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王传宽

王传宽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王传宽




简介


王传宽,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科带头人、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东北林业大学2009 年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 之一。 近期重点开展温带和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测定和机理过程的耦合及生态建模、树木光合作用与水分关系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等15项,参加美国加拿大合作项目、美国NSF项目和中日韩前瞻合作研究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该领域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5篇,累计影响因子80,被引用次数562次,H指数13。

学习经历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主要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生物学组成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届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通讯评议评审专家

ScandinavianRJournal.of.Forest.Research特邀编委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

生态学杂志编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委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获奖情况


2001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Vilas Travel 奖学金

1999 威斯康星大学农业和生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1997-1998 国家教委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一年)

1996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1995 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7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传宽

2009 年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

试验站建设


2004年,王传宽教授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回国后,回到了母校东北林业大学从事自己森林生态科研和教学工作。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是生态学科于1974年正式建立的重要野外科研基地。王传宽于2004年担任生态站站长之后,根据帽儿山生态站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生态定位研究的经验,对生态站进行了系统规划,并围绕科研、教学、生产和示范四大中心任务展开了全面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站于2006年通过了科技部的多方考核评估,正式被评为国家科技部所属的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普通生态学》、《生态学专题》、《生态学进展》等核心课程。

学科建设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创建于1952年,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并为我国生态学和林业行业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但由于近期学科队伍的新老交替和人才流失,使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困难,甚至危机。王传宽教授回国后,担任了生态学科带头人,他立足实际,大胆改革,精心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谋篇布局,规划未来。于2006年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滚动评估。

目前,学科梯队稳定,学缘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8%,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跨世纪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已承担和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


2001-2005年 主持人,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黑龙江凉水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

2002-2005年 主要参加人,美国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和加拿大马尼托巴水电部(Manitoba Hydro)联合资助项目:全球暖化对黑云杉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Stith T. Gower 主持)

1999-2003年 主要参加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S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环境生物学联合攻关

项目:林火对北美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微气候、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Stith T. Gower 主持)

1998-2002年 主要参加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互作机理研究(周晓峰主持)

1996-2000年 主要参加人,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东北现有林经营技术的研究(赵惠勋主持)

1993-1996年 主要参加人,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项目:黑龙江省蒙古栎林及其经营技术的研究(王义弘主持)

1992-1994年 主要参加人,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森林公益效能计量评价的研究 (周晓峰主持)

发表论文


自2001年以来,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国际会议论文15篇(略)。

[1] Wang C., B. Bond-Lamberty, and S.T. Gower (2003) Carbon distribution of a well- and poorly-drained black spruce fire chronosequ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9 (7): 1066-1079.(影响系数:3.398)

[2] Wang C., B. Bond-Lamberty, and S.T. Gower (2002)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carbon dioxide flux from black spruce coarse woody debris. Oecologia, 132: 374-381.(影响系数:2.602)

[3] Wang C., B. Bond-Lamberty, and S.T. Gower (2002) Soil surface CO2 flux in a boreal black spruce fire chronoseque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 (D3): art. no. 8224.(影响系数:2.245)

[4] Wang C., S.T. Gower, Y. Wang, H. Zhao, P. Yan, and B. Bond-Lamberty (2001) Influence of fire on carbon distribution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boreal Larix gmelinii fores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7: 719-730.(影响系数:3.398)

[5] Feldkirchner, D.C., C. Wang, S.T. Gower, E.L. Kruger, and J. Ferris (2003) Effects of nutrient and paper mill biosolids amendments o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status of hardwood forest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77: 95-116.(影响系数:1.128)

[6] Bond-Lamberty, B., C. Wang, and S.T. Gower (2003) Rapid estimation of needle geometry and surface area for two boreal conifers. Canadian Journal Forest Research, 33: 101-105.(影响系数:1.12)

[7] Wei, X., X. Zhou, and C. Wang, (2003) Impacts of temperate forests on hydrology in northeast China. Forestry Chronicle, 79 (2): 297-300.(影响系数:0.497)

[8] Bond-Lamberty, B., C. Wang, and S.T. Gower (200x) Net primary production dynamics of a boreal black spruce fire chronosequ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in press).(影响系数:3.398)

[9] Bond-Lamberty, B., C. Wang, and S.T. Gower (200x) A glob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nd soil surface CO2 flux? Global Change Biology, (in press).(影响系数:3.398)

[10] Ewers, B.E., S.T. Gower, B. Bond-Lamberty, and C. Wang (200x) Effects of stand age and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n transpiration and canopy conductance of boreal forest stands.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in press).(影响系数:3.015)

[11] Wei, X., S. Liu, G. Zhou, C. Wang (200x) Influence of forest management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press).(影响系数:1.081)

[12] Bond-Lamberty, B., C. Wang, S.T. Gower, and J. Norman (2002) Leaf area dynamics of a black spruce fire chronosequence. Tree Physiology, 22: 993-1001.(影响系数:2.152)

[13] Bond-Lamberty, B., C. Wang, and S.T. Gower (2002)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nd sapwood area equations for six boreal tree species of northern Manitoba.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32: 1441-1450.(影响系数:1.12)

[14] Bond-Lamberty, B., C. Wang, and S.T. Gower (2002) Coarse woody debris and its annual carbon flux for a boreal black spruce fire chronoseque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 (D3): art. no. 8220.(影响系数:2.245)

[15] Gower S.T., O. Krankina, R.J. Olson, M. Apps, S. Linder, and Wang C. (2001)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carbon allocation patterns of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1(5): 1395-1411.(影响系数:3.025)

相关分词: 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