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Tripolye-Cucuteni Culture 东欧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乌克兰境内的特里波利耶遗址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库库泰尼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东喀尔巴阡山至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一带。年代约从公元前4000年~前2250年,可分早、中、晚3期。已组成较大的农业村落,种植小麦、大麦及黍、豆,并饲养猪、狗、牛、羊,同时也从事渔猎。工具以石器为大宗,有刀、镰、镞、矢和斧、凿、磨盘之类,还有骨制的针、锥和鱼钩等。



遗迹


居住区建在河流附近。布局往往作同心圆形。面积常在5公顷以下,中、晚期屡见10公顷以至数百公顷的大遗址。部分村落建有壕沟土墙。住房多为三、四十至八、九十平方米的长方形地面草泥建筑,有的达300平方米。个别地区流行2~3层楼房。房内常设灶、碾谷草泥台和贮藏窖。在房内外发现有用作厨房和劳动场所的椭圆形地穴或半地穴。此外也有圆形半地穴住所。在中、晚期的若干遗址边沿,见有两层陶窑的遗迹。晚期后段,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区和产品远销第聂伯河的大型燧石开采加工场。

墓葬中较有代表性的多属晚期。墓穴为长方形土圹,地表标以石板或石环,间或还有坟丘。死者屈肢向左侧身,头向北或东北。墓里撒白粘土和赭石粉,并有少量随葬品。在第聂伯河中游发现火葬。晚期男墓随葬品较多,表明当时社会已进入父系氏族阶段。个别坟丘规模宏大并以2人殉葬的墓,应属部落上层人物,土圹墓则属普通公社成员。

遗物


陶器手制,平底。分炊器和贮器食器两大类。前者有罐和钵,饰窝纹、堆纹、篦纹、绳纹等,胎土中常掺耐火粘土或贝末。后者有人形贮器(梨状器)、双圆锥形瓮、罐、钵、高圈足钵、壶、碗、杯、勺和单筒或双筒望远镜形器。早期和中期常施沟纹和刻划纹,中期开始流行彩陶,一般以白、红、黑等颜色绘出螺旋纹、几何纹及象生纹等。

遗址中常见陶塑,多为女像和动物雕像。女像常表现性特征,推测系丰收女神。动物雕像多为牛羊猪狗等家畜。此外,还见有牙、骨、铜、陶的人形或几何形护身符,略似坐态女像的陶椅及草泥祭台等,这些遗存,似亦与祈求丰收等崇拜有关。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的房子和器物

经济形态


居民经营锄耕农业,发现角制的犁,当可作开垄之用。种植小麦、大麦、黍、豆。饲养牛、猪、羊、狗。从出土兽骨和工具看,渔猎采集仍占一定地位。工具以石器为大宗,有石片修整的刀、镰刃、镞、矛,磨制的斧、凿、战斧、权标、磨盘磨棒等。另有针、锥、钩、渔具、锄、斧、凿、短剑等骨角器。从早期后半段起,用来自巴尔干-喀尔巴阡山地区的红铜锻造用具,采用了焊接技术,中期始有铸造技术,器类有斧、锥、渔钩、凿、刀、短剑及饰物。从中期开始,还发现有陶纺轮和织机陶坠。

特点


从山土遗物看,这一文化与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及巴尔干地区有较密切的文化联系。这里的彩陶及铜器制作技术即来自多瑙河下游地区。另外与东方的竖穴墓文化等也有密切联系。关于该文化的起源,目前有人提出,该文化在形成中吸收了东喀尔巴阡山地区和多瑙河下游的博扬文化、线纹 -带纹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若干成分,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关于该文化的发展去向,亦存在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