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魏源致贺熙龄信札手稿

魏源致贺熙龄信札手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魏源致贺熙龄信札手稿


该信札手稿是魏源写给友人贺熙龄的。原文为八行信笺墨笔直行书写,共计两页,根据信札内容推测,大约写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贺熙龄是魏源道光初年从幕的幕主贺长龄的弟弟,比贺长龄小三岁,比魏源长六岁,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

中文名:魏源致贺熙龄信札手稿

作者:魏源

成文时间:约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

属性:通讯的书信



手稿原文


柘农先生左右:

分别光霁,倏阅暑寒,瞻仰云天,惟有驰溯。源去冬奉檄东台,地僻民淳,籍藏鸠拙,惟谷贱银贵,催科政拙,将来未知所税驾耳。

藕耕先生总制西南,大为吾乡之庆,已于赴滇委员托寄芜禀。丹山令弟同此缱绻,晤时均希致意。源公余之暇,尚可赋诗著书,夏间或可兴枣,再行奉寄。今因舍弟回楚之便,寄上《圣武记》十部,以备持赠。至去冬所寄呈《海国图志》等件谅已呈清览矣。谨此泐布,敬颂起居,为道日爱,不宣。

源顿首 四月三日

注:“柘农”是贺熙龄的号。

相关人物简介


贺熙龄

(1788-1846)

贺熙龄原名永清,字光甫,号蔗农,又作拓农,清湖南善化(今属长沙市)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编修,迁河南道御史,提督湖北学政,复补山东道监察御史。后因目疾乞归,任长沙城南书院山长,倡立湘水校经堂。信中说“旋闻台驾已赋《遂初》”,即是借《晋书孙绰传》中《遂初赋》一典,指贺熙龄已辞去官职回乡,实现了自己隐退的初愿。他是魏源道光初年从幕的幕主贺长龄的弟弟,比贺长龄小三岁,比魏源长六岁,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魏源全集》第十二册收有魏源致贺熙龄的书信两通,一通写于道光十八年(1838)六月五日,是为回复贺熙龄来信咨询淮北票盐经营情况的长信,当时的魏源45岁,尚未考中进士;一通写于道光二十六年四月三日,是魏源趁弟弟回乡之便,托带书信并赠送《圣武记》第二次修订本10部,此时的魏源已由进士任江苏东台知县。

受兄贺长龄影响,主张经世致用之学。历任河南道御史、提督湖北学政、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在御史任内,缉盗贼、禁私垸、端士习、惩诬告,严究讼师胥吏作奸;陈盐务河工积弊,颇得吏声。因目疾挂冠后,前后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八载,并创立湘水校经堂,期间与左宗棠结为忘年至交。晚年筑室东城,布衣蔬食,居名“菜根香”。著有《寒香馆诗文钞》等书传世。

魏源

(1794—1857)

清启蒙思想家,经世派代表人物。湖南邵阳县金潭(今属隆回县)人。原字汉士,后字默深,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父邦鲁,曾官江苏宝山主簿。魏源幼时随母在家读书。20岁时,随父入京,师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道光五年(1825),受聘于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撰《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和《湖广水利论》等;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理漕运、水利诸事,对社会实际颇多了解。35岁任内阁中书。与龚自珍齐名,均主张“经世致用”之学,人称“龚魏”。37岁丁父忧在家。时社会动乱加剧,魏源目睹瑶民起义,深感清廷政权腐败,后又爆发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加深,更激起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加浙东抗英战役,并在前线亲审俘虏。后见清廷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发奋著书。二十二年《南京条约》签定时,已完成《圣武记》一书,其序中称:“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羸,令不行于境内之谓羸。”又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几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书100卷。该书对强国御侮之方颇多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点,并主张学习西文技术制造战舰、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还提出 “以甲兵止甲兵”主张,相信中国人民能战胜外国侵略者,并说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 俄)罗斯吞并西北”之野心。指出不与侵略者在海上交锋,而应在内地严密布防,坚守内河等战守办法。并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与器械等,使国家富强。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又在《默觚》中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凡此主张实为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

道光二十五年(1845),魏源已届50岁,始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初为扬州府东台知县,以母忧去官。二十九年任兴化知县,在修筑大坝防水和改革盐政方面颇有贡献。咸丰元年(1851)授高邮州知州,公馀整理著述。咸丰三年完成《元史新编》太平军东进时,他倡办团练。后以“贻误文报”,“玩视军机”革职。旋开复原官,辞不赴任,侨居兴化,手订生平著述。

魏源晚年潜心学佛,辑有《净土四经》。咸丰七年三月初一(1857年月3日26)卒于杭州,终年63岁。葬于南屏山之方家峪。著作除前述各书外,还有《老子本义》、《禹贡解》、《古微堂集》、《诗古微》、《书古微》等。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

相关分词: 魏源 致贺 熙龄 信札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