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希伯来文明

希伯来文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希伯来文明


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么显赫。

然而,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 希伯来人就是古代犹太人。他们的祖宗约在公元前2000年时,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了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当地人叫他们“哈比鲁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以一音之转而为希伯来人。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有自称“以色列人”,因为相传他们的族祖雅各被神赐名为以色列。传说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天使叫他改名以色列。

他的后代生齿日繁,在巴勒斯坦形成两个部落联盟,北方的叫以色列,人数较多,地盘也较大而肥沃;南方的叫犹大,人数少而土地跷确。大约在统一时期,犹大部落的大卫为王,征服了各部落,成立了统一的王国,国势空前强盛,文化繁荣。但在他的儿子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先后亡于亚述和新巴比伦,国人或被俘虏,或流亡异国。

人们称这些流离在外的人为犹太人。这个称呼是犹太亡国的遗民之意,起初带有贬意,日后约定成俗,称呼也就相沿下来。从此他们挣扎于死亡线上,到公元135年最后一次对罗马帝国起义失败时,结束了“希伯来人”的历史,转入“犹太人” 的历史。

希伯来人原来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他们曾三次大规模地向漠北迁移,进入有名的新月沃地。就在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这个人类文明摇篮的各种文化,酿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来文化。

第一次北征(约在公元前3000年光景),从阿拉伯南部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和苏美尔人接触,产生了古巴比伦文化。第二次北征(约在公元前2000年光景),从 吾珥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到了哈兰地方,一部分人再从哈兰向西又向南,到了迦南地方,新月沃地的西端;在游牧民看来,这是流奶滴露的福地。但该地区有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也有世界上最低的土地,气候常变,雨量不足,每过几年就要发生一次饥荒。

在一次特大的灾荒中,雅各一家逃到埃及去,并在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歌珊地区定居下来,达三四百年之久(公元前 17世纪到前13世纪),生齿日繁,人畜两旺,引起埃及人的眼红和疑惧,便设法奴役、迫害他们。字摩西兄弟的领导下,他们掏出埃及,回归迦南。这就是第三次北征(公元前13世纪中叶)。这次北征,征服了许多贝都英人,苦战于沙漠中,长达四十多年,才进入迦南;在经过一百多年此起彼伏的斗争,才渐渐和迦南当地农民同化、融合。当时迦南地区不单有迦南文化,还有腓尼基文化、叙利亚文化、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后来还有从地中海克里特岛进入的非力士人的文化,他们的文化是希腊系统的。希伯来人在迦南和负载的民族、语言、文字、宗教、艺术、习俗打交道,在斗争中融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人的王国成立(公元前1028年,约在我国周文王时)后,进入奴隶制兴盛的时代,文化方面也进入大发展的阶段。大卫和所罗门在位时期(公元前10133-前933年),是希伯来文化的黄金时期。其时,国势空前强盛,经济繁荣,大兴土木,筑起了圣殿,宫宇,美轮美奂,成立了庞大的乐队,产生了大量的抒情诗、哲理诗、辉煌的史记。自从王国分裂(前933年)后,南朝犹大和北朝以色列,愚蠢地自相残杀,国势日衰,在四周强邻虎视眈眈之下,大有王国的危险;于是先知——社会改革家应运而生,他们敢于冒杀神之祸,挺身而出,以神明和人民的代言人的姿态,谴责统治者和富人们的残酷剥削和倒行逆施。先知们都有诗人的气质,他们热情,敏感,有锐利的目光,又有变现的天才,还有敢说敢做的魄力。最激烈的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竟以身殉。他们充满着诗意和义愤的著作是希伯来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伯来文化的历史也可证明这一点。从犹大王国王(公元前586)后,到最后一次反抗罗马失败时(公元 135),七百多年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涯,却使希伯来的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历代文献的整理,犹太教的成熟,波斯、希腊文化的新影响,使希伯来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产生了基督教文化,影响及至全世界。

希伯来人,犹太人正名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他们是中东地区闪族的一支,最初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南边,以牧放牛羊为业,逐水草而居。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越过沙漠的边缘,北迁到两河流域,在那儿的南部住下,制服了苏美尔人,发展了古巴比伦文化和苏美尔文化。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他们又从两河流域,沿着“新月形的肥沃地带”,向北向西迁移,到了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称为迦南地区。当他们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来到迦南地区时,迦南人叫他们为哈比鲁(Habiru)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写成文字,就成为希伯来(Hebrew)人。以色列(Israel)的名字起于氏族时代的第三代族长雅各时,因为雅各在两河流域岳父家发财致富后,荣归故里时,路上有一天在旷野里过夜,有一位天使来和他角力,雅各胜利了,那天使叫他把名字改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灵角力”,因此他的后代便自称“以色列人”。在王国时代分裂后,北朝名为“以色列王国”,南朝名为犹太王国。以色列王国于公元前722年亡于亚述,成了“迷失了的十族人”不知去向。可能是跟别的民族同化,融进其他民族中去了。犹太王国于公元前587年亡于新巴比伦,幸而亡国而没有灭种,他们被分区聚居,便于管理;他们有半自治权,有自己的法律和审判官;可以成家立业,自置财产;可以自由经商,也有的成了富翁。从此,犹大人被外国人叫做“犹太人”(Jew)。这个名字起初有些歧视之意,后来时间久了,约定俗成,便把他”“们通称“犹太人”,并且没有了歧视之意。在我国,称他们为犹太人也有200年之久了,习惯成了自然。有人提出意见,说这译名不妥,有藐视之意,不如改为“犹太”。但在最初用“犹太”这个译名的人是19世纪初的西欧人,他们译犹太这地名时只知译音,顾不了其他歧义。唐时景教徒把“希伯来”译成“石忽”,宋代开封犹太人把“以色列”译为“一赐乐业”,19世纪初欧洲人把“犹太人”译成“犹太”都是取音不取义,更无褒贬之意。

希伯来文化的辉煌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小小的奇特的民族。论疆域,只有我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论文化,却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史。他们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宝贵的文库《圣经》,与中国、印度、希腊的名著并列为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古文库之一。我们若把古代世界分为四个文化圈,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代表,印度是中南亚文化圈的代表,希腊是欧洲文化圈的代表。希伯来则是中东地区文化圈的代表。中东地区,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即西亚和北非,以“肥沃的新月形地带”为中心,自古被称为“古文明的摇篮”,曾产生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古文明大国,称帝称霸。例如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等,都曾产生辉煌的文化,横行一时。以色列这个小小的民族,常受他们的欺侮,或剥削,或奴役,或俘虏,或驱逐,吃尽苦头;但他们坚韧不拔,凭自信,站住脚跟,屡次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凭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保住已有的文化并且进一步吸收别人的文化来壮大、发展自己的文化。所以小小的希伯来民族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尽量吸收四邻的古国文化而且集其大成,并以光辉的“希伯来文化”代表中东地区的文化圈,在世界古文化中大放异彩。反之,在它周围的四邻,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古文明大国,如今都已被湮没,他们的古文化早已中断,留到现在的只有金字塔、石像、空中花园、通天古塔的遗址,以及坭版、瓦片、断碣残碑,供后人考古凭吊,都没有系统的文化著作流传下来,但是希伯来民族却留下一部煌煌巨著——《旧约》,给世界各国人共同享用。它从公元70年被罗马灭亡,被迫流亡世界各国近2000年之久,如今却奇迹般的又复国了,它的人民文化素质仍很高,在各门文化领域都有杰出的人物,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卡夫卡等等,不断出现的成就,指不胜屈。

在古代,以色列人的才干发挥在诗、文、音乐方面。圣经、次经、伪经、死海古卷等宝贵的文库,3000年来一直吸引世人的注意,读者愈来愈多,不是愈来愈少。但在古代,以色列人在科学上默默无闻,没有创造什么奇迹,连一条大的桥梁也没有造过,一条著名的水道也没有修过。所罗门所造的豪华宫殿,是由腓尼基人供给的材料和技术师。可是现在,以色列人科学的发达,人才辈出,却是惊人的,以色列每1万居民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就有135人之多,而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则分别为70人、65人、48人和28人。1987年,以色列每1万个劳动力中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发表论文81篇,大约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2倍,是日本的4倍多。

看来,以色列已经成了一个科学大国,它的研究和开发的开支,按比例计算,高于美、日、德、英、法等7个主要工业国,大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发展的前途,更难以逆料。

希伯来民族性论到犹太人的民族性特点,可以用“走出去,站得稳”6个字来概括。“走出去”就是冒险、创新的精神,不以现状为满足。“站得稳”是不忘本,不向恶势力投降,坚守原则,保持祖宗传统的习惯、戒律。“走出去”和“站得稳”,似乎是矛盾的,相反的,但在他们的实践中却相反相成,成了犹太人的特性,希伯来文化的特征。他们在古代,很早就摆脱了崇拜木石的下级宗教,率先进入哲学的高级的一神教,并用高度的诗歌、音乐、文学等富于艺术的手法创造了《圣经》那部传诵全世界的奇妙文库。在现代则于科学的领域占了鳌头。这些都是他们“走出去”的冒险、创新精神的果实。

他们这个小小的民族,一开头就在各个古文明大国的欺凌之下生活,尤其是从古埃及的长期奴役下挣脱出来,以《出埃及记》为史诗的杰作,在摩西、约书亚领导下的40余年的战斗,在大师们领导下的军事民主制下,向王国统一过渡的200年奋斗,达到大卫的统一王国时期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87年犹太王国亡于新巴比伦时,人们把竖琴挂在柳树上,宁可缄口,不肯为敌人唱锡安之歌。并发誓说:若为敌人弹琴,愿这手枯干;若忘了锡安,而为敌人歌唱,便愿喉舌僵硬,不能再唱。

在公元前2世纪时,希腊化时期,希腊政权的安提阿齐四世要犹太人希腊化,施行暴政,强迫他们去吃一向不吃的献祭猪肉。信仰坚定的老人以利亚撒拒不肯吃,敌人撬开他的嘴,塞进猪肉,他宁死不屈,吐出来,并自动走赴刑场。管祭物的老祭司是他的老友,偷偷地对他说,我用羊肉代替猪肉,你吃了它像吃猪肉一样,可以免死。他说:“这种欺骗手段与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不配。人家会认为我90岁了还放弃信仰,所得只不过多活那么一点儿时间,却带给自己屈辱和羞愧,还会给青年人做个坏榜样,误入歧途,白活这么大岁数。”他便英勇就义,给青年留个榜样,给民族留下光辉。还有一位母亲和7个儿子也都这样死去。6个儿子死了,轮到小儿子时,敌人以为母亲最爱小儿子,便要她劝小儿子听话吃猪肉,母亲心里斗争了一会儿,便用希伯来话对小儿子说:“跟你6个哥哥一样勇敢地死吧,将来复活时,我会把你们一起领回来。”小儿子死了,母亲也直赴火刑场而死。

公元70年和135年,犹太人最后两次对罗马帝国的抗战失败时,最后的营垒马撒达和贝塔尔要塞的守军全部自尽,没有一个人投降。这样的民族气节,虽败犹荣。

公元70年的失败,首都耶路撒冷被毁灭,民族思想的中心圣殿被毁灭,《圣经》被烧,犹太教的礼仪被废止,没有了政权,没有了国土,没有了文化,国破而山河不在。135年的失败引来更惨的灾难,犹太人被杀、被驱逐流散到世界各国达1700多年之久。1700多年的流散生活,没有祖国,没有法律保障,到处受人驱赶、杀害、侮辱,但靠摩西传下的一神教信仰和律法为纽带,使他们在精神上仍有一个不死的民族魂,走出去,站得稳,经过千辛万苦,仍能恢复希伯来语和希伯来文化的特色,回到祖宗的根据地,成立了新以色列国,而且具备了现代化的条件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犹太人不忘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太祖亚伯拉罕;华侨也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凡有天良的决不背判祖国,认贼作父。

希伯来人历代有祭司、先知、拉比等不断地在鼓励他们,鞭策他们,不要忘记亚卫上帝,不要忘记摩西的律法、传统的诫命,以此为纽带,为民族生命的维系。

相关分词: 希伯来 希伯 伯来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