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泰和县

泰和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泰和县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地区东南部,北纬2627''''-2659'''',东经11457''''-11520'''',东南邻兴国县,西南毗遂川县、万安县,西接井冈山市、永新县、北与吉安县相连,东北连青原区。全县通行赣语。

中文名称:泰和县

外文名称:Taihe County(英)

别名:中国乌鸡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西省

下辖地区:16镇6乡2场

政府驻地:澄江镇

电话区号:0796

邮政区码:343700

地理位置:江西省中南部

面积:2666平方公里

人口:53万(2007年)

方言: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白鹭湖森林公园、紫瑶山、天湖山、麻州、快阁等

机场:井冈山机场

火车站:泰和火车站

车牌代码:赣D



厚重的人文历史


快阁

我国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

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干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着”。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倍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罗钦顺

理学大师,配享孔庙。泰和人士也。早年高中探花,可见其才气。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常卿、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早年信禅,后悟其空,“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专攻程朱理学,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困知记》续卷上)。与朱熹“理生气”论相异,黄宗羲称“先生(指罗钦顺)之论理气,最为精确”,然其“言心性则与朱子同,故不能自一其说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同上)。力主程朱格物工夫,“欲见得此理分明,非用程朱格物工夫不可……所贵夫格物者,正要见得天人物我原是一理,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困知记附录》)。其教育要旨乃归于理学教育纲领“穷天理,灭人欲”,认为当去者不去,当存者必不能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着有《困知记》、《整庵存稿》等。

浙江大学

1938年2月,

国立浙江大学迁至江西泰和,临时校址就选在泰和县城西2.5公里的上田村。当年浙大师生分散居住在上田村各处,坚持办学,在困苦的条件下,学校教学秩序井然,科研之风蔚然。在教学之余,浙大师生不忘服务地方,兴修水利、创办教育,造福当地百姓,浙大师生与泰和人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共渡时艰,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时光如梭,西迁的历史已经远去,而浙大留下的惠民工程仍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丰碑。泰和自古就因学风昌盛闻名,浙江大学迁居的上田村,古时有两座书院,即大原书院(又名千秋书院)和华阳书院,还有趣园和遐观楼(即藏书楼)。浙江大学迁驻上田村后,大原书院成了浙大的校本部,而村中原有的趣园和遐观楼,则成了浙大的图书馆和教室。萧氏庄园和萧氏祠堂分别是学校领导办公和大礼堂所在地。

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杏岭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40年在江西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今日的南昌大学、台湾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都与此有渊源。

杨士奇与杨士奇墓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

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执掌大权40年之久。其墓坐落在泰和县澄江镇城北杏岭村北山坡上,始建于明正统

九年。它背倚青山,前临方塘,四周山花飘香,青松吐翠,风景秀美。墓坐西向东,墓园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占7.5米,占地7.5米,有短墙环护,选入《中国名胜词典》。

状元陈循

永乐十三年,(公元一四一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中,累进户部右侍郎。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

状元曾鹤龄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着有《松坡集》、《月瞿叟集》。

状元曾彦

初泰和东城陈循高中状元,杨士奇曾赋诗云:“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后十余年间,西城曾鹤龄,典史曹鼐果然相继状元及第。成化戊戌(公元1478年)廷试赐进士及第三人,二出泰和,第三名(探花)为曾鹤龄之孙曾追,状元(第一名)则是曾鹤龄之从侄曾彦也。国子祭酒罗璟旌送状元归第时说:“江右贤科十回虎榜魁天下,西昌文运三应龙洲过县前,都人荣之。”曾彦才思敏捷,曾因星变向皇帝进言,请亲大臣,重科道,开言论,语言激切,在左春坊任职时,曾三次上疏:一是请免假称皇亲李祖旺父子死罪及请行久任之法;一是请御朝之暇宣内阁及各衙门大臣论时政利弊;一是请宽御史李兴、彭程、谢莹等三人重罪。都被采纳。

苏东坡《秧马歌》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曾安止,出所作《禾谱》。

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

《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于《禾谱》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鹥,纤纤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朅从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白口城

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城址,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但土城墙依然雄伟壮观,古城轮廓清楚,内外城分明,护城河明晰,犹见当年气势。 泰和“白口城”位于赣中腹地,为赣江中游入下游的“咽喉”所在,它在赣北、赣中、赣南文化的传承链条上具有十分显赫的地理优势,赣江中下游出土的樟树吴城、新干商墓以及战国粮仓等著名的古文化遗址均位于这一文化传承带上。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早期文明大型土城之一。在国内也极罕见,堪称“国宝”。

泰和武庙

武庙即关帝庙。原建在县北门外,因年久失修,栋瓦倾圯。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徐迪购地于快阁后,邑僧慧光出资重建,分前、后两殿,建国前倒塌。

泰和文庙

泰和文庙又称圣庙、孔子庙、学宫,位于今人民法院和公安局院内。学宫原在县城西延真观左,宋咸平四年(1001)移建于此。至明万历年间,文庙基地宽25丈,长35丈。自明嘉靖六年(1528)至清道光十四(1834),先后曾十多次修缮。主体建筑有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又名启圣祠)、学宫等,均坐北朝南,入戟门,过泮池,即棂星门。门的上部通过一条长约40米、宽约2米的过道,登五级石阶,即为大成殿露台。殿内6根砖柱负栋而立,东、西、北三面为砖墙,南面木质花格窗棂。殿厅东西宽约12米,南北长约8米,二层重檐,四角翘起,角系铜铃,屋面用仿琉璃瓦覆盖。大成殿后是崇圣祠,规模略小于大成殿(建国前倒塌)。70年代初,仍残存破败的大成殿,后拆除改建,仅留泮池在今县人民法院内。现在只剩下公安局里面两只残龟和博物馆里的一块石碑。

肖百万的园子

昔日江南园林,也只有历史上排名第二的江右商帮的领袖人物百万先生才有这个实力修建,遥想当年,粉墙黛瓦深数里,演绎过多少才子佳人的风流往事。

蜀口村

蜀口村是闻名江南的庐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底蕴厚重的特色历史文化村是一个面积12.85平方公里的的洲岛,四面环水,风光秀丽,古迹众多,明朝时曾被誉为“小南京”。在这个江南的小村子里曾创造出了一门二十余进士的人间科举盛况。

南山清水岩

道家主张修道成仙,喜欢到灵秀幽僻的深山中修炼,所以自古有“洞天福地”之说。泰和南山清水岩,在道教“四十名山”中排名第24位,其位于泰和县禾市镇岩前村,是潮山诸景之一。

清水岩在清代光绪年《泰和县志》有以下记载:清水岩,广可容数百人,深不可极,下有石穴,亦可容百余人,泉自岩注入石穴中,有好事者齐糗粮(干粮)入行,约十余里,闻撒网声,惧而返,意其通石鳖鼻也,鳖鼻江去禾溪二十里。

麻洲金滩古林

江西史称“樟木之乡”,保留有大面积的古樟群及全国少见的古樟树,又以泰和樟树为奇秀,泰和麻洲古樟林有200余亩,至今800余年。古林旁边有一村庄,村庄科举次次皆出进士,中进士者回家比往古林种下樟树,朝代不断更迭但是种下的樟树却越积越多,终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为今日的江南好风光。一樟一景,特别是一些古樟树不仅记载着人类和自然发展的历史,而且它们营造了江南的特色风光,保卫着人们生存的环境,并为人们创造了生产生活的优越条件。

龙头山塔位于县城城东,俗名狗子脑塔。明万历年建。九级,高36米。明代列为“西昌八景”之一,是赣江水道泰和地标之一。

武山 位于县境中部,为上田、马市、南溪乡(镇)界山,原称武姥(一作“姆”)山。世传唐前有一武姓妇女于此修道炼丹,至老飞升成仙,故名。宋始称武山。山形似马鞍,总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365.7米,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山上原有胜迹武婆冈、风门、狮子峰、仰天湖、珍珠泉、龙王洞、虎龟洞、十八间(洞)、出水岩、东岩、南岩、西岩、北岩、望阳石、屏风石、普陀石、飞来石、鸡冠石、钓台石、礼斗石、试剑石、衣笼石、莺歌石、棋盘石、仙人迹石等38处。西南麓有汪陂村,是闻名中外的珍禽--武山鸡的发源地。历代文人墨客来游者甚众,所作诗、词、游记甚多。

华盖山位于万合与吉安县值夏乡交界处。宋代建有古寺和书院。相传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与元兵交锋于此,由于寡不敌众,败阵。时密云四起,浓雾笼罩,元兵迷失方向,怯而逃却。天祥脱险后,誉浓雾为“华盖”,亲笔题匾名华盖山。面积约2.5平方公里,县辖区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64米。

泰和文化底蕴深厚,此外还有文天祥议事旧址、高紫名山、朝仙崖、紫瑶山等等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就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祠518栋、牌坊37座、古庙17座、古文化遗址10余处。 历史遗留下的东西都是精华,但其中有的躲过了天灾却躲不过人祸,泰和教堂先是被广电占用为办公房,后面教堂前门又一拆了之,做了商品房,呜呼哀哉!

县情概况


泰和,地处江西省中部的吉泰平原(吉泰盆地),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春秋战国时先属吴,后属越。秦汉属庐陵县,东汉末,庐陵升为郡,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现尚有保有完好的白口城遗址为证,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一年(591),因为“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泰和素有“声名文物之邦”“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帮”“金庐陵”的美誉。抗战时期泰和县是江西省的临时省会,省政府驻县城西上田村。1940年在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

泰和县地势较为平坦,大部分地区是赣江平原与低浅丘陵,自然条件优越。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泰和为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和江西省唯一的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城面积由1995年的5.5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现在的20余平方公里。文田经济开发区为省一类工业区并被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省重点工业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农田水质达到一级标准,为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泰和乌骨鸡,人称“白凤”,名扬中外,《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滋补健身之上品。泰和竹篙薯是传统特产,素有“南方人参”之称;中科院泰和千烟洲南方红壤开发试验站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当年,郭沫若先生一首“车过泰和境,回龙溪水清,山头林木茂,路畔稻禾平;乌骨鸡多产,钨砂矿著名,短枪持的,百发中红星”的《宿泰和》之诗,吸引着众多的采风者。

泰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先后产生出了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496名进士,18位开国授衔将军。历代名人学子,忠臣义士不乏其人。

行政区划

泰和县辖16个镇、6个乡: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苏溪镇、马市镇、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老营盘镇、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沿溪镇、石山乡、南溪乡、上模乡、水槎乡、上圯乡、中龙乡。共有22个居委会、290个村委会。

泰和县城位于澄江镇。

人口语言

泰和县地处吉泰平原(吉泰盆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经过隋至宋的大开发后,人口开始繁密,清朝道光末泰和人口已达到58万。但此后历经太平天国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内战等战争的严重破坏,人口损失巨大,至1936年泰和人口仅余18.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和生育率提高,人口迅速恢复。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全县总人口为496567人。

全县户籍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30多万人,南征北战下海渡洋的泰和帮遍布世界),其中城镇人口22万,约占总人口的42%,目前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呈现出农村“空壳村”城市工商业人口迅速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民族结构上,99%以上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仅5千多人,主要有畲、苗、蒙等族,散杂居住在偏远山区。

泰和话是绝大部分泰和居民使用的方言,属赣语吉茶片,由于赣江的阻隔,河西与河东居民之间的口音有一定差异。在县城,普通话也开始通用,而90年代起出生的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已经以普通话为主。 历史上泰和一直就有部分人把吴侬软语作为第二母语(只在家里和亲人间使用),在加上近年来泰和招商引资引来大量浙商,目前泰和的浙江人约有一万人,成立了泰和浙江商会,吴侬软语也成了在泰和使用比较多的语言。粤语使用人口超过十五万人,客家方言使用人数也不少,主要分布在沙村、水槎、中龙、上圯、老营盘等乡镇。

自然地理

泰和县"地控水陆之衡,江山映带,在收眉宇间",是丰饶的吉泰平原(吉泰盆地)腹地。境内地貌以平原、低浅丘陵为主,面积达1877.5平方公里,河谷平原735.9平方公里,水面52.01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东西高、中间低,县境东南部山峰林立,有三座山峰的高度达1000米以上,水槎乡的十八排山峰高达1176米,为全县的最高点。西部山峰均低于800米,碧溪镇刘岗寨附近顶峰715米。中部地势低平,海拔70米左右。万合镇的昌家村北洲地为最低,海拔52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超过1100米。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县境中部,构成地势开阔的赣江冲积平原,将全县划分成河东、河西两大块。两岸支流均由东、西部山地向赣江辐辏,形成反映总地势倾斜的羽状水系。整个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级层层下降,呈现一种不对称的盆地形势,成为吉(安)泰(和)平原(俗称吉泰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泰和河流众多,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县内8个乡镇,境内流程59.1公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7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3.5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径流量6.42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利用0.6亿立方米。泰和水系发达,河网交织,以赣江为主流,禾水河、邑水、蜀水、珠林江、仙槎河、仁善河、东沔河、六七河、六八河等遍布全县各地,为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赣江上建设有大型水利枢纽-石虎塘杭电枢纽,并且计划建设泰和航电枢纽,据时常年通航一千至三千吨级集装箱货轮。

资源

土地与植物资源:全县森林面积1413.69平方公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89种,是江西省木材重点生产基地。泰和县属南方壤丘陵区,水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是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电资源:泰和县水资源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22.4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380.9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建有大小水库2673座,包括2座大(二)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但由于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 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矿种20余种,主要有钨、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等。其中钨矿(品位1.5%)总储量130万吨,主要集中在小龙镇。

气候环境

泰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6℃,农历七月最热,正月最冷,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对农作物和植被十分有利。

泰和特产


泰和乌鸡

泰和是中国乌鸡之乡,其正宗产地在泰和县武山汪陂涂村。灵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乌鸡这一家禽珍品。泰和乌鸡体型妖小玲珑,外观有十大特征,即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乌皮、乌骨、乌肉、毛脚、五抓。它集药用、滋补、观赏于一体。为历代皇宫贡品。经检测含有19种氨基酸,27种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县乌鸡年饲养量稳定在2000万羽。

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乌骨鸡最为正宗,泰和乌鸡外形逸丽、具有凤冠、绿耳、双缨、五爪、胡须、白丝毛、毛脚、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号称“十全十美”,鸡中魁首。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万鸡大选赛”中,一举夺得金牌。似凤非凤,似鸡非鸡,其奇美独特的外貌,博得了参展各国的好评,被列为“观赏鸡”而誉满全球。 由于该鸡的形成与泰和县武山水土中特有的丰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异地引种三代之内必然褪化,所以,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和乌鸡远涉重洋,先后在亚美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观赏展出,传播了乌鸡文化,弘扬了中华文明。

1983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泰国,专程从泰和原种鸡场挑选20枚乌鸡种鸡蛋,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给泰国,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

1988年日本名古屋市召开的第18届家禽会议暨博览会上,泰和乌鸡应邀展出,博得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观众的一致赞赏!长期以来,泰和乌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其食补功效在国际上倍受推崇,风行欧美及东南亚。2002年泰和乌鸡蛋搭乘“神舟三号”飞船登上太空。

2005年泰和乌鸡获得原产地标识保护。

2005年10月15日举办首届中国泰和乌鸡节。

2006年泰和乌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泰和乌鸡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2007年泰和乌鸡参展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成为我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应邀参展之一。

2007年泰和乌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280多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中获“中国驰名商标”的10件之一,是全国唯一“活体”的“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吉安地区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

竹篙薯

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间,采用本县桥头山区的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冲积平原上,经过五百年左右的选育培养而成的。全国泰和仅有。在泰和建设有国家级井冈山农业科技产业园竹篙薯标准园。

竹篙薯一般每根长40-70厘米,重150-500克,由于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糖类,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松脆可口,老少咸宜。

良用:竹篙薯生长在深层次的土层中,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去皮洗净后,可切片素炒(每盘一斤)炒肉、(每盘配4两),用它做汤元(1斤肉配3两)、包饺子(1斤肉配5两)、煮肉汤、炖鸡汤(一钵配两斤)则更为鲜美。由于松脆清香,老人和小孩更为喜爱。

功效: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补肾、滋阴壮阳、治油腻、助消化及美容之功能,常食用能化积、消渴、治疗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等症。

兼用役牛

兼用牛是用瑞士西门塔尔公牛冷冻颗粒精液,通过人工授精与本地黄牛杂交繁育而成的,杂交后代母犊为乳役兼用牛,公犊为肉役兼用牛。一头乳役兼用牛每年除耕种7-10亩地外,一个泌乳期(305天),可挤奶2000多公斤(杂交第二、三代一年则可挤奶4000公斤),一年可获纯利800-1200元;一头杂优公牛经两年育肥后,体重可达400公斤,出口可赚回港币6000多元。

1986年,兼用牛的繁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又先后获中央有关部门的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单位奖、省科技成果奖、省农牧渔业厅畜牧改良站养牛"丰产杯"一等奖、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县级"金牛"一等奖。现在兼用牛已推广到全省10多个县市级以及江西几个邻近省市。

红瓜子

红瓜籽在泰和生产有500年的历史,由红籽西瓜制成,红籽西瓜是喜温植物,瓜籽外壳红色,光滑,肉实乳白细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加工成熟后易剥壳。远销广东及港澳和国外,是该县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车前子

泰和是江南主产地、。车前子为常用中药,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利、暑热泄淀、目赤喠痛等症。目前全县每年生产100吨上下,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

冠朝猪

冠朝猪是庐陵优良猪种,原产地是泰和冠朝、上模一带,具有早熟、耐粗料、皮薄、肉嫩、母性强、抗病力强、仔猪成活率高、育成率高等优点,是杂交猪理想的母本。 我省一般以冠朝猪作为母本,长白、大型约克夏公猪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既保留了冠朝猪的优点,又增加了瘦肉率,约(克)冠(朝)杂种猪瘦肉率达50-52%,(长)冠(朝)杂种猪可达53-54%;杂交猪日增重比冠朝纯种提高56%以上,出栏时间可缩短一半。 我县每年出口生猪30多万头,其中以冠朝猪作母本的杂交猪占40-50%。泰和生猪在广东特受欢迎,卖价高于一般猪价的10%。

酱食品

泰和的酱食品有酱油、豆豉、酱菜三大类。

乌鸡酱油

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泰和豆豉传四川

泰和生产豆豉早在宋朝就颇负盛名,四川豆豉的制作方法即由泰和传去。泰和豆豉乌黑、香甜、既能佐餐,又可作菜肴调味品。据清道光《泰和县志》载,豆豉还可作药用;豆豉性温、能发能补,对伤寒头痛、发热鼻塞、流鼻涕初起,以之加葱姜少许,煎汤热服,出汗即愈。

酱菜

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藠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85年,泰和酱菜在山东济宁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系统食品调味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国内独创的地方传统产品;1986年,什锦菜、多味酱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7年,甜酸萝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什锦菜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本省各地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藠头、酱菜已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蜀口茶

蜀口茶叶产于泰和县马市镇的蜀口洲。该地产茶始于唐代,距今一千多年。明成化年间,蜀口洲引进遂川县珍稀名茶狗牯脑,使蜀口茶品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方名茶。蜀口茶精心制作后,形如鱼钩,条索紧细,银毫披露;汤色明亮,略呈浅绿;茶味浓郁,入口醇香,回味久长,沁人肺腑。清朝曾列为贡品,1985年,蜀口茶获吉安地区茶叶评比第二名,1987年,在广交会上,首次打入国际市场,颇受外商青睐。

百合

泰和县种植百合仅十年历史,但发展速度迅猛,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及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百合的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可供食用。中医学上以鳞茎入药,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功能,主治劳嗽咳血、虚烦惊悸等症。

木雕艺术品

泰和盛产樟木,这是木雕工艺品的上等木料。1985年,泰和从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引进木雕工艺技术,当年就生产出“龙凤”、“双喜”、“小老虎”三种雕刻樟木箱,1987年生产出梳妆台,这些产品不仅内销,且出口到日本、美国、英国等。1986年吉安地区乡镇企业产品评比会上,雕刻樟木箱、梳妆台均荣获行业第一名。

茶油

泰和县是江南最重要的油茶生产基地,年产茶油500000吨左右。茶油是泰和县主要食用油之一。茶油色清味香,久储不变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营养价值很高,在植物油中首屈一指。它不仅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不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食用。

手工土纸

泰和桥头、碧溪、水槎等地盛产毛竹,唐宋元明清历来是全国的土纸主要产地。土纸由嫩竹经石灰处理后捣碎成浆,以手工抄造而成。土纸可用作毛笔书写、包装、手纸等。品种有毛边纸、竹纸、大表纸等。主要产于桥头乡的津洞、高市,碧溪乡的土坪,水槎的西阳山等地,产品销往苏州、南昌、赣州及杭州、上海等地。

泰和还有很多值得一书的名优土特产品,如泰和的主产品稻米、竹木,近几年刚崛起的产业产品竹筒席、木制玩具等,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介绍。

旅游资源


泰和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群山环抱的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乌鸡发源地武山,观光农业试验区千烟洲,万亩高山草甸天湖山,还有紫瑶山、玉华山、古樟树林、白云山等自然风光;有泰和快阁,白口城遗址、杨士奇墓、钩子脑塔等列为国家、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址;泰和旅游业的发展紧紧依托井冈山,借助乌鸡作文章,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特色旅游为主体,大力建设大井冈旅游圈,延伸井冈产业链,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六条旅游线路,即白鹭湖观光赏心一日游、天湖山登山健身一日游、西昌揽胜一日游、紫瑶山登山探险一日游、红色旅游一日游(白云山、老营盘、马家洲)、武山、千烟洲生态观光一日游。

交通状况


泰和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苏广、唇齿闽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秦代开辟的京师通往岭南的“通南越道”即经过泰和。隋唐在县城东建有白下驿,沿用至明代。宋代在县西南和县东北分别置浩溪水驿和淘金水驿,沿用至明清。近代以来,由于战乱,交通发展缓慢。1932年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

自1995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全南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武吉高速公路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泰和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三级公路。泰和力争重新拥有历史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争得泰和在全国交通领域中的应有地位。

航空

井冈山机场(又名吉安机场、泰和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井冈山机场开建于1970年,1973年竣工,2004年进行过扩建,2010年再次扩建,达到了支线枢纽机场的水平,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00万人。目前有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和成都等诸多城市的航班。

高等级公路网

---几乎镇镇通高速公路或国家一级公路或国道 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

G45 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

G72 泉南高速公路(在建,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

S50 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

G105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

G319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铁路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穿过泰和县境,境内设有泰和站、冠朝站、沙村站、营盘上站等车站,其中泰和站位于县城工业组团---省级工业园泰和工业园内,属三等中间站,可办理客货运业务,作为井冈山的门户,曾长期使用“井冈山站”站名。2006年改为现名。邻近泰和的万安县、遂川县也是泰和火车站的主要服务对象。

水运

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目前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目前仅局限于海铁联运集装箱、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目前投资24亿元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集装箱轮和散装货轮。

管道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

公交

泰和县城是较早开通公交系统的县级城市,目前有1路、3路、6路、8路、9路、11路、吉泰、等多条线路,运营车辆主要中巴,主要运营路段为火车站-文田圆盘-长途汽车站(城中心)、县政府-城中心-短途客运站-上田圆盘、泰和-国家开发区-吉州等。

轮渡

泰和县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后,前者停止了运营。近年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

经济建设


泰和历史上就是“江南望郡”,享有“金庐陵”的美誉。守着吉泰平原的肥沃土地和涛涛赣江密布的水网体系,泰和自古就是富饶的江南望郡。近代以来由于频繁的战乱和现代交通的不发达,泰和也曾沦落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当地农民被迫大量外出到沿海打工。近年来泰和大力发展“返乡经济”,把全国一流的交通优势迅速转化成为发达的经济优势成为泰和人民的强烈愿望,民营经济得到井喷式发展。现在泰和县正加速融入吉安中心城市群,大力实施吉泰工业走廊战略,一大批重大产业签约并开工。全县实现工业产值 262.92 亿元,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江西泰和乌鸡协会持有的“泰和乌鸡”商标在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是全国唯一的活体驰名商标。另外泰和半边天集团、新界机电、金嘉谷物、大北农集团、南方水泥也是中国驰名商标。

泰和经济的特点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垄断国企为辅是泰和经济的特点。泰和自古就是商业中心,“自古庐陵,咽喉苏广,唇齿闽浙,山川城廓壮伟,户口繁衍,风光半苏州”,那时,全国性的文化学术交流亦是司空见惯,黄庭坚、王阳明、朱熹、文天祥、欧阳修、苏东坡、韩愈、王勃、罗贯中等都流连庐陵;硕大的战国粮仓遗址诉说她远古的富足,而那关于出产全国十分之一的“贡粮”、打造全国六分之一的官船的记载流芳千古。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是南宋(GDP占全球的60%),在南宋经济最繁荣的年代,庐陵的上交的财政收入占到南宋的十分之一,即庐陵的GDP约等于全球的6%,与目前中国、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差不多!

从南宋到太平天国以前,庐陵一直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期为全国首富,元明清时期仅次于苏杭。由于近现代的战乱,庐陵才掉出了“苏(州)杭(州)庐(陵)扬(州)”方队。建国后国营经济重点建设北方和西部工矿,泰和走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垄断国企为辅助的路子。非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都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倒闭的倒闭,被民营企业收购的收购;移动、石油等国企为泰和的经济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

泰和模式创业经济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泰和这个毗邻广东的千年古城又开始热闹了,上广东、下海、成了时髦。泰和人走上了南征北战的新征程,泰和输出的是创业者、经商者、打工仔,每逢过年过节,泰和的街头满是开着挂有沿海车牌奔驰宝马的泰和人。今天,昔日的漂泊者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于是泰和诞生出了泰和模式,即昔日外出者带回来了大量资金、技术、资本、经验、先进管理回到家乡二次创业,返乡创业红红火火。

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

2010年9月29日上午,泰和县金一泰电动汽车、童乐祺成才机和博锐泰光电科技3个超十亿元重大项目在泰和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仪式上,金一泰实业向泰和县捐赠了价值近60万元的锂电池纯电动治安巡逻车2辆和纯电动道路清扫车1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一直是泰和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电动汽车、液晶电子、高新科技为该县择商选资的重中之重。按照这一发展思路,今年以来该县已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2979万美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12个,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此次开工的3个项目,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和低碳经济的电动汽车项目,有代表高新技术的智能成才机和液晶电子项目,均为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1.8亿元,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90亿元以上。金一泰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由深圳金一泰实业投资10.8亿元兴建,该公司是全国第一家纯电动锂电池车辆的生产企业,生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填补了全省同类产品生产空白;江西童乐祺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天强集团投资10亿元创办的一家“家庭民用机器人”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填补中国家庭儿童多元智能教育成才机市场空白;江西博锐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泰和县液晶产业龙头企业——江西合力泰微电子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韩国、台湾和国内多名业内专家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超21亿元。

工商业

虽然泰和自古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近代但是由于战乱和官员的腐败无能、泰和县的现代工商业发展缓慢。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江西省属企业工厂和金融机构--如民生机械、中央银行、重庆银楼、亚细亚药房、中国南货店等--迁入上田,泰和工商业繁盛一时。这些企业虽在战后迁走,但却为泰和日后的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前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政策倾向,泰和至今没有一家大型国家投资企业,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后,泰和的大型中央企业依然为零,大量泰和农民被迫外出打工,近年来得益于在外泰和籍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发展“返乡经济”,泰和的民营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泰和的国有企业几乎绝迹,泰和的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导。

目前的经济政策为以引进外资、支持民营经济为主

农业

泰和县所处的吉泰平原(吉泰盆地)是中国最肥沃的主要农业区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并年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产粮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荣誉称号。但由于1950年代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农业政策失误,如大炼钢铁运动、以粮为纲、林业承包责任制等,导致经济结构单一。近年来由于新修大量基础设施,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有效发展,但是由于种田收入无法和城市务工收入相比较,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目前农民外出打工所得收入是泰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国民基础教育


泰和地属庐陵文化区,历来文风鼎盛。自宋代起,泰和就拥有完善而正规的学校体制,包括州学、县学、乡学、村学,另外还有石冈、萃和等全省闻名的书院。历史上,共有496名进士、1261名举人出自泰和,其中包括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近代战乱后,庐陵文化迅速衰落,泰和县在文化教育上也渐趋落后,民国起才有所恢复。抗日战争期间,先有国立中正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后有江西省农业院、省立体育师范、江西民国日报社、大众日报社、省图书馆等文教机构随省政府迁至泰和,又有国立中正大学等院校在泰和成立,对泰和文化教育的重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2万人,小学224所,在校学生3.5万人。

主要学校列表

泰和中学: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居江西省前列,曾经创造过五少年同时进北大的辉煌。创办于1925年,有中科院院士潘际銮、王梓坤、版画家董其中等著名校友。

泰和县第二中学:2009年5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泰和县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实验三小:实验小学是泰和县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小学,其前身是创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萃和书院。

泰和名人


尹卓(著名军事专家,少将,央视军情连连看等节目嘉宾主持)

卓雄(福建省委书记)

邓典桃(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曾庆元(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经纶(泰康人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康为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建国(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萧蘧(国立中正大学校长)

萧庆伦(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杨士奇(四朝内阁首辅、诗人)

陈 循(内阁首辅,永乐乙未科状元)

萧镃(户部尚书)

王直(吏部尚书)

梁潜(永乐大典》代总裁)

罗钦顺(配享孔庙)

尹直(兵部尚书)

欧阳铎(工部尚书)

欧阳德(礼部尚书)

罗韬(教育家,创办了泰和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匡山书院”)

周矩(水利家)

曾安止(农学家,着有中国第一部水稻专着《禾谱》)

刘过(文学家,有“诗侠”的美誉)

刘崧(江右诗派代表人物,。)

胡直(江右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

郭子章(一品大员)

郭诩(画家)

唐世凤(中国海洋学奠基者之一)

状元

陈循 曾鹤龄 曾彦

榜眼

尹昌隆 罗珵 姚颐

探花

罗璟 曾迫 罗钦顺 欧阳衢

将军

王英高、尹明亮、刘兴隆、严俊、李士才、张济民

陈云开、陈德先、林茂源、肖锋、易耀彩、罗元炘

罗维道、袁佩爵、康庄、曾威、蔡永、袁光

“唐宋诗篇”中的泰和


以泰和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王勃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唐】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黄庭坚

登快阁

黄庭坚【北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文天祥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天祥【南宋】

书生曾拥碧油幢,

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

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

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

下帷绝粒坐蓬窗。

国立中正大学校歌

作词:王易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葱佳气迎朝曦。

巍巍吾校启宏规,

弦歌既倡风俗移。

扬六艺,张四维,

励志节,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为,

修已安人奠国基。

继往开来兮,责在期!

大事记


汉:东汉末,置西昌县,为庐陵群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

三国:吴末,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西昌属之。

南北朝: 大宝元年六月,陈霸先驻军西昌南朝陈时,省西昌。

隋:开皇九年(589),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一说十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泰和之名始此。

大业八年(612)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武德五年(622)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废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和为太),属吉州。

贞观元年(627),吉州属江南道。五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时,析太和复置永新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吉州属江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泰和属庐陵郡。

干元三年(760)(一说贞元三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五代十国:南唐时(937-943),周矩倡筑槎滩、碉石二陂,灌高行(今禾市)、信实(今螺溪)两乡田地。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宋: 熙宁四年(1071),分太和之诚信乡置万安县。

元佑七年(1092),割县境高行乡三堡肃永新县。

德佑元年(1275)二月,文天祥在樟塘募兵抗元,三月,元军攻占县城。七月,文天祥收复太和。

元: 元贞元年(1295),太和县升为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

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

至正二十五年(1365),常遇春平定太和。

明: 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永乐十三年(1415),陈循中状元。

永乐十九年(1421),曾鹤龄中状元。

正统九年(1444)三月,杨士奇卒,归葬泰和。

成化十四年(1478),曾彦中状元。

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水入城,决天井坝为河,赣江改道10余公里。

正德六年(1511),用砖筑城墙,并改建六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入泰和,设官施政。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入城。

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吴三桂部进占县城。十一月,清收复泰和。

雍正七年(1729)10月,修县城六门。

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太平军攻占县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县人响应义和团,烧毁天主教堂。

宣统三年(1911),汤漪(南溪人),代表江西省出席临时国会,任参议员。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民国11年(1922),北伐军抵泰和。委任官员。

民国12年(1923),广东革命军,第二次进驻泰和。

民国15年(1926),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泰和特别支部。9月,北伐军再次入城。是月,成立国民党泰和县党部筹备委员会。11月,宋庆龄和苏联顾问鲍罗廷道经泰和,县党部及各界人士前往码头迎送。

民国17年(1928),毛泽东在太湖村成立村工农兵政府。

民国18年(1929),彭德怀在禾市和马市一带打击土豪劣绅。

民国19年(1930),7月18,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率红军前委、总司令部、红四军等在古坪休整。毛泽东找地方干部谈话,做调查。24日,红二十军攻克县城。

民国20年(1931),5月,毛泽东、朱德在白云山上指挥红军打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全歼国军第28师。

民国28年(1939),上半年起,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民国29年(1940),国立中正大学在杏岭成立。

民国34年(1945),1月,日军由湖南攻赣洲,窜扰县境坳头、高市、白土街。7月,日军撤退,窜扰泰和。马家洲300栋店面和全部民房、永昌市200余栋民房被烧毁。

民国38年(1949),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44军157师470团炮兵营解放泰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省政府主持开工复修梅陂。

1951年,组建康复医院,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来县访问。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到泰和、吉安视察。

1969年,动工兴建老营盘水库。

1970年,井冈山机场开工兴建。1973年竣工。

1972年,邓小平视察井冈山糖厂(今泰和糖厂)、泰和拖拉机制造厂。

1978年,在上田设立泰和鸡原种场,进行泰和鸡保种工作。

1980年,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1982年,泰和酒厂研制的白凤乌鸡补酒被选为国家外交部礼品酒。

1983年,千烟洲被列为江西省吉泰平原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研究中心。

198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视察泰和酒厂和武山垦殖场。

1988年,11月,泰和大桥工程开工。

1993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江西省省长吴官正陪同下视察泰和,深入到武峰乌骨鸡种鸡场考察,并合影留念。

199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泰和拍摄以泰和乌鸡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小镇情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4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深入马市镇慰问群众。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2002年3月25日 泰和乌鸡种蛋搭乘“神州三号“飞船遨游太空,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4月23日上午9点,第一代太空乌鸡诞生。

2002年3月, 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泰和。

2003年6月28日,昌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04年4月,国家副总理黄菊深入桥头镇视察。

2004年5月18日,井冈山机场扩建完成,正式通航。

2005年3月31日,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06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深入澄江镇南圳村石狮梁家组考察。

2006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深入泰和县考察。

2007年,9月,“泰和乌鸡”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深入禾市镇熊瓦村考察。

2009年,9月24日,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到禾市镇考察。

历史上的泰和县


宋开宝六年十一月,分汝阴县北5个乡为万寿县,治百尺镇(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县以万寿乡为名,乡以位今太和县城北的25公里的万寿山为名。

宣和元年(1119年),改万寿县为泰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西北旧县镇,县名取康泰和顺义,为吉利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因黄河决口,冲毁城区,废入颍州。

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改为太和县,改治今太和县城关镇。

庐陵风物志


饮食泰和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居民日常主食以米饭为主。菜系属赣菜,多数人比较习惯中辣及微辣口味的菜。著名的当地小吃有酸萝卜、霉豆腐(豆腐乳)、什锦菜、凉粉等。泰和菜口味上佳,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宣传,名气一直不大,但是口味却实不错。

购物&消费

泰和县过去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工农兵大道中山路十字路口附近的中心区域,主要包括工农兵大道、山谷路、解放路和曾家巷围成的范围。其中以农贸市场、今日购物、甘雨亭、天虹和国光超市人流量最大。近年来,在澄江大道的江南大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澄江大道香寓花城附近的高层电梯公寓的裙楼处正在建设大型购物市场,泰和的商业区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中。现在,泰和县龙江新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在那里高标准的规划了一个崭新的泰和新商圈。

宗族社会

泰和是朱程理学的文化中心之一,泰和人罗钦顺就是作为先贤供奉在孔庙中(配享孔庙),王阳明常年在吉安(庐陵)白鹭洲书院讲学,朱熹祖籍江西婺源。所以泰和乡村具有典型的现代宗族社会形态,其突出特征是“一村一姓,无村无祠”。宗族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所有传统节庆与婚丧礼仪都融入了浓郁的宗族色彩,主要仪式均在祠堂中举行,并由宗族出面组织。虽然经历过土地改革、破四旧的重大冲击,但在改革开放后,宗族活动又重新活跃,各村都积极重修族谱和修复宗祠。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日常的宗族重建活动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在重建费用上得到年轻人较大的支持。由于大量泰和人在沿海打拼并且创业成功,他们回家乡后又为宗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

节庆与民间技艺

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舞龙灯、中秋节烧塔、中元节(鬼节)祭祀等,不少民间节庆活动每次都是连续举行三日以上,而春节尤其隆重,大多数婚嫁仪式都于春节期间举行。因传统节庆繁荣,民间技艺众多,有三都虾蚣灯、冠朝根雕 、沙村唢呐、万合龙狮灯、泰和采茶戏等。然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及现代文化的冲击,节味渐淡,而民间技艺不少已濒临失传,对此当地政府已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

相关分词: 泰和县 泰和 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