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西坪镇

西坪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坪镇


1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

西坪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南省、福建省、山西省以及贵州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1、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


^基本信息

西坪镇位于西峡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五县(商南、卢氏、淅川、鄂县、西峡)结合部,素有“豫西南门户”之称,是中原通向西北的“桥头堡”。

西坪镇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西坪居委会、花元关村、薛家湾村、唐家湾村、峡河村、方家沟村、西岗村、东官庄村、西官庄村、皇后村、德河村、予边村、黑漆河村、操场村、圣后湾村、木家岈村、铁桶沟村、瓦房店村、下营村、后塘沟村。5.4万人,区域面积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万亩,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南阳市四星级小城镇。

^综合资源

境内交通便利,312国道与209国道在镇内呈“十”字型交汇,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区内设20万吨级客货两运站,沪陕高速横穿全境,是一个人流物流汇聚、商贸流通发达的新兴交通枢纽城镇;境内地上地下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1%,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就达30多种,其中镁橄榄石储量1亿吨,居亚洲首位;石灰石矿储量达10亿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

^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三省毗邻地区的商贸中心、农副土物产品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和中心城镇”为目标,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支撑,活商兴镇”的工作思路,突出以菌果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以贸工型为特色的集镇建设三大重点,抢抓机遇,务实拼搏,实现了三大文明的快速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29亿元,农业产值1.5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00元。

^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全镇已建成猕猴桃、油桃、黑李等林果基地40余处,总面积达1.8万亩,其中猕猴桃基地5000亩,油桃、黑李等其他小杂果12000亩,年产果品3000余吨;年发展食用菌400多万袋,综合产值达1000余万元;年种植中药材6000亩,实现产值1亿元;年植树造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2.1%。

^行政管辖

1958年建西坪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建镇。1997年,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西坪、豫边、德河、皇后、西官庄、东官庄、西沟、方家沟、唐家沟、薛家湾、花园关、峡河、操场、后堂沟、下营、瓦房店、铁桶沟、木家岈、圣后湾、黑漆河20个行政村。

2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


^基本信息


安溪县西坪镇概况

西坪镇,是中国铁观音茶的发源地,斐声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安溪县乡镇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被誉为“西坪墟”(集市)。茶树无性繁殖的压条,长穗扦插、短穗扦插均是西坪人民发明的。

^一、地理概况


西坪镇地处安溪县中南部,戴云山南麓,位于东经11750′~11759′,北纬2456′~2501′,距离县城32公里。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西南连接龙涓乡,北与蓝田、尚卿两乡交界。辖区东西宽约16千米,南北长约17千米,面积145.5平方公里。西坪镇辖2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2009年底全镇人口58414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00人,属于人口密度稠密的山区乡镇。全镇均操闽南语,属于闽南方言区泉州话。人口较多的姓氏有:王、林、陈、潘、颜、郑、詹、吴、余等,其他姓氏有:方、张、谢、罗、李等。

西坪镇下辖村(居)

西华居委会,西坪村,阳星村,内山村,尧山村,后格村,百福村,湖岭村,尧阳村,南岩村,上尧村,松岩村,留山村,平原村,赤水村,宝潭村,珠洋村,柏溪村,柏叶村,龙地村,龙坪村,西原村,宝山村,大垅格村,内社村,盖竹村,赤石村。

^二、交通状况


西坪镇交通便捷。东距省道7公里,西有县道与芦田镇相连,北距尚卿乡20公里(县道)。南有水泥路与罗岩、举溪相通,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西坪至安溪开通专线车,每10分钟一班,每天均有开往省内厦门、泉州、漳州、三明、福州等地班车,省外开通西坪至广东汕头、普宁、广州、佛山等地班车,人们往来十分方便。

^三、历史人文


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改为今名。五代置县之初,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元袭宋制。明、清仍为崇信里。1949年,西坪属崇新区,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1961年8月,调整为西坪区,1984年4月改为西坪乡,1992年8月改制为西坪镇至今。

西坪镇开发至今逾千年,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和名声古迹。自宋至清的科举中有进士4人(潘思光、潘思穆、王成勋、王严龙),举人数十人。潘东旸,明万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司德州通判(正六品)。潘思光,曾任河南汝州知县(正七品)。王成勋,清道光年间中进士,曾任湖广荆州通判。王严龙,登清康熙丙戌武进士,任江淮中军守备。

西坪是闽南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祖籍地,海外华侨华人18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其中不乏清朝举人潘捷武后人潘英章、泰国福建会馆总干事王畅、新加坡网球总会长王龙文等各界名流。西坪与台湾关系十分密切,据此次台情普查统计,西坪籍的台湾同胞有60000多人,现在大多数人仍从事茶业活动。西坪与香港关系源远流长,清朝光绪年间西坪尧阳王淑景开始在香港创办尧阳茶行,民国时期西坪人王孝玉在港开办尧阳茶行,清代至今,西坪在香港经商定居的就有500多人。

^四、自然与建筑景观


西坪山因水而清,水因山而秀。有“魏说”和“王说”铁观音发源地旅游景区。“魏说”风景区位于松岩村,有魏荫发现的铁观音茶母树(打石坑)和代天府旅游景点。地处尧山村的“王说”铁观音发源地风景区有王士让所建书轩——“南轩”。东有茗圣坊,下有南阳石和移植百年的铁观音茶树,岩石旁为王士让读书处。以“山如元宝”而得名的大宝山,海拔1163米,是避暑休闲、登山观日的胜地。大宝山下的留山村,有潘思光墓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珠洋村有两块奇石:一石称虎嘴石,另一石称狮嘴石。两石的奇特之处是狮虎两石裂缝大小可变。两石张合约以60年为周期,因两石奇异罕见,特入载《安溪县志祥异篇》。位于赤石村长坑的土楼,名为“聚斯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据省文管部门初步认定,该土楼极有可能是福建省现有最早兴建的土楼建筑之一。此外,西坪著名的建筑物还有见证安溪茶叶向东南亚、台湾地区传播的日月两座古寨,柏叶村的林氏祖宇、平原村的基督教堂、培田的土楼以及西原村的奇苑楼、活水厝等。

^五、气候与物产


西坪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6-19℃之间,年降水量在1700-2100mm之间。西坪地势高低悬殊显著,地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一丈、不一样”、“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就是各地气候差异的生动写照。“湖内(上尧)春、南山(尧山)夏”反映气候对茶叶采制时间的影响。影响西坪的常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倒春寒、夏旱、霜冻。

西坪是铁观音、本山等名茶的发源地,2002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确认为“中国铁观音茶发源地”。 西坪有数量可观的茶园,达3.7万亩之多,年产茶叶6千吨,拥有优质的铁观音生产基地1.5万亩,以茶为生或涉茶的人口占90%以上,茶园数量与茶叶年产量均居全县之首。西坪茶树种类繁多,包括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

^六、基础设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坪镇的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同时拓宽改造西坪至虎邱5.4千米公路,2003年又完成平原村至龙涓乡水云坡4.7公里的水泥路面建设,至此,形成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先后扩、新建西源、平原、上尧等一批水电站及西源安美35KV变电站,为茶乡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电源,现正筹建110kv变电站。去年底完成西坪新客运站建设,正准备投入使用。建有西坪程控电话模块局和移动通信基站,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各村。

^七、社会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西坪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创建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人民安康、社会文明进步、山青水秀茶香、环境优美的新茶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安溪县经济最有活力的乡镇之一。

西坪人以茶为生,以茶为荣,茶业是西坪的支柱产业。西坪地面涌现的商业品牌数不胜数,远至“林奇苑茶庄”、“尧阳茶行”、“宝记茶行”“南苑茶庄”等众多百年老字号创下的近代商业传奇,近至八马、魏荫、中闽魏氏、日春、茗源等茶企创造的现代商业传奇。全镇共有茶叶加工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有7家,其中八马茶业有限公司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进入中国茶叶排行榜10强,为福建省唯一进入10强的茶叶企业。在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办公室评定的放心茶品牌中,西坪入选4家,其中“八马”还获全国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柏芳茶厂等8家获ISO9001,八马茶业通过HACCP认证,有3家获安溪茶叶知名品牌,4家获原产地保护使用标识。2006年11月“魏荫”牌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12月“八马”牌、“日春”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茶事。此外,恒发茶厂为泉州市知名商标。

西坪有产值超千万元的恒星集团,该公司近年又在巨港扩建占地110亩的恒星藤铁工艺城,整个园区建设投资3500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厂房3.8万平方米。泉州恒星工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200人,产业规模达1亿元,年纳税超8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是安溪藤铁工艺业的龙头企业。今年,该公司的营销重心已经逐渐从外贸转向国内市场。

近几年来,西坪的社会各项事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镇区街道及主要道路均已铺设水泥路面,形成镇区街道纵横交错、道路平坦宽敞、桥梁布局合理、交通往来十分方便的山区集镇。镇区有电影院、卫生院各一所,中学和小学各二所,社会服务事业日趋完善。

^境内历史地名


(一)马 泉

属平原村。在旗主林山西麓。该地山脉形似马鞍,有泉水涌出,长年不息,故称。因村位于深山密林,野兽经常出没,民国37年(1948年)村民纷纷移居台湾及其他村落而废。

(二)坷 田

属赤水村。在大宝山南麓。该地田地属冷水田、烂泥田,可烤干,故称。因气候严寒,又缺水,清代期间村民先后移居加垅、乌石墘、赤水寨、大墓角等自然村落,有的迁居台湾,从而成为废村。

(三)格 顶

属柏溪村。在君排山南麓的山口顶部,故名。民国9年(1920年)2月,因耕作不便,村民移居西坑自然村而废。

(四)跑马坪

属盖竹村。在加怀石山北麓。该地山坡平缓,又有广阔草场,类似跑马场,故称。由于地处偏僻,生产生活不便,1982年2月村民1户13人迁入盖竹而废。

^主要街巷


(一)西坪街

街巷的形成始于集市。清代,日中为市。民国初期,沿溪搭盖简易店铺十多家。民国18年(1929年),地方绅士林伯恩倡议扩建街市,兴建店铺30多家,为纪念孙中山,称中山街。后寄托西坪为繁华之地,故改为西华街,沿用至今。原沿街的简易店铺作为集市圩场,称旧街。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圩尾民房,改建临溪店铺;在圩头,镇供销社建设横街商店,以西坪盛产茶叶命名为香茗街。1989年,从西坪圩尾沿溪向内社方向至西源小学建设长380米、宽9米的新街,称观音街,路名取自西坪是安溪铁观音发源地。1989年,县工商局在观音街后兴建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3条街巷。1990年,从庵尾至西坪中心小学门口建设一条长950米、宽10米的安平路新街。1993年,开辟茶叶工贸区,作为茶叶加工、销售之场所,内设4条街巷。西坪街巷逐渐形成一定规模。

表3—4


 西坪街主要街巷名表 

街巷名称  长(米)   宽(米)  街巷名称  长(米)   宽(米)

西华街  250   4.5 珍茗路  300 16

香茗街  80  10 珍茗1路  300 10

安平路  950  10 珍茗2路  300 10

观音路 380  9 珍茗3路  200 8

农贸市场  100  8 珍茗4路  350 8

茶叶工贸区 
 
 茶叶市场  150 16(二)赤水街

位于赤水村的赤水寨下。建于民国初期,长150米,宽4米,街的两侧为简易平屋,并设圩场集市,每5天为一圩,进行小宗杂货商品交易。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集市自然封闭,圩期取消。1961年恢复圩期时,赤水圩场自然消失,街貌至今尚存。

(三)南岩圩

位于南岩村南岩学校下。集市形成于民国初期至民国26年(约1915—1937年)。随着西坪至马踏石公路的建成,公路两侧建有商店,全长约100米,宽6米。

(四)宝山街

位于宝山村。集市形成于民国初期。西坪至平原乡村公路开通后,集市设在公路两侧。全长150米,宽8米。街道设有商店、茶厂等。

(五)后格圩

位于后格村。

^茶业工作


西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乌龙茶的主产区。2006年底,全镇茶园面积2467公顷,茶叶总产3430吨,社会销售总产值达3.96亿元,以茶为生或涉茶的人口占90%以上,茶农的茶业收入比2004年增长20%以上。2005—2006年,西坪坚持打品牌拓市场,茶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茶叶特色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

抓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把各种质量管理认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引导茶企从卖名茶向创名牌的方向转变,为企业提供用地、审批、信息等服务。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八马、南尧、超凡、日春4家茶业有限公司获国家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大宝峰茶叶有限公司等3家茶园基地获得有机茶认证证书,全镇获中国绿色食品和有机茶2项认证达10家,居福建省产茶乡镇首位。在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办公室评定的放心茶品牌中,西坪入选4家,其中“八马”还获全国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柏芳茶厂等8家获ISO9001,八马茶业通过HACCP认证,有3家获安溪茶叶知名品牌,4家获原产地保护使用标识。两年间,有9家茶叶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销售额上千万茶叶企业由3家增加到7家,其中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达5000万元以上,进入中国茶叶排行榜10强,为福建省唯一进入10强的茶叶企业。2006年11月“魏荫”牌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12月“八马”牌、“日春”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茶事。此外,恒发茶厂为泉州市知名商标。

抓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每年举办8期以上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次达1500人次以上。2006年启动千人培训工程,举办茶叶栽培、管理、加工、销售和农残控制、安全质量、生态茶园等为内容的培训班,建立3个科技示范村,开展茶叶初制大赛,评选制茶能手、科技示范户,以科技提高茶叶品质。有近百人获国家级评茶师、评茶员和县制茶能手称号,居全县首位。

抓质量建设,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优化产业品种结构,西坪镇稳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建设生态茶园800公顷,改造劣质低产茶园200公顷,改植换种80公顷。针对欧盟、日本的绿色技术壁垒,开展“茶叶质量卫生宣传月”活动,实行生产资料专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指导龙头企业和村茶业合作社,建立源头可追溯质量制度,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残。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生产基地,八马实施和建立了农业部GAP项目——国内唯一的乌龙茶质量全程控制生产体系,八马的西坪茶为福建省率先顺利通关日本。通过推行夏暑茶空调制茶技术,提倡种茶、制茶分工专业化,提高制作技术等多项措施,使农民得到实惠。

抓QS认证工作,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把茶叶列入食品安全准入认证的名单,并将在2007年开始实施。对此,西坪镇高度重视,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分发资料等形式,把QS的内容、意义、申请程序、实施时间宣传到每个企业,并及时做好通报工作,加快认证步伐。至2006年底,八马、柏芳、雾山等11家企业通过国家QS安全质量市场准入认证,认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抓特色制法,再显西坪茶乡风采。按照“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 茶业发展新方略,引导茶农坚持走传统正味的道路,在“中国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茶王赛上,西坪获得浓香型铁观音茶王等5个奖项,以此为契机,加大纠偏(偏离乌龙茶的传统工艺)力度,宣传推介传统正味做法,茶叶质量提升、价格上扬,带来了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明显效果。2006年秋茶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茶价创历年来最高。

抓市场开拓,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参加县组织的活动和茶博会、茶王赛等茶事活动,镇政府经常性举办茶王赛、初制大赛活动,组织参加省、县茶叶协会组织的广州、长沙、福州、上海等地的茶事活动,有55家企业获得茶王赛、名茶评比奖项。2005年,魏荫、八马茶业分别获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西安、北京铁观音金奖;在2006年11月“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茶王赛中,雾山茶业有限公司获铁观音浓香型金奖茶王称号。

抓茶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力。以文化促进消费,把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融入铁观音文化,进一步完善铁观音发源地景区、景点建设,每年到西坪的旅游人数增幅达三成。茶叶公会多形式多渠道传播茶文化,两年共出版8期《西坪茶叶》。两年间,西坪茶农在全国开的茶店由3000多家增加到5000多家,在全国培植了大批新的消费群体。

^招商引资


2005—2006年,充分发挥人文、区域等优势,立足铁观音发源地和在外经商经济能人多等有利条件,树立亲商、安商、服务的新观念,积极为落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新办企业如期建成投产。通过QS认证工作的开展,引导茶商回乡办厂,先后有雾山、柏芳、雪茗等企业相继回乡兴业。 西坪电厂、内社电厂顺利扩容技改,新建尧阳、后格小水电。两年间,全镇共新办企业9家,注册资金1370万元。其中,宏山茶叶机械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奠基。

^恒星集团工业园


2006年12月,位于镇境西部的恒星集团工业园建成投入使用。整个园区建设投资3500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厂房3.8万平方米。入驻的泉州恒星工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200人,产业规模达1亿元,年纳税超8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是安溪藤铁工艺业的龙头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两年间,采取政府牵头、村级为主、群众多方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1132万元修建乡村水泥路,完成平原村至水云波4.7公里道路硬化,西坪镇区至巨港工业区4.5公里道路提级改造工程于2006年9月建成通车。投入资金1800万元,完善农村配电线路改造,确保茶叶生产用电。完成10个村有线电视联网,实现广播、移动通信、宽带网络的村村通。新建村址9个。

^城镇建设


两年间,组织对镇区2.5平方公里进行现状测绘和总体规划修编,完成11个村的“六图一书”地形图测绘,完成西源、西坪、阳星3村“六图一书”规划工作。新建工贸区至尧阳公路,基本解决镇区交通瓶颈问题。投入资金20万元,做好路灯亮化工程。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建设铁观音发源地茶叶一条街,有效地提升镇区形象。

西坪未来的发展多种多样; 铁观音发源地庄园建设项目,在安溪铁观音发源地所在的安溪县西坪镇西原村奠基开工。 据项目负责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荫茶业董事长魏月德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面积400亩,设有以铁观音母树保护为主线的铁观音母树观景台、纯正铁观音繁育园、2万株首批繁育老茶树展示园;以铁观音研究为主线的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数据指纹图谱库、铁观音研究所;以铁观音种植制作为主线的铁观音领养园、铁观音传习所、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作坊、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体验馆;以铁观音文化体验为主线的铁观音茶王府、铁观音文化广场、铁观音漂流馆、张天福茶轩;以铁观音茶文化旅游为主线的观音山拜观音、铁观音美食街、铁观音购物小镇、铁观音水乡游、铁观音迷宫等,形成蜿蜒10公里左右的铁观音景观长廊。“整个行程体验下来,大约需要3天的时间。”魏月德介绍。

他表示,项目力争3年内建设完成,将为游客提供颇具茶文化特色的休闲、体验、观光、购物等便利服务,是爱茶人士参观茶类、比较、研究、学习的好去处。

^和谐西坪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投入资金700万元,扩建8所中小学校舍6760平方米,改造危房3所1350 平方米,完成安溪五中、西坪中学、中心小学、西源小学、柏溪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建设,有10所小学实现“十配套”。2006年12月解除市级计生单列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由2004的62.71%增至2006年的83.9%,惠及2467人次,参保农民获得补助达263万多元。投入150多万元,实施造福工程、农村低保、五保户生活补助等,直接惠及667户1113人。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明显,留山村、柏叶村被评为2003—2006年度县级文明村,留山村被评为2004—2006年度市级文明村,西坪工商所被评为2003—2006年度县级文明单位,西坪卫生院被评为2003—2006年度县级文明窗口。

3 山西省大同县西坪镇


^基本信息


西坪镇是大同县所在地,总面积86386亩,其中耕地面积38690亩,水浇地14400亩。全镇有11个行政村,3838户,11292人,男女劳力4970个,村固定资产达1647万元,人均占有1458元,村集体积累达1717.5万元,人均占有1520元。一九九八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达7560万元,人均纯收2678元,一九九七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其中西坪、水头两村实现了中级小康村。西坪镇是一个典型的靠城郊型经济发展起来的乡镇,农业上实施两大基地企业,其一是以宫堡为中心的8500亩地膜玉米基地建设,年产量860公斤,其二是以西坪、水头为中心的6000亩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发展日光温室250栋,年产菜18100万斤。乡镇企业上,重点抓了镇办二砖厂和水头地毯厂两个骨干企业,年可创收40万元,与此同时着重对昊天寺火山遗景点进行旅游业的开发。

素有“黄花之乡”美誉的大同县西坪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坚持项目强镇、产业兴镇、商贸富镇、旅游活镇、民主固镇的发展方略,全面有效地推进以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村镇建设,全镇形成了社会进步,环境良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镇抓住被列入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范围的有利契机,发挥优势,加速发展,全力实施项目、畜牧、调产、基础、旅游五大系统工程,努力建设创新型中心集镇、开放型商贸富镇、特色型文化名镇、和谐型现代乡镇。镇党委、政府在全镇上下确立了“大开放、大引资、大发展”的招商理念,从企业立项到投产的各个环节全程提供优质服务,使其尽快落户达效。为了发挥好小城镇建设的辐射功能,该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重点地确立了农副产品加工、运输服务、商贸流通、机械加工、餐饮服务五个重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镇现在已初步形成黄花、无公害蔬菜、大葱、小杂粮、高产玉米五大种植基地,鸡、羊、猪、鱼、牛五大养殖基地。该镇还建设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产业化链条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西坪镇和谐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镇党委、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广大群众的意愿,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村容村貌治理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县各乡镇中率先进行村镇改造建设,目前已完成了村通水泥路110公里,有13个行政村实现了街街通、路路通、巷巷通。全镇新上各类新能源工程可惠及农户1200多户,建成沼气池360多个,建起澡堂14家,使农民实现了洗澡有地方、洗衣有热水、做饭不用煤的梦想。该镇还完成通道绿化12.65公里,累计栽植树木243000株;完成17个村1.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89%;3个村实现了有线广播电视入户,90%的村通了宽带网,宽带入户80多户。在教育工作上,该镇紧紧围绕“学有所教”的目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构建了教育服务管理网络,完善保学机制,提高普及程度,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0%,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也达100%。现有的两所中学、16所小学全部实现了无危房,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2132名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部落实。为提高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水平,该镇农技人员经常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280多户。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他们努力做到“病有所医”。全镇1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累计补偿金额达350多万元,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依靠;健全完善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农村低保、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制度。目前,全镇有城镇低保户382户770人、农民低保户320户412人,年平均发放低保金37万元。该镇进一步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健全了农村文化网络,新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各村文化活动中心,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载体。全镇各类文艺活动得到经常性开展,形成了团结、和谐、向上的浓厚氛围。在法制建设方面,该镇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全镇19个行政村80%以上达到了平安创建标准,充实了“两会一队”组织,构建了农村护邻网、巡控堵卡网、管理防控网、监督控制网和预警处突网,2007年全镇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西坪村被省依法治理领导组评为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与此同时,该镇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司法所具体实施,多头齐抓共管、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2007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9起。

4 贵州省遵义县西坪镇


^基本信息


西坪镇位于遵义县东南面,距遵义市区52公里,总面积132.76K㎡,处于东经10705''56"至10716''42",北纬2729''14"至2736''26"之间。东与湄潭县新南隔江相望,南接团溪、铁厂、西连喇叭、北靠虾子,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集市、99个村(居)民组,共计8763户,40455人,人口密度293人/Km2,农业人口39325人,占97%,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镇境以娄山支脉为骨架,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按成因分:除东部湘江沿岸是河谷深切侵蚀地貌外,期于均属丘陵岩溶地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最高点在民主村,海拔1100多米;最低点在民主村湘江河谷,海拔612米。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3公里。地质属华夏构造体系,褶皱向斜结构,两翼是断裂构造带,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四个系的沉积岩。山脉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与铁厂镇交界处,由西南向东北延伸。

^地理气候


西坪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无霜期270—300天。年均气温为14.5℃—15.2℃,>10℃年总积温4400℃—4600℃之间。全镇年降雨量1000—1100mm,降雨日数在120天以上,相对湿度80%上下,光资源在全国属低值区,年平均光照时数1145.7小时,日均3.14小时。

^土壤结构


土壤多为水稻土、黄壤、红壤、砖红壤、石灰土、紫色土。全镇有耕地38685亩,其中田23565亩,占耕地总数的62%,土15120亩;森林面积284748亩,覆盖率为28.88%,主要是针叶林、河谷混交林,以水源保持林为主,其中用材林35817亩、经济林1215亩、灌木林21180亩、荒山草坡10余万亩。

^水文


河流多为地下水补给型和雨水补给型。水量丰富。境内最长的河流泉涧水从团溪黄家湾经乐稼到泉涧 流入湘江,全长约17.4公里,流域面积100多Km2,境内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70多Km2,覆盖西坪镇中西部。其支流小河长约8.7公里,流域面积大于20?,湘江河环绕镇内竹山、茶元、大同、凤凰、民主五个村而过。镇内拥有小型水库青年塘、老年塘、大同水库、山岔沟水库等,总容量达到220多万m3。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能源5.5万千瓦,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黄鱼塘水电站,装机容量是1.26万千瓦。

^矿产


西坪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硅矿1.5亿吨、锰矿3000万吨、煤1.2亿吨、铁锰矿24万吨。其中大同硅矿场储量5018万吨,含Sio293.01—99.55%、Fe2030.08—1.92%、AL2030.41—4.02%,是玻璃工业冶炼和结晶硅的优质原料,另有一定数量可开发的溶洞以及湘江河等旅游资源,最有开发价值的是竹山境内的洪水大洞和厂上村的冰仙洞。

^农牧业


镇内农牧业发展较快,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7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6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油菜籽2543吨、辣椒5775吨(鲜产),大牲畜存栏8936头:其中黄牛3736头、水牛4580头、马460匹、骡100头;生猪存栏27268头、出栏34016头;山羊存栏8800只,出栏7429只;家禽存栏78000只、出栏70628只,肉类总产量达3502吨,禽蛋150吨。全镇已建成桂山村、西坪居养猪基地以及各村的辣椒基地等,镇内基本形成了农贸市场和山羊交易市场,全年交易辣椒量达3900吨、山羊达6000多只。

^西坪文化与名人


西坪文化历史悠久,明朝末年有进士河南道监察御使陈启相因甲申之变来遵义,隐于平水里掌台山坛子寺(现西坪小学校址),设书院讲学著书。谈亮、罗兆生等名士皆出其门下。云南明朝进士陈弥高弃官迁入西坪,著书讲学。清初吏部天官李先立老年还乡,在今尖坡(笔锋山)设北山书院教授乡邻子弟。明朝时期,西坪翰林、进士可稽考者46人,有“进士之乡”的美誉。民国时有省民政厅长杨千之,解放后有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贵州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的陈铁,任东海一七舰队副司令员、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的魏中全,有中国国防大学少将副教授古开云,遵义县政协委员陈善礼、人大副主任晏东会等。

^基础设施


建并撤后,镇党委、政府加快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现已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加密卫星电视,安装电话近800多门,现有移动通讯用户上千户,收看有线电视用户达2000余户,其中加密电视用户300余户,沟通了西坪至湄潭的角口公路,改造了西坪至团溪的公路,使通车时间缩短到15分钟左右。全镇公路里程近100公里,公路密度0.75Km/KM2。现全镇拥有学校21间,学生人数达到7400多人。镇卫生院1间、门诊5个、农村合作医疗点3个,拥有B超、心电图、血疗等医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向合理化发展,西坪正以崭新的姿态跨入新世纪。

相关分词: 西坪镇 西坪 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