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简介


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早中期聚落遗址,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为深化西辽河上游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遗址正式发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部分师生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2009年7月19日开始对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据了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赤峰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勘探后,确认此遗址总面积为93000平方米,共有59个遗迹单位,保存较好。

此次发掘,将对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历史面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推进西辽河上游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有望填补学术界对红山文化遗址聚落及布局缺环等方面研究上的空白。

遗址发现


全面掌握红山文化内涵

对于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赤峰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王惠德有自己的见解:

红山文化的发现,如果从鸟居龙藏进入喀喇沁崇政学堂教书,并在赤峰地区进行人类学调查算起,到2008年正好是100年;如果从1954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兼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尹达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发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文,正式将以红山后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至今,也已经54年。红山文化的分布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逐步证实:赤峰地区是红山文化的中心区域。令人遗憾的是,作为红山文化的命名地,红山除了六十年代前的调查和发掘再也没有新的考古发现。红山周边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也陷于停顿,作为赤峰人我们也不能不思考红山的未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辽宁西部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和积石冢的发现,把红山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峰,同时由于辽宁省不断加大对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特别是宣传力度,外界渐渐忘却了红山文化的命名地———赤峰。在考古和历史学界掀起的红山文化研究热潮中,相对寂静的是红山。这种尴尬局面,终于在2008年5月因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的发现获得突破。

“二十大新发现”榜首


2010年9月6日“草原文化遗产日”前夕,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经过认真评审,在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的1.2万余处文物中,评选出“二十大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囊括了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以及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等新型文化遗产,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其中,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早中期聚落遗址,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为深化西辽河上游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更推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赤峰历史文化


赤峰市、红山区两级政府都希望通过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的科学发掘,建立起红山文化命名地独有的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向世界展示五六千年前赤峰先民的社会生活面貌。把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这一赤峰近城区新的历史文化资源,变成红山文化研究资源库和赤峰人文旅游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