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汤后村

汤后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汤后村




简介


汤后村地处招远市区温泉路南侧,是金都温泉主泉区所在地。元至元年间,宋姓迁此定居,因处温泉汤池后面,故名汤后村。该村面积0.27平方公里,人口840人。

旅游资源


招远温泉

系地表水渗入地下,经过深部循环,在地壳深处受岩浆影响,通过岩石裂隙返上地面而成,是中国北方温度最高、水质最好、出水量最大的热水泉。地热分布区域大致呈三角形,面积约计1.5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储量丰沛,主要分布于汤后村周围。泉水温度高,出水口最高处为95℃。泉水矿化度高,化学药物成份丰富。据《山东通志》记载:金都温泉,曾叫“德新泉”,其因“甃石为池,引水注之,构堂其上,曰‘德新’”。另据《招远县志》记载:此泉“有如沸汤”,“泉涌甚盛”,滚滚而流,故将其称作“汤泉”或“滚泉”。其所依托的东山,也因此而叫“滚泉山”。当地俗称“汤上”,现分为汤前和汤后两个村。

汤后村为温泉主泉区,村内破土即有泉涌。滚泉山下,旧时曾有喷泉数处。南部的主泉眼,日夜汩汩,“汤泉阜云”。古代人们特地在此凿石,修筑了栏杆池,池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米,由精凿的白色花岗岩大理石砌成。池边竖有8根精雕细刻的石栏杆,每边3根,每根高约1米。各栏杆之间,也用大理石石条横联合围。栏杆池内的水,深约尺许,灼热而清澈。在栏杆池西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拱型的石桥,因温泉在下,致使其在深秋隆冬季节里,周围严霜寒雪遍地,而桥面上却既无霜,又无雪,故称之为“断霜桥”。北部的主泉眼,人们也砌石成池,同样沸水涌流,常年云雾升腾缭绕。

昔日温泉,主要用于洗浴。汉、唐、宋、明时期,就已盛行。明时,温泉砌池为三,“一官汤,在公廨内;男、女汤各一”。《招远县志》载:“论其济物功,则可以疗疮疥,驱瘟疫,消饱胀,慰疲倦,隆冬止寒,盛夏解暑,种种利益,不可枚举。”用温泉水洗浴,对慢性风湿、关节炎、皮炎、牛皮癣、坐骨神经痛、高血压、冠心病等2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古时,滚泉山下有涌泉数处,且有温凉并流之奇观。古人曾叹:“异哉招城东,长年如春霭,人人浴汤泉,朝昏无有懈。”旧时,温泉晚浴为招远八大景之一。

近代以来,招远温泉地热资源得以逐步开发利用。1980年代,先后在温泉资源地建成黄金疗养院、农行疗养院等,至今,温泉周围已建成洗浴中心近10家,成为造福社会的独特资源。2002年,汤后村在温泉区中心地带,建设了金都温泉国际度假中心,该中心集温泉旅游、娱乐、洗浴、疗养、健身、餐饮、住宿于一体。

相关分词: 汤后村 汤后 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