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台北国际书展

台北国际书展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台北国际书展


台北国际书展(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简称TIBE)是每年春季由中华民国行政院新闻局主办的专业性出版品展览会,最早称之“中华民国台北国际书展”,前身为“全国书展”,于1987年12月15日在国立中央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首度举行,主要是以增进国际出版品之交流为重要的主轴,后来于1990年起,固定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出,截至2007年为止,已成功办理十五届,并且展览规模大幅增加,未来也有可能会在2008年移往台北南港展览馆进行展出。



基本概况


台北国际书展属于半专业性展览(版权交易与消费展皆有),因此通常在开幕日都会进行管制,仅有专业人士或相关媒体才能进场参观,而一般消费者必须等到一般开放时间才能购票参观,唯有漫画区与儿童图书区例外,目前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国际级图书专业展览,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波隆纳、美国BEA等世界三大书展。

展览区域


国家(国际)主题馆

又称之“国际主题馆”。在第五届(1996年)之前,国际馆都会展示各国的出版品,其中,第二届的“中国”主题馆,属于试办性质的国家主题馆。而在第六届起,为了要让各国主题更具有特色,因此,第六届(1998年)起,国际馆另外新增“国家主题馆”,每年都会选出一个国家作为展览的主题,并且,也会有相关的电影导览与图书交流。

而在第十二届(2004年)时,主办单位首度针对国际主题馆的主题国家——法国,挑选了电影《蝴蝶》作为开幕电影片,开启国际书展设置开幕电影片的新纪录。

活动区

活动区一向是多数参观者(一般民众)较常去参观的地方,并且,依照性质不同,还会分成专题演讲区与签名会区域,往年也称之“活动中心”,后来,因为各馆展出的内容不同,因此又再度重整,并分成“主题广场”、“活动区”等。

主题广场:各展馆皆会设置的区域,但在开幕典礼部分,为了要配合“国家主题馆”的展览,都会在展览一馆进行,另外,二馆的漫画展区部分,则是以动漫画杂志签名会居多,且再划分为动感体验区,并于该区设置动漫画角色的立牌广告牌,提供给参观的民众照相与合影。

活动区:通常是以新书发表会与相关书籍之座谈会为主,大多数的活动通常是在开放一般民众参观的时间举行。

电影馆:由于第十二届(2004年)起,主办单位都会选出一部电影作为开幕影片,因此,这个在一馆才有的区域,每个时段都会有不同的电影界专家陪同参观者观赏电影,并说明电影之拍摄历程与故事相关背景,且部分电影因为有出版实体书籍,也会在现场说明相关的差异。

儿童书区

原本是隶属于综合图书展区(一馆),并且于第六届(1998年)时,设有“儿童图书主题馆”;但在第十三届(2005年)时,财团法人台北书展基金会承接展览业务后,为了要划分各年龄层的阅读族群,加上第二十三届(2003年)台北国际计算机展览会首度使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三馆进行展出,获得各界好评,因此,就利用新落成的台北世贸三馆,作为儿童书区的展览区。

漫画区

最先也是隶属于一馆的综合图书展区,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二馆(现为“台北展演二馆”)完工后,由于先前的台北市长陈水扁已要求“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在展览馆落成后,必须让台北国际书展的策展单位优先获得租约许可,因此,在有利的条件下,主办的中华图书出版事业发展基金会就优先将年轻族群较喜欢的漫画区与电子书区转移到二馆,并在展览期间,定名“漫画馆”,且沿用至今。

在漫画展区,不但有漫画与游戏相关的出版商展示相关出版品以外,也有设置活动区,让厂商可以在活动区举办签名活动。另外在2007年,除了设置“身历其境区”,藉由参展厂商引进的动漫画角色立牌广告牌,让参观者可以在现场与广告牌合影留念,还首度在周末的星光时段举办“Cosplay比赛”,彻底吸引年轻读者的目光。

限制级出版品专区

第九届时设立,由于展区内有包含色情书刊,与其它非色情之限制级出版品,因此也是所有展区中最受争议的展览区域。此区在设立时,最先是在展览二馆展出,而至第十二届时,则移动到展览一馆的二楼,进入此区时,参观者必须出示相关证件,未满十八岁者是不得进入的。

而在第十三届时,鉴于新闻区修正“出版品及录像节目带分级办法”的关系,因此,主办单位改成要求参展商必须针对限制级出版品标示警告标语,且将最受到争议的“限制级出版品专区”取消。

展览设施


接驳公交车

最早是在第八届(2000年)时设置,主要是以展区间接驳为主,提供参观者往返各展馆;后来,在第十一届(2003年)时,新增设捷运与展馆接驳车,提供参观者可以从捷运市政府站直接到达展览会场的服务;第十三届(2005年)后,也由于世贸三馆的启用,因此,接驳车的路线机能已经完全确立,分别是展览馆接驳车与捷运站接驳车,前者是世贸一馆、三馆、二馆巡回,后者是捷运市政府站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来回。目前接驳车的营运业务则是由大南汽车负责。

展览快讯

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专业媒体进行实体版印刷与网络版的发布,主要提供展览报导,不时也会提供相关活动之专题介绍,例如:“金蝶奖”、“版权交易区”、“商机研讨会”等,除了第一天发布的现场刊物,是“展前报导”以外,其余皆以“展览快讯”作为主题。

最早是在第六届(1998年)时,由时报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创始的,当时称之“台北国际书展专刊”。

专属防伪措施

每逢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进行大型展览时,都会采取售票措施,相对的,进而也会有伪造门票与证件的事情发生,也因为贸协与观光协会曾经在2006年中华美食展中,查出多种伪造的门票,因此,台北书展基金会有鉴于此,也在各证件、门票、随附的刮刮卡上面,都会有一个闪亮的银色钢印,主要也就是为了要防治伪造票根与证件的流通,相对来说,也才能提升展览的质量。

历届宣言


第三届 传承历史文化、开拓国际视野

第五届 当东方遇见西方

第六届 在亚洲与世界之间

第七届 放眼亚洲,阅读世界

第八届 人文与科技的对话

第九届 书香e世纪,出版新创意

第十届 品味东方,博览世界

第十一届 亚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Asia, the Way; TIBE, the Gate.)

第十二届 阅读城市、悠游台北

第十三届 阅读与出版的嘉年华会(Gateway to the Book Markets of Asia)

第十四届 阅读与出版的嘉年华会(Gateway to the Book Markets of Asia)

第十五届 阅读,幸福的海洋(Meeting with Asian Publishers)

展览历史


政府机关主导

第一届(1987年12月15日─12月21日)

“行政院新闻局”与“国立中央图书馆”将“全国书展”改制成“台北国际书展”,并且命名为“‘中华民国’台北第一届国际书展”,而此一重新整合办理的展览,同时也登上当年金石文化广场的“出版界十大新闻”排名。

国际馆吸引英国、美国、西德、比利时、法国、日本、韩国、荷兰、新加坡、瑞士及香港等地区或国家,共六十七家出版社参展,并承租八十五个摊位;中国馆则是两百家以上的出版商参展。

第二届(1990年1月13日─1月17日)

为了让书展走向国际化路线,并且解决摊位不足之问题,“行政院新闻局”决议将第二届之展览转移到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出,此后就固定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行。

联合报系集团旗下的联经出版社因为协助办理台北国际书展,而获颁“筹设国际书展有功”奖项。

因为中国的和平书局前来参展,引发“行政院新闻局”、“国立中央图书馆”之间的小纷争,后查明是因为国际馆邀请厂商时,比对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之资料有误所导致,虽然最终让中国的和平书局参展,但主办单位已经要求该厂商让出部分空间放置中华民国政府出版品。事实上,起先在参展规定里面,就已经表明中国、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之出版商不列入欢迎名单之列,但俄罗斯的出版商是可以参展的,只不过主办单位并未发放参展邀请函给相关单位。

国内参展厂商普遍认为,版权交易固然重要,但是智能财产权的问题也不得不重视,并且,中华民国馆的图书陈列上,分类杂乱问题,是主办单位必须要改进的要点。

第三届(1992年1月17日─1月22日)

主题馆“中国图书发展史”的预览展,在台北县中和市的宏盛彩色印刷公司先行办理,展出内容包含动蜡像、仿古复制文物、巨型灯箱、手抄纸等,并且,书展主办单位之一的光复书局,决议将主题馆展览进行巡回展出,其中包含花莲、新竹、台南及高雄等地区,以及出版“书的故事”来介绍中国图书的发展历史。

天下文化、上谊、允晨、远流、九歌、世茂等厂商,在版权交易座谈会中,与大苹果公司爆发严重冲突,起因是“未取得代理权就声称取得代理资格”,并且,有对国际宣称“多印多卖、短报版费”之嫌。

美国的“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派遣远东区特派员莎丽泰勒和国际部业务经理詹姆士雷汶特,进行专题介绍,并于五月问世,主题为“台湾: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新版权市场”。

由于在1月18日下午,就已经开放一般民众入场,因此有媒体及部分出版商认为,书商不应该用强力推销之型式,强迫参观之消费者购买套书,再加上1月19日,开放7岁以上孩童入场,而使得展场更显混乱的情形下,更有参展的出版商认为主办单位的进场管制应该更加严格,以避免推挤与混乱的场面发生,才能保持国际形象。

第四届(1994年1月14日─1月19日)

由于印刷事业的发展日渐兴盛,因此本届展览另外新增了“印刷展示区”,以展现台湾印刷产品的实力,并藉由此机会和国际厂商进行交流。

该届书展共吸引22国924家厂商参展,规模已经爬升至世界第五,且当时之书展,仍然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国际级书展。

主题馆以“出版事业在台湾地区之演进”为题目,探讨台湾传统出版文化的风貌,并且,为了庆祝光复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也陈列了光复以来的台湾史迹相关著作,借以呈现多元化的台湾历史。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调查,当年的图书与杂志阅读率仅有14%,显现出台湾的阅读风气危机问题,主因是文字转向图像、教育制度问题、政治斗争不断、上流社会与中产阶级的人文素养缺乏等。

有鉴于电子书的问世,“无纸社会”的趋势日渐明显,电子书也将有可能取代实体书籍,在光复书局将“中国古建筑之美”一套十册的书籍电子化之后,一览无遗;另外在展场中,“李登辉速写”电子书也是民众透过计算机了解李登辉背景的一种方式。

藏书票展区首度于台北国际书展登场;另外,因为政治因素与展览名称引发争议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出版商决议不参与这项展览。

第一次转交民间承办

第五届(1996年1月19日─1月24日)

时报集团旗下的时报文化公司首度承办台北国际书展,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民间承办书展的纪录。

香港贸易局贸易部主任胡景邵来台湾拜访“行政院新闻局”,希望借由组团参展的方式,争取设置“香港主题馆”。

台北国际书展的参展厂商,国内有259家,国外有34国共311家出版商参展,并且国内外厂商共利用了1316个摊位展出,正式成为亚洲第一大书展,并且爬升世界第四名。

由于郝明义接掌时报文化董事长,并成功获得台北国际书展的主办权,因此被金石堂书店列入“1995十大年度出版记事”中的“年度风云人物”。

电子出版品已获普遍认同,并且,电子书、光盘、音乐艺术相关的出版品最受到参观者的青睐。

公协会组织主导

①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

第六届(1998年2月19日─2月24日)

“行政院新闻局”出版处长由赵义弘接任,并宣示台北国际书展由两年举办一次改成每年办理;另外,“行政院”也同意“新闻局”旗下的出版处每年编列三千万元的预算来筹办台北国际书展,并承诺固定由刚接手承办的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处理展览的相关业务。

书展中首度设立国家主题馆,也由于法兰克福书展的承办单位选定台北国际书展为合作伙伴,因此,第一个被选中的主题国为德国。

由于台北国际书展要进行常设机构的设立,因此,与台北市出版公会连手合办展览的新学友书局,将负责培训相关人才,并且与国内外出版商进行合作。

时报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印制一万份的“台北国际书展专刊”,于展览开幕日发行,此项会场报导刊物(简称“场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专为展览设计的专题报导刊物。

台北国际书展开幕典礼中,“行政院长”程建人认为应发挥书展应有的“四交”(交流、交换、交谊、交易)功能;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彼得怀哈斯(Peter Weidhaas)也引用中国文学中老子的言论“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不相往来”,来形容台湾出版事业的向上提升。

由于摊位不足的问题一直浮现,因此,台北市长陈水扁也表示,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二馆完工后,将优先让台北国际书展的相关单位承租。

第七届(1999年2月7日─2月12日)

广通科技与IBM合作,成立在线展览网站“书香网”,提供台北国际书展的在线信息。

台北国际书展首度设置儿童图书区,称之“国际儿童主题馆”,共有39个国家参与,并展出国际得奖童书、名家插画展、丛书区、休闲区等小分区。

为了纪念在2月11日逝世的中国文学作家萧干,主办单位在展览最后一天播放台湾春晖公司制作的纪录片─“作家身影/萧干”。

漫画展区中,女性漫画家的作品普遍受到参观者的重视。

台北国际书展,仍然遭到各界质疑定位问题,起因在于版权交易与书籍销售的两种方向失衡所致。

②中华图书出版事业发展基金会

第八届(2000年2月16日─2月21日)

在1998年,原先要由各家出版商成立“台北书展公司”来统筹台北国际书展的承办业务,但因为“大众传播财团法人设立许可暨监督准则”的关系,改组成“中华图书出版事业发展基金会”,并且与“新闻局”确立合作主办书展事宜。

台北国际书展新增世贸二馆展区,为了要吸引年轻读者的参观,电子书与漫画专区转移到该展览馆,并确立为“漫画馆”,进场制度也同时改变,二馆展区为全面开放一般民众购票入场,但一馆展区的进场制度不变(仍旧有设置“专业人士交易日”)。

配合网络书展的设置,“人文科技馆”首度在世贸二馆展区设立,并且,“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表示,实体的图书,将有可能会被电子媒体所取代。

书展首度设置免费接驳公交车,提供参观者往返台北世贸一馆与二馆,此项业务是由台北市公共汽车管理处(即后来的“大都会客运”)承包。

黄牛票、孩童走失、扒手出没展览场等问题之浮现,书展质量受到影响,各界也质疑参观时的安全问题。

台北国际书展参观人潮达40万人次,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是历届之最。

第九届(2001年2月1日─2月6日)

在展览二馆的电子书区,确定更名为明日书区,也因为电子书店、电子书阅读器、PDA的发展,因此该展区依旧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

二馆的漫画主题馆中,同人志与漫画角色的装扮在会场流动,吸引大批年轻读者的注意,但也因为人潮涌现,一度发生会场某摊位的玻璃遭到群众挤破的事件。

由于限制级专区的设立,加上日本AV女优饭岛爱来台,以及色情图片在书展中亮相的关系,虽然引起许多成人读者讨论,但是,“中华民国”出版品评议基金会在该展区公布图书名称与相关封面的举动,已经遭到现场的参观者与媒体的质疑,认为儿童可能不小心会靠近该区,甚至有害读者的身心健康。

参展厂商风潮唱片的心灵音乐与有声书籍,获得参观者的好评。

书展入场方式发生争议,在售票区域与大会服务台的购票相关手续中,发生入场规定矛盾的情况。

第十届(2002年2月19日─2月24日)

由于台北国际书展在世贸二馆展区,设置“公共图书馆”专题展区,因此,台北县文化局也在2月20日─2月24日推出“展外展”的活动,包含逾期图书回娘家、认识家乡的图书馆有奖征答、特色出版品展示等。

在展览二馆展区中,典雅出版社因为在“限制级出版品专区”外的摊位私自贩卖限制级漫画,被台北市社会局处分,尊龙出版社也因为有在“限制级出版品专区”外的摊位非法贩卖色情刊物,遭到台北市警察局信义分局移送法办。随后,“立法委员”周雅淑、廖本烟、杨丽环召开记者会,要求“行政院长”游锡堃必须主动向色情业者宣战。也由于这个风波,“行政院新闻局”有部分承办人员遭到处分。

在藏书票座谈会中,台湾的潘元石表示,原住民图案的藏书票在日据时期就已经出现,另外,三重市五华国小辅导主任吴望如也出版个人著作《寻访台湾老藏书票》,借由台湾藏书票协会的参展,将藏书票的历史表露无遗。

第十一届(2003年2月11日─2月16日)

中国大陆的出版商获准参展,并且,主办单位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的展区中,增设“心灵书区”,将宗教类,与净化人心为主轴的出版品独立展出,且依照类型不同,分为宗教、心灵、音乐、艺术、命理等主要区块。

由于增设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展区的关系,因此,吸引了49国共925家出版商,使用2092个摊位参展,再度刷新展览规模纪录。

台北国际书展的接驳公交车,为了配合捷运的使用,新增捷运站接驳车,路线为:捷运市政府站→世贸二馆→世贸一馆,而原本的展馆间接驳车则仍旧持续使用。与此同时,台北市交通局也在展览期间进行交通管制,外围的停车场也因此涨价。

国际版权联谊会首度在展览中进行,但因为两岸间的版权问题,因此在展览中无法看到简体书的展示。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在台北国际书展的开幕典礼中表示,出版产业应当纳入“国家文化创意产业”。

二度转交民间承办

第十二届(2004年1月28日—2月2日)

“行政院新闻局”公布承办展览之厂商为詹宏志领导的城邦文化集团,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二次移交民间办理书展的纪录。但此一讯息公布后,引发大块出版社董事长郝明义与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的强烈谴责,认为书展不应该由民间承办,且更不应该每届都选拔承办单位,反而应该要有固定且常设的法人单位进行办理,也因此,2003年12月8日,在中国时报公布郝明义对新闻局长黄辉珍的公开呼吁信之后,“新闻局”也开始重新拟定书展承办单位的解决方案。

原先预计设置的国家主题馆“意大利”取消,改以“出版艺术主题馆”取代,并展示欧洲地区得奖的出版品。

由于城邦出版集团获得展览承办权的关系,因此,旗下关系企业PCHome Online也开放网络购票业务,另外,莱尔富便利商店与年代售票系统也加入实体售票通路行列。此外,书展门票除了基本的“单日卷”,另外新设置“通行卷”,让参观者可在展览期间无限制地进出展览馆。

除了通行卷的设置,展览期间也首度全面开放一般民众参观,并将展览时间延长至晚上八点。

台北国际书展于1月25日首度发行台北捷运单程票,主题为“阅读城市、悠游台北”,并且,设计本届书展官方标志的意大利知名插画家安嘉拉茉(Roberta Angaramo)的大会插画作品也可以在展览海报与周边中看到。

专为书籍美术设计举行的“金蝶奖”首度于本展览中设置,并且成为大会主题活动的一部份。

首度设置开幕电影《蝴蝶》(Le Papillon),并且由联合报系旗下的联经出版社发行实体电影书,周边的电影原声带与电影DVD也在书展期间发行。

台北国际书展另外设置一馆二楼展区,除了新增“文学咖啡广场”,提供读者休息,另外,“心灵书区”与“限制级出版品专区”也转移到此展区。

联合报于书展会场中,发行书展快讯,这是继第六届台北国际书展之后,第二家发行展览快讯的媒体单位。

书展基金会定型

第十三届(2005年2月15日─2月20日)

在台北书展基金会得标展览承办资格后,为了要让书展的质量提升,及避免外界称书展为“夜市”的不佳形象,除了设置专业主题区,并规划租金较高之摊位为指标摊位,且重新规划“专业人士参观日”的设置。

由于台北国际书展、台北国际电玩展、台北灯节的活动档期在该期间非常密集,因此,除了外围道路的交通管制,以及邻近停车场的停车费调整以外,在2月19日、2月20日,展览会场也进行流量控制,以避免因为会场拥挤而产生的社会案件。

为了配合“行政院新闻局”的出版法规,“限制级专区”取消,改为厂商自行针对限制级书刊加上告示封套,但此举引发反对假分级制度联盟的抗议。

在世贸三馆启用后,儿童图书区移驾至此,并且配合世贸一馆的主题馆管制时间进行入场管控。

由于捷运免费报纸的风行,联合报系旗下的可乐报(现为“可乐新闻”)在展览期间发行展览快讯,每日提供展览活动之相关讯息,在其后,可乐报也发行了兄弟象专刊。

第十四届(2006年2月7日—2月12日)

部分措施的变革:

国家主题馆改以德国、法国、希腊、波兰等四国组成的“欧洲四国文化馆”取代。

金蝶奖新设立“亚洲新人封面设计奖”,是针对35岁以下的亚洲地区艺术家所设计的封面设计比赛。

儿童馆(三馆)改成与漫画馆(二馆)入场方式相同(全面开放民众购票参观),但综合主题展馆(一馆)的进场制度仍旧是第一天与第二天上午仅提供专业人士与媒体贵宾入场参观。

首度设置星光票制度,周五(2月10日)与周六(2月11日)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00,而星光票入场时间则是晚上6时─10时。

1871年,由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拍摄的第一张台湾照片,在书展主题活动“台湾在飞跃之中:1871─2006”中亮相,但有学者认为,虽然他贡献了不少老照片,但第一位拍摄台湾照片的可能不是他。

第十五届(2007年1月30日─2月4日)

在“阅读行为改变了吗?”座谈会中,有部分学者提到台湾读书风气的问题,小学生的阅读风气比中学生和大学生较佳,另外,台北市立图书馆也有一统计,发现小学生偏好绘本、漫画和科幻小说,以及喜欢去图书馆,而中学生因为升学压力问题,阅读时间较为缩减,大学生为了前途找工作以及时间用于计算机网络,是相关年龄层阅读风气较差的关键点。

由于“教育部长”杜正胜的成语风波,加上“行政院长”苏贞昌在台北国际书展开幕典礼中,引用较多成语形容书展的举办,因而引发各媒体与参观者的议论,但也变相地助长语言的学习。

便民服务出现问题,身心障碍者为了停车位,花了半小时以上才能进入展场。

知名乐团苏打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展览代言乐团。此乐团也撰写了一首歌曲《隐形的翅膀》作为大会主题曲。

相关分词: 台北 国际 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