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邮电大学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培训班及其随后的西北邮电学校,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院,开始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停办,1980年恢复筹建,1986年恢复招生。原直属邮电部管理,1999年改为信息产业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建,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文名:西安邮电大学

外文名: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简称:西邮

校训:爱国、求是、奋进

创办时间:1950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陕西省政府

学校属性:普通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卢建军

知名校友:薛涛海 胡济生 董建良、李明远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

国家重点学科:3个

硕士点:45个

院士:7人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政编码:710061

新区地址:西安长安区韦郭路新区政府楼对面



基本信息


学校概况

西安邮电大学(以下简称西邮)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郊文化区,长安校区位于终南山北麓,雁塔校区与唐代大雁塔毗邻,学校占地近1500余亩,是一所以工为主,1959年在西安邮电学校和北京电信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四大邮电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之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点的唯一邮电通信类高等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校党委被省委教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2012年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外语系、数字媒体艺术系、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教学研究机构。有11个一级硕士点、32个二级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专业。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5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11门省级精品课程,5项省级优秀教材奖,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总数965人,其中教授116人,博士204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3人次,外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78人。

学者与成果

近5年来,全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3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5项,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TD—SCDMA基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201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批准为国际标准。近年来,参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陕西省(1311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两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学院,并依托这些平台,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英、德、法等国多所大学签署了“1+2+1”、“2+2”、“4+1+2”等合作培养协议,使在校优秀学生有机会赴发达国家学习并取得中外双方互认的学位。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APT)和东盟(ASEAN)培训任务的普通高校,学校先后为亚太和东盟国家培养了多批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还是国际电联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塔塔公司及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西北5省(区)通信运营企业等著名企业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学校简介


简介

西安邮电大学先后隶属于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现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新、老校区分别坐落于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和雁塔区长安南路,交通便利,景色秀丽。学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邮电通信类高等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校党委被省委教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身是 1950 年成立的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培训班及随后的西北邮电学校。1959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邮电学院,开始本科教育,是原邮电部在西北地区布点的唯一的邮电通信类普通高等学校。“文革”期间停办, 1980 年恢复筹建, 1986 年恢复本科招生。2003年7月,国务院委员会审核批准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同年本科专业进入本科重点批次招生,西安邮电学院的办学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学校开始招生研究生,共有45个硕士授权点。2012年3月2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2012年新设置高等院校及更名院校名单,西安邮电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安邮电大学。

建校伊始,师生们白手起家,历经了困难时期的考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学校建设初具规模。1969 年,因“文革”动乱,学校遭遇被撤销的命运,全部校产划归邮电部第 527 厂(邮电部第十研究所),教职工被下放劳动,学生则到工厂接受“再教育”。“文革”结束后,邮电部党组遂于 1980 年决定恢复西邮,学校重获新生。当时名为恢复,实为重建,西邮筹备处成立时除了一纸邮电部关于恢复西邮的红头文件外,一无所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部分原西邮的教职员工,满怀着对西邮的深厚感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放弃了安定、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先后调入西邮筹备处,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他们不畏困难,不辞辛苦,工作和生活在租来的简陋农舍,从拟定学校重建方案、征地、施工,到人才引进、设备购置等方面倾注心血,抛洒汗水。在当时人、财、物短缺的情况下,西邮人提出“十个人当百个人用,一元钱当十元钱花”的口号,凭着“坚决干到底,把西邮重新建起来”的坚定信念,迎着困难上,拼搏在一起。经过 5 年边建设、边办学的艰苦磨练,终于在 1985 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检查验收,并于 1986 年正式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从此,学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详细介绍

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直属,2000 年划转到陕西省,实行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 2004 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双突破。学校于 1998 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2006 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2007年荣获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

学校根植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坐落在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分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 1500多亩。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现已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MBM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目前

学校占地1500多亩,校舍面积7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4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外语系、数字媒体艺术系、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教学研究机构。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专业。设有5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11门省级精品课程,5部省级优秀教材奖,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计算机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总数965人,其中教授116人,73%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人才40多人,外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78人。

贡献

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企业及华为公司、大唐电信、中兴通信、诺基亚等通信制造企业或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岗位,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以“为企业提供最短时间能适应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用人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训,成立 IT 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出“企业对接定制培养”、“3+1 创新教育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深受企业和大学生的欢迎,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本科生就业率达91%以上,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建设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近5年来,全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3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5项,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TD—SCDMA基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201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批准为国际标准。2008年,学校申请设立的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被列入陕西省 “131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计划,促进其自行设计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芯片系列,培养高质量的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2009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学校成立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加强学校对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涉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服务。2010年,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在学校挂牌。2011年,陕西省公安厅在学校设立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

面向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面对国家调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规划,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现代邮电大学。

优秀校友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薛涛海;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济生;

陕西省邮政局局长王宝成;

新疆自治区邮政局局长阿不来提;

广东卫星通信公司总经理董建良;

山西省电信公司副总经理元建兴;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李明远。

教学机构


院系设置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智能科学与技术;

电气自动化;

智能传感网络。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商务策划与管理;

会计学;

审计学;

财务管理。

管理工程学院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工程管理;

工业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

人文社科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外语系

英语

数字媒体艺术系

数字媒体艺术

继续教育学院

国防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体育部

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

计算金融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建设

学校的优势专业集中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在专业构成上,涉及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面向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和通信业务信息服务提供商,兼及工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领域有较为集中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办学水平,熟悉行业特点并能把握其发展趋势,注重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社会认同。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 通信工程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经济学”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都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支撑,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办学水平。

该校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二级学科于 2000 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2001 年被陕西省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国家 “ 863 ” 计划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国家 “ 十五 ” 科技攻关项目2 项;与通信大企业合作研究与开发,如承担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研究院的资助项目、武汉光通信基地项目,为大唐电信等公司开发多媒体系统、中兴通讯等公司研发专利产品等。

该校 “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 于 2000 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2001 年被陕西省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该专业承担了国家 “ 十五 ” 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 863 ” 计划项目和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国家邮政局、陕西省等纵向项目 56 项;获省部级奖励 8 项,发表论文 60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36 篇,出版著作、教材 29 部;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30 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4 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该专业学术带头人之一韩俊刚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教学名师。该专业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国家和省级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 120 余项。

该校“产业经济学学科”设置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4 个本科专业。2000 年至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电子商务大赛 90 人次,获省级奖励 20 人次。共承担了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10 项,横向合作课题 8 项,校内课题 24 项,目前在研的项目 19 项。共发表学术论文 91 篇,其中核心期刊的 51 篇,被 ISPT 索引的 2 篇,出版专著 9 部,出版教材 8 部。

西邮国际交流

对外友好学校:

美国特洛伊大学;

美国鲍尔州立大学;

英国赫德斯菲尔德大学;

法国巴黎十三大学;

德国达姆斯达特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莱比锡电信大学。

合作交流项目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Summer School:International Marketing

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留学项目

与美国休斯顿大学维多利亚分校合作举办计算机信息系统学硕士(MSCIS)项目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

教学与人才培养


西安邮电大学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招生计划逐年增加。面对扩招,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息产业特别是通信业人才的需求,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与管理为主、基本覆盖信息类主要专业的学科体系,各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梯队。学校还不断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合理整合专业课程,强调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实行分级教学和分层次实验,坚持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增设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校现有实验室和实验中心26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个。课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荣誉(截止2011.5.1)

扎实的基础教学,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1996年全国数模竞赛,西安邮电大学获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个省级特等奖;

2000年和200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2000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该院非英语专业代表队力挫群雄跻身全国八强,付强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第一名;

注: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参赛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2000年该院获得1项银奖,2项铜奖,成为省内获奖最多的高校;2002年又获得1项银奖,1项铜奖的好成绩,同时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高校优秀组织奖”。

2001年、2002年该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3年,该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首届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大赛文学一等奖1项;

2006年LTERA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创佳绩获得好成绩,由该校学生张方方、柳立滨、陈晓武完成,刘军老师指导的“基于Nios-II的多核智能交通车载终端”作品获得中国赛区三等奖;

2006年 荣获第二届西安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织奖;

2008年陕西省ALTER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由计算机学院邢立冬老师指导,周佳昕、敬佩、朱坤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半导体工艺实验室智能监控系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捧得ALTERA杯。在此次竞赛中,该校参赛的5支代表队全部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l;

2008年陕西省大学生德州仪器(TI)杯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于日前结束,此次比赛中该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由电信系倪德克老师指导,郏磊、薛亮、谭建设等同学完成的“基于MSP430的GPS/GSM定位监控系统设计”被评为一等奖第一名,捧得TI杯,同时倪德克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该院获优秀组织奖;

2008年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评审工作近日落下帷幕。该院由刘军老师指导,李政、安康、赵江三位同学组队完成的参赛作品“基于英特尔®醋睿RM”双核远程无线反恐机器人”获得全国三等奖;

2009年该校“40Gb/s SDH (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该校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参赛作品 “ 基于混沌的芯片加密(论文) ” 、 “ 基于击键特征密码验证 ” 、 “ 屏幕锁定系统 ” 、 “ 指纹识别电子印章系统 ” 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 可疑通信关系网挖掘 ” 、 “ 利用附加硬件登录系统 ” 获得全国优胜奖;

2009年该校院选手获“e路通”杯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赛区该校中取得优异成绩,最终共有12支参赛队获得陕西赛区奖项,其中一等奖3队(并全部推荐参加全国一、二等奖的角逐),二等奖3队,三等奖6队,获得参加国家奖角逐的队伍数量并列全省各高校第三,获奖总队数位列全省各高校第四,该院同时获得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

2009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刘晨、吕严冰、冯晓伟等同学完成的作品“数字化多参数监护仪”获得中国赛区三等奖。在此次竞赛中,他们做为陕西省唯一一支进入中国赛区决赛的参赛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参赛队同台竞技,并取得了佳绩;。

2009年 该校付志利同学摘得“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陕西赛区唯一一等奖;

2009年该校在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佳绩;

2009年 全国电子专业人才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该校李国辉老师指导的电子0601班学生付志利获得总决赛三等奖,杨宏老师指导的科技0602班学生胡维平和蓝海荣获得优秀奖,该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2009年 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该校由夏立均老师带队指导的两支参赛队均获得团体三等奖,李雅轩获得个人三等奖,薛珊、周叶欣、班袁娜娜三位同学获得个人优秀奖;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赛区该校 该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同时该校获得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

2009年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陕西省教学名师张鸿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信产业价值链整合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研究》获得中国通信学会三等奖;

2010年全国嵌入式大赛该校勇夺桂冠;

2010年该校获Altera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铜奖;

2010年该校荣获首届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0年该校荣获两项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竞赛三等奖;

2010年陕西省TI杯电子设计竞赛该校再获佳绩,该校共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个,获奖队数名列全省第二;

2010年“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一等奖;

2010年该校获2010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总决赛特等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各一个;

2010年该校获第二届OpenHW开放源码硬件与嵌入式大赛三等奖;

2010年该校七位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其中古毅伟等四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并有20人获二等奖,25人获三等奖;

2010年该校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最佳组织奖、西北赛区期货成绩第二名、西北赛区外汇成绩第三名、西北赛区股指期货成绩第四名,杨嫩晓、武琦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10名同学荣获西北赛区优胜奖;

2010年该校参赛队伍进入“昆山杯”创业大赛总决赛;

2011年该校承办201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011年,电工院被评为省教育系统201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

2011年,在第五届美新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由该校袁立行、亢红波指导,郑东航、白迪、韩鹏飞、胡荣舶四位同学设计的作品《售卖中心低功耗无线数传系统设计》获西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该校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校合作

近年来,全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专项计划、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励33项,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30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有百余项科技成果通过评审鉴定并被转化为生产力,有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2008年,学校申请设立的“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被列入陕西省 “131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计划,促进其自行设计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芯片系列,培养高质量的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2009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学校成立“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加强学校对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涉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服务。

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 20 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美、英、法等国多所大学签署了“ 1+2+1 ”,“ 2+2 ”,“ 4+1+2 ”等合作培养协议,使在校优秀学生有机会赴国外学习并取得中外双方的学位。该校作为西北唯一一所承担电信组织( APT ) 和东盟( ASEAN )培训任务的高校,先后为亚太和东盟 13 个国家培养了多批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国际电联中国互联网培训中心之一,与美国思科公司、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及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等著名企业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关系。

招生与就业


招生

2000年该校在2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1年理工类共有21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4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2年的理工类在23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平均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其中共有17个省(市、区)的新生总分的最低分超过重点院校控制线。2003年该院在13个省(市、区)招生按本科批次一类录取,约占招生总数的1/3,其余省按本科批次二类录取。共招收本科生3750人,招收高职学生834人。

就业

该校毕业生连续三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2000年就业率98.8%,2001年就业率99.4%,2002年就业率98.4%),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一次就业率约88.4%。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一些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据用人单位反馈,该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热爱邮电事业,服从工作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后劲大,综合素质高。

师资队伍


西邮现有专任教师900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82%。教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400余人,正高职称110余人,硕博比达到70%以上,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历届党委极为重视学科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吸纳精英,优化结构。学校还聘请了两院院士陈俊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等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有14人被聘为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领导


彭洪志西北邮电学校校长;

扬振五 西安邮电学校校长;

吴振兴西安邮电学校校长 1954.9-1955.5;

杨邨 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于江 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

史云峰西安邮电学院校长;

马国新 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邓震垠 西安邮电学院校长;

韩曾贵 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张义俊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何锁柱 西安邮电学院校长;

杜平西安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田东平 西安邮电学院校长;

董小龙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卢建军西安邮电大学校长。

科研力量


西安邮电大学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依据高校人才密集和学科的优势,大力开展了应用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建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产业经济学”3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现代通信技术、ASIC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产业经济系统仿真、邮政信息网络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近3年学校科研项目到位经费1965.10万元,高职人员人均3 .88万元。近三年来,该校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1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41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2项获发明专利,20项获省部级奖,13项获厅局级奖,8项得以推广,科研产值达1000万。

国际交流


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香港和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学者互访、专家讲学、合作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和接待近百名外国与港澳台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从事科学研究,其中许多著名学者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来校者大部分为短期专家,其专业面覆盖理、工、商、经、管、法、哲等各个学科门类,这种合作交流推动了该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也扩大了该校在国外的影响。此外,学校每年还聘请部分外籍语言教师来校长期任教,帮助提高该校外语教学水平。

教育国际化

西安邮电大学努力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今年学校有2名长期留学生来校学习,实现了长期在校留学生零的突破。同时,该校与亚太电信组织(APT)、东盟(ASEAN)、国际电联等国际组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西北唯一一所承担APT和ASEAN培训任务的院校,已举办APT培训班2期,ASEAN培训班1期,共为亚太电信组织以及东盟国家培训了13个国家的近40名电信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今后几年除继续办好APT培训外,按照外交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统一安排,将陆续按年度为东盟国家培训120余名电信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合作

在扩大国际教育、学术机构交流的同时,西安邮电大学与海外企业界也保持了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香港翱科集团等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科研、培训中心,增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促进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董小龙

董小龙,男,中共党员,1960年7月出生,陕西省咸阳市人。1984年7月西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96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5月任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管理学硕士导师,2003年10月任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亚洲体育法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研究会执行理事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陕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董小龙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管理和体育法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育法学》、《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管理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体育科学》、《党建研究》、《人文杂志》、《今日世界》、《当代经济科学》、《西北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理论导刊》、《中国体育报》、《中国改革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了《立足实际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关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论思考》、《大城市大众体育比赛经营的法律保障研究》、《论“三个代表”的时代价值》、《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国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探析》、《和而不同的政治战略思维》、《我国市场经济中政府角色问题初探》、《弘扬延大优良传统建构与是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之探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高等院校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育人的永恒主题》等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论文《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构想》被《新华文摘》转摘。先后编著和主编《爱国主义与中华文明》、《党建问题新论》、《三个代表与高校党建研究》、《思想道德修养新编》、《“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热点问题研究》、《求知与探索》、《体育法学》、《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其中《体育法学》作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获得较高评价,被韩国出版社购买版权。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6项,主持完成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项目1项,主持参加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著作、教材和论文先后获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青少年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特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第二届科研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政治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先后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并作演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好的反响。

校长、党委副书记 卢建军

卢建军,男,中共党员,1962年生,山东兖州市人。1984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任西安矿业学院通信系副主任。1997年3月任西安矿业学院通信系主任,系学科带头人。1999年6月任西安科技学院院长助理兼通信工程系主任。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6月至2009年元月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兼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主管总务后勤、科技、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现任西安邮电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煤炭学会计算机、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协会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煤炭学会计算机、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信息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理事,陕西省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卢建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有5名博士、15名硕士,分别从事移动通信、射频技术、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专家系统、企业供应链与销售连的电子商务系统、集团企业远程网络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化矿山等领域建立了研究课题。在研的科研项目有:与大唐移动合作开发基于3G和其他射频技术的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基于快速信道建立的无线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基于INTERNET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主持完成了关于安全生产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基金项目,先后主持纵、横向科研合作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有《现代信息网》、《电子技术》等教材。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煤炭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奖,并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副校长 温小郑

温小郑,男,中共党员,二级教授。 1954 年 11 月 1 日出生,汉族,江西宁都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陕西省丹凤县挂职副县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5 年 7 月至 11 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修留学《高级行政管理》。

自 1985 年进入黄河大学学习经济学以来,从事经济理论及应用研究近 20 年。在“人民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出版)经济学论(译)文、论著 60 余篇(部),代表论著作有《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学》、《经济腾飞启示录》、《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收益分析》等。

温小郑教授曾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国家体改委重点研究课题和部委重点研究课题,主持或参加了《邯钢管理经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研究》、《新飞集团发展研究》、《春兰集团发展研究》、《茅台酒厂发展研究》、《吉林化纤集团发展调研》、《邮政行业劳动组织结构调整的研究》、《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对策研究》、《西安邮区中心局发展模式研究》、《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金盘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作为邯钢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主要研究者和理论总结者,其研究成果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就邯钢经验总结进行专题采访( 1998.04.03 ),“人民日报”也进行头版专题报道 (1998.03.16) 等。

副校长 苏华

苏华,陕西西安人, 1962 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此前任陕西省考试中心副主任。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

苏华副校长长期从事招生考试管理工作。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 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与表扬,已成为教育部门公平公正的“品牌工程”。根据高考考风考纪存在的问题,先后推行计算机随机编排考生准考证号,全省所有考场均安装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一些市、县还建立了电子监控考场。在体育专业课考试中,在全国率先启用电子测量设备测试;在艺术专业课考试中,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吸收不同院校的教师参与评卷(评分)工作,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专业课成绩网上报送、接收、核对、管理及公示,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同志实施现场监督,这些做法都被教育部在全国进行推广。2006年起,对高考所有科目实行网上评卷。2008年起,陕西省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填报志愿。目前网上报名已取得圆满成功,这项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副书记 刘永昌

刘永昌,男,汉族, 1956年9月生,陕西佳县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研究员职称,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2年1月西北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地质系、校纪委(监察处)、党委组织部工作。1991年8月任地质系党总支副书记,1993年10月兼任地质系副主任;1995年10月任地质系党总支书记;1995年12月当选为中共西北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02年3月任校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处处长,2001年12月再次当选为中共西北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04年12月任党委组织部部长,2006年4月当选为中共西北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10月补选为中共西北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10年12月任中共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积极从事管理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合作出版专著一部,在《高等理科教育》、《中国地质教育》、《高教发展研究》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1999年获陕西省教改成果一等奖(合作完成),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6月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纪委书记 孙冰红

孙冰红,男,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5年4月生,陕西大荔人。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参加工作,1992年7月毕业于原国家教委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举办的高等教育管理第二学士学位班,获文学、教育学双学士学位。2006年1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10月起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学校办公室主任。2010年12月起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纪委书记。兼任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理事等职务。2009年9月至12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大学行政管理项目,公派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修学习。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管理学专题》、《行政管理学》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专著一部。主持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度教育部立项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在《中国高教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理论导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关于“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的系列论文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出版诗集《弧线或者瞬间》一部,获评西安市文联2002年度优秀作品奖。

副校长 贾明远

贾明远,男,中共党员,1959年10月出生,陕西省渭南市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任教。1985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大学工作,先后任校团委书记、党政办主任、纪委委员、院长助理兼新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分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政办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贾明远同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一直承担本科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先后在国家正式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主(副)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青年大学生读物8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软课题研究3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软课题多项。2003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还多次被校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省级文明校园专家组成员。

副校长 范九伦

范九伦,男,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博士(后),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生于1964年11月,河南省温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88年7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信息与控制系主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民盟西安邮电大学支部主任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

范九伦同志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工信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密码学基础》、《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模式识别》、《视频图像处理》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工信部科研计划、公安部科技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近20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内外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模糊熵理论》,教材《密码学基础》和《离散信息论基础》,译著《网络安全:现状与展望》。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

2000年被陕西省团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2001年被民盟中央授予“先进个人”、2005年被民盟陕西省委授予“模范盟员”、2007年被省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省学位委员会授予“研究生创新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相关分词: 西安 邮电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