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通州海门兴利记

通州海门兴利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通州海门兴利记




原文


通州海门兴利记

王安石

余读豳诗:“以其妇子,馌①彼南亩,田畯②至喜。”嗟乎!豳之人帅其家人戮力以听吏,吏推其意以相民,何其至也。夫喜者非自外至,乃其中心固有以然也。既叹其吏之能民,又思其君之所以待吏,则亦欲善之心出于至诚而已,盖不独法度有以驱之也。以赏罚用天下,而先王之俗废。有士于此,能以豳之吏自为,而不苟于其民,岂非所谓有志者邪?

以余所闻,吴兴沈君兴宗海门之政,可谓有志矣。既堤北海七十里以除水患,遂大浚渠川,酾取江南,以灌义宁等数乡之田。方是时,民之垫于海③,呻吟者相属。君至,则宽禁缓求,以集流亡。少焉,诱起之以就功,莫不蹶蹶然奋其惫而来也。由是观之,苟诚爱民而有以利之,虽创残穷敝之馀,可勉而用也,况于力足者乎?兴宗好学知方,竟其学,又将有大者焉,此何足以尽吾沈君之才,抑可以观其志矣。而论者或以一邑之善不足书之,今天下之邑多矣,其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果多乎?不多,则予不欲使其无传也。至和元年六月六日,临川王某记。

注释


①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农夫送饭。

②田畯(jùn):监督农奴劳动的农官。

③海:东海。

译文


我在《诗经》的《豳风》中读到:“妻子和孩子给在南边田里劳动的我送饭,监督农活的田官看到了也很高兴。”是啊!豳国的老百姓全家都都听官吏的,官吏又能根据民意来管理百姓,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高兴不是从外部来,而是发自内心所以才高兴的。所以感慨豳国的官吏能管理好老百姓,又想到他们的国君是怎样对待官吏的,看来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想做对大家都有利的事而已,这不仅仅是靠法律来控制的啊。对天下百姓赏罚分明,废除旧的不好的制度。有人在这里,效法豳国的官吏,不苛求于老百姓,这难道不就是胸有大志的人吗?

据我所知,吴兴的沈兴宗大兴治海的政策,可以说是有大志的人啊。他在北海筑了七十里的大堤防止水患,然后兴修水利,引江南的水,灌溉义宁等地方的农田。当时,老百姓苦于海患,受苦的人比比皆是,沈兴宗到了以后,放宽政策不苛求百姓,以此集结流亡逃难的人。然后,给他们利益,让他们为国家做事,他们没有不高高兴兴不顾疲劳赶来的。从这可以看出,如果真的爱护老百姓,对老百姓有利,就算是再贫病无力,也可以通过鼓励,让他们可以为国家所用,更何况很有力气的人?沈兴宗好学又懂道理,让他完全发挥所学,他会有更大的作为的,在这里怎么可以让沈兴宗完全发挥呢,由此也可以看到他的大志啊。而评论的人往往因为治理好一个小地方还不够伟大而没有记载,现在天下小地方多了,能象豳国的官吏一样对待所管理的老百姓的,真的有很多吗?不多啊,所以我不想让他的事迹不流传下去啊。至和元年六月六日,王安石记录。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相关分词: 通州 海门 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