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天坛广记

天坛广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坛广记




图书信息


作 者: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8-1

版 次:1

页 数:220

字 数:198000

印刷时间:2007-8-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10105775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约有5000~6000年的历史。可上溯至华夏民族的幼年时期,有记载远自三皇五帝时代,就有祭天礼仪了。考古发掘也证实古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柴祀祭天的活动了。它反映古人对大自然、对宇宙的尊

崇,也是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

我国自黄帝、尧、舜到清末宣统约为4500年,王朝80个,帝王550多个。他们不论是有道明主,还是无道昏君,并无一人自愿放弃祭天的权力。他们提倡敬天法祖,集政权、神权于一身,把自己扮成是“天父、地母”的“天子”。祭天是皇帝地位的强化手段,所以古有“国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左传》有“国之大者在祀(祭天)与戎(征战)”。总之祀天地位十分重要,事关江山、王权。发展到后来竟成为皇帝专利,甚至对天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及历法的制定也被皇家垄断,他人不得插手。

几千年来,除少数帝王曾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外,大都采取在国都南郊筑坛祭天。中国历史上约有过数十个郊坛建筑出现,但多已无存。明清北京天坛是最后的一个祭天的郊坛。它承继了历史上众多郊坛的特色和长处,是最大、最壮丽、最完善的一个。祀典礼制也最繁琐完备,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仅存的祭天郊坛。

目录


前言

祭天的源起与沿革

一、古人论天

(一)天是“神”,天是“百神大君”

(二)天是“物”,天是“自然”

(三)以天地为师

二、祭天的源起与沿革

(一)礼乙与祀礼仪

(二)五礼

(三)祭天源起

(四)祭天的沿革

三、封禅

四、明堂

明清郊坛变迁

一、洪武坛制变迁

二、永乐北京建坛

三、嘉靖改制建圜丘

四、乾隆改建郊坛

明清北京天坛形制

一、天坛定位

(一)“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二)“距国门五或七里”

(三)“立坛于丙巳之位”

(四)明清北京天坛定位

二、天坛坛域

(一)述要

(二)天坛的一、三、五、七、九

(三)古坛林地树木

明清天坛建筑

一、圜丘坛建筑群

(一)具服台

(二)棂星门

(三)圜丘

(四)燔柴炉、燎炉、瘗坎、望灯

(五)圜丘功用

(六)圜丘坛寝宫——天库

(七)圜丘附属建筑

二、祈谷坛建筑群

(一)丹陛桥、具服台、走牲道

(二)南砖门、祈年门

(三)祈谷坛、祈年殿、东西庑

(四)天库、琉璃门、皇乾殿

(五)祈谷坛附属建筑

(六)七星石

(七)花甲门、古稀门

附:祈年殿火灾

三、斋宫建筑群

(一)斋戒

(二)斋戒实施

(三)斋宫的设计要求

天坛祭祀礼仪

天坛文化

天坛纪事

名人与天坛

天坛新景

天坛今昔

附录一:天坛大事年表

附录二:中国历史年代表

附录三:明代十六帝简表

附录四:清代十二帝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分词: 天坛 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