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




本镇概况


①镇名:舞阳坝街道办事处。②美称:楚天明星街道。③区位:恩施市清江东路。④人口:11.6万余人。

一、基本概况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初建时辖舞阳大街、官坡、栖凤桥、土桥坝4个居委会,此前系恩施县城关镇所辖的第一、七街。随着历次机构调整改革,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逐渐扩大。1993年1月,五峰山、窑湾村从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划入;原红庙经济开发区及所辖三孔桥、金子坝、龙洞、沙河、耿家坪、金凤山、黄泥坝、枫香坪共8个村于1997年10月划入,原七里坪乡及所辖长堰塘、后山、映马池、鸭溪渡、鸭子塘、猫儿槽、洗爵溪、七里坪、周家河、柳州城、瓦庙子、核桃坝、阳鹊坝、老岩、仙女洞、白甲沟共16个村于2001年3月划入。

,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在内的辖区单位171个,国土面积333.3平方公里。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楚天明星街道”。

二、自然资源

以柑桔为主的小水果年产量20000吨,远销北京、俄罗斯等地。城郊农村给城市日供应蔬菜量达8万公斤。4000亩养殖水面构建了恩施州最大的假日休闲垂钓区。有国家工商总局命名的全州唯一的“消费者满意示范街”东风大道。2003年末,全办个体工商户达6985户,私营企业148家,民营经济上交税金1543万元,占全办财政总收入1784万元的86.5%,舞阳坝已逐渐成为恩施州的商贸中心。

三、历史与文化

有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有清朝时期的连珠塔;有中国最早记录西瓜种植技术的西瓜碑;有南宋施州城遗址椅子山;有奇、秀、险著称的落仙洞、通天洞、康家洞;有湖北民族学院、州农科院等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20余个,是高新技术人才的聚集地。还有丰富的抗战文化内涵的龙洞。龙洞以其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独具特色而倍受名人喜爱。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前夕,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于1938年10月迁入恩施,1940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整战略部署,在恩施设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军政合一,至1945年10月。其间,国民党中央和湖北省政府以及第六战区在辖区内的金子坝、龙洞、三孔桥、土桥坝、栖凤桥、窑湾、五峰山、七里坪、核桃坝、阳鹊坝、鸭子塘等地设有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省党部)、省参议会,省主席兼六战区长官司令行宫,省府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省府人事处、卫生处、会计处、社会处、田赋粮食管理处、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副官处、参谋处、军务处、省军管区司令部、省保安司令部、省法院。同时还设有金融、教育、卫生、邮电、通讯、科研、军事等机构。

四、招商引资

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宜万铁路恩施中心站拟建在我办枫香坪村,位于我办耿家坪村、金子坝村的许家坪机场正在扩建。我办是恩施新城区建设的主战场,还有“强磁场”吸引力的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实施和“铁公机”等项目的建设,大量的人才、资金、物流涌入,这里是一片沸腾的开发热土。舞阳坝交通便利,通信快捷,商贸繁荣,水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完善。这里土苗风情淳厚,旅游开发潜力大;有2万多亩城郊土地,土地开发潜力大。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成为商家和投资者的必争之地。

重要景点:连珠塔、龙洞、施州城遗址


① 连珠塔

连珠塔在恩施市城东1公里清江峡口之上、五峰山巅,始建于清道光12年(公元1832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坐东向西,占地总面积7700余平方米,1983年经重点维修后,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此山五峰并峙,如五珠相连,间而不断,因此又名“连珠峰”。连珠首峰上建有宝塔一座,因山得名,叫连珠塔。该塔由石头建成,层檐微展,窗龛略收,质朴而精致,威武而俏丽。连珠塔为八边砖石塔,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共分7层,通高34.8米,塔门有精工镌刻的“七级庄严人际风云瞻气象,五峰单秀天开图画助文明”的对联。塔内有螺旋石梯129级,由第一层可至第七层。塔刹由7颗大锡珠重叠而成。8个塔角上各雕刻天王大力士一尊,面目狰狞,敞胸露腹,或蹲或站,双手上托,造型各不相同。塔身以大青砖砌成,塔底部四围遍刻海水、莲花,隐喻佛生于莲,莲生于海的佛经故事。

连珠塔距城仅三公里。山门呈辕亭式,门外左右两边各有石柱一根,石柱上的对联是:“秀挺五峰奎壁灿,灵钟六邑冕裳新”,横额是“山辉川媚”。山门两侧的空花砖墙,伸展开去,包抄整个山头,形成—道围墙。围墙上,藤蔓缠绵,围墙外绿树成荫。

连珠塔是恩施自治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省文化厅拨款整修,现在每逢假日,游人络绎不绝。

②龙洞

恩施龙洞风景区位于湖北恩施市城东5.5公里,海拔440米。溶洞按其地势的高低分为干洞、出水洞、过水洞3个洞。干洞位居最上方,洞口呈葫芦状,高3米,宽1.5米,斜下伸延15米便是个大水潭,与出水洞相通。出水洞洞口高6米,宽3米,顶呈拱状,滚滚水流从洞深处奔涌而出,冬暖夏凉,却不知源于何处。出水洞水流漫过3米高的堤坝,倾斜入过水洞。过水洞长25米,空间开阔,水雾弥漫,凉气袭人。水流穿过水洞,奔腾下落冲成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积水潭,水流向潭的西侧溢去,百余米后,汇入沙河成龙洞河,缓缓向南蜿蜒于红砂岩丘陵之间,数里后进入城区,再由东门渡口北岸注入清江。

龙洞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是独具特色的老风景区。旧《恩施县志》载:“大龙洞在城东十五里,内有澄潭,每日子午泛潮,声闻数里,通潮溪的发源处,岁旱祷雨多应。”人们传说,洞中藏龙,子午(子时、午时)泛潮,是龙戏水所致。龙洞之名由此而来。

龙洞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成了长达7年之久的临时省会,僻静优美的龙洞河畔遍布省直机关、学校。参议员曾设在龙洞艾家大院,参议长石瑛在此住过多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在龙洞民房内写下了《鄂西东川湘西桂北第四世纪冰川现象述要》等科学论文。龙洞风景区具有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溶洞探险、龙河荡舟、度假村、避暑疗养、土家风情考察等多功能旅游优势。

③施州城遗址

施州城遗址,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六角亭老城区,占地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

施州建制源于后周,《太平御览》记载:“北周建德二年(573年),酋长向邹四人相率内附,置施州。”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载:“东晋末,桓元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1917年恩施县知县郑永禧著《施州考古录》记载:“北周武帝平桓氏之乱,以其地置施州。”唐宋时期,是施州得以开发治理的重要时期,封建朝廷开始把施州作为贬官嫡宦之所,相传李白、苏轼、黄庭坚等都曾到施州,并留有“问月亭”、“洗爵溪”等遗址和题写恩施山水、风物的诗句载入史籍之中。

现保存的施州城遗址主要有:施州城墙遗址、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通天洞宋代碑刻等。唐时,施州即有城了。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五月,施州奉诏创土(郡)城及关隘60余所,施州土城以今六角亭老城内象牙山及瑞狮岩因山为之。南宋开庆元年,郡守谢昌元为抗击元蒙军队南下进攻,迁施州城至柳州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陷柳州城,迁施州城于原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土城的基础上拓址甃石,建周长七里、高三丈五尺的城墙,分四门,四门之上皆有飞檐桅楼。清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各代历经维修重建。现存西、南门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墙,东、北门城门城楼及被拆除的城墙遗址尚存,清晰可识。

在施州古城墙内外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传统街巷、民宅、名人故居等,形成了密集的文物分布网络。

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至1951年4月,沿袭民国末年建置的保为村,以村的范围设临时乡。现舞阳所辖区域属龙凤区管辖。

1951年5月至1952年3月红庙设区(恩施县第二区)辖20个乡(村)。

1951年5月至1953年5月七里坪设区(恩施县第一区)辖24个乡(村)。

1953年6月裁七里区,正式建立乡政权,现舞阳所辖区域除一街(舞阳坝)属城关镇管辖外,其余均属龙凤区管辖。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五峰山设灯塔人民公社,五峰、鸭子塘、长堰塘、七里坪、金子坝、核桃坝设管理区,除金子、核桃2个管理区属龙凤公社管辖外,其余管理区均属灯塔人民公社管辖。同时土桥坝设7街,官坡桔园设东方红大队,隶属城关镇管辖。

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仍设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七里坪五峰山、长堰塘、鸭子塘公社属灯塔区管辖,金子坝、核桃坝公社属龙凤区管辖;一、七街和东方红大队属城关镇管辖。

1966年9月,辙销龙凤区并入灯塔区,金子坝、核桃坝公社属灯塔区管辖(灯塔区公所迁龙凤坝)。

1975年7月,撤区并社,红庙、七里分别设公社,下辖管理区。

1982年,县市分设,七里管理区并入红庙公社,红庙公社属恩施市管辖。舞阳坝设街道办事处,下辖居委会。

1984年,县市合并后,设区建乡,红庙、七里分别设区,下辖乡(镇)。

1992年1月,建立红庙经济开发区,红庙区的金子坝乡、红庙镇及小渡船办事处的黄泥坝村划入开发区,开发区下设办事处。

1997年1月,撤区建乡,七里坪设乡,下辖管理区。

2001年乡镇合并,七里坪乡并入舞阳坝街道办事处。2003年合村并组,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现辖9个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共有30551户,124039人,其中居民户17089户,77881人,农业户13462户,46158人。辖区内有16个民族,以汉族居多,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2%。

相关分词: 舞阳 街道 办事处 办事 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