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万福寺

万福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另有南省宜良县汤池镇万福寺,位于云南省宜良县汤池镇涌金山。相传寺内供佛象万尊而得名。创建失考。

中文名:万福寺

地理位置: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

出名于:盛产黄檗木

共收录寺庙:五个



1.福建福清市渔溪镇万福寺


地理位置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

黄檗寺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返回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宋时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此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

万福禅寺由来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寺毁于战乱中。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千年古刹毁于一炬

时殿宇尚未修复,鉴源、镜源回寺后即着手修建大殿与法堂,叶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经阁,寺院始起衰转盛。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潮州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

重修万福寺

1957年春,虽经多方努力,仅于唐代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两座,供僧众栖止,寺院全貌难以恢复。1966年,寺更濒于荒废。

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州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华访问。

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作纪念。1982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89年4月成立了"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已故福建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任主任,省级及全国级开放寺院住持(监院)任委员,着手对万福寺进行修复,国务院与省人民政府均有拨款。

在十方善信的资助下,从1989年夏开始进行第一期修复工程,首先重修一座有600多平方米的法堂与新建一座160平方米的大寮。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海外华侨的资助下,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现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隐元纪念堂等皆轮换一新。1997年12月8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现寺中文物尚遗石槽三口,其中宋代一口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

黄檗名山,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远祖断际,叶相国护藏书联。岩、洞、石、岭、溪、潭、井、泉、庵、堂、塔、院,森严罗列,自成景观。释子白衣、朝野名流,赋诗吟联,摩崖题刻,倍增方外之趣。

今盛世重明,梵宇新起,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双眼,洞壑林峦,真文炳著,潭涧木石,觌体成章,自然得大受用。

明灵舒居士诗

明灵舒居士诗云: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一宿禅房语,经时客路尘。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2.云南省宜良县汤池镇万福寺


地理位置

万福寺位于云南省宜良县汤池镇涌金山。相传寺内供佛象万尊而得名。创建失考。

明嘉靖年间(1522-1566)谪戍云南的杨升庵已作诗《万福寺》咏之,云:"寺临飞鸟外,楼出挂虹端。山翠沉云暗,湖舟染雨寒。因阿凿户牖,依石构赞元。双树蝉栖稳,一花人折难。阴霞仍半没,晚霭试横看。攸对登高赋,仙毫点笔澜。"天启六年(1926)立《建殿宇铸圣像施常住碑引》,今存。

万福寺沧桑

清乾隆《宜良县志》跋语者马偶步杨升庵先生原韵作诗咏《万福寺》。乾嘉间邑名士陈达诗咏《万福寺》云:"一山都是石,直上似登楼。树杪檐层出,岩端路曲周。云连千嶂晓,天朗半湖秋。偶入长廊坐,僧贫院更幽。"道光十四年(1834)三月初三日地大震。万福寺庙会演戏剧,戏台崩塌,优人压毙。寺院亦倒塌,后于咸丰初年修复。光绪三十四年(1908)恩贡生李正香等禀请当道,禁止"三月三"迎佛演剧,旋奉批准,勒碑遵守。

民国九年(1920)恢复迎佛演戏传统庙会,远近县乡赴会者万人,热闹非常。民国廿年(1931)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应汤池李氏邀请往游万福寺,题书碑一方:"无上菩提"。里人李荆石镌立。今存,至其时,该寺计有山门、天王、观音、地藏、正殿等四合五天井建筑,又有土主殿、戏台、望海楼等,有大小数百尊铜铸佛像,大钟、大鼓、木鱼齐全。并广有善信施予寺产田地,俗称和尚田、和尚地。民国23年(1934)住诗方丈园寂后,众僧逐渐返往各方或还俗营生,寺产转为办学基金,统归宜良县第五区校董会管理,用为办教育经费。民国35年(1945年)万福寺由校董会设置为明湖中学校址。

1950年,"三月三"庙会停办。万福寺列为汤池小学校舍使用。1955年合作化,万福寺列为铁工厂厂址,随这土主殿、厢房、戏台均受损坏并拆除。1958年9月万福寺改列为宜良第四中学校址,旋又为汤池小学,直到70年代寺院列为危房,汤池小学搬出,万福寺关闭大门。其中,县市文物部门曾作实地勘察,发现涌金山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红陶残片、碳化合粒及大量贝丘等文化遗物。

重修万福寺

1986年6月17日经中国佛协云南分会批准重修,得各级支持成立万福寺修建筹备小组,又得地方父老各界人士资助,修复一新,成为佛教活动中心。1987年7月,万福寺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2年(1863)由汤池洪李二氏后裔所立"敕封护国佑王洪氏圣母之墓"碑同年迁万入福寺建基,有洪云宝撰稿、旷先明书碑《洪氏圣母坟》记之。翌年"三月三"庙会恢复,沿续至今,每年一届,办成弘扬汤池文化、民俗民情、振兴经济的文化盛会。民俗表演有汤池龙灯、木希轿子灯、曲者、可保等村花灯、秧歌队及著名的阿乃踢打等,年赴会者五万余人。为提高汤池知名度,发展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1991年10月9日,宜良县人民政府批准万福寺为开放寺院,随之扩大投资进行修建。1992年组建万福寺管理委员会。6月新建山门及附属工程投资10万元。杨崇勇、柴春智题"涌金公园",张云华书。1994年建成财神殿及附属设施,投资70余万元,由玉溪李光歧承建。李红兵题"聚金源"。戏台修复,里人施占寿题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汤池镇属云仙庵、老双庵经汤池镇人民政府1992年11月17日发布《通告》批准,亦由万福寺管理使用。

1993年,缅籍华人张景儒先生捐赠玉佛一尊由缅甸运来,10月31日抵万福寺。 1994年汤池镇政府授权,万福寺在汤池办事处直接管理下开展宗教业务活动。同年,委请云南民族出版社印制导游图一份。印刷出版五万张。

1996年-1998年投资48万余元建成古寺建筑型一底二楼一幢及涉外厕所、停车场,位于寺外昆石公路南侧,总建筑面积615m2。现做为经营酱菜门市及对外接待服务,开展以寺养寺经营业务。

1996年8月,万福寺新铸铜钟运至启用。大钟高1.9米,直径1.3米,重1.4吨,武汉超前集团铸造,共投资1.7万元。捐资名姓铸于钟身。

1997年3月27日,万福寺土主殿新雕塑汤池产香樟木"护国佐王"洪氏老爷俗称粗糠宝、南诏清平官(宰相)、里人段宗榜金身运至供奉。投资2.7万元。俭川古典木雕厂承制。

1998年6月,里人原宜良县人民政府县长那开贵先生历时二载整理成《汤池民间故事--粗糠宝》一书, 里人孙绍文修改润色,各界集资2万元,由万福寺管委会主持操办印刷出版,印数一万册。

占地面积

万福寺计有涌金山土地面积21071.9m2,酱菜厂土地面积1094.7 m2,停车场土地面积909.84 m2。万福寺最高海拔1813米。

3.广西天等县万福寺


万福山古名独秀山,位距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3层。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当地群众沿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万福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3位历史人物。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庙门刻一副对联曰:

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

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

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极左年代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

古时,寺庙曾有和尚住持,周围群众常到洞里求神拜佛。

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而过。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桥,用枧木构成。虽经300多年之久,仍固若金汤。登桥远眺,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移眼脚下,如置身于云端,不禁心惊肉跳,胆小者均不敢上。天桥旁的悬崖上刻有“南疆永固”4个大字,立于山前公路上远远望去,赫然入目。洞内地面上置有石桌石凳,古色古香,供游人休息玩乐。石桌旁有天然石狮、石龟,伴着游人嬉戏。洞顶乳石倒挂,犹如盏盏天灯,为游人照明。后洞口石壁上刻有“风洞”二字。站在此后洞口,清风拂面,凉爽清幽,犹仙境也。放眼遥望,山后小河蜿蜒,数座小山包立于河边。前人形容为“五马沿江走,三星水上浮”,蔚为壮观。风洞旁有两个小洞,一洞通后山脚,一洞通后山顶。小洞内石上有一脚印,相传为宋朝侬智高的四弟侬智会留下的脚印。

寺内石壁上,有多处摩崖石刻,为文人墨客所题。

山内另有多处小洞石室,洞内漆黑,洞道蜿蜒曲折,需持照明灯具方能往游。

万福寺自古乃为桂西名胜游览景点。每年大年初一,当地群众扶老携幼前往游览,路上游人络绎不绝,洞内爆竹声响彻云霄,欢声笑语,十分热闹。外地人也慕名到向都游览。清乾隆叁年田阳横山于石壁题字曰:“……戊午秋。赴省观光。与辛性成同登独秀山,余曰美哉此南天一柱峰也。性成曰,向阳不有万福寺呼。其殆较此而胜一筹呼……。于是摄灰而上。踞虎豹登龙虬,攀腐墙之危槛,俯没栏之幽宫,天然石室生成,洞仙四达俱空。绝无朽穿信呼,性成之不余欺之……”清乾隆年间还有游山诗曰:“曾慕此山已有年,哪知今日蹑岩巅。玲珑剔透崖中景,曲折迂迥洞内仙。”

在通往万福山路边左侧,有龙神山清风岩。距万福山约600米。立于洞口,洞中吹来习习凉风,乃夏日避暑胜地。同万福山遥相呼应,组成一名胜游览区。

1965年援越抗美期间,国家把万福山和龙神山当作战备洞进行维修,焕然一新。然而近20年来未经修饰,寺庙已破败不堪,惟石室石刻依旧。当地政府和群众拟集资修缮此名胜古迹。自治区已将此景点列入开发规划中去。若能实现,万福山则将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丰姿呈现在游人的面前。

徐霞客对万福山的描写——选自《徐霞客游记》

琅山岩在州北半里,其形正如独秀。始见西向,有门三叠,而不知登处反在东峰之半也。余至后,黄君始命缚梯通栈,盖亦欲择其尤者为静修之地耳。由东麓攀危梯数百级,入其东门,其门豁然高敞。门以内遂分三径:由北窍者平开一曲,即透北门,直瞰龙巷后北山,大溪西来界其中,抵横裂峰西而三分之;北面峦岚溪翠,远近悉揽。由南窍者,反从洞内折而东出,外复豁然,即东门之侧窍也。第一石屏横断其径,故假内峡中曲出,其内下有深洼,渊坠而底平;由其上循崖又南入峡中,渐上渐隘,有石横跨其上,若飞梁焉。透梁下再上,峡始南尽,东壁旋穴庋空,透窗倒影,西窍高穹曲嵌,复透而南,是为南门。其前正与州东北巨峰为对,若屏之当前,西南不能眺一州烟火,东南不能挹三曲塍流,而不知其下乃通行之峡也。由西直入者,高穹旁拓,十丈以内,侧堰曲房,中辟明扉,若隘门之中堑者。然其上穹盘如庐,当隘处亦上裂成峡,高剧弥甚。透隘门而西,则西壁为堂,光明四溢,以西门最高而敞也。堂左南旋成龛,有片石平庋为榻,有悬石下卷为拓讬,皆天成器具也。堂石北嵌成楼,圆转无隙,比及前门,则右阈高栏。透窍以出,始俯门下层崖叠穴,危若累棋,浮如飞鹢。盖以出西望第三门之上,而中门在其下矣。坐其上,倒树外垂,环流下涌,平畴乱岫,延纳重重,断壑斜晖,凭临无限,三门中较为最畅矣。夫此一山,圆如卓锥,而其上则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皇曲室,夹榭飞甍,靡所不备。徒倚即殊方,宛转频易向,和风四交,蒸郁不到,洵中天之一柱,兼凌虚之八窗,栖真之最为缥缈,而最近人间者也。惟汲泉须盘梯而上,不使负戴耳。

下洞即在琅山西麓,其门西向,东入三丈余而止。仰其上,则悬岩层穴,又连叠门两重。余初至此,望之不能上达。明日又至,亦不知其上层之中通于东,并不知东之可登也。既而闻黄君命缚梯,既而由其南峡,同韦守老往百感出山之东,回望见梯已蜿蜒垂空,始知上洞须东上,下洞独西入,而中洞则无由陟焉。

4.广东梅州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阴那山,此山后又改名英雄山。

惭愧祖师创建于唐大中七年。

祖师福建人,十四岁出家,十七岁行脚参学至此,垒石屋,刻苦参禅。翌年元月十九日晚,见雷鸣电闪,暴雨倾盆,火烧室前枫树而开悟,喝偈曰∶「电闪雷鸣震昏蒙,雨暴风狂起迷踪,八识心田非明镜,二乘宗门本圆融;无挂无牵何惭愧,如去如来即真空;室倚石成本万福,水流西域月升东;喳!禅机何处是,天边明月岭边云」。自此即在闽西、粤东大演顿悟法门。石室亦称万福禅室,后人不断扩建,亦称惭愧寺。明天顺八年历住法师住持本寺时,始名万福寺。其徒至性法师于天启九年继任住持,大弘顿悟法门,名重一时。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阴那山更名英雄山,意为「英豪振奋,雅气昌明。

近代著名祖师为福来法师。师性聪颖,博览群书,有「才子」之誉,十五岁出家,承曹洞法脉,法名宗接,法席特盛,远近信众皆尊之为「福来」,意谓师所到处,即福来也。民国三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创办岭东佛学院,又与邹鲁、余汉谋、罗卓英、吴奇伟、李汉魂、范汉杰等诸居士创办潮州大埔山金山小学、汕头大埔山金山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潮汕沦陷时,组织僧伽救护志愿团,救护抗日伤病员。师一生建树甚多,建设开元寺,组织各邑佛教协会,办居士林及莲社,在万福寺扩建福馀精舍、普同塔院等。一九五一年圆寂,四众弟子塑像纪念,与以前的祖师像并而为六∶一为初祖达摩,二为六祖慧能,三为本寺开山祖惭愧,四为明代历住法师,五为明代至性法师,六为福来法师。

「文化大革命」中,万福寺受到严重冲击,惟宋代木刻的惭愧祖师像保存下来,馀皆化为灰烬。

改革开放以来,一九八○年惟添法师住持万福寺,与惟灯法师等多方努力,依靠各级政府部门,联络海内外善男信女,恢复和扩建万福寺。一九八二年之后印度尼西亚侨胞廖茂昌居士、郭郎星居士,新加坡侨胞曾庆锡居士分别捐款扩建佛殿、重塑佛殿三世佛像;一九八七年,香港田家炳居士捐款兴建览翠、仁山、智水风景台。一九九一年,惟添法师发动海内外各界人士集资二十一万多元修建英雅镇府至万福寺公路;一九九二年,市政府拨款三十万元扩建万福路;惟添法师又筹款十万元修建客堂,筹款十三万元重修大殿天面工程;县政府批准将原属万福寺的二百四十多亩山林、土地划归万福寺,恢复农禅并重的祖风;惟添法师与省市交通部门筹款三十万兴锤英(雅)雁(洋)公路。一九九三年,旅星侨胞萧开健居士捐款六万八千元改建福馀精舍;惟添法师募捐十万元修建万福寺罗汉堂、斋堂及配套设施。一九九四年,马来西亚侨胞杨鸿耀、陈戊茂居士捐款修建福禄堂;一九九五年泰国侨胞田锁荣居士捐款十五万八千元兴建山门;一九九六年,泰国大埔会馆会长张庆寺、副会长刘嘉其及二十多位乡贤捐款十馀万兴建风景亭、天王殿。

一九九七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泰国等法师、居士与吴易伦、邹进良等大德共捐一百七十万元兴建万福寺兜率内院、观音殿、鼓楼等;观音殿动工时,吴倡化、邹进良等善信捐款十六万元。一九九八万福寺举行兜率内院、观音殿落成剪彩和佛像开光法会,法会结束后,吴倡伦、林源、邹进良三位居士发愿一九九九年再捐一百万修建大雄宝殿,周通盛居士发愿捐款五十万元建观音阁;九月三日市委谢强华书记视察万福寺,不久市委、市政府、交通局和大埔县政府、交通局以及镇政府与万福寺自筹,合计一百五十万元,将镇政府与万福寺的六公里简易公路改造成水泥硬底化三级公路。一九九九年一月,潮州开元寺方丈弘澈法师发心铸造近二吨大青铜钟运抵万福寺。

本寺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一日(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的兜率内院、观音殿落成剪彩及佛像开光法会,是万福寺开山至今最庄重的一次法会。

现任方丈惟添法师,四十九岁,广东五华县人,一九五八年出家,师从宏彬法师,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梅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埔县佛教协会会长、县政府委员、县人大代表。现任监院簿慧法师,三十五岁,广东梅县人,一九九二年出家,师从惟添法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兼任大埔县佛教协会理事。

寺址∶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

5.湖南衡阳市祁东县万福寺


寺院简介

万福寺系明朝古刹复兴,位于湖南省祁东县城鼎山南麓。占地面积三十余亩。寺院清净庄严,环境优雅,交通便捷,已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寺院。现任住持大智法师,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应广大信教群众恳请,主持重建万福寺。经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十方善信群众的努力,历经艰辛,筹集巨资,建好圆通殿、大雄殿、藏经楼、念佛堂、讲堂、客堂、斋堂、东西厢房等,并塑满全堂佛像,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堪称佛教圣地。

万福寺为佛教十方尼众道场,其修学宗旨“以般若为导,以三学为行,以净土为归”。本道场在大智法师住持下,建立如法和合的比丘尼僧团,晨钟暮鼓,诵经念佛,学戒研教,二时课诵,半月诵戒,结夏安居。为摄化信众,每年有定期八关斋戒法会、念佛专修佛七活动等,寺院呈现着修学有序、和乐共住的气氛,欢迎十方尼众前来常住修学,居士信众短时参学共修。

现任主持

大智法师于1983年发心出家,礼衡阳圆觉庵天顺上人为师而剃度;1984年考入闽南佛学院,1987年于福建鼓山涌泉寺依妙湛老和尚座下,秉受二部僧大戒;1988年本科毕业,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2002年又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研究生。

大智法师,信仰虔诚,持戒严谨,多年来潜心佛学研究,颇有成果。经常应邀参加全国佛教和国际佛教学术会议,于1994年和2000年两次作为中国比丘尼代表前往日本参加中日第五届、第八届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于2003年10月参加中国南岳千年佛教论坛的禅文化国际性学术会议,都分别发表重要论文。大智法师多次参加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活动,还护送佛牙、佛指舍利去泰国、韩国供奉,在全国佛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大智法师解行并重,修持精进,慈悲具足,十几年来应全国各地,如广东、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省佛协的邀请,作为全国传授二部僧戒的羯磨阿阇黎,讲授大乘戒律〈〈梵网经菩萨戒〉〉,戒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大智法师现住持万福寺、圆觉庵,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教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衡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衡阳市政协常委。

6、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万佛寺


万福寺,旧称石佛寺,总面积20余亩,位于大同镇西竺山下,依山而座,临寿昌江,环境幽美,建于唐朝,距今1100余年。

该寺院缘起于一放牛童子,该童子在一员外家帮放牛,一天下午童子躺在地上午睡,用一草帽遮面,睡后不久突闻一声巨响,醒来时草帽不知去向,但发现山脚下长出一块巨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尊佛像,童子立即回府告诉员外,员外听后欣然来此,供养礼拜,并发心在石佛上方建一个寺院,立名乘良寺,此后这个村庄人杰地灵,明朝崇祯帝赐名:万福寺。

又传该寺建于唐大历中,寺僧就石笋凿成佛像,号称“石佛从地涌出”,故而香火甚旺,石佛高约1米,至今犹存。据民国版《寿昌县志》记载:“万福寺,在县西六都溪口,唐大历中建,有石佛从地涌出,今犹存。”

万福寺曾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藏经楼等56间,寺僧百余人,寺田三十余亩,为原寿昌县最大的寺院,在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清代和民国时期,香火颇旺。“文革”期间,万福寺遭到严重破坏。

1993年,经杭州市政府批准,万福寺重新开放。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万福寺题寺名。近几十年来,万福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寺庙已初具规模,香客络绎不绝。

2009年,建德市文物普查队又在大同万福寺普查时发现释迦石佛头像一尊、古井一处,明崇祯六年的七宝如来石柱一尊,清康熙年间建造的大雄宝殿一幢、寮房三间,清康熙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碑记各一块,为我国的文物开发保护作出了贡献。

相关分词: 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