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域东来




图书信息


作 者: 张浩春 著

出 版 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7-1

印刷时间: 2009-7-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历史小说

定价:¥30.00

内容简介


《西域东来》讲述的是发生在1220-1234年的故事。它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于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小说通过对这批来自中亚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他们不幸遭遇的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理解了这个民族激情澎湃、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精神的真正源泉。

作者简介


张浩春,回族,著名作家,山东商河人。

张浩春先生做为民族宗教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对民族文化颇有研究,对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把握和对生活的细心体味,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对底蕴深厚的回族文化有所了悟。《迁》的出版对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是有积极意义的。

图书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

……

第28章

与扎兰丁们有关

创作背景


一部不断变化着的迁徙史;一部丰厚的思想文化史;一部悲壮的民族苦难史;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还是一部有别于汉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商业史……

社会影响


是史诗,也是牧歌。

“进入铁木儿忏察隘口,时序就像一下子由秋末跌入了寒冬,越往前走越觉得寒风刺骨。等走出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终年积雪、连绵不绝的大山重新见到人家的时候,就真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季节了。还穿着单衣的队伍踯躅在茫茫雪原上。队伍减员情况很严重,几乎每天都有倒下起不来的。阿里时时鼓励着札兰丁,不让他精神上有丝毫的懈怠。伊斯玛仪喋喋不休地讲述着他过去在商道上的人和事,给札兰丁和自己打着气。高高大大的艾哈迈迪走在札兰丁的上风口,用自己的身躯给他遮挡了部分寒流。好不容易熬到了别失八里,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洒向一望无垠的东亚草原,把他们阻止在了这个靠近蒙古的驿站。”这是百余万字的回族历史长篇系列小说《迁》的开篇,一开始作者就以细腻、舒缓、忧伤的笔触把读者带到七百多年前的东亚草原,字里行间压抑不住的寒气和苦难让读者屏息。

《迁》用一个家族史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民族七个多世纪兴衰变迁的历史。全书由四部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风格不同却一脉相承的系列长篇组成,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它的第一部《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从1220年讲起。它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于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小说通过对这批来自中亚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他们不幸遭遇的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理解了这个民族激情澎湃、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精神的真正源泉。

故事开始时,主人公——札兰丁还是一个未满征丁年龄的穆斯林少年,他的家人被如狼似虎的蒙古兵杀害,自己则被掳掠到了蒙古高原,成了第一批给蒙古人当奴隶的西域人。五年后,他又同先后被掳掠来的西域青壮兵丁、工匠一起被编为探马赤军,踏上了灭西夏、征大金的征途,最后被签发到中原黄河边上的一个驻屯地。他和他的同胞们从中亚的锡尔河草原,经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一直来到中原腹地,这种地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改变,对札兰丁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诏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他才做为一个自由人成了中原回回人。

札兰丁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被奴役、被迫害的,几经沙场、九死一生,承受了巨大的屈辱与牺牲;而札兰丁又是万幸的,身边的同胞一个个倒了下去,成了远离故土的孤魂野鬼,而他最终踏着同胞的血迹挺了过来。同时,札兰丁又是幸福的,他一生得到了两个女性挚热的真爱。

其中之一是与他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中亚女青年法图麦。比札兰丁大半岁的她从小就像呵护小弟弟一样呵护着札兰丁,进而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如果没有那次战争,他们会很自然地交换聘礼,然后一起走过漫漫人生。然而,札兰丁被掠走了,把她丢在了锡尔河草原,她的世界从此失去了阳光与温暖。她成了一只孤雁,只能在辽阔的草原上唱着惊寒的歌。而当得知札兰丁还活在世上的消息时,她义无反顾地从故乡启程,越过高耸的天山山脉,涉过茫茫的大漠戈壁,为了心中的真爱历尽艰辛、不屈不挠、跋涉万里、一路找来。

另一个女性是札兰丁被掳到蒙古后的小主人——阿茹娜。这是一个激情澎湃、敢恨敢爱的蒙古女孩,在蒙古草原与札兰丁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她没有因为札兰丁是一个奴隶而看不起他,反而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札兰丁的怀抱,就在他们即将收获爱情结晶的时候,札兰丁又被编为探马赤军,被推进灭夏征金的战火之中,从此两人一别八年。当战事稍歇,阿茹娜确定札兰丁还活着并在寻找着她时,便毅然带上还未见过父面的孩子,一路追寻找到札兰丁在黄河边的驻屯地……

故事结尾于1234年的残蜡,据史书记载,转过年来的1235年,一个崭新的民族成份就正式的载入了中国的官方档案里面。“他喜欢那些撒下金星子就能长出元宝来的土地,这里最好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如果再能让他安安稳稳地跑上几年商道就最好不过了。”这是作者做为附件的一篇史学论文的结尾,也是这部书的结尾;这是主人公之一的伊斯玛依的心声,也是札兰丁们的共同心声。

《迁》用百余万字的篇幅,或详或略的为我们描写了札兰丁及其后代1220年至今三十多代人历史,选取了四个民族史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分别加以体现。通过对地形地貌、饮食起居、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变迁以及主人公情感纠葛的描写,表现了这些从西域迁徙而至的中亚商人、工匠、牧民如何转化为中原农民,又如何由被动到自觉地融入这里的社会,并承担起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责任,这个伊斯兰文明和儒家学说共同浸润的民族文化又是如何适应当前巨大社会变革的。使我们对这个民族的渊源和文化有所了解,这对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迁》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文学是形象的艺术,它拒绝说教。要求它对一个民族做忠实于历史的概述是不合适的,那是史学家的事,而不应由文学作品来担此大任。作者较好地把握了文学所应该有的特质与风范,故事中出现的士农兵学商各色人物,都以其鲜活的艺术形象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的舞台上展现出来,引领着读者重温那段尘封的历史。 诗般厚重,牧歌般轻灵。做为第一批读者,觉得它的第一部稍显平直了些,我还是更喜欢它的后两部,但就整体而言,我认为它无疑是成功的。(李昱/文)

社会评述


为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献礼作品,由我省张浩春先生创作、宁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回族历史长篇系列小说《迁》开始在全国新华书店上市,首先摆到我们面前的是它的第一部《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从中亚的锡尔河草原,经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一直来到中原腹地,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这种地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改变,对他及他的同胞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是一幅人文风情长卷。《西域东来》一开始,作者就以细腻、舒缓、忧伤的笔触把读者带到七百多年前的东亚草原,字里行间压抑不住的寒气和苦难让读者屏息。然后笔锋一转,随着故事的进展,锡尔河草原的姹紫嫣然、蒙古高原雄浑辽远、黄土高原的陡坡大壑以及中原的农家小居,就像一幅徐徐打开的画轴呈现在我们面前,撒马尔罕的箭楼穹顶、蒙古包的四铺八垫、窑洞顶上的胡杨林、黄河岸边的青纱帐,还有随风夜蹿的狼群、搅彻周天的白毛风,在这些不断变换的背景衬托下,一组组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演绎着他们不屈的人生活剧。

既有史诗般厚重,又似牧歌般轻灵,有位见过《迁》大部书稿的评论家这样评价这部小说,从还散发着墨香的《西域东来》看,我认为是中肯的。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一反历史小说多选取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通则,而是用一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映一个民族的产生由来。在这里,作者专注于细节描述的书写方式,使小说有效的规避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所可能造成的空洞,而靠细腻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增加作品的历史厚重感。重视小说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完整,避免私人化的语调以及零碎化的故事,是这部小说的一大成功之处。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对战争的厌恶与无奈,对故乡的思念,对信仰的执着,甚至爱情的伟大力量都在其中得以体现。读着它,一份沉重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感不禁油然而生。这确是一部不断变化着的迁徙史,一部悲壮的民族苦难史。

张浩春先生做为我省民族宗教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对民族文化颇有研究,对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把握和对生活的细心体味,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对底蕴深厚的回族文化有所了悟。《迁》的出版对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是有积极意义的。(张迅文)

相关分词: 西域 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