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文艺美学的多重复合结构

文艺美学的多重复合结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文艺美学的多重复合结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平装: 375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544513487

内容简介


《文艺美学的多重复合结构: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关系研究》所提出的多重复合结构论的文艺美学观念和逻辑框架,是既与以往的研究范式和成果相区别,又试图将它们辩证综合、融会贯通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和理论结构。这种从多重复合结构论的角度对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关系的界定,力求跳出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以期形成一个对文艺美学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理论界说。

编辑推荐


《文艺美学的多重复合结构: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马龙潜,1945年7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基础美学与文艺美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中西比较美学、当代文学批评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实践建构美学初论》、《当代文艺学一美学观念引论》、《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与体系构架》、《方法论意识与问题化意识》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论著曾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目录


前言

绪论 在文艺研究请学科的关系结构中认识文艺美学

一、文艺美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根源与历史背景

二、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属性的不同认识

三、文艺美学的复合结构特性

四、文艺美学与诸相邻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一章 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多重结构

一、文艺美学的对象和范围

二、对文艺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三、文艺美学学科建构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的特性

一、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的基本内涵

二、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的层次规定

三、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的整体特性

第三章 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的生成

一、在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中确立的文艺美学

二、美学与文艺学的受动性与主动性

三、美学与文艺学的双向逆反运动

四、美学与文艺学的动态组合

第四章 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对文艺基本特征的规定

一、文艺主客体关系的复合结构形态

二、文艺审美对象的复合结构形态

三、文艺审美意象的复合结构形态

四、文艺本质的复合结构形态

第五章 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对艺术类别与形态的规定

一、关于艺术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与艺术的类别与形态

三、作为历史范畴的艺术类别与形态

四、文艺美学多重复合结构视野中的各部类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本书所提出的多重复合结构论的文艺美学观念和逻辑框架,是既与以往的研究范式和成果相区别,又试图将它们辩证综合、融会贯通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和理论结构。这种从多重复合结构论的角度对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关系的界定,力求跳出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以期形成一个对文艺美学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理论界说。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剧烈转型,权力、资本和信息技术共同形成一种强大的制约力量,致使资本逻辑、文化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这就必然要求包括美学、文艺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做出相应的转型,以对此做出必要的学术应答。正是剧烈的社会转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历史机遇,而文艺学、美学的转型和文艺美学的兴起,则直接体现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点,积极介绍、引进和借鉴西方文艺学、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试图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为主导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美学理论体系,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热情的探索不能代替冷静的思考,标新立异不一定就是创新,时间上的“现代”更不等于理论的先进。

后记


本书是由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关系研究》的最终结项成果。本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为:李志宏(吉林大学教授、博士)、马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邓国军(内江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宋民(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杨杰(济南大学教授、博士)、高迎刚(山东大学副教授、博士)、高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我提出总体编写思路和章节大纲后,课题组对章节大纲进行了讨论。后由于人力无法集中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书稿的写作最终交由杨杰、高迎刚、高波和我来具体完成。他们几位都是我的学生,杨杰、高迎刚已毕业多年,各自在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上均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高波是在读的博士生,思想活跃,肯于钻研。大家的合作是愉快和有效率的,杨杰执笔一、二两章,高波执笔三、四两章,高迎刚和我执笔绪论和第五章。最后由我对书稿进行审议和修订。

本书的完成和出版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李志宏、马驰、李庆本、邓国军、宋民诸先生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参与了写作大纲的讨论,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主任曾繁仁先生和中心各位同仁,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长春出版社的谢冰玉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分词: 文艺 美学 多重 复合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