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乌干达

乌干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乌干达


乌干达共和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东南邻接维多利亚湖,东部与肯尼亚接壤,北部和苏丹相邻,西部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则是坦桑尼亚和卢旺达。

中文名称:乌干达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Uganda

简称:乌干达

所属洲:非洲

首都:坎帕拉 (Kampala)

主要城市:卢韦罗,马萨卡,姆皮吉,穆本德

国庆日:1962年10月9日

官方语言:英语

货币:乌干达先令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 (Yoweri Museveni) ,总理阿波罗恩西班比

人口数量:2840万

主要民族: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GDP总计:约61.15亿美元(2000年)

人均GDP:279美元(2000年)



简介


独立日

10月9日(1969年)

货币

乌干达先令1先令=100分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黄、红三色相间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宽条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中为一只乌干达国鸟——皇冠鹤。黑色代表乌干达人民,象征黑人;黄色象征阳光;红色象征自由,三色组合的含义为阳光照耀下乌干达人民获得独立自由。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升旗仪式上,使用带国鸟图案的国旗;一般场合则用无国鸟图案的黑、黄、红的色条旗。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部为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该国的水域,乌干达素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中间是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示该国处于赤道地带;下部的非洲鼓象征乌干达的传统文化,也代表该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盾徽下方的绿色高地表示乌干达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东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图案;代表该国的经济作物;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盾徽背后为两支长矛,两侧是羚羊和皇冠鹤,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为了上帝和我的祖国”。

国家政要

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总统,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2011年连选连任;总理阿波罗罗宾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乌干达总理。

民族

全国约有65个部族。从语言划分,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人类发展指数:指数0.502 世界排名:第145位

宗教

45%信奉天主教,40%信奉基督教新教,11%信奉伊斯兰教,其他人信奉东正教和原始拜物教

语言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西里语,通用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

地理


自然地理

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非洲东部内陆国家,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界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全境大部位于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

贯西部国境,谷底河湖众多。裂谷带与东部山地之间为宽阔的浅盆地,多沼泽。东部边界有埃尔贡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与刚果(金)接壤处有鲁文佐里山脉,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内多河湖沼泽,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维多利亚尼罗河与艾伯特尼罗河水量丰沛,沿河多险滩瀑布。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乌境内。其他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乔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岛等10多个岛屿。大部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从埃尔贡山到维多利亚湖沿岸,有热带森林气候的特点。

气候 乌虽位于赤道线上,但由于地势较高,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尔喻为“非洲明珠”。年平均气温为22.3℃。10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气温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间,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其余为2个旱季。

历史地理

史称布干达。公元1000年,布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布干达王国成为东非地区最强盛的国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开始进入乌干达,伊斯兰教也随之传入。1850年后,英、法、德殖民者相继入侵。1890年英军侵入布干达,迫使国王签订“保护协定”后,布干达划为英国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达为其“保护国”。1961年9月,英同意乌“分阶段独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1967年9月8日建立乌干达共和国。1971年1月25日,陆军司令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奥博特政府,奥流亡国外。1979年3月,流亡国外的20余个反阿明组织在坦桑尼亚的莫希成立乌干达解放阵线和乌干达民族解放军。4月10日乌民族解放军在坦桑尼亚军队支持下攻占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临时政府,该阵线主席卢莱任总统。6月20日,比奈萨继任总统。1980年5月乌全国解放阵线军事委员会解除比奈萨总统职务,组成以军委会主席保罗穆万加为首的新内阁。同年12月举行大选,人民大会党获胜组阁,奥博特任总统。参加竞选的爱国运动党主席约韦里穆塞韦尼指责奥博特操纵选举,1981年成立全国抵抗运动及其武装组织全国抵抗军,开展反政府的游击战。1985年7月政府军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博特政权,奥凯洛任国家元首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86年1月全国抵抗军攻占首都,夺取了政权。1月29日穆塞韦尼就任总统。乌干达议会批准修改宪法取消总统任期限制。

资源地理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森林覆盖率为4%,产硬质木材,蓄积量达9亿吨。水产资源丰富,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水力发电潜力约2000兆瓦。尼罗河上的欧文电站是工业动力的重要来源,发电能力180兆瓦,现正在进行的扩建工程设计新增200兆瓦的发电能力。

政区地理

乌全国原分为45个区(District),2000年11月,乌议会批准新成立11个区,乌现有56个区。这些区可以分为4地理区(Geographical Region)。区下面设立若干县(county)。

编号 新区名 设立年份 C2002.9.13 面积(km2) 首府 CC2002

1 中央区 Central   6,683,887 61,403

101 坎帕拉Kampala 1989 1,208,544 197 坎帕拉 Kampala 1,208,544

102 卢韦罗Luwero 1989 474,627 5,694 卢韦罗 Luwero

103 马萨卡Masaka 1989 767,759 4,692 马萨卡 Masaka 61,300

104 姆皮吉Mpigi 1989 414,757 3,606 姆皮吉 Mpigi

105 穆本德Mubende 1989 706,256 6,198 穆本德 Mubende

106 穆科诺Mukono 1989 807,923 12,656 穆科诺 Mukono

107 拉卡伊Rakai 1989 471,806 4,909 拉卡伊 Rakai

108 卡兰加拉Kalangala 1990 36,661 9,068 卡兰加拉 Kalangala

109 基博加Kiboga 1991 231,718 4,046 基博加 Kiboga

110 纳卡松戈拉Nakasongola 1997.3.20 125,297 3,510 纳卡松戈拉 Nakasongola

111 森巴布莱Sembabule 1997.3.20 184,178 2,319 森巴布莱 Sembabule

112 卡永加Kayunga 2000.7.1 297,081 1,702 卡永加 Kayunga

113 瓦基索Wakiso 2000.7.1 957,280 2,808 瓦基索 Wakiso

114 Mityana 2005.7.1 析穆本德

115 Nakaseke  2005.7.1 析卢韦罗

东部区 Eastern   6,301,677 39,479

201 金贾Jinja 1989 413,937 723 金贾 Jinja 86,520

202 伊甘加Iganga 1989 716,311 2,482 伊甘加 Iganga

203 卡穆利 Kamuli 1989 712,079 4,302 卡穆利 Kamuli

204 卡普乔鲁瓦 Kapchorwa 1989 193,510 1,732 卡普乔鲁瓦 Kapchorwa

205 库米 Kumi 1989 388,015 2,848 库米 Kumi

206 姆巴莱 Mbale 1989 720,925 1,373 姆巴莱 Mbale 70,437

207 索罗提 Soroti 1989 371,986 3,378 索罗提 Soroti

208 托罗罗 Tororo 1989 559,528 1,849 托罗罗 Tororo

209 帕利萨 Pallisa 1991 522,254 1,992 帕利萨 Pallisa

210 布吉里 Bugiri 1997.3.20 426,522 5,671 布吉里 Bugiri

211 布西亚 Busia 1997.3.20 228,181 759 布西亚 Busia

212 卡塔奎 Katakwi 1997.3.20 307,032 5,014 卡塔奎 Katakwi

213 马尤盖 Mayuge 2000.7.1 326,567 4,639 马尤盖 Mayuge

214 锡龙科 Sironko 2000.7.1 291,906 1,094 锡龙科 Sironko

215 卡贝拉马伊多 Kaberamaido 2001.7.1 122,924 1,624 卡贝拉马伊多 Kaberamaido

216 Amuria 2005.7.1 析卡塔奎

217 Budaka 2005.7.1 析帕利萨

218 Bukwa 2005.7.1 析卡普乔鲁瓦

219 Butaleja 2005.7.1 析托罗罗

220 Kaliro 2005.7.1 析卡穆利

221 Manafwa 2005.7.1 析姆巴莱

222 Busiki 2006.7.1 析伊甘加

北部区 Northern   5,345,964 85,392

301 古卢 Gulu 1989 468,407 11,716 古卢 Gulu 113,144

302 阿帕克 Apac 1989 676,244 6,541 阿帕克 Apac

303 阿鲁阿 Arua 1989 855,055 5,476 阿鲁阿 Arua

304 基特古姆 Kitgum 1989 286,122 9,635 基特古姆 Kitgum

305 科蒂多 Kotido 1989 596,130 13,245 科蒂多 Kotido

306 利拉 Lira 1989 757,763 7,201 利拉 Lira 89,781

307 莫罗托 Moroto 1989 170,506 8,518 莫罗托 Moroto

308 莫约 Moyo 1989 199,912 1,891 莫约 Moyo

309 内比 Nebbi 1989 433,466 2,917 内比 Nebbi

310 阿朱马尼 Adjumani 1997.3.20 201,493 3,087 阿朱马尼 Adjumani

311 帕德尔 Pader 2000.7.1 293,679 6,929 帕德尔 Pader

312 永贝 Yumbe 2000.7.1 253,325 2,403 永贝 Yumbe

313 纳卡皮里皮里特 Nakapiripirit 2001.7.1 153,862 5,834 纳卡皮里皮里特 Nakapiripirit

314 Amolatar 2005.7.1 析利拉

315 Kaabong 2005.7.1 析科蒂多

316 Koboko 2005.7.1 析阿鲁阿

317 Abim 2006.7.1 析科蒂多

318 Dokolo 2006.7.1 析利拉

319 Amuru 2006.7.1 析古卢

320 Maracha  2006.7.1 析阿鲁阿

321 Oyam 2006.7.1 析阿帕克

西部区 Western   6,417,449 55,277

401 姆巴拉拉 Mbarara 1989 1,089,051 10,019 姆巴拉拉 Mbarara 69,208

402 本迪布焦 Bundibugyo 1989 212,884 2,262 本迪布焦 Bundibugyo

403 布谢尼 Bushenyi 1989 723,427 4,293 布谢尼 Bushenyi

404 霍伊马 Hoima 1989 349,204 5,933 霍伊马 Hoima

405 卡巴莱 Kabale 1989 471,783 1,730 波特尔堡

406 卡巴罗莱 Kabarole 1989 359,180 1,824 卡巴罗莱 Kabarole

407 卡塞塞 Kasese 1989 532,993 3,390 卡塞塞 Kasese

408 马辛迪 Masindi 1989 469,865 9,443 马辛迪 Masindi

409 鲁昆吉里 Rukungiri 1989 308,696 1,567 鲁昆吉里 Rukungiri

410 基巴莱 Kibaale 1991 413,353 4,246 基巴莱 Kibaale

411 基索罗 Kisoro 1991 219,427 730 基索罗 Kisoro

412 恩通加莫 Ntungamo 1994 386,816 2,056 恩通加莫 Ntungamo

413 卡姆文盖 Kamwenge 2000.7.1 295,313 2,439 卡姆文盖 Kamwenge

414 基恩乔乔 Kyenjojo 2000.7.1 380,362 4,054 基恩乔乔 Kyenjojo

415 卡农古 Kanungu 2001.7.1 205,095 1,292 卡农古 Kanungu

416 Ibanda 2005.7.1 析姆巴拉拉

417 Kabingo 2005.7.1 析姆巴拉拉

418 Kiruhura  2005.7.1 析姆巴拉拉

419 Bulisa 2006.7.1 析马辛迪

乌干达 Uganda   24,748,977 241,547.6 坎帕拉 Kampala   首府: 除卡巴莱(驻波特尔堡)外,均与省同名。

首都

坎帕拉(Kampala)乌干达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坎帕拉,位于国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维多利亚湖北岸,城区距湖岸仅11公里,全城建筑在7个山头上,海拔1190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虽然临近赤道,但气候并不炎热。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棕榈摇曳。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树木葱郁,鲜花常开,景色秀丽。坎帕拉被称为乌干达的缩影,乌干达因是“东非高原水乡”而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则又被人们称为“明珠中的明珠”。

在当地民族语言里,“坎帕拉”有“羚羊山”的意思。据说,最初这里是一片荒山,山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许多动物在这里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数目为最多,这些羚羊时常成群从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称为“羚羊山”,或“羚羊之地”。坎帕拉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干达王国(也称布干达王国)的王宫所在地,传说乌干达王国国王经常在闲暇时在这里放牧羊群寻乐。

坎帕拉是非洲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从公元10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乌干达历史上统一的强盛的乌干达王国时期,坎帕拉一直是乌干达王国的都城。坎帕拉城内历史文物很多,在各个山顶上,至今仍保留着建筑宏伟的宫殿、寺院和教堂、陵墓等。建于1913年的圣保罗大教堂,为基督教新教教堂,是一座红色穹顶的建筑,坐落在纳米伦贝山头,宏伟壮观。建于1925年的卢巴加教堂,为罗马天主教徒的祈祷地,顶端有两座绿色的钟楼,坐落在卢巴开戈山头上,富丽堂皇。建于1948年的基本利清真寺,为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场所,整体为白颜色,坐落在基本利山头上,巍峨典雅。此外,还有卡苏比山上的卡苏比陵墓、麦克勒里山上的麦克勒里学院、恩萨姆比亚教堂以及一些印度教的庙宇等。这些文化古迹,已成为坎帕拉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使坎帕拉在充满现代化的色彩中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格。

坎帕拉曾在1890年到1905年沦为英国殖民统治的据点。自乌干达于1962年独立以来,坎帕拉城市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如今它已拥有77万人口,是乌干达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虽然乌干达是非洲东部横跨赤道的内陆热带国家,但是因坎帕拉地势较高而气候凉爽,终年如春,花木争艳,绿草似茵,宛如一座山丘花园。一幢幢房屋依山势起伏,层层掩映在片片翠绿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之巅,眺望四周,全城各山头尽收眼底,宏伟壮观的议会大楼、国际会议中心和政府各机关整齐地分散在纳卡塞罗山上,近处山脚下的乌干达国家博物馆、独立广场、独立纪念碑等历历在目。东南郊的维多利亚湖,水域广阔,波平似镜,帆影点点;

湖滨山坡上森林密布,一幢幢非洲式别墅坐落其间,环境幽静;山脚下有草坪、高尔夫球场等,是散步或从事运动的理想地方。坎帕拉正是以它那悠久的历史、绚丽的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非洲的一处旅游胜地。

在非洲,坎帕拉还有“芭蕉城”的称号,这是因为坎帕拉大街上到处都是绿色的芭蕉树,而且品类繁多,姿态各异,茎粗叶阔。当地人十分喜爱这种用途广泛的芭蕉树。芭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在炎热的非洲地区,新苗出土后,生长得很快,只须稍加管理,便一年四季可以收获。芭蕉一般不生吃,可以烤熟或炖熟后吃,也可以磨成粉制作成各种糕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坎帕拉居民还用芭蕉酿制啤酒或烧酒,并用晒干后的芭蕉叶来包装米、豆、咖啡、甘薯、烟草、盐和蛋品等。芭蕉叶还可以用来编织盘子、帽、凉鞋以及母亲下地劳动时安置小孩的帐篷等。大雨滂沱的时候,很多人手撑着巨大的芭蕉叶安然行路。青翠整洁的芭蕉树,还可以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芭蕉树同高大的棕榈树、浓密的芒果树、芳香的花木、大片的草坪交织在一起,将坎帕拉装扮成一座空气清新、苍翠似海、绚丽多姿、风景秀丽的热带城市。在坎帕拉,大街小巷,芭蕉树竞相生长,棵棵茎高叶密,浓荫如盖,而且姿态婀娜,亭亭玉立,招人喜爱。

经济


体制

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粮食自给有余。工业落后,企业数量少、设备差、开工率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乌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连年战乱,经济一度濒临崩溃。1986年抵运执政初后,实行务实、稳妥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农业,整顿国营企业,扶植私人经济,推行自由贸易等措施。自1991年以来,经济年均增长7%,位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首,被世界银行列为结构调整计划样板。1999/2000财年,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私有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机构和援助国继续向乌拨款,并承诺大幅减免乌债务,使乌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但受国际油价上扬、咖啡等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低迷、出兵刚果(金)进攻上帝军造成军费开支过大等因素影响,乌经济增长率仍低于预期增长速度。

总量

1999/2000财政年度主要经济数字如下(乌官方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约61.1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2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

【通货膨胀率】:3.1%(2000年8月)

【外债】:30.7亿美元

【外汇储备】:7.2亿美元

【货币名称】:乌干达先令

【汇率】:1美元= 2250乌干达先令(2011年05月)。

建筑业

近年来,乌项目发包额一般在4亿美元左右,除少量项目议标外,大部分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项目主要集中在道路、城市给排水、农村供水(打井)、电力、通讯、房建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国公司在乌承包市场上曾一度辉煌,但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意大利、埃及、以色列、南非等国一些知名承包公司的进入,竞争日趋激烈,加之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失误,已风光不再,有的公司更是境况堪忧。目前,中国公司每年虽仍可得到部分项目,但所占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

特点

1、项目资金来源广泛。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措施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乌每年获得大量的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美国、英国、德国、丹麦、爱尔兰、法国、荷兰、意大利、日本和比利时等发达国家。近来来,由于外国投资的增加和私有化进程的加快,私人投资的项目有所增加。

2、发标单位分散、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由于项目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援助国对项目的实施方式要求不一,加之乌中央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地方政府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在项目发包方面形成了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统一的规范,资审条件和评标标准差异较大。

3、项目招标不够透明、缺乏公正性。迫于出资方的压力,招标机构有时以项目内容复杂、技术难度高等为由,对一些项目采取限制性招标或定向采购方式,使大多数公司被排除竞争之列,丧失了一争高下的机会,项目被少数国家的公司垄断。即便是公开招标,由于招标机构官员的腐败,授标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4、建筑材料缺乏、工人技能低下、工程造价较高。乌建材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即便是石头和沙子等基础材料,也难以做到充足供应,因此多数建筑材料依靠进口,成本大量增加。当地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且价格低廉,但缺少起码的技能,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效率低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只能通过雇佣外籍人员来补充,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工业

工业落后,1996年工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烟草、钢铁、五金、金属矿产、纺织、服装、皮革及制鞋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设备差且使用率较低。为吸引外资发展工业,抵运政府于1991年成立投资局。据乌投资局统计,1999年该局共批准投资项目64个,投资额为8.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59%)。自成立以来,乌投资局共批准投资项目2085个,投资额为47亿美元,创造157321个就业机会。乌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截止1998年8月,107家主要国有企业中已有82家被出售,收回资金490亿乌先令。1999/2000财年,工业生产实际增长6.2%,增幅较大的是食用油、水泥和纺织品。据乌官方统计,1995~199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产品 1995 1996 1997

食糖(吨) 12821 10204 27532

饮料(千升) 56537 70022 65364

卷烟(百万支) 1576 1699 1810

棉花和人造纤维(千平方米) 2608 2410 11911

皮革(千平方米) 2 10 126

鞋(千双) 1240 1830 1274

水泥(吨) 88767 175046 162652

农牧业

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和出口收入的95%。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9%。粮食自给有余。全国可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2%,已耕地面积5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饭蕉、小米、木薯、玉米、高梁、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抵运政府重视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农业下降的趋势,如改善运输和储藏设施,优先进口农业机械设备,调整农产品收购价格,将国营的咖啡、棉花销售局和茶叶、牛奶公司全部私有化。畜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50万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瘟疫和缺乏必要的设施和药品是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1999/2000财年,农业生产实际增长3%,其中棉花产量达1.45万吨,咖啡产量达25.2万吨。据乌官方统计,1995~1997年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如下(单位:千吨):

粮食和经济作物 1995 1996 1997

饭蕉 9012 9114 9303

小米 632 440 502

玉米 913 759 740

高粱 399 298 294

水稻 77 82 80

麦子 9 9 9

白薯 2223 1548 1894

土豆 402 318 360

木薯 2224 2445 2291

豆类 390 234 221

花生 144 125 91

芝麻 71 73 73

咖啡 181346 268364 219624

棉花 10436 20481 11100

烟草 6851 6349 10599

茶叶 12692 17418 21075 据乌官方统计,1995~1997年牲畜、家禽存栏数如下(单位:千):

牲畜、家禽 1995 1996 1997

牛 5223 5301 5460

绵羊 924 951 980

山羊 5545 5684 5825

猪 1343 1383 1425

家禽 21832 22050 22271

渔业

乌河流湖泊面积4.2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较丰富。渔业是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现代化的捕捞设备及保鲜和储藏技术,捕鱼量很低。2000年8月4日,欧盟决定解除对乌出口鱼的禁令,乌可将鱼出口到欧盟各国。欧盟于去年4月14日起开始实行对乌鱼禁,迄今已给乌造成约1亿美元的外汇损失。据乌官方统计,1995~1997年鱼产量(单位:吨)、产值(单位:百万先令)如下:

? 1995 1996 1997

产量 213200 222000 219300

产值 79400 70040 75750

旅游业

60~70年代初,旅游业是仅次于咖啡和棉花的第三大创汇产业。但此后连年不断的内战使旅游业遭到严重破坏。

抵运执政后,随着乌国内局势日益稳定,旅游设施逐步恢复,旅游业得以复兴。1992~1996年,旅游业产值年均增长18%。1997年,外国游客达23万人次,旅游收入1.25亿美元,旅游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成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出口创汇来源。主要旅游点有尼罗河源头、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和基代坡河谷国家公园等。

财政金融

1999/2000财年,乌税收总额为1.008亿乌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比预期减少1200亿先令。乌先令贬值近9%;商业银行储蓄额增长16%,银行业实收资本增长50%;名义贷款利率为22%。2000年6月,乌有外汇储备7.5亿美元,相当于5个月进口额。

据乌官方统计,近几年财政预算情况如下(单位:百万乌先令):

? 1995/96 1996/97 1997/98

财政收入 947813 1095435 1189560

财政支出 1060685 1215626 1216300

赤字 11287 212019 128300

交通运输

乌为内陆国家,9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经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国内运输以公路为主。1997年,乌交通运输和邮电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其中公路运输占交通运输产值的74%。1999/2000财年,9600公里干道得到人工维修,7400公里干道得到机械维修,350公里干道得到定期维修;坎帕拉-恩德培及姆巴拉拉-伊班达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据乌官方统计,1997年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总长1350公里,客运量约2700万人公里,货运量147741万吨公里。

公路:总长3万公里,其中柏油路3050公里,砂砾路为7100公里,其余为土路。1996年机动车总数为126214辆。

航运:年货物吞吐量27013吨,增长率为36.8%;年乘客吞吐量296778人次,增长率为16.7%;年起降飞机15624架次,增长率为24%(均为1996年数字)。

政治


政体

1995年10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2005年11月修改。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无任期限制;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和罢免不称职的部长,总统的重大任命、决定和签署重要条约均应先经议会批准;成立由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组成的国务委员会,负责解决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出现政治危机时充当总统顾问,并代表议会批准总统的任命。

抵抗运动

全国运动(TheNationalMovement)简称“运动”。1981年6月,穆塞韦尼创建反政府的“全国抵抗运动”,其军事组织为“全国抵抗军”,政治组织为“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下设各级基层委员会。1986年1月抵运夺取全国政权,全国抵委会代行议会职能,各级抵委会取代各级地方行政机

构,抵运制在全国确立。1995年9月,由全国抵委会指定代表组成的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将“全国抵抗运动”更名为“全国运动”,明确规定运动制延续到2000年,并决定此后每五年举行一次全民公决,由全体人民就继续实行运动制还是改行多党制作出选择。1996年6月,乌选举产生国民议会,取代了全国抵委会的议会职能。在2000年6月举行的乌全民公决中,运动制以绝对优势击败多党制,为乌在未来5年内继续实行运动制

奠定了法律基础。“运动”的政治纲领通常被称为“十大纲领”,由穆塞韦尼制定,并于1984年7月颁布,其宗旨是:建立人民民主制度;恢复和保障人身及合法财产的安全;加强民族团结和消除一切形式的宗派主义;捍卫和巩固民族独立;建立一个独立的、一体化的、能自我生存的国民经济;恢复和改善社会公益设施,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地区;消除腐败和滥用职权;安置无家可归者和改善人民生活;与其它非洲国家携手合作,捍卫非洲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建立混合经济体制。1999年4月,运动全国执委会在原有“十大纲领”基础上补充了环境保护、就业、扶贫等纲要,使之扩充为“十五大纲领”。主席穆塞韦尼,副主席摩西基贡戈(MosesKigongo),政委詹姆斯瓦帕卡布洛(JamesWapakhabulo)。

局势

1986年,穆塞韦尼领导的全国抵抗运动经过5年丛林战夺取全国政权后,顶住西方压力,建立并逐步完善独特的“运动制”政治体制,实行民族和解,化解部族和宗教矛盾,组成了以抵运为主,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广泛的联合政府,政局日趋稳定。1996年5月,乌举行抵运执政以来的首次无党派全国大选,穆塞韦尼以绝对优势获胜,抵运支持者获议会多数席位。四年来,抵运政府不断强化自身执政地位,巩固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加大反腐力度,树立政府清廉形象;采取措施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运动制”,全称“全国抵抗运动制”,又称“抵运制”。“全国抵抗运动”由穆塞韦尼于1981年6月创建,其政治组织为“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军事组织为“全国抵抗军”,在穆塞韦尼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1986年1月,抵运执政后,吸纳非抵运的内阁部长为全国抵委会成员。在运动制体制下,政府允许各政党存在,但禁止其活动,外界称“运动制”为实际的一党制。

宪法

1995年10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新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届;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和罢免不称职的部长,总统的重大任命、决定和签署重要条约均应先经议会批准;成立由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组成的国务委员会,负责解决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冲突,出现政治危机时充当总统顾问,并代表议会批准总统的任命。

议会

1986年抵运政府成立后,由“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代行临时议会职能。根据1995年新宪法,乌于1996年6月选举产生新的国民议会,运动制拥护者获议会多数席位。议会共276个议席,其中包括214名直选议员和10名军队代表、5名残疾人代表、3名工会代表、5名青年代表和39名妇女代表。议长弗朗西斯阿郁梅(FrancisAyume),1998年7月上任。

政府

本届政府于1996年7月成立,后经1998年5月、8月、1999年4月和2000年9月四次调整。主要成员有:总统兼国防部长约韦里穆塞韦尼(YoweriMuseveni),副总统斯派西欧莎卡齐布威(SpeciozaW.Kazibwe,女),总理阿波罗恩西班比(ApolloNsibambi),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埃里亚卡泰加亚(EriyaKategaya),第二副总理兼内务部长摩西阿里(MosesAli),农牧渔业部长基桑巴穆杰瓦尔(KisambaMugerwa),教育和体育部长基杜马库布亚(KidduMakubuya),公职部长阿曼尼亚穆谢加(AmanyaMushega),性别、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长简纳特穆克瓦亚(JanetMukwaya,女),工程、住房和通讯部长约翰纳萨西拉(JohnNasasira),水利、土地和环境部长亨利卡朱拉(HenryKajura),能源和矿业部长塞达布姆巴(SydaBumba,女),财政、计划和经济发展部长杰拉尔德森达乌拉(GeraldSendaula),卫生部长克里斯普斯基永加(CrispusKiyonga),地方政府部长比丹迪萨利(BidandiSsali),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马扬贾恩坎吉(MayanjaNkangi),旅游和贸工部长爱德华卢古马尤(EdwardRugumayo)。

司法

全国设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政府设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总检察长巴特卡图里贝(BartKatureebe)。首席法官本杰明奥多基(BenjaminOdoki)。

军事

“乌干达人民国防军”创建于1981年2月,当时称“全国抵抗军”,后称“乌干达人民抵抗力量”,抵运执政后改为政府军。1995年1月起用现名。1987年组建空军。

陆军约36000人、空军800人、海军400人。

根据乌政府与西方国家的有关协议,乌每年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约1.2亿美元。但近年因北部地区剿匪,军费开支有所增加。

政党

乌现行宪法规定实行无党政治,允许政党存在,但禁止其活动。2000年11月25至26日,“运动”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有限度地放宽对政党活动的限制,准许其成立总部、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发行报刊及设立电台和电视台等。乌现有15个合法政党,主要为:民主党、乌干达人民大会党和保守党。

民主党(TheDemocraticParty):成立于1956年,受天主教派支持,在巴干达族和城市工商界中影响较大,在国际上得到英、美、德、梵蒂冈等西方国家的青睐。1961年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第一届乌干达自治政府。翌年在议会选举中败给人大党与卡巴卡耶卡党的联盟。1969年12月被人大党取缔。1973年,该党宣传书记保罗塞莫格雷雷流亡美国,在美重建民主党。后该党参加乌全国解放阵线并参加了阿明下台后的历届政府。1992年5月在坎帕拉等地开始陆续重建支部,并恢复了支部活动。信奉自由资本主义,主张议会民主。该党指责抵运政府操纵、控制1996年总统选举,表示不接受选举结果。不断抨击抵运制度为一党专制,呼吁实行多党民主,并抵制了于2000年6月举行的乌政体全民公决。总裁保罗塞莫格雷雷(PaulSemogerere),主席罗伯特基塔里科(RobertKitariko)。

乌干达人民大会党(TheUgandaPeople’sCongress):简称人大党,创建于1960年3月,由以奥博特为首的乌国民大会党激进派同民族进步党、乌干达人民联盟党合并而成。1964至1971年和1980至1985年,人大党两次成为执政党,奥博特两度出任总统。1986年1月抵运执政后,该党部分领导人参加了基础广泛的抵运政府。该党对抵运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不断要求恢复政党活动,并抵制了2000年6月的政体全民公决。总裁阿波罗米尔顿奥博特(ApolloMiltonObote),现流亡赞比亚。副总书记塞西莉亚奥格瓦尔(CeciliaOgwal,女),主席哈吉巴德鲁维古洛(HajiBadruWegulo)。

保守党(TheConservativeParty):原名卡巴卡耶卡党,成立于1960年9月,1980年5月改为现名。1962年,该党与人大党联手参加大选获胜,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出任总统。1964年,该党被人大党排挤出内阁,穆特萨流亡英国。代表布干达封建酋长和王室贵族利益,反对政府集权,主张建立联邦,恢复保障联邦制的1962年宪法,实行多党制与议会上下两院制,但采取与运动政府合作的态度。现任主席为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马扬贾恩坎吉(MayanjaNkangi)。

主要反政府武装

圣灵运动(THEHOLYSPIRITMOVEMENT-HSM):1987年初,一名自称艾丽丝拉奎娜(ALICELAKWENA)的女巫聚集起五、六千人,打出“圣灵运动”的旗号,活动于乌北部地区。后在抵抗军围剿下,拉奎娜逃往肯尼亚。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是由拉奎娜之弟约瑟夫科尼(JOSEPHKONY)率领的“圣灵抵抗军”,他们驻扎在苏丹南部,经常出没于乌苏边界,进行武装骚扰活动,扰乱北部地区社会治安。多年来,抵运政府对科尼叛匪持强硬态度,不断进行军事围剿。1999年12月,穆塞韦尼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签署和平协议,双方承诺停止支持并遣散境内对方的反政府武装。但由于协议未得到切实执行,该反政府武装依然较为活跃。

民主同盟军(ALLIEDDEMOCRATICFORCES-ADF):其成员多为塔布利克分子,即青年穆斯林极端主义者,声称要从抵运制下解放全国并建立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姆波扎(MPOZA),原为政府军一名副营长。1997年乌支持卡比拉推翻蒙博托后,乌与刚果(金)政府达成谅解,刚果(金)协助乌军在两国边境共同围剿ADF,使ADF遭到毁灭性打击。1998年,乌以追剿西部叛匪为名出兵刚果(金)东部,刚果(金)政府予以强烈谴责。ADF活动又趋活跃,以刚果(金)东部地区为依托,频频袭击乌西部的卡塞塞、卡巴罗莱地区,使乌西部地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乌政府军占领刚果(金)东部地区,获得较大战略纵深,切断了ADF的补给线,ADF的活动已基本得到控制。

外交


国策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支持不结盟运动,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乌干达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同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政治上独立意识较强,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内政。重视地区合作及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东非共同体(EAC)、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和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等地区组织活动,是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近年来,乌在东、中部非洲地区的影响迅速提升,在该地区政治格局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卢旺达、布隆迪及前扎伊尔政权更迭有较大影响,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并占领刚东部资源富庶地区,引起周边国家警觉。乌与苏丹长期不睦,互相支持对方反对派,边界冲突不断,并于1995年4月断交。1999年,乌调整地区外交政策,采取措施缓和与邻国关系。以积极姿态参与政治解决刚果(金)问题,分别于4月和7月签署《锡尔特协议》和《卢萨卡和平协议》,并积极推动刚果(金)各反对派在协议上签字。12月8日,穆塞韦尼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内罗毕就结束敌对、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并最终签署《和平协议》。

同美国的关系

乌、美两国关系密切。乌每年从美获得各种援助约8000万美元,系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之一。穆塞韦尼总统分别于1987、1990、1992、1994、1997年五次访美。1998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作为美在任总统二十年来首次访非便访乌。2000年10月,美国将乌列为享受《非洲增长和机遇法》优惠贸易条件的58个非洲和加勒比国家之一。

同英国的关系

英为乌前宗主国,对乌有传统影响,两国关系一直友好。穆塞韦尼

总统曾于1986、1989、1991、1993年访英。2000年4月,穆塞韦尼总统对英国进行工作访问。英每年向乌提供约6000万美元援助和200多名奖学金名额。1999年12月,英国宣布免除乌2250万美元债务。2000年7月,英国负责国际开发事务的国务大臣访乌。

同法国的关系

抵运政府执政以来,乌、法关系发展较快

。穆塞韦尼总统于1987年、1990年、1994年和1997年访法。1998年11月,穆塞韦尼总统前往巴黎参加第20届法非首脑会议。密特朗总统1989年访乌。法先后为乌经济复兴计划、医疗卫生、采矿业和供水工程等提供了大量援助。1991年法免除乌2000万美元债务。1994年卢旺达内战爆发后,法因乌插手卢内战曾一度中止对乌援助。1997年,法对乌干涉扎伊尔内政表示不满。1998年,法公开谴责乌出兵刚果(金)。2000年1月,法国发展与合作部长访乌,这是近八年来法国首位部长访乌。

同苏丹的关系

乌苏关系长期不睦,两国相互指责对方支持各自国内的反对派。1995年4月乌宣布与苏断交。1996年双方在喀土穆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协议,但未得到执行。1997年5月、6月和8月,穆塞韦尼总统与苏丹总统巴希尔分别在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南非三次会晤,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1999年12月8日,穆塞韦尼总统和巴希尔总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就结束敌对、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和平协议》。2000年1月,乌外交部地区合作部长蒙巴巴齐率团访问苏丹。10月,乌表示反对苏作为东非地区的代表竞选下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12月,苏政府指责乌政府放任非政府组织从乌境内向“苏丹人民解放军”运送军火补给,以及阻止苏竞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年内,乌苏两国就落实和平协议进行了数轮会谈,但成果不大。

同刚果(金)的关系

1997年,乌曾支持卡比拉推翻前扎伊尔蒙博托政权,

乌同刚(金)关系一度十分密切。后来乌指责卡庇护乌反政府武装,两国关系恶化。1998年8月,乌支持刚(金)反对派发动武装叛乱,并以维护该国边境安全为由直接出兵参战,支持刚叛军占据了刚(金)东北部地区。1999年7、8月间,刚(金)冲突各方签署卢萨卡停火协议后,刚(金)问题转入政治解决阶段。乌多次参加关于刚(金)问题的地区会议,与其它有关各方达成多项协议,并担任刚(金)冲突各方“联合政治委员会”主席。2000年,乌开始从刚(金)撤军,但仍支持刚(金)反政府武装的活动。年内,穆塞韦尼总统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刚(金)问题特别会议(1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刚(金)和平会议(2月)、在津巴布韦召开的有关刚果(金)问题的地区首脑会议(4月)。

同肯和坦的关系

肯尼亚蒙巴萨港是乌主要出海口,肯是乌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联系密切。2000年9月,穆塞韦尼总统访问肯尼亚。10月,乌、肯两国举行边境地区安全协商会议,就加强边境安全、保障两国边民自由往来等问题进行协商。乌坦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2000年1月,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对乌进行工作访问。6月,穆塞韦尼总统访问坦桑尼亚,与姆卡帕总统讨论两国关系及乌、卢军队在基桑加尼交火事件。11月,穆塞韦尼总统前往坦桑尼亚出席坦桑总统姆卡帕的就职仪式。

乌、肯、坦三国于1967年成立东非共同体,1977年共同体解体。1993年,三国恢复合作。1996年启动东非共合作体。1999年11月恢复东非共同体,三国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计划在四年内建立关税同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最终实现政治联盟。2000年7月7日,经乌、肯、坦三国议会各自批准,《东非共同体条约》正式生效。

同卢旺达的关系

1994年乌支持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卢政权后,乌卢关系十分密切。1997年两国共同支持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权,1998年又联合支持刚(金)反政府武装并出兵刚(金),成为事实上的盟友。但1999年8月以来,双方在刚(金)问题上分歧加剧,两国军队曾三次在刚(金)东部城市基桑加尼发生冲突,致使关系恶化。2000年7月,卢总统卡加梅访乌;9月,穆塞韦尼总统访卢,两国总统实现互访,使关系有所缓和。10月,卡加梅总统到乌参加姆巴拉拉恩塔雷(NTARE)中学校庆活动,与校友穆塞韦尼总统共同参加足球赛和联欢。

同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

2000年,穆塞韦尼总统出席了在开罗举行的首届非洲-欧盟首脑会议(4月)、在洛美举行的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7月)、在阿鲁沙举行的布隆迪和平会议(3月)、在阿鲁沙(7月)和内罗毕(9月)召开的布隆迪和平进程地区首脑会议(9月)。穆塞韦尼总统访问了利比亚(8月和11月)、尼日利亚(9月)、莫桑比克(11月)。布隆迪总统布约亚(1月、3月和9月)、吉布提总统古莱德(7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0月)、刚果(布)总统萨苏恩古索(11月)访问了乌干达。

同中国的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中国与乌干达于1962年10月18日建交。自1962年至1985年,两国关系发展平稳,受乌政权更迭的影响不大,但高层交往较少。1971年,在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上,乌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1986年乌全国抵抗运动执政后,中乌双边合作扩大,高层互访增多,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乌于1996年和1997年两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支持中方立场。2000年,乌支持中方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提案。2005年,乌支持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建交后,中方访乌的主要领导人有:谷牧国务委员(1987年4月);钱其琛外长(199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1991年7月);中国政府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1992年4月);姜春云副总理(1997年4月);唐家璇外长(1999年1月)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199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200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1年1月);李肇星外长(2004年1月);温家宝总理(2006年6月)等。乌方访华的主要领导人有:奥博特总理(1965年7月);穆万加副总统(1984年8月);穆基比外长(1987年1月);穆塞韦尼总统(1989年3月、1996年1月和2004年5月,2006年11月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第二副总理兼外长塞莫格雷雷(1989年3月);鲁贡达外长(1996年1月);第一副总理兼外长卡泰加亚(1992年以第一副总理兼抵运全国政委身份,1998年4月,2000年10月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副总理兼旅游和贸工部长阿里(1999年7月);第三副总理兼外长瓦帕卡布洛(2002年4月);总理恩西班比(2003年9月);国民议会议长塞坎迪(2002年10月)和国民议会副议长卡达加(2005年12月)等。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自1962年至今,中国援助乌干达建设的成套项目主要有:奇奔巴农场、多禾农场、坎帕拉制冰厂、沼气池、食品陶瓷研究中心、国家体育场等。中国还向乌提供了解放牌自卸车以及食品陶瓷研究和小型加工设备及部分配套设施。中国在乌干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始于1987年,主要领域为房屋和路桥建设。目前有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10家中国公司在乌开展承包业务。中乌贸易始于1960年。2007年两国贸易额2.22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其中中方出口2.02亿美元,进口1984万美元。中国对乌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医药、陶瓷器皿、鞋类等,从乌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咖啡、塑料等。

中乌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2004年)。三、在文化、教育与卫生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建交以来,中国与乌干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国于1985年6月签署文化合作协定。1999年8月,两国签署中乌文化合作协定2002~2004年执行计划。自1959年以来,中国共接收乌奖学金留学生330人。2007年中方向乌提供42个奖学金名额。从1983年至今,中国已向乌派出12批医疗队,共131人次,目前中国在乌有医疗队员8人。

文教


教育

马凯雷雷大学(Makerere University)是乌干达规模最大的大学,位于首都坎帕拉。

它在1922年成立时,只是一所技术学校;1963年成为东非大学一部份。1970年东非大学一分为三时,马凯雷雷大学成为一所独立院校(另两所为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和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现有22个系科,学院和研究所,本科学生约3万人,研究生约3000。

马凯雷雷大学是很多非洲独立后领导人的母校,毕业生包括乌干达前总统弥尔顿奥博特,坦桑尼亚前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本杰明姆卡帕以及肯尼亚现任总统姆瓦伊齐贝吉。

乌干达实行英国教育体制:小学7年,初中4年,高中2年。

麦克雷雷大学为乌最高学府,始建于1937年,2002年在校生达3万人。此外还有姆巴莱伊斯兰大学、姆巴拉拉科技大学、东非基督教大学、乌干达烈士大学。

全国文盲率很高,农村女性为42.6%,男性为28%;城市女性为21%,男性为11.8%。自199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2001/2002财年入学人数突破720万,教师增加11431人,小学学生对教师比率为54:1。

2005年11月,穆塞韦尼在全国抵抗运动大会上宣布,自2006年起中学教育全部免费,乌成为非洲第一个普及全免费中学教育的国家。

媒体

共有10余种用英语和卢干达语出版的全国和地区性报刊,发行总量约10万余份。

主要报刊有:

(1)《新观察报》,唯一的官方英文日报,1986年5月创刊,其前身为奥博特第二届政府时期的官方《镜报》,现为日报,2005每期发行35186份。

(2)《警戒者报》,私营英文报纸,1992年创刊,现为日报,每期发行25000份。

(3)《友人报》,卢干达语日报,1911年创刊,是乌历史最久的报纸,原为天主教报纸,后由“友人”出版公司经营。

(4)《东非人报》,英文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同时出版。

乌干达通讯社为国家新闻机构,设有地球卫星转播站。2005年11月,乌干达新闻部成立乌干达广播公司取代该通讯社。

乌现有4家广播电台,其中3家为私人电台。国家广播电台设有中、短、调频等波段,以英语、斯瓦希里语播音为主,另有卢干达语等30个部族语言的广播。2005年与乌干达电视台一起归乌干达广播公司管理,并改称“乌干达广播公司电台”。

乌干达电视台在6个乡镇设有转播台,覆盖全国。

旅游


饮食

乌干达的美味香蕉饭 非洲的乌干达,招待客人自始至终不离香蕉。客人入屋,先敬上一杯鲜

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后端上烤得焦黄的香蕉点心。正餐吃一种叫做“马托基”的香蕉饭。“马托基”是以一种不甜的香蕉品种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吃过“马托基”的人,普遍称赞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因而它成了乌干达国宴的主菜。乌干达的“国饮”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酿成,香甜醇厚。开宴时,将酒坛摆在桌上,坛顶插着1米长的草管,宾主吮管对吸。

乌干达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讲究肴丰富多彩,注重菜肴味美适口。

2、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辣味道。

3、主食惯以饭蕉为主食,也乐于品尝面类食品。4、副食爱吃鱼、牛肉、羊肉、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豆类等;调料爱用椰子油、棕榈油、花生酱、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

5、制法对烧、煎、炒、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6、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京菜、川菜。

7、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红烧鸡块、咖喱牛肉、锅里脊、干烧鲜鱼、扒牛肉条、冬瓜盅、拔丝香蕉、

相关分词: 乌干达 乌干 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