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舞阳县河北街清真寺

舞阳县河北街清真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舞阳县河北街清真寺




清真寺简介


舞阳县河北街清真寺,位于舞阳县侯集乡河北街村。坊上2009年有回民1300人,回民主要姓氏有周、佟、胡、杜、王等姓氏。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


河北街,是舞阳县最大的回民聚居地。在元代以前,这里是“地跨江隐,南北二镇,千有余家,皆有文庙书院”。可知,当时为豫中名镇,中州要津,后因元未大乱,镇遭兵灾,因成废墟。今由村中断崖,尚可看出古代残迹。废井中尚见汉代以后遗物,沿河地段可见古代瓷器、兽骨、灰坑及其它遗存。披阅古代志书,所地乃随唐北舞县旧址,到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县治才从这里迁回今城。无怪乎该村尚留下火沙岗、砖碴地、西陵头,塌阁、风凰地、背影堂等地名和遗迹。元末明初,回汉二族逐渐地在这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并恃水陆并进之优势,休养生息日趋繁盛。河北街清真寺始建于1807年(嘉庆十二年),规模宏大,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占地3亩,本坊有各地支集河北衔经商的穆期林都来该寺做礼拜,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不堪,虽然乾隆年间重修原貌,但遗失大半。1894年(光绪二十年),因北舞渡迁新寨,回民相继迁走,清真寺被拆除,其料用于创建新寨清真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哈道亮倡议下重建,大殿3,北讲堂屋5,东屋6间,水房3。民国时期,老寺人北迁,在现寺南500处建简易清真寺一座,占地约半亩,有大殿、讲堂屋各3间,水房2间。1955年经杜凤鸣阿訇重修北讲堂屋3,南屋3间。1962年穆斯林群众将清真寺由河内迁到沙河北岸,现寺南30米处。建有大殿3,北讲堂屋5,东屋9,南10,大门1。文革期间,清真寺内部分房屋被人为推毁。1986年在白二旺阿訇主持下重修北讲堂屋5间。因原寺离沙河较近,穆斯林北迁后。为便于群众过宗教生活,公元1994年将寺建于现寺址,属哈二民阿訇施宅基共2.76亩,全坊教民和各地同胞的积极捐助下,施工进行顺利,新寺于1995年竣工建阿拉伯风格礼拜店5间,大殿系阿拉伯建筑格式,5间,北屋10间,其中讲堂屋3,阿訇2,男3,女2,办公室1,南讲堂屋5,南大门1,东大门古典式建筑格式共7间。寺院为壮观,耗资人民币15万元,为流苦百代,以刻此碑为纪念。老寺租赁给回族个体户,每间房月租80元,其收入用于清真寺开支。

清真寺阿訇


清真寺自清末以来的主要任教阿訇有:哈道亮、哈二民、关少平(平顶山人)、宛更典(东宛人)、舍学仁(繁城人)、丁兆祥(河北街人)、铁宏道(长葛白寨人)、杜凤鸣(河北街人)、白恩庆(繁城人)、宛建邦(东宛人)、白二旺(繁城人)、虎常法(叶县人)、张龙华(郏县三郎庙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