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通古斯语

通古斯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通古斯语




简介


即通古斯语族 ,是世界语言分类阿尔泰语系下的一个分支。

语支


通古斯语族包括以下几种语支:

秽貊语支:该语支属于古代通古斯语族的一部分,包括高句丽语、扶余语、秽貊语、窦莫娄语、等,现均已消失。

满语分支:包括古代的靺鞨语及女真语(现已演化为满语、锡伯语、赫哲语等),现代的满语、锡伯语、满浑语等。

埃沃基分支:埃文语/拉穆特语、鄂伦春语、埃文基语、鄂温克语/索伦语、涅基达尔语。

那乃分支:赫哲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

近代以前通古斯语族中真正具备完整文字体系的仅有古代女真语,以及后来的满语、锡伯语。近现代以后中俄两国官方分别利用拉丁字母与希里尔字母为本国境内一些无文字的通古斯语种编制了文字,但因种种问题推行效果均不理想,基本未被使用。今天通古斯语族各民族总人口数并不少,但仍在使用通古斯语的人群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统计今天中、俄、蒙、三国境内使用通古斯语的人群总合已不足40万人。其中一些语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性濒危语种。

历史与演进


居住在叶尼塞河以东区域和贝加尔湖以北区域的族民自称“埃文基”(Эвэнки,另译:鄂温克);居住在贝加尔湖以西高地的族民自称“奥罗奇”/“鄂伦春”(Орочэн/Орочон,意思是“奥罗河的人们”或“从事驯鹿业的人们”,直译“鹿人”);居住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一带的游牧族民自称“牧尔琴”(Морчэн,意思是“马背上的人们”,直译“马人”);而居住在大比拉河流域的族民自称“比拉尔琴”/“比拉尔”(Бирарчэн,意思是“河上的人”,直译“河人”)。中俄二国境内的鄂伦春人语言与埃文基语/鄂温克语东部方言相似。中国官方定位鄂伦春族为独立于鄂温克族的民族,鄂伦春语为鄂温克诸语言中的一个。俄罗斯官方定位为同一民族,同一语言,称鄂伦春语为埃文基语的鄂伦春方言(Орочонский диалект)。

使用者分布在中国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讷河市、蒙古国色楞格省、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中国、蒙古境内的鄂温克语掺有许多汉语、蒙古语、满语借词。清朝时期满清政府曾一度试图满化包括鄂温克族在内的索伦人(另含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如今鄂温克族在语言方面的汉化程度与周边的几个少数民族(如赫哲族、满族、东北的锡伯族等)相比要低。俄罗斯境内的埃文基族在语言方面俄化程度很深,1992年联邦普查时29901位埃文基族中有约30%的族民使用埃文基语,而多数只懂俄语,或兼用俄语/雅库特语、俄语/布里亚特蒙古语而相对没落了本民族语言。俄罗斯的埃文基语借词成份主要有俄语、雅库特语、布里亚特蒙古语、鄂温语,和少数的尤卡吉尔语、克里亚科语、楚科奇语借词。

中国与蒙古的鄂温克语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3个方言。俄罗斯的埃文基语分南部方言、东部方言、北部方言三大方言,约50多种土语。其中南北方言相似,而东部方言与南北二方言差别较大。俄罗斯的埃文基语标准语音及正字法均采用使用人数为多的南部方言。1930年至1952年采用南部方言聂普斯基土语(另译:涅普斯基)为标准语音,但在1940年代聂普斯基的埃文基人人数急剧下降,从而失去了在埃文基民族文化与语言中的主导地位。1952年后改用相似的南部方言伯利古索卡斯基土语,此标准使用至今日。1990年代,随着萨哈林州及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滨海各州区的经济腾飞,和东部埃文基人与其他埃文基人相对隔绝的状况,东部方言开始远离南北二方言,形成了以萨哈林州西北土语为标准的东部埃文基语,并在地方中小学展开教授。

字母


在中国,鄂温克语没有自己的文字在牧区使用蒙古语字母书写,而农区和林区没有书写形式,通用汉文。语言学研究资料与教学课本均采用国际音标或自制的拉丁字母转写系统。而在俄罗斯,由1930年至1931年间开始鄂温克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1936年至1937年间改以西里尔字母书写。

相关分词: 通古斯 通古 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