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文韬武略一元戒:叶剑英

文韬武略一元戒:叶剑英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文韬武略一元戒:叶剑英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丛书名: 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平装: 199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218059082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文韬武略一元戒:叶剑英》以叶剑英的生平业绩为主线,既反映了他由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展现了他“义能附众,武能威敌”的“儒帅”品格与风采。

编辑推荐

《文韬武略一元戒:叶剑英》是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叶文益,海南省文吕市人,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共广东地方史、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工作,专著有《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一l949)、《叶剑英与毛泽东》,合著有《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中国苏区辞典》、《澳门归程》、《粤海魂》、《中共广东地方史》(青少年读本)等,曾发表有关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术论文数十篇。

叶剑英,广东梅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戌马一生,文韬武略,不仅在军事、统战方面荣立殊勋,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卓有建树。他长期主持军事科学研究,勤于著述,写F了许多军事论著。更为难得的足,他在治军理政之余,口吟笔耕,写下了近二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善七律"的杰出诗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怀壮志图报国

一、好学多思的血性少年

二、求学云南讲武堂

三、追随孙中山

第二章 南征北战建奇功

一、执教黄埔军校

二、讨逆伐叛

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四、长征路上见忠贞

第三章 身居虎穴巧周旋

一、“内战吟成抗日诗

二、八路军参谋长

三、南岳“说禅论道

四、舌战群儒

五、军调部的日日夜夜

第四章 理政有方传佳话

一、接管北平

二、主政华南

三、新中国橡胶事业的拓荒者

第五章 探寻精兵强军路

一、致力军事训练

二、开拓军事科学研究

第六章 京华除害挽狂澜

一、“二月抗争”的斗士

二、受命于危难之时

三、领导军队整顿

四、运筹帷幄除四害

第七章 治国兴邦安天下

一、拨乱反正

二、全力支持改革开放

三、加强法制建设

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八章 满腹诗情唱大风

一、“元帅余事付讴歌”

二、力倡古诗“旧瓶装新酒”

三、“儒帅”的风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经济发展之后,如果没有文化发展做后盾,不仅不会持久,而且难免滑向邪路,甚至导致社会的畸变。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

建设文化大省任务艰巨,因为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

后记

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少怀壮志,早年投身革命、由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在他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复杂斗争的转折关头,面临危难。沉着应对,大智大勇,无私无畏,表现了非凡的革命胆略。建立了丰功伟绩。叶剑英的一生,是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英名与业绩,光耀千秋。永垂史册。

当我接到撰写这一书稿的任务时,既感到荣幸,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能将叶剑英这位对中国革命事业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的生平、思想和历史功绩,介绍给广大读者,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叶剑英的人生阅历,波澜壮阔。跌宕多彩,要将其浓缩于短小的篇幅之中,却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在各方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之下,终于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因限于篇幅,本书所记述的虽然是叶剑英思想与实践活动中的“择其要者”,是“粗线条”的,内容也尚欠丰富,难以“全方位”地展示叶剑英光辉的一生,但是从中能够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使人受到启迪和教益。

文摘

这些新鲜诱人的诸多课程,为叶剑英打开了新的天地,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对各个科目都学得很认真。他勤奋、专心、肯思考,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12岁时,叶剑英进入梅县丙村三堡学堂就读时值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斗争日渐高涨之际,三堡学堂的校长和教员大都是不满清朝封建统治的热血爱国青年。校长谢鲁倩是一位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华侨富商子弟,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国参加同盟会,创办新学。经常向学生宣讲孙中山的学说,讲述古代豪杰哲人的嘉言懿行。学堂里还有一位进步青年教师林明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经常在学生中间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针砭时弊,抨击朝政,讲述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故事。这些都使叶剑英深受影响,使他逐渐萌发了憎恨腐恶势力,立志将来匡救中华,改变现状的志向,以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在进步教师的启引下,叶剑英还毅然带头“剪辫子”。每遇到不平之事,他也能挺身而出。敢于与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叶剑英的青少年时代。见证了社会的丑恶现象。三堡学堂所在地丙村镇,地处潮州至梅县之间的梅江河道边。潮州、梅县之间来往的船只多在这里停靠,装卸货物,接落人客。当时,潮州府的清兵乘船路过,经常到丙村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老百姓对这些头戴红缨帽。身穿青马褂,胸前衣服上绣有“勇”字的清兵恨之入骨,但又不敢得罪他们敢怒不敢言。有一天,几个清兵窜到丙村镇,强抢了一家肉铺的牛肉。肉铺老板无奈之下,跑到三堡学堂求救。其时,三堡学堂是一所公立学校,其经费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靠镇上肉铺上缴的“牲口捐”。眼看肉铺被抢,学校当然不能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