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成立于2004年6月,2010年2月8日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主要依托塔里木大学“果树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兵团重点学科、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其相关实验室而筹建。

实验室概况


重点实验室围绕西部发展、自治区、兵团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解决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永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所面临的科技问题,提高相关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特殊环境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结构与功能、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国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南疆规划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6000 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实验仪器先进实用,总值达26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5台(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及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及大规模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

运行机制


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运行。华中农业大学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兵团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利莉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科研队伍


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40人,平均年龄 37 岁。研究人员中教授 11人,副教授 17 人;博士 7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7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兵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3 人,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名,全国模范教师2人。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引进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人员 25 人,引进和培养博士学位研究人员 6 人,选派 9 位研究人员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访问学习。

科研项目


实验室共承担“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自治区、兵团等各级课题137项,科研经费突破2200万元。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篇,国内核心刊物240余篇。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7篇,主编参编书著19部;一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每年对外开放课题10项,吸引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开放课题


为了促进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每年划拨20万专项基金用于资助7-10项开放课题。

实验室对外开放五年来,共收到疆内外课题申请书137项,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共择优支持37项,其中包括吉林农业大学的图力古尔教授、兰州大学田瑄教授、新疆农业大学的赵震宇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邵红军博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龙良鲲博士等数十位疆内外的知名学者主持了实验室的开放课题。

一方面开放课题的主持人认真负责,科研态度严谨务实,一方面实验室加强对开放课题的督促检查,过程管理严格。所以总体上开放课题实施良好,达到了实验室的开放交流、互促共进的目的。

学术交流


实验室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分别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京大学、普渡大学、海德堡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塔尔顿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以重点实验室作为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邀请高访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客座研究;

2、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

3、加强与其他重点实验室对口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

4、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提高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水平。

经过六年的发展,实验室已逐渐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成为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