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仙女洞组

仙女洞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仙女洞组




基本信息


地层名称:仙女洞组

英文:Xiaonvgong Fm

阶代码:∈1

命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地质局联合川北地层队1961年命名,1962年卢衍豪正式发表。命名剖面位于四川南江县沙滩仙女洞附近。

沿革

命名时称郭家坝组仙女洞段,1975年李耀西等改称仙女洞组。

特征


下段为灰至深灰色块状鲕状灰岩,具砂质斜层理,含古杯,厚48 m;中段为浅至深灰色细粒钙质砂岩,与深灰色厚层灰岩互层,砂岩中含钙质结核,底部为砂质页岩,含古杯,厚55 m;上段为肉红、紫红、灰、灰绿色厚层灰岩、硅质灰岩,富含藻类,厚20 m。底部与下伏郭家坝组,顶部与上覆阎王碥组均为整合接触。该组富含古杯化石(分散零星分布或密集呈礁),主要为隔板古杯纲,仅有少量曲板古杯纲的分子,如? Taylorcyathus, Dictyocyathus, Ajacicyathus, Archaeofungia, Coscinocyathus 等,还共生有三叶虫 Yiliangella, Yunnanaspis, Malungia 等,?时代属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早期。为浅海富氧温暖的陆棚环境。该组在米仓山地区分布广泛,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自南江县沙滩(厚123 m)向东至川陕交界的南郑县桂宝岩及西河一带(厚85~100 m),下部相变为厚板状泥质灰岩、钙质粉砂岩、黑色页岩夹灰岩及鲕状灰岩,富含藻类和古杯;自沙滩往北至汉南古陆南缘,该组砂岩增多,常见含砾,交错层发育(厚117~150 m),古杯贫乏,属温暖动荡近岸滨海环境;自沙滩剖面往西南至旺苍县母家河、盐井河一带以鲕状灰岩、生物灰岩、砂质灰岩为主,富含古杯,厚度变薄为,70~80 m。

相关分词: 仙女 洞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