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天宝镇

天宝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宝镇


1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

天宝镇地处鲁中腹地,北倚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南临黄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区风光秀丽,南部平原土质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阳田”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二四四省道、四坡公路穿境而过。东距新泰市区45公里,西距泰安市区40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果都路口仅15公里。全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


^基本概况

天宝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天宝樱桃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品种和生长条件,使之在清明前后便可成熟,为“江北鲜果第一枝”。目前,全镇樱桃总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拥有中华樱桃、红灯、意大利早红、艳红、莱阳矮化、龙冠、乌克兰大樱桃等5大系列、28个品种,樱桃大棚800多个,使樱桃上市提前3个月,春节刚过人们便可吃上鲜美的大棚樱桃。1998年,天宝镇被农业部农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2001年在农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天宝樱桃获“优质果品”奖;2002年天宝樱桃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天宝镇梁父山板栗色泽深红,口味纯正,营养丰富,有“泰山甜栗”之称。目前,全镇板栗总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达150万公斤,被称为“鲁中板栗”之乡,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天宝茗海青茶属茶中珍品,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目前,全镇茶叶已达1万亩,年产茶叶10万公斤。同时,该镇以其2万亩蔬菜被称为“泰安菜园”,以其1万亩桑园被评为新泰市“桑蚕生产基地镇”。

^历史悠久

天宝镇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众多,有黄花岭村的春秋墓群,秦始皇曾封禅的梁父山,汉武帝所置梁父山、梁父城遗迹,“坐怀不乱”的“和圣”柳下惠墓,北魏古刹光华寺,道教圣地隐仙观,绝壁幽谷贵人峰,李白题写的独秀峰,神秘莫测的周猛洞,羊祜城遗址古城墙,还有大悲庵、炼丹炉、升仙台、竹溪等众多景点,来此一游,定让你流连忘返。

^农业概况

天宝镇作为农业乡镇,镇党委政府按照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千方百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2006年国家批准立项的天宝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6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涉及城东、时家庄等15个行政村。共新建、修复扬水站各1座,开挖排水沟64公里,新打机井12眼,维修黄花岭干渠10公里,埋设地下节水管道12公里,浆砌石渠12公里,铺设“U”型砌块防渗渠13.3公里,建生产桥6座、过路桥50座、进地涵400座,架设输变电线路4公里。该项目共改良土壤1万亩,新修8米宽农田机耕路32公里。栽植农田林网640亩,栽植优质速生杨“107”8.4万株。通过项目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30%以上,扩大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项目区农民人均年增收600元以上。同时,投资近百万元,先后完成了东峪大桥、东羊舍大桥、年家峪两座漫水桥的建设项目以及黄花岭水库干渠改造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镇建设

2005年,镇政府与新泰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宝镇2005-2020年总体规划,确定了镇域空间发展模式为:“一环聚集,两轴拓展,三级结构,六区繁荣”。城镇功能定位为:新泰市西部以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型风景旅游城镇。确立了前寺、城东、年家峪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区完成了民族路、四良路和天汶路的改造工程,沿天汶路两侧铺设了人行道彩板1.1万平方米,埋设地下电缆电线3000米,安装路灯36盏;完成了48个村的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总里程38.65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6%;3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基础设施较快发展,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全镇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2005年全镇拥有电话10070部,百户拥有电话61部,38个村2746户通有线电视。2003年始实施“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连续三年共完成“村村通”硬化道路36公里,96%的村实现了通硬化道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6%。2004年经镇驻地的省道枣徐路拓宽新建完工。2005年镇党委政府加大镇区旧街道改造力度,完成了镇区民族路、天汶路的改造,同年在镇党委政府推动下,镇区内县乡路四良路重新硬化完工,同时做到道路硬化与养护绿化同步,实现硬化道路绿化率100%。2005年深入开展镇容镇貌综合整治工作,共拆除违法建筑设施256户,3500余平方米,同时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小城镇形象有效提升。

^招商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强抓不放,逐渐在全镇形成了引进一个新项目就是一个新财源、就是一个新跨越的共识。2005年成功引进一家日本独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泰安天野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可带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5000亩,实现了利用外资方面历史性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天野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玉龙农业科技园工程、盛和田贸易公司和华球粮油有限公司等。2006年以来,全镇共引进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8000万余元。为彻底改变天宝镇单电源供电和高压线路年久失修问题,立足长远,积极争取市供电公司的支持,投资800万元完成了35千伏宫天线路工程,彻底实现了天宝镇双电源供电,为今后天宝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镇的主要工作来抓,2005年完成引资2000万元,项目13个,五年累计完成引资5000万元,年均增长50%,其中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特别是在利用外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零的突破,2005年成功引进一家日本独资企业—泰安天野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150万美元,主要从事蔬菜加工出口,年加工蔬菜4000吨,出口额达4000万元人民币,利税300万元,可带动当地特色蔬菜种植基地5000亩。2001~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年均增长15%,仅2005年完成投资14485万元,重点项目建设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其中:柴汶河城东大桥投资3000万元;二四四省道改造投资1800万元;四良路改造投资450万元;镇一中教学楼投资150万元。

^基础设施

按照“双高普九”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全镇12处中小学中,全部达到新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其中有4处达到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局良好,2007年,农民群众参合率达到86%以上,定点卫生室达到19个,农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计划生育工作在“五查五落实”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六清六到位”活动,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计生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管理轨道。2005年10月与2007年4月,新泰市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现场会和“六清六到位”活动调度会在该镇召开。

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近百万元,新建房屋52间,改建82间,新配置100套房间的床铺、衣橱、沙发等生活设施,积极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娱乐条件,在敬老院设立了大餐厅、娱乐室、卫生室、澡堂等设施,目前,该镇敬老院能供养240多人,全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可达到80%。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多方筹资20多万元,对天宝清真寺进行了重新修建,受到了穆斯林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保护果农利益,自200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工商、经贸办、林业站等部门,成立了樱桃市场专项治理指挥部,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了彻底整治,保证了樱桃市场的公平交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治安效果。

全镇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名牌农产品先进镇;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镇、现代远程教育明星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先进单位、设施农业建设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抗洪抢险先进单位、乡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先进单位;新泰市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集体、农业生产先进镇、林业生产先进镇、桑蚕生产先进镇、对外招商引资先进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先进镇、财政工作先进镇、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先进镇、安全生产先进镇、信访工作先进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镇、社会治安工作先进镇、农村合作医疗先进镇和教育工作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农田水利

镇党委政府按照规模开发、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2001~2005年共投资700余万元,新建塘坝12座、扬水站2座、桥涵58座;新打机井120眼;新修防渗渠25公里。投资186万元对全镇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80万元完成12个村通自来水工程。

^林果业

天宝镇党委政府按照“北抓果树,南抓丰产林,中间抓好绿色通道”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北部山区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果树为主,大力培植樱桃、板栗、茶叶等特色产业;南部平原以发展优质速生用材林为主,重点发展农田林网和速生丰产林。2005年全镇经济林面积38000亩,其中:樱桃面积2万亩,板栗面积1.5万亩,茶叶面积1000亩,花卉面积1000亩,绿化苗木1000亩,年产果品量达7500吨。用材林面积6500亩,农田林网面积达到2.6万亩;桑园面积5000亩;山林面积24000亩。全镇林业经济收入达19600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30%以上,林业生产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天宝镇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2002年天宝镇的特色产业樱桃和板栗被山东省农业厅和省绿办批准注册为“年家峪”牌樱桃和“梁父山”牌板栗,并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樱桃、板栗已成为天宝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济南、北京、大连、沈阳等地都享有盛名。山东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大众日报、泰安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2005年被泰安市评为“林业生产先进镇”。

^种植业

2005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5.9万亩,总产量249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9%;花生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899万公斤,比2001年减少6%;地瓜种植面积8700亩,总产量428万公斤,比2001年减少23%;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万亩,其中蒜苗5000亩,菠菜5000亩。

^蔬菜生产

天宝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抓好大棚蔬菜生产,2005年,全镇冬暖式大棚达到1200余个,蔬菜大中拱棚达到1.9万个,分布在杨汶西、西羊舍、彭家庄、西朴里、槐林等村,主要种植西红柿、蒜苗、菠菜、菜花等。

^畜牧业

2005年,生猪存栏52860头,养羊32620只,家禽31.2万只,肉牛3800头。全镇共建成畜牧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286个,奶牛存栏200头,新建万只肉鸡场一处,5000只蛋鸡场2处,引进黄白花肉牛100头,种鸭3000只,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12508万元。2003年获新泰市“畜牧三等奖”。

^民营经济

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载体建设,搭建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启用民间资本的新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经济领域。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2005年全镇新增私营企业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10户,启用民间资本1100万元,全镇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0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实交税金325万元。

加快发展壮大石材加工、畜禽饲养、面粉加工、农产品销售等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整合资源,集约经营,联合协作,做优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2005年组建樱桃、茶叶、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组织5家。

^旅游景点

礤石峪

自光华寺顺公路南行,经寨山西去3公里,便进入“徂徕第一奥区”礤石峪。这里群峰插天,松柏掩映,溪水回环,云霭满谷。称之为奥区,正是因了它的深奥——峰峰相连,绵延十几公里;玄奥——仙踪处处,道迹可寻;奥秘——像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幽静而恬淡,令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思。

1、隐仙观峪中有东西两溪,隐仙观就建在两溪交汇之处。前临山涧,后倚断崖,松摩飞檐,云挂兽脊。游人入观,有乱石可渡,有断桥可通。据《泰安县志》记载,隐仙观为明万历年间道士于(左虫右元)虚所创建。于为汶上人,年八十羽化,又称蝉蜕真人,隐仙之名由此而来。隐仙观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就势,结构布局自然巧妙。主要建筑有吕祖殿、三清殿、玉皇阁等。吕祖殿奉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祖殿东一箭之地,便见三清殿。三清殿内塑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神像。元始天尊为三清首席,位居正中。左首是灵宝天尊,居住禹余天上清仙境。右首是道德天尊,又叫太上老君,即老子。殿前有山神庙、昆仑洞等诸多景点。

2、炼丹炉隐仙观东1公里,有一处由几块巨石组成的石屋。石屋之上,有清康熙年间大学士赵国麟题刻的“炼丹炉”三个大字。炼丹砂是道家的嗜好,徂徕山炼丹炉的规模更是不同凡响。

陈抟酣睡处

3、陈抟酣睡处炼丹炉南,又有巨石平展如床,传为陈抟老祖曾憩息于此,人称“陈抟酣睡处”。陈抟,又名希夷,为五代时人,落榜后郁郁寡欢,先隐居武当山,后移居华山,达四十年之久。“遇天人之际”,开创一代学风。他以“无极图”刻石华山,他总结的内丹道法,成为宋以后道教修持方法的主流。研究“易经”、“老子”自成一家。陈抟这一觉,在徂徕山足足睡了一百多天,醒后发现邀他的吕洞宾已外出云游,便不辞而别,回华山去了。

4、礤石陂炼丹炉东,有大片山坡,山坡曰陂,礤石即大面积石皮,古名礤石陂,礤石峪也因此而得名。陂为缓坡,光滑可鉴。夏日山雨成溪,溪泻陂而滑下,至陡崖成瀑布,轰响如雷,雪浪排空溅跳珠,此为礤石峪一胜景,蔚为壮观。

5、升仙台隐仙观西南为桃花峪,桃花峪南峰顶有平台,绿松掩映其上,传为于(左虫右元)虚升仙处。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府颜希琛题刻“升仙台”三个大字。颜氏一门三代,均在泰安立过廉政箴言碑,碑文为“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吾能而服我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廉,廉生威”。为官若此,斯民之大幸也。

千年银杏

6、千年银杏隐仙观下山谷中,有两株银杏树,已达千年树龄,一雌一雄,下而盘根错节,上面枝叶相连,不能分开,经常有年轻人在树下许愿,以得到坚贞不愈的爱情。

7、古藤隐仙观附近另一奇景为古藤,穿山跨涧,四处逶迤,古藤死而新藤生,藤缠树,树绕藤,藤树相依,终生不渝,藤萝花开,满树挂满翡翠。更有古槲半枯,银杏摩天,皆与松相媲美。

8、名人刻石名人刻石遍布峪中,如“桃源深处”,“徂徕第一”、“湍激”、“玄甫”、“仙闾灵府”、“鹤巢猿窟”等多种,其中“泓沸泉”一处,写法上举佛在上,别出心裁。而“活泼”二字,题在二溪交汇处,极道徂徕山溪之灵性,非高手不可为之。三清殿前,又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赵国麟撰书的徂徕山赡田碑,真、草、隶、篆四体皆备,可作书法珍品玩而赏之。

9、竹溪/独秀峰山溪自隐仙观左右宣泄而出,交汇于观前,尔后夺路而下,浩浩荡荡,便是著名的竹溪。这里峰峦突起,林木绵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竹叶片片。攀上竹岩,可见到金代学士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大字。自此沿竹溪而行,但见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杂树生花。元代诗人陈旅在《题竹溪六逸图》中写道:“千亩松篁野径开,一溪流水碧于苔。山樽共醉徂徕石,何用杨妃七宝杯。”清赵国麟的题刻“竹溪”二字,篆草相参,极具神韵。竹溪著名,皆因当年夹岸竹篁万竿,凤尾森森,苍松列峙,青翠欲滴。山风掠过,松涛如龙吟,竹喧如凤啸。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前后,李白移家东鲁,卜居沙丘城下,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等隐居于徂徕山之竹溪,世称“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洒酣歌,啸傲泉石,后来李白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追忆。徂徕的山水清音,不但增添了谪仙的饮兴诗怀,也激发了他的翰墨逸兴,于是挥毫泼墨,在竹溪附近的三岭崮留题了“独秀峰”三字。刻石通高65厘米,字作楷书,兼有隶意,潇洒秀美。后世文人至竹溪、无不触景思人,感慨万千。元人陈旅、明萧协中、清王士祯以及乾隆皇帝等留下了咏叹诗篇。独秀峰北崖有金大定十年(1170年)石震刻石:“徂徕居士石震,过独秀峰览太白遗刻,有感题于后,婿党怀英偕行。”这三字刻石,是研究李白在山东的行迹和“高迹隐徂徕”史实的珍贵资料。每年吸引不少游人,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等书法爱好者前来观赏。

和圣墓

位于天宝镇南汶西村,南临柴汶河,墓区范围40m×40m。柳下惠,鲁大夫无骇之子,姓展,名获,字禽,谥惠。春秋时鲁国大夫,生卒年月不详。但据《左传》载,他是鲁僖公时人。因食邑柳下,故称柳下惠。他以讲和著称,很受孔子的尊崇,《论语微子》篇中称他为“逸民”,说他“降志辱身”,仍然“言中论,行中虑”。后人把他与孔子并提尊称为“和圣”。相传,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在鲁国当士师(掌管刑狱之官)期间,三次被罢官,他都不愿离开“父母之邦”的鲁国。有关柳下惠的遗迹有“和圣故里”石碑,在今宫里镇西柳村,原有“柳下祠堂”和“柳下书堂”今已不存。据记载,柳下惠墓呈方形,纵横各四十余步,高约6米,历代对柳下惠墓都非常保护,《战国策》记载:“秦伐齐,令:有敢去柳下纪垄五十步而采樵者,死无赦”。清道光年间,泰安知县徐宗于进行整修“为之立祠,整顿祭田”。光绪26年,泰安知县毛蜀云前后3次整修,加宽墓地,四周立有界石,南、西、北三面各筑一道土堤,东南垒石坝30丈,以防柴汶河水冲刷,并植柳柏,严禁采伐。光绪29年立“泰安知县毛公德政碑”尚存,阴刻隶书,高1.9米,宽0.8米。柳下惠墓在70年代被破坏。1992年夏,毛蜀云之曾孙,现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毛铸伦先生来新泰瞻仰圣迹,见和圣墓仅存遗址,深以为憾,遂与其父毛登沂先生商定捐款1.2万美元,以做修墓之资。1994年8月新泰市政府成立修复领导小组,由市博物馆设计,嘉祥石雕施工,天宝镇政府承担修复任务,修复工程于1995年10月竣工,共建牌坊1座,碑亭2座,石碑2方,加高圣墓封土,墓内及四周植松柏树。

梁父山

梁父山又名映佛山(迎福山),位于徂徕山东南脚下,其山依傍徂徕,俯临柴汶,山势小巧险峻,是历代帝王的封禅圣地。从上古至秦汉开始,历代君王为了会盟诸侯,宣承天命,常举行封禅大典。所谓封,乃是泰山顶以祭天;所谓禅,则是泰山下小山以祭地。《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大戴礼?保傅》:“以封泰山而禅梁父,朝诸侯而一天下”。秦始皇28年,始皇东封泰山,之后降禅梁父山。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登封泰山,礼祠梁父。东汉建武32年,汉光武帝复封泰山,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雄心勃勃的向泰山进发,封完泰山,又降禅梁父。由是,“自秦汉后侈谈封禅者无不以泰山、梁父并称。”不仅如此,历代的佛家圣人也对梁父山情有独钟。故孔子曾以登梁父喻推行仁道的艰难,东汉张衡也以“梁父艰”来比喻仕途险恶。诸葛亮曾从父诸葛圭读书于梁父山脚下“其后好为梁父吟”。汉唐时期的《梁父吟》,成为乐府流行的名曲。梁父山山巅映佛岩的北齐摩崖刻经更为此山增添了浓重的文化和宗教色彩。此经为般若波罗蜜经,与泰山金刚经同出一宗。为北齐佛书法家安道一所书,经主梁父县令王子椿率众建造。该经字体为楷隶,用笔遒劲圆润、松紧开合自成天意。游人费力登上山顶,、穿透厚重的岩石、透过斑驳陆离的页面,端文揣字,自有一股佛意遍透全身。该经无论在佛学研究上,还是书法价值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之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曾临梁父山亲手拓片并收录在其著作《金石录》中,成为许多书法家趋之若鹜的临摹精品。同时也揭开了此经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面纱。

太平顶景区

以主峰太平顶为中心,包括太平顶、太平天府、马场、骄顶等,面积1647.3公顷,为海拔高度最高的景区。区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山势挺拔,沟深谷奥,山峦叠嶂,奇峰对峙,松刺荫郁,花木扶疏,是公园地貌景观及森林景观的绝佳处。同时还有秋千架、紫霞洞、王母宴宾台等景点及传说。

2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


漳州市芗城区辖镇。市香蕉主产地。1954年置天宝乡,1960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南临九龙江,北靠天宝大山,距市中心10公里。面积442平方公里,人口43万。319国道过境,通水运。辖天宝、山美、路边、塔尾、黑溪、田寮、后苍、珠里、张坑、凤园、后塘、过塘、大寨、月岭、盘各、后寨、洪坑、仙都、埔里20个村委会和天宝镇居委会。主要企业有食品加工、服装、包装、建筑、建材、运输等业,有后巷工业小区。农业主产香蕉、龙眼、柑橘,盛产鱼、禽。1990年被省政府曾批确认为“重点工业卫星镇”、“科技示范镇”。为著名天文学家戴天赛、著名文学家林语堂、著名桥梁专家戴尔赛的故里。

^地理气候


天宝镇地处福建省漳州市西郊,距离市区10公里,319国道穿境而过。北靠天宝大山,南向九龙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1.1℃,大于或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7471.5℃,年均雨量1500-1700毫米,无霜期329天,全年日照2060小时,相对湿度79%。沿江平原地带土壤多属冲积土,土质松软肥沃。山地多属红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PH6.5-7。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05亩,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天宝镇有山、有水、有平原,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人文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的好地方。

^历史由来


天宝镇位于九龙江西溪边,历史上是厦门海港与南靖、龙岩等山区联系的中转地,一度十分繁荣。镇区的路边村有一处奇观“出水石莲花”。这个宝物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上浮雕莲瓣构成莲花,中部还阴刻“元泰定丙寅间(公元1326年)”及“威惠庙立”等字。转动石莲花的上部,中部就会流出水来,且久旱不涸。此控制出水的装置,磨转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仍完好无损。为何转动石莲花会出水,至今仍是一个谜。村中有座古庙称为威惠庙,建于元朝,是唐代陈元光部将昭德将军韩器三兄弟的后裔到此定居后所建。它是集庙、庵、祠为一体的特殊建筑,前殿是威惠庙,祀陈元光将军及部将马仁夫妇;中殿为保福庵,供观音,所供观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后殿作祠,祀韩氏的先贤。威惠庙既是许多闽南陈氏的溯源地,包括在厦门、台湾的陈氏后代大多都可以在这里溯源、寻根,同时,它又是闽南和海外韩氏的祖籍地。据说,韩器三兄弟的后裔繁衍到了台湾及南洋一带,因此,这里常有韩氏后人前来瞻仰。

^风景名胜


天宝是世界级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祖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就坐落于珠里村的蕉园内。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漳州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该馆建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主体为二层半圆型建筑,总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一期投资250万元。该馆为公益性文化博物馆,开馆五年来,共接待10万名参观者并征集了许多极为珍贵纪念物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张克辉、省委副书记王三运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林语堂纪念馆参观指导。为了进一步开展林语堂学术研究,继承和发扬林语堂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和扩大漳台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往来,芗城区委、区政府于2006年决定投资350万元对林语堂纪念馆进行扩建,并重新陈列布展。同时列为芗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在原馆占地6亩,建筑面积856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建AB二幢圆楼,建筑面积902平方米,停车场1350平方米。林语堂纪念馆扩建项目为中西文化交流图书馆、放映厅和景区配套停车场。AB二幢楼各二层,每层200平方米,实用113平方米。A幢一层为图书室,二层为咖啡休闲书吧;B幢一层为会客室,二层为集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和放映厅功能的多功能厅,整个二期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工程于2007年5月开始动工,11月底完工。

天宝玉尊宫

玉尊宫座落于天宝镇珠里村,是唐代始建的古庙,历史上四易其名,两度迁徙,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是台湾玉尊宫的祖庙。1999年由台湾宜兰草湖玉尊宫管委会捐资600多万元人民币重建。新修后的玉尊宫占地10亩,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玉尊宫殿内五个神阁均用檀香木群雕构成,共雕塑2万多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雕塑造型多姿多态,形象各异,无一雷同;殿中两根蟠龙古石柱是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殿门进口处两侧,分别置有两只石麒麟、两只石象和两只石鼓;殿堂三重庙顶,用琉璃瓦铺盖,中梁与屋檐用瓷片雕塑、剪贴各种神兽造型,色彩斑斓,神态逼真。整座宫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天宝大山

天宝大山距离漳州市区约15公里,是从闽西山区进入九龙江三角洲平原的天然屏障,因山高路陡,一向罕有人至,山上因此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森林,如香樟、瑞香、枫树、野生桫椤等,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漳龙高速通车后,从厦门上高速在漳州西收费站下高速后直抵天宝大山,全程只需45分钟。巍峨的山峰、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飞流直下的瀑布、错落有致的原始次生林、“宝珠戏水”的传说吸引了不少游客。

天宝出水石莲花

【天宝出水石莲花】位于漳州城西北12公里处天宝镇路边村威惠庙内。庙建筑面积346平方米。元代,唐陈元光部将、昭德将军韩器的后裔到路边村定居,在村里建了此庙。庙面阔3间,3进,悬山顶,中有天井、两廊。此庙集庙、庵、祠为一体:前殿称威惠庙,祀陈元光部将马仁夫妇;中殿为保福庵,供观音,所供观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后殿作祠,祀韩器后裔进身仕宦者。出水石莲花即建在前殿与中殿之间的天井中,以花岗岩雕造建成,高1.01米,顶部直径0.65米,有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高0.5米,中部高0.16米,下部高0.35米。上下两部分呈喇叭形,中部若圆轮,整体外观近似觚的形状,其上浮雕莲瓣构成莲花。中部阴刻有"元泰定丙寅间"及"威惠庙立"等字,最奇特的是,转动石莲花的上部,中部就会流出水来。这座雕琢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元代石莲花,具有精湛的石建技艺和较高的科学水平,历经6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5683

男 23310

女 22373

家庭户户数 1286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5393

家庭户男 23099

家庭户女 22294

0-14岁(总) 9410

0-14岁男 4900

0-14岁女 4510

15-64岁(总) 32724

15-64岁男 16832

15-64岁女 15892

65岁及以上(总) 3549

65岁及以上男 1578

65岁及以上女 19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3978

^下辖村


天宝村  山美村  路边村  塔尾村

墨溪村  田寮村  后巷村  珠里村

茶铺村  张坑村  凤园村  后塘村

过塘村  大寨村  月岭村  盘谷村

后寨村  洪坑村  仙都村  埔里村

相关分词: 天宝镇 天宝 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