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汪东波

汪东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汪东波


汪东波,是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革命烈士,另一个是图书馆管理人员



革命烈士


出生于应山县(今广水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放牛拾柴。13岁随父学裁缝手艺。19岁挑货郎担,走村串户。为行商所需,自学文化,不但学会写帐,还能阅读报纸,关心国家时事。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从报纸上得知华北沦陷,忧心如焚。1939年1月,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到达应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响应,联络一部分乡民组成基干队,为新四军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后被委任为寿山乡民众后备队副中队长。1940年7月,党组织派他在寿山新街以开杂货铺为掩护,建立情报联络站,任站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任寿山乡长。是年,应山遭受特大旱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他在全乡采取“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的政策,既解决了当前的饥荒,又为来年抗旱保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并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县推广,掀起一场“千塘百坝”运动,多次受到鄂豫边李先念、陈少敏、许子威等军政领导人的表扬。消息传到延安,党中央在广播中特向安应人民祝贺,《解放日报》介绍了安应人民在敌后兴修水利、坚持大生产的经验。1942年春,被提升为寿山区副区长兼区农救会主席。1942年6月,被任命为寿山区委副书记。1945年7月,调鄂中地委工作,参加豫南干部支队,开辟新区。1946年6月27日,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西进,鄂中地委决定原寿山工委书记胡海泉为留守安应随县委书记,调他任县长兼指挥长。并从原安应县独立营抽出一个战斗排和一部分手枪队员,共40余人,组成游击支队,交胡、汪二人指挥。为了不让国民党发现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迹象,他指挥战士们在山上吹号出操、唱歌、练习刺杀等,迷惑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转移两天后,国民党军才发觉。于是,集结应山、安陆、孝感三县军一拥而来,抢占了赵棚地区。随后,又开到寿山,形成尾追我突围部队的态势。为了减轻我突围部队的后卫压力,率部开往寿山,牵制敌人。国民党军队与寿山周围的几十个乡公所纠结在一起,千方百计地想消灭胡、汪领导的这支队伍。由于叛徒通风报信,部队经常遭到敌人的包围和堵截,伤亡较大。与胡海泉商议,决定把游击队带到府河以西的随南,整顿部队,扩充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当部队向西转移时,国民党军队步步进逼,又连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胡海泉左腿被毒蛇咬伤,行动不便,留在寿山隐蔽治伤。带领队伍继续前进,于7月7日晚,到达府河的青龙潭东岸。正值府河洪水猛涨,一片汪洋,又无渡船。决定泅水过河,被激流冲进河心,卷进漩涡牺牲。

图书馆管理员


汪东波1986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北京图书馆。十多年来,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发挥专业才干,兢兢业业、谦虚好学、表现出较强的科研与管理决策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

1986年,参加《中图法》(第三版)的综合编审,其后一段时间,他作为该书编委会办公室的主管,配合主编出色地完成了该书的定稿、出版工作;1991年参与主持定稿《中图法》(简本);1988年1994年参与主持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研制;1996年至今主持《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中译本项目,1996年参与主持文化部科研项目——“中文图书规范数据库建设”的研制;1997年至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中图法》(第四版)的大型科研与工具书编制项目;1987年至今先后参与起草了《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等多项国家标准;1987年至今参与主持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分类法词表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了许多有关分类法词表的专题讲座;在1996年北京IFLA会议上提交学术论文并在会上宣读。

该同志曾先后获87年度北京图书馆先进个人;89年度全国文献情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进个人;1996年“文化部优秀青年”;1992年因参加《文献情报工作标准化研究及标准的制订》项目(该项目获全国科技成果一等奖)而获全国文献情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奖;1996年因《中国分类主题词表》项目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部门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信息成果奖”二等奖。

相关分词: 汪东波 汪东 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