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夏邑县

夏邑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夏邑县


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沱河上游,豫、鲁、苏、皖四省交界,以农业为主,是彭雪枫将军的殉难地,属商丘市。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人(2002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4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6-412326。区号:0370。拼音:Xiayi Xian。响河从虞城流入由西北往东南,穿过全境,流入永城,虬龙沟从虞城由北向南横贯全境,流入永城,王引河位于县东成为与永城市的自然分界线。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无霜期217天。

中文名称:夏邑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面积:1481平方公里

人口:111万(2009年)



基本概况


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和永城、虞城毗邻。面积1481平方公里,人口111万。北依陇海,南临江淮,东接连云港,西连京九,是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黄金枢纽——商丘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邑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是黄河文化最早发源地。境内有清凉山,三里故堆,崇光寺等历史遗址,记录了先民们劳动和创造的豪情。夏代属虞地,秦置栗县,汉改为下邑,金改下邑为夏邑,延续至今。

县名由来


古城夏邑,历史悠久。为何取名夏邑,民间传说不一。远在战国时期,取名下邑,因地处低洼,取其低下之意。到了金朝,女真族对沦陷区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原大地反抗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传说当时下邑北是刘楼村,有个农民叫刘华夏,他看到金人对中原人民残暴的奴役和残杀,便聚众数十人揭竿而起,十日之内发展到三千余人。他们在刘华夏的带领下,杀死女真族统治者,攻克下邑县城,以下邑为据点,四出打击女真官兵。同时,为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改“下邑”为“夏邑”。700余年来,夏邑的名字相传至今。但根据历史记载,古代金蒙交替之季,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立了一个女真族的割据政权,国号大真,1217年改国号“大夏”,史称东真国或东夏国。既然以“夏”为国号,则此应为女真金人较为喜爱的字。故下邑更名夏邑,实为讨好女真人也未可知。

一,故楚邑,楚灭鲁,迁顷公于下邑,秦始皇26年(前221)下邑县,故城在今安徽砀山县城东1公里许,今为砀山第一中学,属砀郡。王莽篡政,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东汉初,复下邑县,不久改名夏邑县。晋泰始元年(265年),夏邑县改回下邑县,属梁郡。刘宋为郡治。泰始二年(466年)九月,地入北魏,属马头郡。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改治今河南夏邑县城,东魏武定八年在原址另置下邑县。北齐天保四年(553年),改属彭城郡。隋开皇三年(583)废。 二,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改治今河南夏邑县城,仍属梁郡。北齐,下邑属马头郡,隋开皇三年(583)属亳州,开皇十六年(596)置宋州(治今商丘市睢阳区),下邑县属之。唐,下邑初属宋州。宋州易名睢阳郡,下邑属之;睢阳郡复名宋州,下邑仍属之。后梁,下邑属宣武军(今商丘)。后唐,宣武军改为归德军,下邑仍属之。宋归德军改为应天府,下邑属之。金,应天府改称归德府;下邑属之。兴定五年(1221)下邑改属永州。金末,改下邑为夏邑。

行政区划


2000年,夏邑县辖8个镇、1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33519人,其中:城关镇56216人、会亭镇46313人、马头镇39483人、济阳镇34353人、李集镇70884人、车站镇55672人、杨集镇44612人、韩道口镇43443人、曹集乡42770人、胡桥乡41467人、歧河乡40619人、郭店乡38817人、业庙乡49720人、中峰乡26490人、罗庄乡32483人、桑固乡44083人、何营乡30587人、王集乡35921人、刘店集乡31010人、骆集乡43896人、太平乡52558人、孔庄乡48984人、火店乡44347人、北镇乡44869人。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夏邑县辖8个镇、16个乡:

城关镇 会亭镇 车站镇 李集镇 杨集镇 马头镇

韩道口镇 济阳镇 北镇乡 歧河乡 火店乡 中峰乡

罗庄乡 孔庄乡 业庙乡 何营乡 骆集乡 王集乡

太平乡 郭店乡 桑堌乡 曹集乡 刘店集乡 胡桥乡

历史沿革


夏,属豫州之域-商,今夏邑名栗。西周至春秋,今夏邑为宋国栗邑。战国,属楚。秦,在今夏邑地置栗县,在今县境东北部置祁乡县,皆属砀郡。

西汉,初,除栗县和祁乡县外,又在今夏邑西南部置建平县。后,栗、祁乡、建平3县皆为侯国,属沛郡。新朝,栗侯国改称成富。

东汉,栗侯国和祁乡侯国皆废。建平侯国属沛郡。三国,今夏邑地属魏,南部属谯郡,北部属梁国。 西晋,归属如魏。东晋,在今夏邑西南置马头郡,治建平城(今马头),辖蕲、己吾、下邑3县。南北朝,今夏邑地属梁郡。北魏孝昌二年(526),下邑县治移于栗城(今夏邑县城),栗始名下邑。

此后,栗不复存在。北齐,下邑属马头郡,马头郡废,属亳州。隋,初属谯郡,开皇十六年(596)置宋州(治今商丘市睢阳区),下邑县属之。唐,下邑初属宋州。宋州易名睢阳郡,下邑属之;睢阳郡复名宋州,下邑仍属之。五代,后梁,下邑属宣武军(今商丘)。后唐,宣武军改为归德军,下邑仍属之。宋,归德军改为应天府,辖下邑。金,应天府改称归德府;下邑属之。

兴定五年(1221)本县改属永州。金末,改下邑为夏邑。蒙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永州降为永城县,夏邑改属归德府。元,夏邑并入睢阳,不久复置,仍属归德府。 明,清,夏邑均属归德府(州)。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2月夏邑属豫东道。民国3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夏邑遂属开封道。

民国19年开封道废,县隶省。民国22年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商丘)。抗日战争时期,夏邑由国民党、共产党、日伪3方政府管辖。(国民党)夏邑县政府,治所无定,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夏邑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淮北路西专员公署;雪商毫县抗日民主政府(会亭、马头、业庙、济阳一带属之)属淮北路西专署。

日伪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属豫东道。 解放战争时期,夏邑属国民党,共产党两方政府管辖。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和刘堤圈,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商丘);夏邑县人民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苏皖边区第八行政专署、豫皖苏区行政委员会、豫皖苏区第三专署、商丘专员公署。1949年,夏邑县属商丘专区。1958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合并,夏邑隶属开封专区。1961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分开,夏邑仍属商丘专区。1996年商丘专区改商丘市,夏邑隶属商丘市。夏邑最有名大红枣!

资源状况


夏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优质山羊板皮、小磅牛皮产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蚕茧、桐木产品、丝织地毯、抽纱、刺绣远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夏邑县工业发达,已形成以纺织、油漆、酿造、皮革、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还是全国石棉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石棉第一县。荣获国际金奖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扬中外。

夏邑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特别试验县”,享受国家和省地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 夏邑县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城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胀到近15万人。城市道路宽阔、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全。农机、农资、粮油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群已初具规模。

经济建设


2009年,夏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25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16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完成37.85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三产业完成31.24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69万元,同比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1656万元,同比增长4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680万元,同比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7.8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同比增长9.2%,国民经济整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夏邑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省信该工作显著进步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县”、“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全省教育宣传先进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位于连霍高速夏邑出口两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从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集聚区内道路、供排水、强弱电、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先后修建了振兴路、工业路、长寿路等40公里集聚区内道路,形成“四横六纵”的路网格局,铺设供水管网40公里、排水管网80公里,实现“水通、路通、电通、通讯通、排水通、场地平”五通一平,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环保设施正在建设,同时,做好筑巢引凤工程,建成标准化厂房32栋、16万平方米,职工宿舍楼2栋、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2011年计划新增建设投资5.5亿元,截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3.8亿元。10公里长的跨越大道、创业路和康复路西延工程基本竣工;建成四回路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已投入使用;日处理6万吨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目前入驻企业136家,从业人员1.8万人,2010年完成营业收入42.3亿元。集聚区主导产业是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被省服装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被省纺织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

招商政策

一、税收政策。

入住本县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其交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财政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全额退还给企业。

出口企业当年自营出口50万美元以上,当地财政按每出口1美元奖励企业0.02元人民币。

二、用地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零地价供地。

招商环境优势:

首先, 我们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兑现承诺,实行限时办结,一事一议,建立了客商至上、特事特办得绿色通道,把所有困难留给政府,把所有便利让给企业,使优质服务贯穿项目洽谈、引进、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

第二,产业集聚区除质检、安监、住建等部门进入外,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行全程优质服务,实行项目指挥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一二三四五六”软环境治理机制:

(一)是每个重点项目建立一个由县级领导任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二)是做到项目征地企业不与群众接触、手续报批不与部门接触;

(三)是严厉打击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垄断工料的不法行为;

(四)是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罚款;

(五)是坚决刹住在企业管理中的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

(六)是招商过程中落实首招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服务制、过错追究制、客商评议制、按期兑付制六项服务承诺

联系电话:一五零三七零零一五四九

特色产业


打火机加工产业集群

夏邑县是中国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夏邑县打火机加工产业集群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之一。夏邑县拥有各类打火机生产及相关企业219家,从业人员3万人。2007年,全县产销打火机50亿只,实现产值30亿元,其中仅夏邑县会亭镇打火机厂家就实现年产销打火机30亿只,实现产值18.5亿元,占全县总体的62%。夏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基地。2007年,夏邑县组织新九、顺通、慈会等5家规模以上打火机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针对“CR方案”中有关技术要点,研发出符合标准的自动锁定撬板等6项产品配件,从此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止儿童误用安全装置的打火机,使所生产的打火机全部符合“CR”标准,通过了欧盟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夏邑县生产的“新九”“百事得”牌打火机,获得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南非等20余名国家和地区。

食用菌加工业

夏邑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业主要分布于夏邑县车站镇、李集镇、王集乡,起步于2000年,发展于2002年,现已成为豫东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

目前,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83个村委、8000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形成以双孢菇、草菇为主,香菇、鸡腿菇、杏孢菇、平菇等多菇并举的生产格局,先后培育40个购销加工龙头企业,61个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全县发展双孢菇1.5万座、750万平方米,其他菇类1000万袋,年产量1.5亿公斤,年加工食用菌罐头2万吨,盐水菇6万吨。带动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3.2万余人,初步成为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创汇基地,先后接待黑龙江、湖北、山西、河北、安徽、内蒙古、山东、四川、陕西等10省27个县、市领导及专业人员500余人(次)参观考察,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食用菌之乡。

基础设施


夏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优越,距京九、陇海铁路交叉的黄金十字架仅40公里,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商宿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遍及城乡。县城及24个乡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已与全国并网运行。县内电力充足,由华东、华中两大电网同时供电。

公路总里程37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5公里。有省道3条,全长76公里,县乡道全长296公里。桥梁73座,1770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664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12公里,县辖内设有周楼、杨集、2个火车站。

旅游资源


夏邑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战国时期筑建的古栗城,周围拥有3000亩水面的城湖,现经开发已形成集旅游、休闲、水产、商贸为一体的"天龙湖公园”,县城服务设施齐全,豪族、孔祖、栗城、天龙等数十家宾馆及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城区。 灿烂的孔子祖籍文化,标志着夏邑文明的昨天,一片片火热的开发区、工贸区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展示着夏邑美好的未来。名胜古迹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在县城东孔庄乡八里庄村,蔡楼遗址位于县东南蔡楼村。夏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夏代属虞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置栗侯国,北魏时称“下邑”。金末取“华夏之邑”意,改称“夏邑”,相延至今。夏邑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孔子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礼,县城北6公里处建有“孔子还乡祠”。孔庄乡八里庄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殉难地,建有“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汉代著名政治家平当,明代军事家朱廉,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书法家李树谷,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皆诞生于此。

夏邑 孔子老先生的祖籍!

长寿之乡


2008年10月6日,夏邑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河南省当时第一也是唯一获此称号的县,同时成为中国的第八个“长寿之乡”。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夏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2.7岁;到2007年底,该县113.8万人中,60岁以上人口为148601人,占总人口13%;80岁以上老年人28350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5%,超过1.4%的国家评审标准;止于2008年4月底,100岁及以上老人120人,每10万人中有10.5个百岁老人,超过7/10万的国家评审标准及联合国的7.5/10万的评审标准。据统计,至2008年4月底,该县金婚夫妇6386对,钻石婚夫妇871对。韩道口镇班则启、班胡氏夫妇年龄分别为103岁和102岁,婚龄达84年。

2011年商丘宁陵被评为长寿之乡,2012年商丘永城被评为长寿之乡。至此,商丘市已有夏邑和宁陵两个县和永城市是国家级长寿之乡,这为商丘市申请长寿乡奠定了基础。

长寿之乡的奥秘

夏邑县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暖适中。虬龙沟、巴清河、沱河、东沙河等河流横穿全境,水质优良,生活饮用水达到GB/T5750-2006标准;空气清新,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6.9%。当地物产丰盛,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苹果、食用菌、各类时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该县的高寿老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长寿遗传基因。据鹿邑司姓祖谱记载,司姓1—11世先祖(始于南宋)平均年龄达86岁,其中90岁以上3人,百岁以上2人。今年已经100岁的曹集乡农民郭允千,其家族亲属均长寿,年龄大都在90多岁。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该县最高年龄者已达114岁。

长寿之乡的标准

2007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颁发了“中国长寿之乡”评比标准和评审办法,并同时在全国展开评审活动。评比标准规定有3个必达指标和12项考核指标。3个必达指标:

1、长寿的代表性。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10万以上。

2、长寿的整体性。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水平高3岁。

3、长寿的持续性。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4%以上。对于12项考核指标,要求其中2/3必须达标。截至目前,全国有8个县市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长寿文化节

2011年10月28日—30日,中国夏邑首届长寿文化节在夏邑县成功举办。

开幕式上,市政协主席吴宏蔚宣布中国夏邑长寿文化节开幕,中国老年学会、长寿研究委员会主任萧振禹宣读贺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马刚向大会致辞。马刚在讲话中说,夏邑现有百岁以上老人120多人,占总人口比例的十万分之十四,超出国家的区域长寿标准一倍多,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这次长寿文化节,既是对夏邑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近年夏邑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更是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壮大长寿经济的务实之举。这次长寿文化节,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于一体,是提升夏邑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是提升商丘知名度的重要名片。

开幕式上,著名主持人程前、刁琳琳主持大型文艺演出《走进长寿之乡》,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张也,著名歌唱演员付迪生、任静、郭峰、李殊、金美儿以及台湾高音之王、铁肺王子杨培安登场演出。

节会期间,夏邑县分别举行了中国夏邑首届长寿文化节健康与长寿高峰论坛、长寿文化书画展、长寿文化摄影展、长寿食品展、民俗文化展、民俗实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100多名民间工艺匠人,为大会亮绝活,现场进行泥塑、捏面人、吹糖人、剪纸及宫灯、中国结、旗穗、石雕、木雕、刺绣等手工技艺表演。举行了唢呐大赛、民舞表演、曲艺演唱大赛。

生活习俗


(一)衣着

清末,上层人物男着长衫马褂,女着紧身旗袍,均为丝绫绸缎。劳动人民平时均着短衣,男着偏襟短衫(俗 称大襟褂子,后改对襟褂子)。冬季着长衫棉袍,多不扣纽,拦腰束带,紧身利落。裤子,清末、民国均为大腰裤,折腰后束带,裤脚肥大,脱穿方便。较好的人家春秋穿无腰套裤,冬天穿全腰棉裤。劳动人民衣料均为当地手工织的染色土布(俗称上土大布),男尚深蓝,女尚浅蓝,小孩穿蓝底白花的土花布。丝光蓝、标准布、府绸之类的机织布(当时统称洋布),很少有人穿的起。

民国时期,夏邑县城出现西服、中山装、学生装、女短裙,当时认为新颖、时髦;清末的遗老遗少,仍着长衫马褂以示循古。劳动人民服装样式变易不大,只是机织染色布服装逐渐增多,但仍以土布为主。

建国后,长衫渐废,制服流行。年轻妇女渐由偏襟改为列宁式翻领对襟上衣,男女渐改穿制服裤(大腰裤渐废),一般均为机织的蓝色或青色布(土布渐废),色彩、式样较单一、古朴。1981年后,人民服装变化巨大,样式新颖,色彩缤纷,青年男女服装,城乡已差异不大。

帽子:清末,男人多戴六瓣瓜皮帽头子(顶上带红疙瘩)。民国时期,毡制礼帽流行,瓜皮帽渐废。农民冬天多戴棉线帽,俗称“猴帽”,夏戴草帽、斗笠。建国后,制服帽、工人帽流行,礼帽随长衫废除,冬有海军式的裁绒帽。1981年后,帽子式样大革新,据1985年商业部门统计,冬季购销男女冬帽近50余种。随着西服的流行,礼帽也在夏邑市场出现。

鞋:清末、民国时期,均穿自空缝制的乌帮白底的布鞋,劳动人民走长路多穿草鞋、棉线鞋,轻便而且代价低廉,冬天穿苇缨毛窝(用茼和苇缨编成)。棉鞋一般穷人穿不起。雨天穿麻窝或稻草窝子(用茼或稻草编织成),不仅防水性差,而且笨重磨脚。雨胶鞋夏邑早已出现,但价格昂贵,城市贫民和乡下人很少享用。建国后,雨胶鞋渐在乡间流行。现在,均为半筒胶鞋。各种胶底布鞋,机制布鞋,塑料凉鞋,猪、牛皮鞋,也渐次普及。

袜:清末民初,人民多穿自家缝制的白布袜,穿时裤脚扎上带子。的渐穿线袜(俗称洋袜)。农民多给线袜缝上帮底,经久而磨。除冬天外,农民很少穿袜子。1980后,棉线袜渐少,已为各种化纤袜子取代,冬天赤脚的人已很少见。

(二)饭食、菜肴

清末、民国时期,人民食用的粮食,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绿豆、豌豆、豇豆、谷子、红薯等。农民以高梁、红薯为主食。有的地方习惯吃发面馍或死面饼子(用锅贴或蒸而成)。大米较少,逢年过节方能吃上一顿。

1981年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夏邑县人民摆脱了吃高粱、红薯、回销粮的困境。

过去农民一年到头吃自家腌制的咸菜(如酱豆、萝卜干类)和晒的干菜,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鱼肉。婚丧喜庆,十大碗筵席,或六碟六碗,或八碟八碗筵席。现在夏邑宴席日趋丰盛奢侈。乡下有提高。近年来,由于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发展,猪、牛、羊肉、鸡、鸭、鱼、蛋、瓜、果、蔬菜,已充斥市场,满足需求,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

(三)住房

千百年来均为土墙草房,即以泥土为墙,高梁秸或芦苇为芭,苫上茅草或麦秸。农村小康人家有前屋、堂屋、偏屋。很多穿苦人家只有茅屋一二间,一家数代同居一室。为防盗防寒,一般正房后墙均不留窗户,室内阴暗,夏天万为闷热。房屋结构质量较差,数年之后即开始破漏,以后得年年修葺。瓦房只有官衙、公署、庙宇、祠堂和城乡少数上等人家才有。1981年以后,房屋更新速度较快,夏邑县城房屋更新更快,一幢幢楼房从平台升起。城郊居民区砖瓦房鳞次栉比,农村新建的瓦房已经过半。但农村建房大部缺乏合理布局,样式单一,不光浪费耕地面积,而且设计多不合乎卫生要求。2000年以后,夏邑农村普建二层小楼房。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夏邑各乡镇, 首先富有的居民, 率先建起三层或四层的小洋楼。里面配有卫生间,淋浴房, 空调等等。

(四)行

建国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夏邑占主要地位,经济落后,交通工具原始、笨拙,民国时期,夏邑有黄包车(群众叫“洋车”),后有商办汽车,乘坐的多为官绅、富商。劳动人民外出多系步行。运输大都靠肩挑手推,长途跋涉,饱尝胼手胝足之苦。

建国后,汽车渐多。1982年以后,自行车基本普及,私人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陆路、客运、货运均较方便。

2008年以来 ,由于国家实行汽车补贴政策, 各个乡镇的汽车拥有量激增, 有的村民家中拥有2至3辆小汽车。

支柱产业


夏邑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夏邑县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县市之一,又是河南省治安模范县,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

夏邑县境内有清凉山、三里固堆、姜仁固、崇光寺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商汤祷雨处遗址。战国时期筑就的城湖,拥有3000亩水面,如今已改造成集水产、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天龙湖公园”。湖内盛产鲫鱼、蒲菜。全县拥有农机、工业品、农资、粮油等10多个商品批发市场,是豫、鲁、苏、皖结合部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夏邑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优质苹果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瘦肉型猪基地县、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夏邑工业已形成以酿造、油漆、化工、铸造、电缆、食品、建材、机械、粮棉、木材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是全国四大石棉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丝织地毯、抽纱刺绣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

国民经济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18.6%、2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同比分别增长10.5%、24%。

农村支柱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撑。夏邑立足本县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路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带动培育了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棉花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事业


全县有果树、良种、蔬菜、养殖等科研机构15个,科技人员4300多人。几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科研计划项目147项,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50多项、创科技成果48项。有各类学校642所,其中中专3所,高级中学7所,初中65所,小学567所,在校学生26.85万人。全县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艺表演团体等机构。 全县有卫生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2652人,拥有病床位1925张。夏邑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中国食用菌之乡”

2007年12月8日~10日,中国食用菌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夏邑县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并举行了授牌仪式。至此夏邑县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市级“中国食用菌之乡”。

从2000年开始,夏邑县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号工程”来抓,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建起标准化菇房1.2万座,种植品种10多个,年产食用菌1.25亿公斤,产值近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夏邑县先后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


夏邑曾先后成功的举办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儒商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落叶果树研讨会”、“中西部县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并多次在沿海发达地区举行招商引资会议。近几年来,引进县外资金数十亿元,一大批外来投资项目在夏邑建成投产。

第四届孔祖文化节开幕“弘扬孔祖文化、扩大经贸交流、促进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孔祖文化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5月15日在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夏邑县开幕。夏邑县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孔子六世祖由夏邑奔山东,孔子曾多次回乡祭祖、考察殷礼,后人在县城北六公里处立祠以作纪念,取名“还乡祠”。

居住环境发展


夏邑县自第一批居住小区卫康花园等小区开建以来,现在已形成大规模小区开发。例如北区的滨河花园,东区的海天花园,南区的力达等。

居住环境逐渐改善,很多小区都已形成正规物业管理,天然气、光纤进入社区,并且有些小区逐步建立了暖气供应系统,如海天花园、富饶春城等。

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向高层、小高层发展。结构向框架和框剪结构发展,整体现浇。目前县城已出现高层社区,如海天花园等。

同名夏邑县


公元9年,王莽篡政,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东汉初,复下邑县,不久改名夏邑县,属梁国。魏黄初元年(220)为梁郡治所。晋泰始元年(265年),夏邑县改回下邑县,属梁郡。

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


7月24日,夏邑县委书记许家林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手中接过“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的牌子。该县年生产打火机50亿只,产值30亿元,利税2亿元。张东立说,这是全国获此称号的唯一一个县。

目前,夏邑县打火机生产以会亭镇为中心,辐射带动郭店乡、业庙乡、歧河乡等多个乡镇,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全县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219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打火机企业5家。全县多数打火机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去年,全县共生产打火机50亿只,产值30亿元,利税2亿元。

相关分词: 夏邑县 夏邑 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