由此可知,相山庙内御书“惠我南黎”是由吏部侍郎裘曰修在朝报告相山民情后向乾隆帝讨来的。

此院东侧的小东院内,独立着一方近2人高的“渗水崖”碑刻,字如斗大,为高晋手书。2004年以来,显通寺主持慧开等僧人引进和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在古寺正殿后扩建了大雄宝殿、地藏殿及附属建筑,于2009年全部落成。新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总建筑面积千余平米,集南北古寺设计风格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不仅将使该寺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大的佛刹宝地,也可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殿高23米,殿内面积700多平米,由10根红色水泥柱支撑。正面供奉着释加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祖等三佛,均高7.2米。东西两侧塑有18罗汉及普贤、文殊两菩萨。殿后部分塑有9米多高的观音菩萨像和观音53参图。200多平米的走廊由54根红柱支撑。整个建筑以红色为主色调,并绘有龙、狮、跑兽等吉祥物。殿面层檐八角,全由琉璃瓦装饰。宝殿前左侧为两层重檐式钟楼,内置3吨重大钟;右侧有同样规格的鼓楼。钟、鼓楼之间东西横立着一座2人多高的5层宝鼎及三座平鼎、两座烛鼎,为游客供奉香火之用。

地藏殿位于大雄宝殿南侧,地势稍低。建筑面积及规模略逊于大雄宝殿,其高度、建筑风格及主色调,与宝殿基本一致。古寺与扩建部分在同一中轴线上融为一体,仍形成四进大院,其规模较扩建前大一倍,院宇更为深广完整,塑像更为齐全,为徐海地区少见。

俗话说,有庙则有会。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为历代沿袭下来的香火庙会会期(一般3天,前后各1天)。届时,邻省乃至周边数省的数十万客商、香客及游人云集相城,盛况空前。

相关分词: 显通寺 显通 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