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渭滨街道办事处

渭滨街道办事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渭滨街道办事处




概况


渭滨街道办事处位于咸阳市区西南部,南依渭水,北邻陇海铁路,东接城区,西与兴平市交界,因地处渭河之滨而得名,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咸阳火车西站 2公里,离咸阳国际机场仅15公里,渭阳西路、中华西路、宝泉路与咸阳城区对接,过双路南接西宝高速咸阳西出口北接312国道,彩虹二路、华家寨路、香柏里路、西里路、胭脂河路横贯渭滨,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办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00人,辖区流动人口约3万人。

村情简介


吕村

相传周文王在此地遇见姜太公吕尚,故得名“吕遇”,清初,因“吕”、“遇”二字同韵,逐步简化为吕村,吕村由此得名。吕村地处西宝高速公路以南,紧邻渭河,环乡路穿村而过,全村现有人口3309人,765户,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156亩,河滩地900余亩,全村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为增加群众的收入吕村先后对900余亩河滩地进行改造,发展油菜和粮食种植。为彻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先后对村内街道、环乡路吕村段进行了整修、硬化,为群众的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陈南村

陈南村位西宝高速公路以南5公里,西与兴平市西吴镇接壤,东依留印至尹家环乡路,交通较为便利。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 280户,总人口1109人,耕地面积1175亩,陈南村土地肥沃,灌溉设施完善,是渭滨镇粮食的主产区。近年来陈南村不断调整结构,在外地不断学习蔬菜种植经验,目前全村已发展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300余亩,仅蔬菜种植年可增加群众收入1万余元。

陈北村

战国时楚国学者陈良入关讲学,相传葬于此地,故该村以陈良的名字命名。由于人数增加,解放后将此村分为南北二个村。该村为陈良北村。陈北村现有4村民小组,289户,人口1086人,土地面积1085亩。陈北村风淳朴,群众朴实,主要以种养殖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目前全村发展蔬菜大棚200亩,发展养殖大户9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尹家村

以尹姓居住得名。距咸阳市市区10公里,南临渭河,西与兴平市段家村相接,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5户,总人口人,1221人,全村耕地面积1318亩。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尹家村遗址,距今5000-6000年,位于尹家村周围,遗址东西约2华里,南北约1.5华里,灰层深度3米,厚度约3-5米为咸阳市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遗址坐落有灰层,灰坑,陶窑址。灰源有袋形,竖穴形,锅底形。在这些灰层里不断发现了石斧、尖角器、彩绘、红陶器等文物。 尹家村人杰地灵,土地肥沃,自然景观优美,特别是村庄与渭河的高差更显出尹家村的壮丽,为增加群众收入,村上对现有930余亩滩地进行了平整,大力发展清水莲菜种植,目前全村连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余亩,同时在畜牧养殖方面不断发展奶羊养殖,群众年可增收3万余元。

周村

周村,位于渭滨镇中部,相传周文王伐崇兴周曾居住在此地,故名兴周堡,清初改称周村,沿用至今。该村地处西宝高速公路以南,东到过塘,西临大寨,南至吕村、南寺,北接西里、香柏李。环乡路穿村而过,香柏李路直通村口,距镇政府3.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312人,耕地面积1316亩,3个村民小组,周村村风淳朴,群众朴实,主要以种养殖为主。

大寨西村

大寨西村位于渭滨镇西南部,东与大寨北村相邻,南与大寨南村相邻,西与兴平市西吴镇相邻,北与留印村接壤。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77户,总人口735人,土地面积853亩,全村主要以种养殖、在外务工为主,其中全村现有570人从事建筑业、机械加工、商贸等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

大寨东村

大寨东村位于渭滨镇西南方,西宝高速公路以南,据传唐初以雒姓户居住此地而得名雒家庄,清初因位于县西部,且村大人多,又名西大寨,1985年按方位分为四村,该村偏东,故名西大寨东村,村内四条街道全部硬化,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53户,总人口640口人,土地面积768亩,劳动力450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在外务工为主。

大寨北村

大寨北村据传唐初以雒户族居住地而得雒家庄。清初因位地处我镇西南部,西与大寨西村相邻,南与大寨南村相邻,北临西宝高速公路,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58户,总人口660人,土地面积868亩,全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植为主,其中粮食种植700亩,其余为蔬菜、果树等其它经济作物。近年来现已发展养猪、鹌鹑大户10户,存栏达5000余头、只。2009年在渭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完成了周村至大寨,大寨北村至兴平的2条道路硬化,为群众增收开通了便捷的通道。

大寨南村

大寨南村位于渭滨镇辖区西部,东依环乡路,西接兴平市西吴镇,北临西宝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历代以雒姓户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雒家庄”,清初因位于县境西部而村大人多,故名西大寨。1983年按方位分为4个村,该村偏南,名:西大寨南村。 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64户,总人口687人。现有耕地面积786亩,配套灌溉机井10眼,全村种植业基础较好,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其中主粮面积达总耕地面积85%以上,养殖业近年发展较快,以养猪、羊、鸡居多。近年来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村内现有6户私营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从事木器加工、针织,年产值达300万元。

南寺村

南寺村位于渭滨镇最南部,紧邻渭河,包括三个自然村:南营、南寨、麻寺渡。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373户,总人口1584人,土地面积1459亩,357户,该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其中主粮面积达总耕地面积85%以上,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留印村

留印村,因唐德宗西逃时将“玉玺”丢于此地而得名,地处咸阳西郊,西与兴平接壤,北靠陇海铁路,南临西宝高速公路,咸兴公路沿村而过,地域交通的优越。留印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 935户、3863人,耕地2763亩。

近年来,留印村两委会在冯可义同志的带领下,以“工业强村,多经富民,招商活流,重教育人”的发展思路;“租船出海,借鸡生蛋”的招商融资方式,以公有私营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以存量换增量的无风险资本积累增值的新思维,以让“别人发财,促自己发展”为目的,走出了留印人符合自己村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经济快速发展之路。相继建成了总占地面积600亩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南、北、东三个工业区和一条综合型商业街。先后引进精诚铸造、绿世纪生化公司、康泰环保包装公司等65户,总投资近3.4亿元的骨干企业入园。涉及铸造、化工、养殖、橡胶、机械、建材等七大门类60余类产品,目前三个工业区已形成规模,有力的促进了村级经济的迅猛发展。多年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曾被誉为“西北农村新亮点”。未来的留印村将以“高目标、新机制、好环境”(以建立西部经济强村的高目标;以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管理新机制;以硬件基础设施到位和留印人全新的思想观念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留印村的大发展和大跨越。

西里村

西里村北临咸阳市西郊国家粮食储备库,南邻周村,西与留印村接壤,东与香柏李村相邻,西宝高速公路从村南横穿而过,西里村据传是元代部分香柏李村民西迁建房而成,名曰西里,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375户,总人口1672人,耕地面积788亩。 近年来西里村两委会干部紧抓机遇、凝聚人心,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利用各种平台加大村失地农民的培训,做好群众的就业安置和增收,目前全村70%以上农民以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增加家庭收入,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

香柏里村

以唐代西平王李晟的儿子李愬的葬地得名,因冢旁广植香柏,香馨数里,故名香柏李。香柏李村位于渭滨镇政府南0.5公里,西宝高速以北0.5公里,东临王家村,西接西里村。 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308户,总人口1349人。该村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工业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为做好群众的就业安置,村两委会大力加大失地农民培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村上先后建成群众活动中心、建设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2003年多次荣获省级“依法治理示范村”、高新区先进单位、双创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两寺渡南村

两寺渡南村位于渭河北岸,东临渭河三号桥,交通便利。相传,早期村东、西两头有寺院二座,渭水冲积渡口一处,故得名。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 235户,1003人,耕地面积698亩。全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种养植为主,由于紧靠城区村上的加工、运输等发展迅速,目前村上从事运输的已达30余户。

两寺渡东村

两寺渡东村,位于咸阳三号桥北端,东临长虹路、南临中华西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391户,1711人,土地面积141亩。两寺渡东村由于经济活跃,村内街道硬化、自来水、路灯一应俱全。先后获得咸阳市文明村、经济强村等称号。近年来,随着高新区大规模基础开发建设,两寺渡村已被中花苑、风景苑住宅小区所包围。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两寺渡东村充分发扬武术、书法等民间艺术,先后在村上建起党员活动室,成立了两寺渡村书法协会、武术休会,组织群众参加省市各项书法、武术大赛,并为市区争得了多项荣誉。

知名企业


陕西欧海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咸阳移山压缩机有限公司

陕西秦稷粮业科技集团公司

咸阳西郊积水工程筹建处

陕西红旗巨龙建材有限公司

陕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咸阳供电分公司

相关分词: 渭滨 街道 办事处 办事 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