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太仓王氏

太仓王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太仓王氏




家族简介


太仓王氏是在南朝金粉之地留下深刻历史印记的琅琊王氏的余脉。自西晋永嘉年间王导率族南渡后,世居江东。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浙江分水。远祖王朐封为唐和州刺史,朐封曾孙仁镐任五代时期明州衙推。仁镐世孙缙任宋右司谏,以风节议论显于世,为高宗朝一代名臣。缙玄孙宗成为漕贡进士,游学来吴。宗成孙梦声于元初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学正,任职近四十余年,为地方名宦,逝世后葬在岳王杨林河南岸,其后裔以儒传家,繁衍于太仓市岳王、牌楼之间。梦声六世孙辂有二子:王侨、王倬,分别于成化年间进士及第,自此科第蝉联,门第常青,太仓王氏发展成横跨明清两朝,风流相承数百载的衣冠诗书望族。家族之中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抗倭名将王忬、文坛盟主王世贞、画苑领袖王鉴等。

家族人物


太仓王氏名人谱

王梦声(1240-1326),字应甫,号古川。脉出琅琊,晋丞相王导之裔,唐和州刺史王朐封之后,宋右司谏王缙六世孙。其家族世居严州分水。梦声祖父宗成,宋漕贡进士,游学来吴,乐其风土,卜居昆山湖川乡漕头塘,今太仓岳王境内。梦声,南宋咸淳年间进士,授迪功郎,秘书省史馆检阅。鼎革之后薄元德不肯出,而行省强辟之,至元十三年署为昆山州儒学正,叹曰:“吾以升斗隐也”。时兵焚之余,学宫颓圯,梦声始至出私财修治,自殿堂而下鼎鼎一新,手植银杏数株,数百年后犹存。二十四年大水,学田所入不足供用,以己赀佐之,不复取偿学癝。居唯亭时,尝开渠筑堤,手书分水堤三字,勒碑堤上,示不忘故土也。著有《古川野叟集》。梦声年八十六卒,崇祀昆山名宦祠,葬于岳王旧街老杨林河南岸百余步处,史称古川公墓。古川公有三子,中一子夭,其长子赓留昆山,少者廙徙东乡为余之始祖。

王廙,字德辅,梦声少子。任山东东昌府教授。

王大年,字鉴川,廙子。举贤良,充本州学録,迁饶州路儒学教谕,葬于岳王腾泾之原。

王辂(?-1479),字尚殷,号夷庵,父琳,祖琬,曾祖方泽,六世祖王梦声。少读书修行,不乐仕进,忠信敦切,与物无忤。里中有丐者和借贷者以时至,令从佃人所取,家有田三千亩而岁不能盈一囷。妻怪之,辂笑指少子曰:“此钑花带金人也,人或可望金,我何忧贫。”盖尝遇胡僧受相书一卷,尽得其妙,然不轻为人相。后以子贵,赠南京兵部右侍郎。妻张氏,有四子:侨、佳、偡、倬。

王侨,字德高,号易轩,辂长子。成化十一年登进士,授武宁令,外艰归服,除补山东曹令。入为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终郎中,以老疾致仕,以恩进阶四品。卒年七十有四。侨为人诚直详谨,凡两为令皆有德于民,而不善事上官取声誉,在郎署亦淹久,然意泊如也。有五子。

王佳,辂次子,早逝。

王偡,辂三子。有四子。

王倬(1447-1521),字用检,号质庵,辂四子。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甫七岁,外祖素庵先生授以小学,数月悉成诵,无一字舛遗。素庵语女曰:“是儿必昌大汝家”。成化十四年登进士,历知山阴、余干、兰溪三县,任内以善于断狱而著称。而使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却是他的赫赫武功。明朝中期吏治败坏,各地民众暴动此起彼伏。王倬以文官领兵,机敏过人,用兵如神,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其官职也由县令历迁御史,贵州、琼崖兵备副使,广西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以治军实功,被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终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明朝政府的高度评价:“所至称循良吏,民思之。”王倬孝友天性,豁达大度,家产不能及中豪,而割田千亩仿范氏义庄养赡族人。自奉俭薄而厚于济物,禄俸之余,每分及族党。故旧师资执友,罔不周到。虽远戍之卒,行役之氓,饥寒患难,告于公,必满所欲。居官清廉,不求虚名,务图实效,公事之余,则好与诸生讲论经义。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权擅天下,不少官员为保全自身而贿赂刘瑾。王倬却不为所动,认为“生死贵贱命也,贿则使我尽丧其平生”。刘瑾倒台后,朝廷为褒奖其名节,在家乡赐建都宪、方伯两坊,筑石牌楼以铭之,乡人聚而成市,牌楼镇因此而得名。家居时扩建先祖留下的王家花园,开辟广达十余亩的鹿场,饲养麋鹿,因此又名麋泾园。妻陈氏,有二子三女。《明史》言其以谨厚称。

王悌,字民悦,侨次子。弘治二年举人,未仕早卒。

王憬,字民瞻,号任斋,侨幼子。弘治十七年举人,仕黄陂知县,政事清简,吏民爱而称之。满三载以入觐,叹曰:“使我束带而见督邮,孰与衣轻褣蹑不借使苍头携一鸱夷从而卧马鞍山足也。”请于吏部得致仕。年六十卒。

王恬(1483-1554),字民熙,号一斋,偡次子。力耕好学,魏文简公讲道东南,恬负笈前往请得从弟子列。为国子生,久试不第,遂业医。后游京师,吏部请得福建布政司都事,谢曰:“仆老矣,即徼幸得一官,安能岁活数百千人哉。”不就而归。有子世雍。

王愔(1482-1559),字民服,号静庵,倬长子。少而有游闲公子之乐与名,不复从有司辟,晚仕山东布政司都事。性宽然,与物无营,不起怨憎。乐施予,好赴人之急。妻武冈知州龚震之女,有四子五女。

王忬(1507-1560),字民应,号思质,倬次子。幼聪慧颖秀,其兄愔常张宴杂奏伎,忬却充耳不闻,每读书至夜分。嘉靖二十年登进士,授行人,迁御史,有政声。继巡按湖广。二十九年复巡按顺天。当年岁末,蒙古首领俺答进犯古北口,王忬闻报,度边关必溃,夜草疏请议战守策,自身疾驰至通州据之,召吏民给仗,听约束。甫毕,而十余万蒙古大军果至。王忬缒城使使来京师请援。京师震恐,急集诸营兵。王忬日夜乘城守,俺答逡巡半月无法攻克,于是向西北绕行而进围京师三天乃撤,史称“庚戌之变”。事后,王忬被超擢为右佥都御史,经略通州以东诸军事。三十一年,出抚山东。以浙江倭寇告急,出任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任用俞大猷、汤克宽、卢镗等,率军于普陀山大破倭寇,毁其巢穴。未几,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左侍郎,兼蓟辽总督。不久,进右都御史。王忬才本通敏,为世宗所信任。但与权相严嵩不协,对嵩陷害忠良屡弹指唾骂,常指嵩横且败坏国事,严嵩父子大恨之。三十八年,严嵩以俺答进犯潘家口为名,将忬下狱论死。忬被逮时,方遣部将破虏,获首八百余级,严嵩抑而不报。穆宗即位,得以昭雪,后赠兵部尚书。著有《思质奏议》。忬惇信扶义,俶傥重然诺,急朋友之难甚于己,一饭必报,至仇隙不以挂胸臆中,坦易无城府,时自谓生平无不可对人言者。笃于经术,阅书一过目,即成诵,于百家言无所不窥晓。相传王忬家藏清明上河图真迹,严嵩子世蕃得知后强行索要,王忬难以割舍,就请高手临摹一本送去。而王忬在巡抚两浙时,有一裱画匠汤臣生活困难,王忬因同情他就带回到自己家中作一些活计,后来又推荐给了严世蕃。汤在严府看出画乃新作,恩将仇报上门要挟,索要忬妾雪娘。忬怒将汤赶出府去。汤于是向严世蕃告发,严心中大恨,遂与其父以他事将王忬害死。其事迹后衍化成戏剧《一捧雪》传唱至今,故老相传在牌楼、岳王一带不演此戏,演则天变,六月飞霜。妻华容知县郁勋之孙女,有二子一女。《明史》有传。

王世芳(1487-1547),字济美,悌独子,正德十六年登进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时妻父官礼部尚书,世芳乞改南,历迁兵部郎中,嘉靖七年出为赣州知府,时詹事霍韬贵用事道经赣,世芳无加礼,韬心善之,语太宰,迁广东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世芳公廉不发私书,多所汰黜,以故颇不得士心。会改先师像,杀祀礼,世芳迟不下,被论调江西,遂拂衣归。妻礼部尚书毛澄之女,后续弦山东参政丘经之女。有七子(一贯、一诚、一正、一中、一恭、一善、一艺)五女。

王世仁(1507-1560),字均美,憬子。国子生,谒选得分宜丞,累官至温州府通判。世仁生而孝友忠厚,与人交尤坦易,胸中无柴棘。

王世德(1509-1578),字求美,愔长子。国子生,荫南京詹事府主簿。妻四川参议虞臣之孙女。有子一夔。

王世业(1519-1577),字居美,愔次子。国子生,授四夷馆译字。妻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之孙女。有子一龙、一瑞。

王世闻,字升美,愔三子。诸生,未仕。妻刘氏。有子士良、士方。

王世望(1531-1587),字瞻美,愔四子。诸生,授太医院吏目。妻陶氏。有子士驿。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忬长子。幼称许为神童,六七岁已能读父书至数十万言,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锦衣卫都督陆炳贵幸用事,匿奸人阎某,欲贷其死,世贞搜炳家得之,炳婉转请脱,复因执政以请,皆不许,时人无不为之侧目。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方严嵩炙手时,其意欲引置世贞而为重,数近而世贞数远之,嵩终不能笼。会忠臣杨继盛被逮,密使人告急,且以孤相托,世贞驰骑往营救,又为杨夫人削稿请代。杨继盛受辟日,出宣武门酹酒泣奠,经纪其丧,大失严嵩意。而其父忬又以沈鍊冤死,北向唾骂不已,遂以此中祸。三十八年,父忬以滦河失事为严嵩所构,论死,世贞解官奔赴京师告免,未成,与弟世懋持丧归。隆庆元年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按察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因忤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赠太子少保。世贞乃明代中叶之文坛盟主、史学巨匠,时人捧其言行为圭臬,影响远播海外。其早年鉴于台阁体文风不振,提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晚年文学思想转变,以恬淡自然为宗。史论其博才异学横绝一世,下笔千言,波谲云诡,而又尚论古人,博综掌故,下逮书、画、词、曲、博、弈之属,无所不通;硕望大年,主持海内风雅之柄者四十余年,天下之豪俊以死名于其一家之学,直千古可废也。《四库全书》称:“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於世贞者。”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80卷、《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207卷、《弇山堂别集》100卷、《弇山史料》100卷、《史乘考误》10卷、《嘉靖以来首辅传》8卷、《艺苑卮言》8卷、《觚不觚录》1卷、《读书后》8卷、《尺牍清裁》61卷、《书苑》10卷、《画苑》12卷、《弇州山人题跋》7卷、戏曲《鸣凤记》等,相传《金瓶梅》亦为其所著。《明史》对其评价甚高:“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世贞生而美姿观,风采玉立,与客谈笑,觉温秀之气溢于眉目间。语及古人忠孝节烈,则又慷慨淋漓,为泫然罢酒。祖父质庵公设义田千亩,世贞倍拓之。家居时筑弇山园,有东南第一名园之称。妻太常卿魏校之侄孙女,侧室高氏、李氏。有三子四女。《明史》有传。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忬次子。幼秀颖异他儿,兄中举时方八岁,五鼓批衣起坐,父怪而问之,曰:“吾有忧。”问何忧,曰:“忧他日之后吾兄举也。”父大悦之。嘉靖三十八年登进士,即遭家难。父雪,始选南京礼部主事,迁员外郎,改尚宝丞。出为江西右参议,转江西、陕西、浙江、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迁福建左参政,终南京太常寺少卿,先世贞三年卒。临终前写遗书与兄,有言曰:“惟愿庙堂勿固宠,勿近小人,勿听人言搜人过,诸君勿偏见,勿立党,勿思报复,即死无憾。”世懋美风神,眉目如画,性明颖,以经术称,善诗文,名亚其兄。著有《王奉常集》54卷、《艺圃撷馀》1卷、《窥天外乘》1卷、《饶南九三郡图说》、《闽部疏》等。平生孝友天至,笃伦理,嗜义若渴,有所闻汲汲行之,远识长虑悠然能见事后,少亦微有耳目之好,触一语立断遣之。居官必著声,为上下所爱。死之日,海内绅衿靡不有兰催玉折之叹。世懋家居澹圃,至今尚有遗物望海峰在人民公园。妻归化知县章宗实之女,侧室汪氏、魏氏。有四子四女。《明史》有传。

王一诚(1514-1570),字明得,世芳次子,嘉靖三十七年举人,以心疾久不应会试,隆庆二年登进士, 授温州府推官,未仕而卒。妻太常卿魏校之女。有三子(绶、纨、缋)三女。

王士骐(1554- ?),字冏伯,世贞长子,万历十三年乡试解元,十七年登进士。授兵部主事,二十九年改礼部,时储位久虚,有以冠婚及期请者,上允行,士骐争以先册立而后婚冠,祖制不可违,乃止。后调吏部郎中。沈一贯当国,士骐故门下士,迫清议稍去,就其间,一贯衔之。三十一年会得匿名书言倾储事,事连士骐,取中旨,削籍归。光宗立,录国本功,追赠太仆寺少卿。士骐家居贲园,又称莘庄。著有《醉花庵诗选》5卷、《符秦书》15卷、《铨曹纪要》15卷、《御倭录》9卷、《四侯传》等。妻商城知县沈孚闻之女。《明史》有传。

王士骕(1566-1601),字房仲,世贞次子。为诸生,以荫入太学。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大举进攻朝鲜,苏浙不时传海警。士骐以兵曹在假,为桑梓计,厚募拳勇,习骑射备水师,慕义者因相从谈武事。士骕与上海乔一琦、无锡秦灯,俱自负贵介,又王能文章,乔善书翰,秦善谈论,各有时名,往来无间,年少轻佻,出则弓马侍卫,以为灭倭封侯立至。时有奸人赵州平者窜身诸公子间,与纳交引以自重,且投刺富人大家曰:“吾曹欲首事,靖岛寇,贷君家千金为饷。”或给数十金。遇不肯者,赵恐吓曰:“为我守金,不久我且提兵剿汝家。”有人以招纳亡命谮之,江南巡抚朱鸿谟素喜事,得书大悦,欲以为功,遽露章言之朝廷,直云连结倭寇,反形已具,而先收捕诸公子。又世贞家有仆名胡忠者,善说评话,世贞酒酣辄命说解客颐,忠每说宋太祖明武宗事,辄自称朕,称人曰卿等,以为常,世贞殁后,士骕携忠至酒楼,胡作此等语,诸公子亦效之以为笑乐,至此并为罪。士骕赠答诗有云“君实有心追季布,蓬门无计托朱家”,灯尝自称小秦王,皆被指为谋反确证。其后论赵及秦处斩,王戍边,乔发配。然鞫之皆无实,江南人以为冤。后因救之者众,得释,斥荫籍。坎禀不平之气悉寓诗歌,识者谓有隐痛焉。士骕工制义及古文词,而艰于一遇,遂遴选被录取的举子试卷,亲加批点,刻印成书,在苏杭一带发行,还流传至北方,风靡天下。而乔后从戎,屡有军功,于萨尔浒之战中败于努尔哈赤,投崖自杀,以忠义闻名。士骕年三十六早卒,无子。妻潘氏,陕西按察司副使潘允哲之女,为其收拾遗文,有《中弇山人稿》5卷等。《明史》有载。

王士骏(1569-1597),字逸季,世贞三子。诸生,有才名,卒年仅二十九,无子。妻严氏。

王士骃,世懋长子。国子生,早卒。妻山东按察司副使袁尊尼之女。

王士騄(1562- ?),字闲仲,世懋次子。万历二十二年举人,后逡巡三十载数奇不前,谒选宪幕以归。有文才,著有《摄月楼诗稿》。妻吏部员外郎沈璟之女,能诗文兼善草书。

王士騋,世懋三子。例仕州同。妻锦衣卫指挥同知史继书之女。

王士駪,世懋四子。妻南京礼部右侍郎韩世能之女。

王瑞庭,字庆常,士骐长子。万历三十四年武科举人。习为侈汰,尝筑廓然堂,不当意立命拽毁之,至三始成。姿声色,先世业荡尽无余。子最繁,号圆照名鉴者,袭荫为廉州太守,精绘事。余皆落拓无生产,有入沙门者,其季两人为优,以歌舞自活,大为时赏。

王瑞璋,士骃独子。万历三十七年举人,以心疾废仕进。有三子。

王瑞国(1600-1677),字子彦,号书城,士騄子。天启元年举人。束修砥行,精研书史。吴门文震孟、姚希孟等皆折辈与交,为复社成员。周顺昌罹珰祸,裹金急其难;马世奇殉国,设诔以哭之。清初江南反侧未靖,凡郡中大族,多被诬以通叛而攫其财,瑞国为群小所构,受惊受辱,毁家行赇,仅得免,而累世之畜已尽矣。本欲终隐不出,惩艾前事,以门高惧及,因就吏部谒选,顺治十三年授增城知县,三载而归。顺治末以奏销案革去衣顶,又清将祖永烈镇苏州,以奴投旗故,檄拘瑞国父子,遂破家。后筑瘗砚斋,著述以老。有《瘗砚斋集》32卷等。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避讳改圆照,号染香庵主,瑞庭子。崇祯六年举人,八年以祖荫左府都事,十二年授廉州知府。任内减赋赈灾,资助逃亡农民返乡耕作,捐俸银修复府县学宫,每月初一至海天书院给生员讲课,寒暑不断。时粤中盛开采,民苦不堪言,鉴力请上台得罢。在任三年,两袖清风,归时仅有俸银三十两作行资。入清不仕,年甫强壮,屏绝声色,不异老僧。就弇园故址,营构居之,萧然世外。自述:“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其画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其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得之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其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鉴之画得宋元神髓,不徒以形似,而有神韵超越的意趣。与王时敏相互砥砺,并臻其妙,同于六法有开继之功,被人称为“画苑领袖,后学津梁”,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他们共同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散稿》等。康熙十六年卒,遗命以黄冠道衣殓云。《清史稿》有传。

王介福,字受兹,世贞曾孙。由恩例为中书,弘光时授海防道,除书甫下而清兵至,下狱,后仅身免。

王昊(1627-1679),字惟夏,瑞璋长子。束发授书,一过能记诵,有文藻,下笔如宿构,弱冠负盛名。稍长,涉猎书史,纵笔为古文辞,吴伟业叹为天下无双。性傲岸,不肯就省试。时吴下文社盛起,争相延致。负才名,交游遍海内,每议论风发,倾其四座,饮酒至石而不乱。顺治十八年以奏销案无端牵染,械送北上,后得免归,而遗产斥卖略尽。筑当恕轩,寝处其中,日纵酒不复饮食,研经绎史,授徒自给。康熙十八年召博学鸿儒,踉跄至京师,疾甚,犹日酣饮不少节,强就试,遂不遇。帝因其文学素著,特授内阁中书舍人,命下而昊已卒。死时贫无以敛,朝中诸大臣素往来或慕其名者,皆酹金以为赙,得以反丧南归。妻顾氏,侧室钱氏,有七子(之洵、缉修、之滉、泽高、之淹、之涛、文翰)四女。诗与黄与坚等并称“娄东十子”,于“娄东十子”中尤铮铮有声。著有《当恕轩偶笔》53卷、《硕园诗稿》35卷等。《清史稿》有传。

王曜升,字次谷,昊弟,诸生。性豪迈,与兄昊皆有文名。跌宕文史,尤精音律。以奏销挂误,悒悒出游,入都客死。曜升工诗,与黄与坚等并称“娄东十子”。著有《东皋集》等。《清史稿》有载。

王天植,字陈立,瑞国子。诸生,妻国子监祭酒吴伟业长女。

王景(1627-1706),后改名遵晦,字明先,瑞国子。未冠补诸生。眉目秀拔,丰神荡逸,人谓潘安、卫玠复生。性敏而气雄,不屑以绳墨自拘。年少寓吴江时,有宦裔大族吴女才貌美艳,因两相慕悦,遂挈此女而逃,居西子湖。未几事发,被诬以叛逆通南之罪,受榜笞无数,论死。感赋梅花百律上总府,江南总督郎廷佐怜其才,方得解。而吴女亦才思灿然,其供状有“祸因踏青南陌,惹来蝶浪蜂狂;随喜东禅,遇着莺俦燕侣。……。系游丝于萧寺,再易春秋;绾锦带于西厢,两往寒暑。犹恐欢娱不久,离别有时,是以王生泛范蠡之舟,贱妾踵西施之迹,将谓五湖浩渺,云雨当行,谁知七岛飘流,风波顿作。……。幸遇神爷秉燃犀之照,水怪潜形;奋焚树之霆,山精破胆。杨贼已伏□幸,王生宜成其美。忆昔淡妆卓氏,服缟素而就相如,王孙弗较;红拂□□,着紫衣而归李靖,杨相不追。古有其事,今亦宜然。伏乞神爷将奴断配王生,庶使潘安无恙,还夸掷果之车。贾女多情,永遂偷香之愿。”等语。景后退隐淞南黄土泾,以著述自娱。久乃应陕西稷山县聘,参其幕事。无何,关西马如龙督浙藩,素相善,邀赴藩幕,暨巡抚江西,复参抚幕事。日经两童子焚香执纨扇侍左右,披罗衫据案裁答,神思澹远,见者不知为世人也。暇则偕诸同事赌诗醉酒,饮不逾蕉叶而兴会不浅,或询年少事,即整容曰:“日月影斜,窥琴音微逗,此非相如盛德事,乃犹挂齿颊耶。”固扣不答。所著有诗文集二十余卷,康熙四十五年以疾卒。景少为松江夏允彝门下士,夏公以甲申城破殉节死,有一独子完淳,年方十七,天才俊发,时时慷慨悲歌,以抗清事泄逮至江宁,景往探之,完淳泣曰:“一死无恨,惟室中妇方妊,今以累君。”景颔之,潜走松江,伺其娩,潜抱以归。后景亦起大狱,仓皇不得所,其友徐方平复抱之归。完淳死,此子卒赖两人以全。

王伦春,字元之,世芳玄孙。曾祖一恭,为昆山县学生,自太仓徙昆山。伦春早岁补诸生,罹世变,弃去。与弟捷春最友爱,门户事皆专任,先人遗产悉予之。捷春因病破产,复给以所居屋宇,而自迁他所,及殁,厚其葬。生平不以欺诈逆人,急人之难,常恐不及,贷而负者亦不责偿。性尤孤介,贵显有力之门裹足不往,杜门课子,编纂文字以老。

王辑修,字方邺,昊次子。能文。康熙二十三年副贡,补国子监典籍。四十一年授陕西府谷知县,弭盗除强,有神君之颂。殁于任,崇祀府谷县名宦祠。 著有《芸架诗钞》22卷等。

王之垣,字函三,伦春次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授婺源教谕。后以老疾罢归,婺源人士为立教泽碑,做亭覆之。性坦易,文章简洁有法度,学行为世人所重。著有《经史类编》等。

王良糓,字是穮,辑修子,能诗文,善书,为名诸生,雍正七年,以王暮荐补富阳知县,洁己奉公,民安其治。三年引疾归,留心桑梓事,浚河渠辑县志,多所赞助。著有《稼轩诗》。

王淑京,字道舒,之垣子。康熙五十一年登进士。授当川令,迁知剑川,终眉州知州。所至爱民,能忘势利,卒于官。

王劬留,字圣思,良糓子。诸生,工诗,著有《梅庵诗草》。

王酂留,字迈生,良糓子。诸生,与兄劬留俱有文名。以父殁,哀毁卒。

王昭麟,字公符,号小弇山人,酂留子。由国子生充四库馆校,录选龙游县丞,乾隆四十六年擢江山知县,所至多善政,尤爱士。工词章。善真草书,书学于其舅沈璜,得其神髓,特加雄浑。后乃出入董其昌、张照之间。弱冠即为刘墉所赏,名重于时。天台、雁岩碑刻,往往出其手。以圭误罢,贫至不能自济,卒年六十。著有《小弇诗钞》。

王昭被,字见山,号鹤道人,昭麟弟,诸生。行草俱妙,喜画梅,尤善写照,纵笔所之无不如意。

王济美,字绎元,世贞后裔,乾隆十七年副贡,学术该洽,尤工经义,远近宗之。

王健行(1915-1968),原名尔康,乳名亨,以字行世,岳王人,世贞后裔,无党派人士,近代知名医家。曾祖晚升,嘉、道时人,出生书香门第,从岳王旧街油车弄迁至新河俞家浜居住,曾设义田养赡族人。晚升公育有四子,分为四房。祖父半亭,晚升公第三子,为清代小吏,同治年间从当地巨富萧百万手中购置院落一所,并请翁同龢题槐荫堂匾额悬于中厅,族中称之为新宅,位于岳西萧家弄。半亭公育有三子一女,长子仁裕为浦太福姨夫,无子,次子乳名泉者早逝,遗有一子相范,相范有两子士详、士诊。父仲刚,半亭公幼子,光绪三年生于新宅,少以姿容俊美闻名,因娶沙溪医术世家钱氏女,遂习医,清末已著医名。后因处事公正,被推选为南双庙庙董主持庙务。仲刚公秉承家风,一生尊孔尊庙,小孩练字的纸张皆要烧毁在庙内菩萨前的惜字灶中;祭祖必依礼而行,率子孙跪拜惟谨;对内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节俭知足礼让,小孩米粒掉于地皆令其拾起,寓意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常讲知足常乐,要求子女不好高骛远,遇矛盾时教育子女需谦虚谨慎礼让三分,常讲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求互尊互爱,不记人小过,更不得欺凌他人;对外则以慷慨好客知名,家中食客常有,凡穷苦人上门借钱或乞讨,都会予以安排满足,乡邻皆尊称其为“先生公公”。建国初,因高龄中风卧床不起,且土改破家,长子丧亡,于五二年郁郁而终。仲刚公初娶钱氏,生女丽娟和子乃康,后续弦沈氏,生子尔康,再续弦吴氏,生幼女凤娟。健行,生于民国四年,幼从秀才吴采芝读于私塾,继而转赴沙溪读中学,后考入中国医学院,在沪学习期间深得老师赞许,毕业后设诊所于闸北,因日寇入侵而返乡。回乡不久,遇当地有一患者重病卧床三月有余,延请众多名家会诊,皆无效,已奄奄一息。健行前往拟药方一剂,被其他医家群起攻击,以为以热攻热,必伤人命。但患者因已无其他良方可试,以侥幸之心饮之,却大痊愈,健行也一举成名。行医三十年,声名远播江南,妇孺皆知,四方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之为扁鹊重生。其主治内科和妇科,于妇科尤有独到见解,深获国内医学界赞许,有诸多医论和药方传世。健行公嗜饮酒,酷爱京剧,能拉一手好京胡。平生性善,好施予,擅用廉价药治病,以待人亲切见称,对贫困患者常免诊金并赠送药材,广获里人及贫病患者尊颂。建国后,历任岳王医院院长、太仓县一至五届县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地区医学会副会长等职,获“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文革中因受迫害,割腕自尽,四方闻者莫不惋惜,不少患者更是痛哭不止。后平反。妻顾秀珍,有四子二女:士诒、士安、锦屏、士祺、士新、锦秋。太仓县志有传。

王冠群(1904-1950),健行兄,原名乃康,乳名伦,以字行世。早年从父学医,开业于岳王西街,与同德堂中药店互为表里。后拜于帮会头子张启龙门下,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统治时期曾长期任岳王镇镇长,著声望于乡里。建国初镇反运动中,以旧政权人员身份,被镇压殒命。妻龚氏,侧室徐氏、阿娣。有三子二女:士言、士谥、锦舞、锦蓉、士评。

王梦龄(1902-1965),健行从兄,原名寿康,乳名骅,以字行世。曾祖晚升。祖父石泉,晚升长子,育子二。父守元,石泉次子,晚清秀才,迁居三家市,育有二子。梦龄,守元长子,高中毕业后曾拜宗应之为师学习中医。青年时期加入国民党,出任浮桥区区长助理,日寇侵略期间,因不愿做汉奸,弃职回家办私塾,其学生至今仍能背诵他当时所授内容:“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儿上学堂。黄金有价书无价,书比黄金价更昂。”同时兼行医,但凡有请必到,从不嫌病人穷苦脏秽,且不收任何费用,赢得了当地乡民的尊敬。后任当地日报《太仓明报》编辑,同时秘密任太仓县地下国民党县党部干事,从事抗日斗争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与陆京士等一起出任太仓私立乃德初级中学的校董。建国后,在太仓县第一初级中学工作,为该校语文教员兼校医,虽薪资微薄,仍资助数位贫困学生上大学。晚年屡受政治运动迫害,文革初自缢身亡。后平反。育有一女一子:士琏、士谟。弟鲁城亦以教书为业,有两女士珍、士堃。

王武(1941- ),健行族孙。五世祖晚升。高祖石泉。曾祖育子二,早逝。祖颂衢,因父母皆早逝,幼时抚养于叔父守元家,民国初年曾执教乡里,学生中多社会贤达,颇有声望,为当地乡绅,解放后土改破家,六零年去世,育有二子。叔祖相晨幼时出嗣于二房为秀才吉甫之后,有两子士训、士诚。伯父士谦,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善绘画,执教沪上。父士谔,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长期执教于上海国强中学,善书法,为民盟成员,育有一女三子。武,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我国水产养殖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曾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84)、农业部优秀教师(1985)、上海市劳动模范(1986)、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全国优秀教师(2007)、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百位“三农”模范人物(2009)、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等光荣称号。现任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每年赴各省重点渔区开展科技督导工作。与妻朱琳育有一女,常居上海。姊雁秋亦大学教授。

附唐宋王氏先人

王煦,字朐封,睦州桐庐人,王导后裔。任唐侍御史,和州刺史等职,以兴利除弊蜚声政坛。

王仁镐,字美器,琅琊人也。生于唐天佑三年,仕明州衙推,迁居桃源。卒于宋乾德四年,年六十一。立身正直,行止孤高。平生精于易象,志诵莲经,七日受持,晨夕不怠。终老林村溪北之林第,窆于鄞县崇德乡应岙之原。——节选自《大宋故明州衙推王公墓铭序》,见2006年宁波鄞州区出土的墓碑。另据《鄞县通志氏族》云:“王仁镐,吴越官明州衙推,显德年间自睦州桐庐来,为唐侍御史煦之曾孙。五世居策分居分水。”

王缙,字子云。王氏系出琅琊,晋司徒导南渡,始家江左。其后有居睦州桐庐者曰朐封,仕唐为和州刺史,生肃清主簿淘,淘生梁乌程丞耕,耕生周明州衙推仁镐,因家于明,而处者为严州分水人。公逾冠游太学中,崇宁五年进士第。后以论事忤宰相,出知英州,御史循行,上公治行第一。绍兴六年迁右司谏。公在言路知无不言,每谓人才实难,多事之际尤宜为朝廷爱惜。以故不专弹击,而惟论安危利害大计与所以启悟君心者。上尝称公中正不阿得谏臣体。后知常州,会有故从官归自敌中,盖尝仕敌国,据吾京邑而为之守者,过郡,公恶之不为礼,力求见,公面诘丑之。而宰相秦桧与之亲厚,归而泣诉,桧怒。十一年春,公落职以主管台州崇道观,即告老归。二十九年六月已酉,与亲戚笑语如常,时语其家人曰:“心中无一事,时至可矣。”夜分而逝,享年八十七,葬于县之分水乡茅山之原。有《霜台谏垣藁》九卷。配詹氏,赠左光禄大夫良臣之女。子男二人,日休,绍兴五年进士,右承议郎,权发遣筠州军州事,日勤,与兄同年进士,左朝散郎,权发遣处州军州事。孙男四,琭右从政郎,玼、珙皆右迪功郎,珌未仕。 ——节选自《王司谏缙墓志铭》,见宋代张栻南轩集卷三十八。

附仁镐明州一脉

王致,字君一。其先睦之桐庐人也。祖仁镐,周显德时仕吴越忠懿王官四明节度衙推,因家焉。父居简笃行有名,不苟禄于世,生三子:晗、震、致。致以道义化乡里,诸生子弟师尊之。宋仁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不就。乐道安贫,乡人莫不高其行。因其讲堂名鄞江书院,世称鄞江先生,著有《鄞江集》9卷。王安石治鄞,他致书与论政事,安石复书曰:“无事于职,而爱民之心乃至于此,可以为仁矣。”殁后,宰臣陈执中奏录其文,得一百八十篇,藏之秘阁。

王说,字应求,晗子。教授乡里三十余年,无田以食,无桑麻以衣,怡然自得。熙宁九年以特恩补将仕郎,为明州长史。既殁,神宗御书“桃源书院”赐其林村教学之所,赠银青光禄大夫,世称桃源先生。与王致、楼郁、杜醇、杨适并祠,称庆历五先生。子孙世守其学。著有《五经发源》50卷,集奏议、书疏、诗文为10卷。有五子:瓘、瑜、玩、琦、珩。

王该,字蕴之,说弟。登庆历六年进士。王安石宰鄞时,与之友善,以诗章相唱酬。与兄齐声。熙宁中知邓城,官舍有嘉木,叶长数尺许,每得一诗,取叶书之。既罢,归囊萧然,唯脱叶甚富。晚居广德湖中之望春山,学者称为望春先生。有遗稿10卷。有子玉(政和二年进士)。

王瓘,字元圭,说子。元丰五年进士。喜藏书,以文称。

王珩,字彦楚,说子。大观三年进士,仕至宗正少卿。与蒋璿、顾文、薛朋龟、汪思温为五老会,最为乡里盛事,年八十卒。有遗稿17卷。

王勋,字上达,玩子。登政和八年进士。建炎四年高宗东巡,授鄞宰,复知长兴,有治声。绍兴七年擢提举广南市舶,疏财仗义,一钱之利皆归有司,家人不识舶货之名,以清裁著名。及卒,贾胡率钱二百万缗为赙,子正己却之曰:“吾父以廉直闻。虽贫,犹能负丧以归。”清白之传,实桃源家训。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正已,字正之,勋长子。乾道二年知江阴军。后除荆湖路转运判官,转江西提刑等职,终太府卿。幼警悟,少长益嗜书史,自力于学多识前言往行晓畅事理,立身立朝所守一定不可回夺。剖符持节几半,东南所至皆有绩。仕宦湖北时与词人辛弃疾交好,辛为其写下名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可诵藏书至二万卷,自号酌古居士,著有《酌古堂集》。有二子:泽(监绍兴府都税)、潜(德清丞)。

王正功,字承甫,勋次子。以父泽补将仕郎授宜黄县主簿。乾道中为荆湖南路转运使主管帐司,正功果于立事,剖析滞讼无留难。改知莆田。淳熙七年通判潮州。后除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桂林府事。正功善诗,在桂林时,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句,有《荆澧集》行於世。有四子:深(巢县尉)、澒(青阳尉)、洙(绍熙四年进士,芜湖主簿)、泌。

王正民,字经父,勋三子。以叔祖遗泽补官,后倅临安,终奉直大夫知安庆府。亦有廉名。

王轰,勋曾孙,淳祐元年登进士。

附梦声其余支系

王恢(梦声九世孙)支:进士10人,举人17人。著名者有:王三锡(嘉靖进士,光州知州)、王三接(嘉靖进士,河东都转运使)、王任用(嘉靖进士,会试第二名,礼部主事)、王临亨(万历进士,杭州知府。明史有载)、王永祚(万历进士,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明史有载)、王志坚(万历进士,湖广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长于经术,善诗。明史有传)、王志长(崇祯举人,未仕,长于经术。明史有附传)、王庆祚(崇祯举人,昌邑知县)、王元臣(康熙进士,会稽知县)、王喆生(康熙进士,顺天解元,翰林院编修)、王缉植(康熙进士,中书舍人)、王景献(雍正进士,怀远知县)、王荃(乾隆举人,福建道御史)、王鹗(国子生,乾隆年间莱州知府)、王若沂(乾隆举人,孟津知县)、王若常(入赀,乾隆年间蓟州知州)、王学浩(乾隆举人,未仕,名画家。清史稿有传)、王京星(乾隆举人,望江知县)。

王俊(梦声十世孙)支:无科名。著名者有:王俊(俊,字德宏,于成化年间创建杨林新市,构屋百楹,招乡人居之,因其形似鹤,故又称鹤墅。平日关心民众疾苦,每逢饥荒岁月,屡出私粮救济百姓,朝廷为表彰其义行,特授承事郎七品散官。后人为纪念他,将鹤墅更名为鹤王墅,因方言中鹤岳同音,遂演变为今岳王镇。)

王周绍(梦声十一世孙)支:进士1人。著名者有:王周绍(隆庆进士,刑部郎中)。

王治(梦声裔孙,世系佚)支:进士3人。著名者有:王治(嘉靖进士,未仕,精医)、王士龙(万历贡生,南京鸿胪寺少卿,精医)、王峋(明末诸生,精医,以孝闻)、王家瓒(清初诸生,精医,以孝闻)、王岱东(乾隆进士,徐州府教授)、王丙(乾隆贡生,名医。清史稿有传)、王兆辰(嘉庆进士,颍州府教授)。

家族历史


史籍记载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称:周灵王之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谷、雒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以为不顺天心,不若修政。晋平公使叔誉聘于周,见太子,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归告平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誉弗能与言,君请事之。”平公遣师旷见太子晋。太子晋与语,师旷服德,深相结也。乃问旷曰:“吾闻太师能知人年之长短。”师旷对曰:“汝色赤白,汝声清汗,火色不寿。”晋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其后三年而太子死。孔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南朝宋何法盛在《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中称 :“其先出自周王子晋。秦有王翦、王离、世为名将 。”

南朝齐任昉在《王文宪集序》中称:“其先自秦至宋,国史家牒详焉。晋中兴以来,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古语云:‘仁人之利,天道运行。’故吕虔归其佩刀,郭璞誓以淮水。若离、翦之止杀,吉、骏之诚感,盖有助焉。”

南朝陈姚察在《粱书》中称:“王氏自姬姓已降,及乎秦汉,继有英哲。洎东晋王导经纶江左,时人方之管仲。其后蝉冕交映,台衮相袭,勒名帝籍,庆流子孙,斯为盛族矣。”

宋张栻在《王司谏缙墓志铭》中称:“晋司徒导南渡,始家江左。其后有居睦州桐庐者曰朐封,仕唐为和州刺史,生肃清主簿淘,淘生梁乌程丞耕,耕生周明州衙推仁镐,因家于明,而处者为严州分水人。”

明王鏊在《通议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公倬神道碑》中称:“王氏裔出琅琊晋光禄大夫览,览孙镇东司马导渡江为元臣。周显德中明州衙推仁镐始居分水,宋漕贡进士宗成来家昆山之湖川。湖川近分属太仓,故今为太仓州人。”

明王锡爵在《南京太常寺少卿王公世懋墓志铭》中称:“王之先自即丘子览而下世有闻人,至五季而有讳仁镐者,吴越王镇海节度衙推,官严之分水,曾孙缙,宋左司谏,六传至梦声,昆山州学正,即其官家焉,昆山後割隶太仓州,遂为太仓州人。”

明归有光在《丘恭人七十寿序》中称:“予家故与王氏有连,知其家世为详。自唐御史朐封之後,至分水、明州而来昆山。司马与宪副之祖某官,兄弟同举进士,自是科第蝉联不绝。”

家族谱系

周灵王(?~公元前545年)--太子晋(姬姓王氏之祖,世传成仙而去)- - - - - - -

- -王翦(居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太子晋后裔,秦大将军,降赵、燕、楚三国,征服百越,封武城侯。《史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功为多。”)--王贲(秦大将军,降魏、齐二国,灭代,封通武侯)--王离(?~公元前208年。秦大将军,代蒙恬戍北疆,于钜鹿之战为项羽所虏)- - - - - - - -

- -王吉(居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公元前48年。王离后裔,西汉谏议大夫,精通经义,有贤德。《汉书》载“自吉至崇,世名清廉。有累世之美。”)--王骏(?~公元前15年。西汉御史大夫,所历皆显能名,众人以其不得封侯为恨)--王崇(西汉大司空,封扶平侯,以避王莽而去位)- - - - - - - -

- -王仁(居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王崇后裔,东汉青州刺史)--王融--王览(206~278年。西晋光禄大夫,以孝悌知名于世)--王裁(西晋镇军司马)-

-王导(迁江东建康,今江苏南京。276~339年。永嘉元年率族南渡,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位大丞相,提携三世,号为仲父。《晋书》称当时“王与马,共天下”,奠定了琅琊王氏魏晋南北朝第一门阀的地位)- - - - - -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琅琊王氏名人有:二十四孝之一的曹魏太尉王祥、竹林七贤之一的西晋司徒王戎、人称一世龙门的西晋太尉王衍、举兵犯阙的一代枭雄东晋大将军王敦、时人比作管仲的东晋第一名相王导、以青箱学传世的东晋尚书令王彪之、书圣王羲之、与父齐名的书法家王献之、风流为东晋之冠的王徽之、东晋名臣司徒王珣、慧眼识英雄的东晋司徒王谧、南朝宋开国元勋太保王弘、南朝宋史学家王韶之、南朝齐书法家司空王僧虔、三世国师一代儒宗的南朝齐开国元勋太尉王俭、被南朝齐武帝委以顾命重任的尚书令王晏、当世称誉的南朝齐文学家王融、入北魏辅佐魏孝文帝改革并被委以顾命重任的司空王肃、写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名句的南朝粱诗人王籍、随南朝粱覆没而北迁入周的尚书左仆射王褒、南朝陈司空王冲、陈隋之际的著名书法家僧人智永、以文词为隋炀帝所重的王胄、唐代则天朝名相王方庆等。这一家族自汉代登上历史舞台,至两晋之际逐渐达于兴盛,历东晋南朝,经十数代人,不仅子弟众多,而且才俊辈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绝,其流风余韵还延续到隋唐时期。

- -王朐封(居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王导后裔,唐和州刺史)--王淘(唐肃清主簿)--王耕(后梁乌程丞)-

-王仁镐(迁明州桃源,今浙江宁波。906~966年。后周明州衙推)-

宋朝时期,王仁镐后人著名者有:居宁波的有开浙东学风的王致家族。居桐庐的有高宗朝名臣王缙家族。

-王居策(迁严州分水,今浙江桐庐)--王?--王?--王?--王缙(1073~1159年。宋崇宁进士,右司谏)--王日?(宋绍兴进士,?州军州事)--王?--王?-

-王宗成(迁昆山湖川,今江苏太仓。宋漕贡进士)--王?--王梦声(宋咸淳进士,元昆山州学正)--王廙(元东昌府教授)--王大年(元举贤良,饶州路教谕)--王方泽--王琬--王琳--王辂--王倬(明成化进士,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忬(明嘉靖进士,右都御史)--王世贞(明嘉靖进士,南京刑部尚书。)--王士骐(明万历进士,吏部郎中)--王瑞庭(明万历武举人)--王鉴(明崇祯举人,廉州知府)- - - - - - - -

明清时期,王梦声后人著名者有:居太仓的有衣冠诗书望族——王世贞家族。居昆山的有科举官宦世家——王三锡家族。居唯亭的有医学世家——王治家族。

太仓王氏明代以科举起家,鼎盛时期四代甲科,一门八进士,其中王倬、王忬以政事显,王世贞更是以文学名满天下,是明代中叶的文坛盟主,将明代文坛上的复古运动推向了极致,王氏家族也由此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明末清初,以诗书为主流的家族文化又绽开了王鉴这一丹青艺术的奇葩。康乾以后王氏家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至文革破四旧时,王家的历代祖坟被悉数毁坏,显赫的家族历史也悄然湮没于世事的沧桑之中。

家族文化


王世贞诗词欣赏

饮欧阳镇朔即事有赠

旌旗春偃白龙堆,教客休停鹦鹉杯。

歌舞未残飞骑出,月中生缚左贤来。

-

酹孙太初墓

死不必孙与子,生不必父与祖。

突作凭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

道场山阴五十秋,哪能华表鹤来游。

君看太华莲花掌,应有笙歌在上头。

-

登太白楼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

过长平作长平行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千年土花碧。即今方朔浇岂散,总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见,

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郭开卖赵赵高出,秦玺忽送东诸侯。

-

送妻弟魏生归里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平安只两字,莫惜过江题。

-

忆江南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

王鉴山水画欣赏

王氏先人魏晋篇

王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受禅时,廊庙之士,莫不欢容,而王祥色不加怡。时人为之语曰:「王公恨恨,有送故之情。」

王祥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初,魏徐州刺史吕虔有佩刀,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此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之,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帝自阁上望见,使人问戎姓名而异之。

王戎丧幼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戎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王戎之妇,常卿戎。戎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王戎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王戎目王衍:「夷甫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衍雅尚玄远,常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衍晨起,见钱阂行,令婢:「举阿堵物!」

王衍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衍都无言,盥洗毕,牵王导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导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王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王衍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桓温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尔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

王澄年十四、五,见王衍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檐粪。澄谏之,并言诸不可。郭大怒,谓澄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澄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王澄与人书,称其儿徵:「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有人诣王太尉(衍),遇安丰侯(戎)、大将军(敦)、丞相(导)在坐。往别屋,见季胤(诩)、平子(澄)。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敦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即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时王恺、石崇以豪侈相尚,恺尝置酒,王敦与王导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恺便驱杀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他日,又造恺,恺使美人行酒,以客饮不尽,辄杀之。酒至敦、导所,敦故不肯持,美人悲惧失色,而敦傲然不视。导素不能饮,恐行酒者得罪,遂勉强尽觞。导还,叹曰:「处仲若当世,心怀刚忍,非令终也。」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唾壶边尽缺。

及敦病甚,明帝欲讨之,知其为物情所畏服,乃伪言敦死,下诏曰:「敢有舍王敦姓名而称大将军者,军法从事。」

桓温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悉萃。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奇拔磊落,一坐赞赏不暇坐。既散,诸人追味余言。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馥曾作王敦掾。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王导拜扬州刺史,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导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王导拜司空,桓彝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元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引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

王敦起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周凯将入,导呼曰:「伯仁,以百口委卿!」周直入不顾。既见帝,苦相存救。帝纳其言,周大悦,饮酒至醉。及出,诸王故在门。周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敦至石头,问导曰:「周侯可为三公否?」导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否?」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导后知周凯救己,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初,王导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其后子孙繁衍,竟如璞言。

王悦幼便和令,王导爱恣甚笃。每共围棋,导欲举行,悦按指不听。导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

王恬有美形,问讯王导。导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我。」

王荟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瘐亮少为王玄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导书,求女婿。导语信云:「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羲之,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时人目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王胡之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王廞登茅山,大恸哭曰:「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王珣疾,临困,问王谧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谧曰:「世以比王北中郎。」珣转卧向壁,叹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谢安领中书监,王珣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谢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安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王珣与谢安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王献之道:「欲哭谢公。」献之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太极殿始成,王献之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王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王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献之:「由来有何异同得失?」献之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王徽之、王献之俱病笃,而献之先亡。徽之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献之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献之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分词: 太仓 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