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作品信息


【名称】《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年代】唐朝

【作者】李端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①,畏日望璇题②。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③,莲花隔淤泥。

作品注释


①宝刹:佛土的尊称,又为佛寺的美称。

②璇题:精美装饰的缘头。此处指佛寺。

③无心: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是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之自由境界。《宗境录》卷八十三云:“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

作品赏析


在炎热的夏天,诗人与好友为了避日觅凉,直奔佛寺而来。“追”、“寻”、“望”三字形象的体现了人们畏暑趋凉的神情。到了慈恩寺后,两人在临池的草地树荫下,舒适地趟着乘凉。“鸳侣”是突出二人情谊深厚。虎溪一喻,体现出慈恩寺是一个高僧辈出,佛法昌盛的著名圣地。颈联为诗人看到的寺景。人迹少到之处,绿树在微风吹拂中,显得格外悠闲。夕阳斜下,倦鸟投林,很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这也间接的表现了诗人恬淡适意的心境。尾联将诗引入佛法。“无心法”指使心离开妄念的方法。诗人便以如莲花那样不离淤泥,不染淤泥回答了什么是“无心法”。就是说要不离世间,不染世间。

作者简介


李端

(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公元770年(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相关分词: 苗发 慈恩寺 慈恩 恩寺 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