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教育部,工信部共建,是1959年中央确定的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校之一(哈军工、西军电并称),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为民族电子工业的创建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学校坐落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1966年转制,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

学校主页:

中文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文名:Xidian University

简称:西电、西军电

校训:厚德求真 励学笃行

创办时间:1931年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类别:国立大学、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电子信息特色)

主管部门:教育部直属、工信部共建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平台

现任校长:段宝岩院士

知名校友:柳传志、李默芳、王中林、杨宏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西安

主要院系: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7个

硕士点:101个

博士点:50个

院士:13人

主要奖项: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第六

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985科技平台:1个

111引智基地:3个

创始人:王诤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学校简介


基本情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事院校之一,哈军工西军电并称。

也是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

全国首批61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

全国60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之一,

全国首批59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全国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全国首批35所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

全国首批9所获批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其中5所高校获科技部资金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是中国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和解决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问题的核心基地,

教育部工信部(前国防科工委)、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陕西省、西安市五方共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战略合作联盟成员,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

学校建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成中国“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校八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西军电”闻名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题词:“精心培育优秀人才,努力攀登电子信息科学高峰”。

地理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学校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其中老校区位于西安市南二环,毗邻国家级西安高新区,校园绿树成荫、碧草连天、建筑古朴、环境优雅,是修身治学之佳所,作为学校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所在地;新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脚下的长安大学城,建筑宏伟、气势磅礴、设施完善、宿舍条件全国一流,是本科生教育所在地。学校“逸夫图书馆”藏书420余万册,拥有100多万种电子图书,已成为西北地区电子信息图书情报中心。校园建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设有中国工程科技网西北网管中心,校园网光缆主干覆盖全校,并实现了千兆大楼、百兆桌面的应用。

师资力量

学校汇聚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学术水平高超、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1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7人,硕士生导师690人。

学校拥有两院院士13人(含双聘):

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和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军事通信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电子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电子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和信息对抗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技术物理学院物理电子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明高:理学院兼职教授、双聘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通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双聘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通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双聘院士。

(中国科技界人事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不同大学的官方网站对于“本校全职院士”定义的不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对于院士全部以第一单位为准,而有些大学对于院士以聘任关系为准,即把并非第一单位、只是存在聘任关系而担任博士生导师的院士也列入了全职院士,作为师资队伍的一部分。)

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梁昌洪、孙肖子、傅丰林、刘三阳),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微波、电子电工、大学数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2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1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陕西“百人计划”8人,陕西“三秦学者”2人。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近3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及通信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设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计算机、微电子、光电子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拥有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密码学(全国仅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同时凭借在信息与电子学科方面雄厚的实力,自主设立了信息安全,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光通信,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对抗,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等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在教育部进行的最新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六,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每年所招收的学生数占学校全部招收学生数的2/3,位居西部高校第一。

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5个,国家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54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西北分会挂靠西电,IEEE通信学会西安分会挂靠西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建设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该平台2006年开始筹建,2008年获批立项试点建设,2011年起正式运行,每年获7700万中央经费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共覆盖以下学科:1、通信与信息系统;2、信号与信息处理;3、电路与系统;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6、机械电子工程;7、计算机应用技术,这7个学科覆盖了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占到了西电十个学院的五分之三,对应了30余个本科专业,这标志着西电在相应学科具备了和“985工程”大学相同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西电以优势学科为核心,加快新兴、交叉及边缘学科的建设,瞄准国际学科前沿,与国家、国防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相结合,使学校的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整体优势。

科学研究

学校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项第一。学校在密码学方面创立了“肖—梅西定理”,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第一个相控阵雷达系统,第一台雷达干扰机,第一套电磁孤立子实验系统,第一炉单晶锗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现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以及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实力雄厚,领域优势明显。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孙家栋院士)。全国天线产业联盟、教育部天线工程中心、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陕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均依托西电组建。

学校具有35年军事院校的办学历史,为国防现代化、军队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保持着与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总参谋部空军海军二炮的密切合作,积极发挥电子信息的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大量国防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包含许多不对外公开的机密项目,西电在军工方面先后获得二级保密资格认证、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质量、装备“三证”齐全,并获批为总装备部装备承制资格单位。据统计,西电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中70%以上的来自军口。西电近年来在国防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标志性成果,例如被誉为“杀手锏武器”的新体制雷达、用于空警2000等预警机的 “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和主力战舰火控雷达的大型天线与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等。

合作交流

学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科技集团、中国核工业科技集团、中船科技集团、中国航空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10多个行业的50多个科研院所和100多家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通信、雷达、天线、导航、微电子技术、电波传播等研究领域国内实力最强的研究所紧密携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投标、技术攻关、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加强长期战略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60多个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友好关系,建有3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主办了第五届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学校长国际论坛(IFUP-ICT2011),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中国代表团提议,学校主办了第90届MPEG和第50届JPEG国际标准会议。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39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有力地提高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西电英才

建校八十年来,学校始终站在民族复兴的潮头,投身于民族电子工业振兴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军,10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成长起了14位两院院士是恢复高考后中国培养电子信息类院士最多的高校,培养了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世界电信组织杰出贡献奖(GSM奖)获得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曾获2006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的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杨宏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2011年)王志刚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2011年至今)、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阴和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左群声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西电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综合素质高而受到国有骨干企业、研究机构、国防单位、国际知名IT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2006年教育部组织直属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学校评定结果为“优秀”。

新世纪,新征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正在全力以赴,不断向前!

学校实力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111计划引智基地

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

科研经费

学校2010年科研经费到款高达7.33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即政府科研项目拨款,反映国家对高校的重视程度)3.14亿元,排名全国高校第27位,在985工程平台大学中位居第3名,在中国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

百篇优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诞生了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排名全国高校第21位,在985工程平台大学中位居第4名,在中国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集中反映了西电出色的人才培养质量。

ESI

在最新的ESI工程领域排名中(2011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全球大学第281位,排名全国高校第15位,在985工程平台大学中位居第1名,在中国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

注:ESI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推出的文献评价分析工具,是基于SCISSCI所收录的全球文献记录而建立的数据库,对全球所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论文及其引用情况进行统计,给出排名进入全球前1%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排序,是衡量大学学术水平重要依据。

IEEE Fellow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培养IEEE Fellow5人,排名全国高校第11位,在985工程平台大学中位居第二名,在中国电子信息类大学中稳居榜首。中国高校培养IEEE Fellow排名:1、清华大学;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浙江大学;5、西安交通大学;6、东南大学;7、北京大学;8、复旦大学;9、武汉大学;10、南京理工大学;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任的IEEE Fellow 3人,排名全国高校第4位,在985工程平台大学中位居第一名,在中国电子信息类大学中并列榜首。中国高校在任IEEE Fellow排名:1、清华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3、北京大学;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注:IEEE的全称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Fellow是IEEE中等级最高的会员,是国际电子电气领域(涵盖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学科)的最高荣誉。

ACM Fellow

ACM Fellow是美国计算机协会授予资深会员的最高荣誉,授予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审查过程十分严格,大陆出身的华人仅13人获此殊荣,来自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9所大学。

国庆阅兵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时所使用的信号音响设备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计制造的,并通过电波传向了全世界。

在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上,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军用雷达组成了“机动雷达方队”(国庆阅兵装备第二十二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这批历时十年自行研制的国产雷达装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我军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是我军新型雷达首次公开亮相,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军事通信装备组成了“通信保障方队”(国庆阅兵装备第二十三方队),这批军事通信装备旨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集传输、处理、服务、防护为一体,形成多维覆盖安全可靠的信息防护体系。此外,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空警200空警2000等预警机,为“预警机梯队”(国庆阅兵空中第二梯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该型预警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支援保障装备,西电研发的“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低空远程探测能力,增加了空中指挥作战控制手段,扩大了作战指挥范围。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及时获取灾区的干涉雷达影像,为抗震救灾、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联盟

2011年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十余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共同组建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战略合作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强强合作,达到多赢,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3所具有浓郁行业特色的高校签订协议,组建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开辟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2011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十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协议,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这些高校涵盖了电子信息、网络通信、公路交通、新型材料、化学化工、地质矿业等重要领域,联盟所属高校都具有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各自行业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北京高科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进行全方位合作的高校联盟。

媒体评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十所大学一起被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评为“中国最有潜力的十大高校”和“中国最具爆发力的十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被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评为“中国内地最值得关注的九所大学之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十所大学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IT名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台湾承认学历的大陆高校之一。

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


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取决于其造就的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作为建有研究生院的“211工程、985工程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历来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视本科生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育民族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才。学校把工程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先后与IBM、TI、AD、Agilent、华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创建了研究生创新和实践基地,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教育氛围。

西电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讨会上,由西电副校长陈平教授做典型案例报告,向全国高校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计划”的经验。此外,西电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国防生“卓越计划”高校,受到了解放军空军首长的高度肯定,国防生卓越计划的“西电模式”将向全军推广。

学校已经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海信集团浪潮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微软公司IBM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电子与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成为这些单位重要的人才输送基地。在著名的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所属的47个研究所和20多个大型企业(包括6家上市公司)近年引进的人才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且大部分成为了单位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据统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所级领导、公司老总中的70%以上(60余位)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35个研究所中,任所级领导的,有15位毕业于西电电子工程学院。在全球领先的通信业巨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活跃着超过4000余名优秀西电毕业生。国内天线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主要天线企业(如海天天线、摩比天线),其创始人和掌舵者均是西电人。西电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在2006至2010年度为航天科技集团共输送毕业生741名,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仅次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已形成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西电人”。

学校素以管理严格、学风浓郁、培养质量高著称。近年来,西电学子多次在国际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EDA/SOPC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最高奖,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是唯一一个两次夺得“英特尔杯”的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果显著。

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信息时代已经到来,IT产业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由于西电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电气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类、仪器仪表类,均属当今热门专业,尤其是在电子、通信、计算机领域全国领先,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因此西电在招生和就业两方面在全国高校都名列前茅。西电大多数专业就业形势都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供需比更达到1:10,西电不仅就业率在全国高校遥遥领先,而且就业质量也很出色,毕业生收入处在较高水平,在“麦可思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教育部评为就业先进集体。

西安是中国科教重镇,高等教育十分发达,高校众多,因而西安是海内外知名企业招聘的必到之所,西电作为国内高校中电子通信计算机领域的佼佼者,也就成为了IT方面知名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各大科研院所开招聘会宣讲会得不二选择,有些单位和大公司来西安甚至只在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宣讲会。在每年9月份,很多单位就会在西电开始提前招聘,不少专业的学生在大四一开学就被企业抢夺一空,或者手握十几份offer还在等待着待遇更好的选择。为了争抢到西电的学生,许多单位除用高薪、住房等措施吸引外,还加强先期投入,增进学生对本单位的感情和了解,例如思科、微软、IBM、华为、中兴、腾讯、百度等公司在西电建立学生社团、设立企业奖学金、共建学科实验室等。

西电出色的就业情况也引起了中央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西电就业情况,这在全国高校中实属罕见,例如2010年7月7日《新闻联播》以《差距小机遇多,大学生就业新选择》为题报道了西电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的情况。2010年10月24日《新闻联播》以《校园招聘高峰提前,岗位数量明显增多》为题,报道了金融危机之后的西电就业盛况,西电2011届毕业生李世文在接受CCTV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就业形势挺火的,自从十一之后,我们班的同学都签完了,有的同学拿到了几个offer(录用通知)。”2010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的《招聘岗位增加,用人单位组团进校》、《求职季大大提前,用人单位争先恐后》等新闻中,均报道了西电良好的就业情况。

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拥有2个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首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立项,1991年筹建,1995年运行,期间使用世界银行特别提款权进行建设,是中国通信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网络的理论及关键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立项,1995年运行,2000年、2003年两次评估结果均为“”,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由于其后在1998年归属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管辖的国防重点实验室序列,故又称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992年立项, 1998年运行,2004年评估结果为“”,是中国大学中唯一的天线与电磁散射研究机构。

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2007年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实验室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中国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主要基地。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1个联合实验室

现代交换与网络编码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微波通信重点实验室●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微电路高可靠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学科与院系设置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

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二)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第一)

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第六)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全国第一)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全国第五)

军队指挥学 密码学(全国第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在一起的,被誉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红色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战争年代,她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长征途中,处处都留下了她创办现代工程教育的足迹;和平时期,她打破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首创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许多学科和专业,撑起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脊梁,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谱写了绚丽篇章。

1931年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1949年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改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

1952年大连工学院电讯系、西南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升格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1960年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西军电)。

1966年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88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西安市(副部级)三方签署共建西电协议。

2004年,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共建西电协议。

2008年,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三方签署共建西电协议,教育部积极支持学校整合国防特色优势平台,国防科工委积极支持学校承建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

杰出校友


一、学术名家

王 诤: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55年开国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他开创了中国无线电通信事业、无线电侦察事业、新闻广播事业、气象事业、电子工业、人民邮电事业,在雷达、电子对抗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直到今天,国家信息产业部、中电集团以及航空航天、遥感遥测、广播电视领域的各大产业集团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各大运营商都始终不忘王诤是电子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

李默芳:世界电信组织杰出贡献奖(GSM奖)得主,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是拥有4亿用户的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的技术掌门,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电信技术专家。

王中林: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佐治亚理工终身教授,世界著名纳米技术专家,其成果“纳米发电机”入选2006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

毕德显: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工程系的创始人。

孙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专家,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

罗沛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成立创议人之一),电子学家,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始人,主持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计算机研制。

陈太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总工程师,中国信息论系的创始人,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会主任。

保 铮: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

郭桂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将,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前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王 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专家,前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国防科工委顾问。

张锡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战专家,中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

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运载器科学家,主持中国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张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台路由器、路由交换机发明者,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校长。

于 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

段宝岩: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武向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宇宙学家,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被认为有希望夺取诺贝尔奖。

阴和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前中科院电子所所长。

杨 宏:神舟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

王志刚: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2011年),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现任科技部副部长。

熊群力: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2011年至今)。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左群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所所长。

肖国镇:中国现代密码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密码学界的宗师,他提出的关于组合函数的统计独立性概念,以及进一步提出的组合函数相关免疫性的频谱特征化定理,被国际上通称为肖—Massey定理,成为密码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开拓了流密码研究的新领域,亚洲密码学会执委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安全杂志编委会顾问,西电信息安全与保密研究所所长。

陈 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软件工程专家,第36届面向对象语言与系统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C++语言标准化技术专家,最新C++语言标准的制定者之一,IEEE高级会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指委员。

郝 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著名微电子技术专家,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组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军用微电子专家组组长,当选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2010年度人物。

李建东:西电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专家,中国宽带无线自组织网络学术带头人,主持了制定了震惊世界的WAPI无线网络安全标准,信息产业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兼宽带无线接入工作组副组长,总装备部通信导航测控专业专家组成员。

来学嘉:国际著名密码学专家,国际密码学会高级会员,全球通用的加密标准IDEA密码的发明者。

寇卫东:通信工程专家,IBM软件集团两岸三地大中华区总工程师、总架构师,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中国首名通信博士。

冯登国:密码学专家,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主任,863专家组组长。

田 捷:西电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IEEE Fellow ,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张良杰:美国IBM研究总部电子商务部门资深研究员,IEEE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电子商务委员会副理事长,IBM华生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服务计算领域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翟树民:ACM Fellow(大陆出身的华人仅13人获此殊荣),美国加州IBM Almaden 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兑现:IEEE fellow ,天线工程专家,美国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 革:美国IOWA大学教授,国际X-CT领域杰出专家,螺旋CT和锥束CT研究先驱,AIMBE Fellow,IEEE Fellow,美国国家基金会NSF和NIH的评审组专家。

李 荐: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

骆清铭: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任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863专家。

黄湘冀: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终身教授,博导,信息检索、数据库和知识管理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CM CIKM2010大会主席。

施浒立: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中国第一位工学和理学双科博士,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副主任。

赵 卫:光学技术专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 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绍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雷达学会副理事长、863专家。

殷礼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总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

宋黎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孟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神舟飞船通信系统总设计师。

张荣桥:国家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衍仪:中科院广州电子所所长。

李居平: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总工程师。

徐宏志: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

黄德双:中科院智能所农业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志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主任。

刘劲松: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仿真技术专家组成员。

游余立:我国首个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的发明人。

何大可: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主任。

许志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专家组组长。

刘礼白:信息产业部第七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第一台自主开发GSM手机总设计师。

杨克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所所长。

刘泰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3所所长。

陈 泓:航天五院504所副所长。

杨小牛:中电36所副所长。

王双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9所副总工程师。

高福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9所党委书记。

高振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9所副所长。

范国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23所副所长。

陈信平: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赵亚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8所所长助理,28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苗建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02室副主任。

郑世宝:载人航天工程数字电视系统地面设备总设计师。

刘文平:国防微电子专家组成员,西安微电子研究所总工程师。

赵国庆:电子对抗研究所所长,总装备部综合电子战国防973专家组组长。

张洪华:“嫦娥一号”卫星GNC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航天五院研发技术控制与推进领域专家组组长。

陈山枝:电信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工程师,863专家。

郭立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孙晓蓉:贝尔(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研究员。

吴 枫: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微软四少之一。

阎凤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工程师。

张秉军:天津光电通信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李达全: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总工程师。

施巍松:对软件有关系系统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龚 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

丁存生: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国际密码学专家。

崔铁军:电磁与微波工程专家,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

张贤达:著名的信息与信号处理专家、清华大学博导,长江学者。

王江舟:世界著名移动通信技术专家,东南大学教授,863专家,长江学者。

李红滨:北京大学区域光通信网和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863专家。

祈 明: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专家组成员、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少谦: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副院长,抗干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863专家。

汪学刚:电子科技大学信号处理与雷达系统教研室主任。

薛向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谷大武: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上海副主席。

陈克非: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副院长。

张焕国: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信息安全专业学科带头人。

黄继武: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中山大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软件学院院长。

罗立民:东南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

李大兴:著名密码学专家,山东大学网络信息研究所所长,863专家。

何 明:西北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负责人,现代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大会主席。

温巧燕: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谢冬青: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湖南大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谢 玲: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莫 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工信部办公厅主任。

郭长波: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谢维信:深圳大学校长,模糊信息处理专家。

周德俭:广西桂林工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副主任。

官伯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研究所所长。

二、商界奇才

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被评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和中国现代企业界的教父,先后获得“亚洲最佳商业人士”和“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称号,堪称中国民族IT产业的骄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荣誉教授。2010年,“世界企业家论坛”授予柳传志“世界企业家”奖,是当年唯一获奖的企业家。2011年,柳传志作为受美国白宫邀请的4名中国企业家之一,参加了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圆桌会议。

曹之江: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董事会董事,前联想集团第一副总裁。

龚国兴:联想电脑IT部总经理。

谢 兵:德州仪器中国区总裁。

曾李清:腾讯五位创始人之一,首席营运官,市场总监,副总裁,腾讯终身荣誉顾问。

辛非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

仇 明:北京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 超:法国电信集团旗下企业电信服务机构Orange中国区总裁。

陈会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钟 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长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樊家麟:西飞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申安秦: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副总裁、总会计师。

王桂生:全球人力资源服务领航者任仕达集团中国区总裁。

郭德英: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邵 凯: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总裁。

贺 彬:陕西移动通信公司副总经理。

伍 勇: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建伟:海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 扬:神州数码总裁兼执行董事。

张爱成:浪潮集团副总裁。

杨 勃:长江计算机集团副总裁。

刘天民: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玉锁: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季献忠:美国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供应商Symix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刘二海:美国冠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lerent Corporstion中国区总裁。

王兴俊:四通高科总裁。

刘兆才:华翔电路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

杜光东:银湾科技副董事长、技术总裁,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专家委员。

王 涛: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程锡元:上海电信总经理,上海信天公司董事长。

郭 峰:IDN执行总裁及技术总监。

王 渭:香港鼎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业务总监。

彭海潮: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尚 铭:中软电信系统总部总经理。

黄思源:中科红旗公司副总裁兼嵌入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施水才:TRS公司董事长,中国软件十大企业领军人物、中国新经济人物100人。

蔡苏昌:凌云电器总公司总经理,建国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一等功。

侯秀英:新时代天地通董事长兼总经理。

薛兴昌:金自天正副董事长。

马 良:亚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总监亚信公司MIS总监。

胡俊峰:亚信公司副总裁、新业务部总经理,中国第一个图形MUD笑傲江湖创始人。

张永平: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总经理。

杜 伟: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周 斌:宇龙营销管理总监。

张玉洪: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邱小强:海信巴西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周 刚:芜湖菱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宗良:深圳光彩凯宜电子开发公司董事长。

董 锋:深圳华典通计算机通信有限公司首席营运总裁。

金建中:天极传媒集团总裁助理。

秦 忠:上海秀派技术总监。

陈世林:中软公司总工程师兼系统集成总部副总经理。

胡青华: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

蔡小兵:贵州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文彪:深圳市纬能管理系统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怡军:新蓝集团执行总裁。

吴中林:中山市通宇公司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 明: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尹晓峰:广州泰思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三、政坛精英

胡立教: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顾委委员。

钟夫翔:中国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一机部副部长,三机部副部长,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创始人、首任校长。

黄 荣:广西自治区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纪委委员。

刘澄清:中国邮电部副部长。

肖贤法: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

王宗金:四机部副部长。

李兆吉:四机部副部长。

苟仲文:北京市副市长,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电信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佩智:成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彭 钢: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少将军衔,十四届、十五届中纪委常委。

叶树亮:厦华电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副市长。

肖 华: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司长。

景俊海:陕西省副省长,前中共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林念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康耀红: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四、优秀将领(从西电走出了120余位将军)

李 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949年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之一。

李 涛:1955年开国上将,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技术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

王 诤:1955年开国中将,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

郭桂蓉:1955年开国中将,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欧阳文:1955年开国中将,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

江 文:少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总参通信兵部主任。

李 贞:少将,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总政组织部顾问。

魏 斌:少将,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韩 强:少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

常 勇:少将,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

袁 光:少将,总政保卫部副部长。

钱 江:少将,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

周 维:少将,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长。

肖 森:少将,总参三部二局局长、政委。

张 衍:少将,哈军工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防科大校长。

李 瑞:少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

周 涌:少将,通信兵参谋长,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姜 钟:少将,总参三部部长。

张 瑞:少将,中央军委军务部副部长,总参军务部副部长。

林 伟: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

刘 超:少将,41军副军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黄 萍:少将,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钟道隆:少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科技局局长。

王立猛:少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高立元:少将,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

王银彪:少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鸿猷:少将,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明山: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员。

徐宗昌:少将,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导。

杨千里:少将,总参通信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副会长。

许祖庆:少将,总参谋部研究员。

徐越彦:少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张振河:少将,某地对地弹道导弹基地副司令员。

王赤军:少将,解放军通信兵副政委。

颜吉连:少将,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

黎东汉:少将,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曾庆良:少将,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梁仁芥:少将,兰州军区副政委。

贺俊侦:少将,军委情报部、技术部副局长,总参三部局政委。

罗若遐:少将,军委通信部副部长。

李而炳:少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政委。

龙振彪:少将,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王永浚:少将,总参三部副部长。

李景瑞:少将,通信兵部副主任兼训练部长。

朱虚之:少将,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谢久树:少将,总参某研究所所长。

王汝群:少将,总参第五十四研究所所长。

江伟文:少将,南京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张鹏飞:少将,总装政治部副主任。

曹丹辉:少将,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

肖荣昌:少将,总参三部六局局长。

陆中勤:少将,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机要局局长。

胡备文:少将,军委情报部三局局长,总参三部部长。

王苏民:少将,中央警卫局副局长。

周浣白:少将,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

雷永通:少将,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海军学院副政委。

刘成海:少将,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副部长。

戴国宪:少将,三原地空导弹学院教授。

戴润生:少将,海军东海舰队政委。

五、人文社科

凌 力: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暮鼓晨钟少年康熙》获199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庆祝国庆45周年征文佳作奖,《梦断关河》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和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有300多万字《凌力文集》。

大学排行榜与专业排名


教育部官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最新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的情况:

一级学科 排名 得分 参评单位总数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全国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94 41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全国第六 85 35

非官方排名数据

一、大学排行榜数据(2012年)

主流大学排行榜 西电排名 备注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45 位居西北第四、西安第三,仅次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 44

高等教育观察(HER)排行 44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全国排名(2009年武书连版)

本科专业 全国排名

电子信息工程 1

电路与系统 1

信息安全 1

通信工程 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

网络工程 2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

电子科学与技术 6

软件工程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专业均是全国率先开设,属于我国现阶段电子工业急需的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目前还没有纳入排名体系。

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全国排名(2012年武大版)

研究生学科 全国排名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研究生专业 全国排名

电路与系统 1

信息对抗 1

密码学 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

信号与信息处理 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3

物理电子学 5

无线电物理 7

计算机系统机构 8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8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0

计算机应用技术 1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5

机械电子工程 18

应用数学 18据维普资讯权威统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通信与电子领域的论文数量全国排名第1,被引用率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