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陶谷墓

陶谷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陶谷墓




简介


陶谷( 903——970年),北宋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仕后晋,为知制诰掌内外制,参预机要。历仕后汉、后周,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初,为翰林学士承旨,著有《清异录》。目前所知陶谷墓有两处,分别位于陕西彬县、湖北浠水县。

一、陕西彬县陶谷墓

陶谷墓位于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东边台地上,呈不规则圆丘形。墓前有“宋代文人陶榖墓”碑石一通。2003年9月14日该墓被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湖北浠水县陶谷墓。

位于浠水县团陂镇大屋咀村境内的宋代翰林承旨,开国元勋(礼、刑、户)尚书陶谷墓,历经千年,在各级政府重视下,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被列为湖北省第五批保护文物。

陶谷生平


陶谷(902——970),字秀实,邠州(今彬县)人,北宋时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频繁交替的五代时代先后担任了后晋、后汉、后周的许多重要官职,位至侍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禅让形式夺取后周政权,陶谷当场从袖中取出他早已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使禅位仪式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礼部尚书,不久又兼任刑部、户部二尚书。陶谷精通法律,执法严明,对贪官恶徒毫不留情。一次,他在家乡邠州城内巡视,得知一官吏纵子行凶,欺压百姓,便立即查清事实,不但严惩了罪犯,还将其父削职为民。陶谷年少即好学,入仕后留心采录了许多五代时期的新颖语汇,编辑成《清异录》一书。

陶谷其人


彬县城西门外南边靠山一带的刘家湾村,盛产著名的彬州梨和大晋枣。在村东绿树掩映的半山坡的一块台地上,有座距今一千余年的古墓,墓前矗立着一个碑楼,里面石碑上刻着“宋代文人陶谷墓”七个楷书大字。这是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据《宋史》记载:陶谷,字秀实。他祖父名彦谦,自号鹿门先生,曾历任慈、绛、沣三州刺史,写诗颇有名气。他父名涣,在夷州任过刺史。

十岁能文

陶谷十多岁时,就能写文章。很快被起用为校书郎和单州军事判官。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能写一手好隶书。他经常给后汉宰相李嵩写信,并登门拜访,显露自已的才华,引起嵩的重视的赏识,即奏本迁升陶谷的官职到虞部员外郎,知制诰。朝廷的命令条文经常委托他。他的语言隽辨宏博,文字流畅生动,是当时少有的,天子非常满意。少帝石崇贵登基不久,即赐他绯袍,靴、笏、黑银带。天福九年(公元952年)又提升他为仓部郎中。

性格急躁直率

陶谷性格急躁直率,曾因一杯酒和兖帅安审信失了和气。他被降为太常少卿。后他又上言台司刑狱之弊,少帝果然申条革除其弊。不久,又晋升为中书舍人。他又建议教习乐工,停二舞郎,及禁止群众砍伐桑树、枣树当柴烧,皆得到允从和实施。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赐金紫。

身处乱世

公元947年二月,耶律德光在东京登基,表示自己正式成为中原的皇帝后,他放纵契丹兵以牧马为名,四出掳掠,叫做“打草谷”。又下令在都城和各州“括借”钱帛,储存在内库中,准备运往北方。老百姓拿不出来,动辄遭到严刑拷打。“打草谷”的契丹兵,一批一批的去而复来,抢得到便抢,抢不到便杀。中原数百里间,人口被屠杀,作物被践踏,家畜被抢去,村落变成废墟。人民无法忍受,义兵四起,武装自己,用暴力来反击暴力。耶律德光站不住脚,三月里便以天热北还避暑为名,离大梁北去,他的部下,强迫陶谷同去。陶谷逃匿到僧舍中,装扮成和尚,军士一日数次持刀剑利刃威逼,他不从不屈。及至耶律德光死,他遂归汉,为给事中。隐帝刘承佑,令常参官入宫答对,对陶谷的上言也很赏识。在世宗柴荣即位时(公元954年),陶谷由右散骑常侍擢升户部侍郎。从征太原后,又为翰林学士。世宗曾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令各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忻然听纳了陶谷和窦仪等大臣的奏谏。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迁陶谷为兵部侍郎加承旨。显德六年(公元9 5 9年)加吏部侍郎。

在此期间,陶谷曾奉使江南。李谷以书抵韩熙载云:“五柳公骄甚”。谷至,果如其言。熙载曰:“陶奉使非端介者,其守可隳也。”乃密遣歌儿秦弱兰,诈为驿卒女。敝衣竹钗,拥帚洒扫。谷因与通。作《风光好》词赠之曰:“好因缘,恶因缘,抵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后数日,李主宴于清心堂。命玻璃巨钟满斟之,陶毅然不顾。乃命弱兰歌前词劝酒,陶大沮,即日北归。

陶谷仕宋

宋初(公元960年)陶谷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太祖赵匡胤将受禅,未有禅文,陶谷即从袖中取出禅位诏书说:“已成矣”。后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在任礼部尚书时,他办事认真,常和老百姓接触。他“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从而得到不少人的拥护,使他的声名大振。在任刑部尚书时,由于他精通法律,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一次,他在彬州城内巡视,有一官吏纵子行凶,大耍无赖,他即上前问明情由,责令其严惩逆子,并将此官削职为民。

陶谷在翰林院任翰林学士时,请求调升,赵匡胤就笑道:“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俗所谓“依样画葫芦尔”。对此,陶谷很想不通。他就在翰林院住处的墙上题了一首诗:“官职有来须要做,才能用处不忧无。甚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赵匡胤知道了,对他更加不满。到底没有重用他。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陶谷判吏部铨兼知贡举,再为南郊礼仪使。当时法物制度,多由陶谷所定。时范质为大礼使,不知道帝王外出时的仪仗队和人甲骑具的装饰规格,求教于谷,谷答复得具体明白。范质即依谷说的制造应用。皇帝的乘舆大辇,也是陶谷创造的。曾承用了许多年。陶谷还采摘了后唐及五代新颖之语,编为《清异录》一书,后人颇引为词藻之用。开宝三年(970)陶谷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右仆射,为宰相之任。

相关分词: 陶谷墓 陶谷 谷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