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桐城市科技局

桐城市科技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桐城市科技局




简介


根据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桐城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庆[2002]15号),桐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桐城市科学技术局。桐城市科学技术局是主管科技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人员编制


市科学技术局机关行政编制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人员1名。 纪检(监察)人员编制含在机关总编制内。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研究确定全市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研究并组织解决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全社会科技进步;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指导全市科技兴市工作。

(二)组织指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负责全市科技执法工作,研究提出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科技中介服务、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建议。

(四)负责编制全市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技扶贫计划等科技开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软科学等研究发展计划的申报与组织实施。

(五)负责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初审推荐申报省、安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六)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专项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制定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

(七)归口管理全市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和技术合同认定、技术出口及保密审查等工作;归口管理专利及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导科技中介服务工作,促进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八)归口管理全市科技外事工作,组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工作。

(九)归口管理全市科技民营科技工作;科技信息工作;负责科技宣传、科技统计工作;制定全市科学普及规划和推动科学普及工作。

(十)指导、协调全市各乡镇、街道及各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

(十一)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设机构


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组织管理机关日常工作,协调机关各科室、下属单位的工作;制定局机关工作制度负责机关综合性文稿起草、调研工作;负责会议组织、文秘、档案、保密、科技宣传、信息、信访、督查、保卫、机关财务等到工作;负责办公用品采购管理、车辆安排、接待等行政事务工作;负责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承办议案提案工作;承担市科技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工作;负责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业务科

研究全市科技发展战略,组织全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火炬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社会发展计划、星火计划、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计划、产业化项目、科技创新工程和示范区、实验区建设申报与管理;组织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申报工作;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的申报管理;组织指导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协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全市先进技术引进、重大技术改造、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前期论证;负责与农科教统筹相对应的科技工作;指导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卫生等科技工作;管理归口的科技“三项经费”,筹措科技资金,协调争取科技贷款;负责科技统计工作。

科技发展科

研究提出科技成果和技术市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管理的政策措施、市级科技奖励政策并组织实施;归口管理全市科技奖励工作及技术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市场、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高新技术成果及技术合同申报认定、重大科技成果的申报鉴定(评估)工作;归口管理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负责民营科技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申报工作;负责科技专家、科技人才和科技干部培训工作;负责科技执法和普法工作;研究拟定全市科学普及规划和推动科学普及工作;负责全市技术出口及保密审查;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创新工作。

科技概况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郊区。全市国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桐城是中国历史上桐城派的发祥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故乡。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皖中大地上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多年以来,全市坚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将科技工作摆在了全市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先后开展了科技示范、科技“创先”、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了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科技优势,促进和支撑桐城经济的不断发展,赢得了科技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全市实施星火、火炬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6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00 项,累计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5 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高新技术产品15项。累计新增产值 10亿元。创利税2.5亿万元。

——全市骨干企业大多设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并与百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4年,桐城市政府与与中国科技大学签定了《关于开展科技合作的协议》。

——全市先后建设了8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省级科技园区2个。示范园区指导农民提高种植水平,引导农民调调整植结构,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已逐步向规模种植、产品标准化、无公害方向发展。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15646 人。全市拥有科技成果 58 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4项。全市授权专利拥有量73件,居安庆市八县一郊之首。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市”、“安徽省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全市科技工作连续六年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荣获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