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这首诗作于由桐庐(今属浙江)经钱塘江回杭州的途中。作者曾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诗题“归钱塘”,示钱塘之居,已经很久,把这里作为第二故乡看待了。

作品名称: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潘阆



作品原文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①。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①注:龙山,钱塘江南岸的小山。

作品译文


长久在外客居,头发已经白了,独自一个人坐船从桐庐回到钱塘。东方的一轮新月还很暗淡,那是因为西面的落日的余晖还没有完全褪去。钱塘江上强劲的风使江面波浪很急,远处龙山脚下人家的炊烟只能隐约看到。时不时还能听见沙洲上的飞雁因为躲避人,一个一个鸣叫着匆匆飞去。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久客”两句,是说:长久客居外地,不觉已经出现花白的头发了。此刻从桐庐乘着扁舟独自归来,表现出思归之情非常殷切。三四两句:“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从时间着笔,示傍晚舟中所见。这两句自然清颖,富于理趣,表面上信手拈来,实由洗练而出。时当上弦,新月已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而此时天边霞彩,却显得绚丽可爱。澄江如练,余霞成绮。虽然新月还未能朗照,却也带着些淡淡的晴彩了。东天的如眉初月,西天的夕阳在山,人在舟中,俯仰成趣。

五六两句,是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时近黄昏,晚风渐紧,渔浦边上已聚集了渔舟,暮潮也随着兴起。江岸那边的龙山一带,升上了阵阵些微的炊烟,远方也见到星星的灯火。天空渐渐呈现了暮色,作者所乘的船儿,也便停泊了下来。七八两句:“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在泊舟之后,听到沙洲上已有落雁的声音。在草木黄落的深秋,鸿雁是惯于南飞的。现在一行行南飞的归雁,已在寻求它们歇宿的地方了。作者于凝静中看到“平沙落雁”的情景,而所见之景、所闻之声,却都是动态,这些景象,使作者更生思归之情。这两句和诗的起笔相应,显示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味。全诗作意,正在于一个“归”字。

这篇五律,思致清远,刘贡父《中山诗话》说:“潘阆诗有唐人风格,仆谓此诗,不减刘长卿。”刘长卿在唐代被称为五言长城,其诗句如“离人正惆怅,断月愁婵娟”(《宿怀仁县南湖寄荀处士》)、“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浮石濑》),皆与此诗相近。

作者简介


潘阆(?—1009),字梦空(影印《诗渊》册409页),自号逍遥子(《青箱杂记》卷六),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曾居钱塘。早年在京师以卖药为生,因宦官王继恩的推荐,得到太宗召见,赐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助教。王继恩犯罪下狱后,他即逃亡遁入中条山。真宗曾亲加逮问,贬至信州,流寓当涂、贵池,又授滁州参军。此后遨游大江南北,寓居钱塘十载。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卒于泗上。他为人狂放不羁,作诗却是寒苦清奇,有《逍遥集》,其中词作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相关分词: 岁暮 桐庐 钱塘